栏目导航

李寄《停车集》及其思想评述

         李寄《停车集》及其思想评述
                     翁雪花
 
李寄出生于明代万历末年,当他还在母胎的时候,悲凉的命运就降临到李寄及其生母身上。江阴志书和徐氏谱牒这样写道:“李寄,字介立,即徐介立;母周氏,徐宏祖妾,方孕而嫡嫁之。以育于李氏,故名李寄;又以介两姓,历两朝,故自名介立。[①]”李寄生母周氏,由于宗法社会正妻的反对,把“方孕”婢妾的她逐出了徐门。李寄本人也在《昆仑山樵传》中介绍自己:“昆仑山樵李介,字介立,号因庵,江阴人,性狷直,不能谐世,恒困于衣食,好山水,将遍游天下,不登昆仑不止,故自号昆仑山樵。[②]”李寄还用过其他名号,如萍客、瓮里书生、白眼狂生、三因居士、复阳子、由里山人等。李寄所用名号,多少反映了他对身世、命运、社会满含悲愤不平的创痛和心态。又据《江上诗钞》卷53载:“《邑志隐逸传》字介立……隐由里山之山居庵,绝意仕进,不受权贵,赠遗陆次云。得其诗甚重之。年七十二卒于钓台村。夏氏执友夏宝忠葬之山居庵旁。著有《天香阁文集》15卷,《历代兵鉴》120卷。《兵鉴随笔》16卷,《舆图集要》40卷,《秦志摘录》3卷,《艺圃存稿》6卷,《诗》24卷。[③]”其中诗二十四卷分为十集:《停车集》、《髡春集》、《谷口集》、《附游集》、《偕影集》、《晴川集》、《鸣蝉集》、《听雨集》、《孤筇集》、《息影集》。李寄的这些诗集在脉络上呈现一种延伸的走势,多按时间、阶段分集。本文拟从李寄留下来的诗集《停车集》入手,对他的诗情及思想做一个初探,不到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停车集》是李寄写得比较早的诗集,主要作于青少年时期。目前暂存14首(名称见附录)。14首诗中,五言律诗6首,七言律诗3首,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各1首,五言排律2首,五言十句古体诗1首。这些诗或意气风发,或斗志昂扬,或宛转惆怅,都和当时的时政有很大关系,李寄是一个“性素颖异,少负奇才”的人,有思想也有头脑,从小立下遨游神州名山大川的雄心壮志,但他特殊的身世,注定他的人生之路是充满艰辛抗争的。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于正月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是年三月十九日攻入北京,朱明王朝覆灭。李寄出于维护明王朝的正统史观,闻讯“徒步走留都,上《平贼十策》”,但并没有得到重视,李寄便拂袖返回江阴山中,这也是为什么作者会在《枫桥晨赋》中写下“侯门惯喜鸡鸣客,间外谁求虎啸才。献策不成辞棹去,独提长剑浩歌回”等诗句的原因。
《对海棠花》、《夜坐》是李寄与友人之间的唱和之作,在这两首诗中诗人借对海棠花这样一种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雅俗共赏的名花的题咏,抒发了自己年华忽逝,愁多诗未就,壮志难酬的怅然心情。
《君山望行舟》、《宿友人斋头》都是借景抒情,以景言志。无论是《君山望行舟》中的“纵横今有志,何日做渔翁”还是《宿友人斋头》中的“此时应起舞,不必待鸡鸣”都表达了作者虽在平庸中但无时不在激励自己向上的一种志气。
《晚步遣兴》《中秋后三日作》却是另一种心情的抒发,作者身处乱世,境况堪怜,常常靠依附别人而生活,在当时的情形下,对寄人篱下的李寄来说,心灵的寂寥是最无法忍受的,所以尽管作者保受人情的冷暖,但心中的志向是不变的,诗中运用了“魏国派须贾、范雎出使齐国,齐王重范雎之才,赐给他银子,而没有给须贾。须贾诬范雎暗通齐国,范雎被迫害而逃往秦国,改名张禄,拜为丞相,使秦国称霸天下。后来,须贾出使秦国,范雎穿着破衣拜见须贾。须贾看他可怜,送给他绨袍。当须贾知范雎是秦国丞相时,大惊失色。而范雎念他赠绨袍一事,免其一死”这样一个典故,阐明像须贾这样的小人尚且有赠送绨袍的举动,就更应该同情范雎的贫寒了。现在的人不知道像范雎这样的天下治世贤才,把他当成普通人看待,是李寄怀才不遇心情的体现。
《绮山访依上人不遇》是一首五言排律,排律在诗歌创作中素称难工,古人多以善写排律为标榜,杜甫、李商隐等都曾为写排律而下了不少功夫。李寄的父亲徐霞客《游桃花涧》是一首长达22韵的五言排律,这首排律写得极有气势,不仅对仗工整,描摹生动,而且一气呵成。如写涧水的狂怒声势连用了八句:“层层声捣石,矫矫势垂天。吼虎深藏峡,狂龙倒挂川。怒疑连壁坠,宛似趁风旋。玉迸丝丝立,珠倾个个圆。”由远及近,由全景到特写,写出了一位旅行家独特的审美观。在这首《绮山访依上人不遇》中,李寄继承了其父擅长写景,观察细致的特点,“暑月寒侵帽,晴天雾满堂。山禽随意啭,野果逐时香。涧滑泉争响,林深叶嫩黄。渡谿因卧柘,植槿即围墙。藤古疑松柏,犹疑似鹿麞。虎溪空贮月,灵隐自成章。拂石留名字,寻樵问酒浆。锡飞何太远,三点菊花汤”一连串的“暑月寒”“晴天雾”的虚写,“山禽啭、野果香”的实写,继而“涧中泉、山中藤”一一到来,从一种幽幽隐居,空旷无人的境界突然转入凡世,以“三点菊花汤”结句,让整个诗充斥着不知人间天上的独特氛围。
《自齐门至虎丘在道作》、《枫桥晨赋》、《少年行》这三首七言律诗,风格相同,感情色彩一致。似为一气呵成之作。“客帆飞逐晚风来,晓对寒山寺影开。秋树冷烟将鸟散,霜锺寒韵徹舟回。侯门惯喜鸡鸣客,间外谁求虎啸才。献策不成辞棹去,独提长剑浩歌回”分明就是李寄“上平贼十策”碰壁归来,对满怀无奈和愤懑的倾诉,印证了徐恪所说“上平贼十策,不报”的事实。
《同薛懋昭登虎丘》是诗人和友人共游虎丘的应景之作。从诗文中可见,作者心情较为轻松,笔下鱼飞啄雨、倒鼠缘藤、壁上藓花,落池台影一一叙来,动静结合,活灵活现将登虎丘一路的所见轻快灵动地描绘出来。
《虐政行》是本集中唯一一首揭露批判黑暗现实的诗。作者在此诗中没有用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律诗、绝句或排律,而是有意采取古体诗。这种古体诗也叫古风,它是继承汉魏六朝的诗体。每首句数不拘,有五言(五古)、七言(七古)、杂言等形式。汉乐府诗里有许多带“歌”和“行”的题目,如《东门行》《孤儿行》《妇病行》《悲歌》《古八变歌》《艳歌》等,唐人仿此体式写的诗也很多。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这类诗都属于古体诗。古体诗在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方面都比较自由,有的诗中间还可以换韵。作者李寄在此诗中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揭露了“奈何无阳春,四时皆穷冬”的黑暗社会现实,表达了愤慨不平的心情。
《秋思》《秋蝉》都以秋为题。《秋思》处处用典,不写身边江南景色,而是胡风、边月一路写来,抒发了惆怅的思念之情;《秋蝉》虽不用典,但疏雨、凉风,作者听着秋蝉的高鸣,客思乡愁,悲古悯今,万千思绪不禁一起涌上心头。
这样的李寄,身世悲惨,境遇坎坷,性格出俗不群;一心向学,潜心著述,不追求功名富贵;天资颖异,好学能文,才情出类拔萃。
 
附《停车集》十四首目录,具体内容详见《江上诗钞》
五言律诗:1、對海棠花 2、夜坐3、君山望行舟4、宿友人齋頭5、同薛懋昭登虎邱7、秋思
五言排律: 1、綺山訪依上人不遇2、中秋後三日作
五言十句古体诗:1、虐政行
五言绝句:1.晚步遺興
七言绝句:1、 秋蟬
七言律诗:1、 自齊門至虎邱在道作2、楓橋晨賦3、少年行


[①]《光绪江阴县志》卷十九《人物·隐逸》第522页
[②]《天香阁随笔·昆仑山樵传》粤雅堂丛书
[③]《江上诗钞一》卷53第498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