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丽江木氏与鸡足山情缘

丽江木氏与鸡足山情缘

木志玲

鸡足山是西南形胜之地,佛教名山。由于先祖木增在鸡足山创建了悉檀寺,又经几代木氏先祖不断完善,成为鸡足山众多寺院之冠。又由于伟大的旅行家、杰出的地理学家、优秀的游记文学家、千古奇人、旷世游圣徐霞客两上鸡足山都入住悉檀寺,使我们木氏后裔对鸡足山多了一份情怀,我也有幸多次来朝鸡足山。

难忘的“注茶为玩”雅集活动

    2022年1月7日,丽江冬天的时光,清晨和夜晚的温度低且寒冷。而今天阳光明媚,竟无太多寒意。早晨,丽江徐霞客研究学会会长夫巴老师微信于我,诚邀参加悉檀寺正月十五“注茶为玩”雅集。

“志玲,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刘瑞升先生说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有几位研究茶的专家、茶友准备在鸡足山悉檀寺举办纪念徐霞客鸡足山正月十五注茶为玩三道茶383年周年活动,征询丽江徐霞客研究会是否前去参与?我的想法和建议,一定参与,而且以徐霞客研究会的名义,希望木家也有人参与。志玲,你参与或不参与,意义不一样。”夫巴老师如此语重心长的话,我内心甚是感动。当即回复夫巴老师,一定参加此次雅集活动。

明崇祯九年(1636) 九月十九日,徐霞客从家乡江阴出发,开始西南万里遐征之行,于崇祯十一年(1638)腊月二十二日到达鸡足山,在先祖木增安排下入住悉檀寺。在鸡足山度过己卯年春节和正月十五元宵节,应弘辨诸长老之邀在西楼观灯。

“十五日 余以嗽故,卧迟迟,午方起。日中云集。迨晚而翳。余欲索灯卧,弘辨诸长老邀过西楼观灯。灯乃闽中纱围者,佐以柑皮小灯,或挂树间,或浮水面,皆有荧荧明星意,惟走马纸灯,则暗而不章也。楼下采青松毛,铺藉为茵席,去卓趺坐,前各设盒果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本堂诸静侣,环坐满室,而外客与十方诸僧不与焉。余因忆昔年三里龙灯,一静一闹。粤西、滇南,方之异也。梵宇官衙,寓之异也,惟佳节与旅魂无异,为黯然而起,则殿角明蟾,忽破云露魄矣。”(1)这是《徐霞客游记》里记述的悉檀寺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注茶为玩”。

随着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正月十五元宵节(2月15日)在期盼中终于到来,我随丽江徐霞客研究会的同仁驱车前往大理宾川鸡足山,沿途车窗外的风景让人沉醉,雪后的大理苍山银装素裹、洱海清澈水天一色。这一刻,大自然和景色融为一体,令人陶醉。而我的心,早已飞往了鸡足山。

迎着林间山道,到达此次“注茶为玩”活动的举办地 鸡足山宾馆, 宾馆后面山坡上便是悉檀寺遗址。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先祖丽江土知府木增捐资,在鸡足山满月山下,大龙潭畔,背靠石鼓峰修建悉檀寺。“悉檀”一词,是梵语遍施众生之意。明天启四年(1624),天启皇帝御赐藏经,题寺名为“祝国悉檀寺”,成为鸡山诸刹之冠。

时间很快,夕阳西下,满月东升,月光洒满山林,青松翠柏、绿荫蓊郁。现场采青松毛铺藉为茵席,张灯结彩,只为今夜“注茶为玩”雅集历史的再现!参加“注茶为玩”雅集活动的大理州、丽江市和宾川县有关领导,以及徐学界、文化界、茶界、摄影界、书画界、旅游界的几十位专家、学者,纵情山水、游心翰墨之文人雅士,丰富着此次雅集!大家效仿当年注茶为玩形式,席地而坐,前各设盒果,欣赏茶道专业技师“三道茶”茶艺表演,依次品尝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时空仿佛穿越回到383年前,正月十五元宵节雅集盛况,于悉檀寺遗址呈现。

一盏香茗,慰藉他乡游子之情。此情此景,戌鼎瀹鸡足,香茗飘悉檀。忆注茶为玩,感木徐情缘,令人难忘。

先祖木增与徐霞客的情谊

鸡足山,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境内,是我国佛教名山之一。鸡足山古称青岭山,又称九重山,前列三峰,后拖一岭,俨然鸡足而得名。历史上鸡足山寺庵众多,鼎盛时期有36寺72庵,悉檀寺是其中之一,建筑规模为鸡足山寺庵之冠,是先祖木增修建的众多木氏土司家庙之一。据史料记载,鸡足山悉檀寺“栋宇穹窿,金碧丹题,莫不精缮,游者若置身琼楼云阁”中。

先祖木增,字长卿,号生白。生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于十七年(1589)依准恭袭父职,为明朝第十三代丽江土知府。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先祖木增向明王朝奏准,为年迈的母亲罗恭人祝寿,希望能在鸡足山建一寺宇,获明皇帝批准。便选择鸡足山满月山之阳,大龙潭之畔,背靠石鼓峰的风水宝地,延请高僧释禅(号本无)住持修建。历时两年多,耗资白银2万余两,并在寺的大门内建万寿殿,表示祝国诚心。新寺以梵语 “悉檀” 为名,取其“成就”或“遍施众生” 之义,也表达了世代木氏行世之精神。在悉檀寺建成以后,先祖木增还捐献田庄3000多亩,作为寺产,以供佛事。

先祖木增在撰写的《修建祝国悉檀寺感应记》中,详细叙述修建悉檀寺感应过程:…… 偶宾川守李君,致书于予云,工程良钜,移岳盈壑,鸠材结构,匠石未有墁鼻伤手者亦异矣。前戊午(1618)九月七日,役人报称,当日悉檀寺上放光,竟半日,互采具备时,犹未以为奇也。兹己未(1619)二月五日复报,其日,本寺立山门,亭午又放光半日,较前益盛。祥瑞迭见,众口溢传,猗欤盛哉!此所谓德动天鉴,祥生日华者矣……(2)                                                                                                                                                                                                                                                                                                                                                                                                                                                                                                                                              明天启四年(1624),先祖木增上疏请求天启皇帝御赐藏经一部,共678函,供奉于悉檀寺法云阁内,天启皇帝赐名此寺为“祝国悉檀禅寺”。明万历年间,先祖木增还在鸡足山悉檀寺捐建“华严阁、“碧云山房”、“一衲轩”等。其后,先祖木增之子懿重加丹垩。僧道源朝普陀,又请嘉兴府全藏归奉大殿中。崇祯十一年(1638),先祖木靖在文笔山捐建尊胜塔院,“塔院秋月”成为鸡足山著名八大风景之一。清顺治年间又造重二千余斤的巨钟一具。清康熙丁卯(1687),先祖木尧重建悉檀寺门阁。由此可见,木氏先祖们为鸡足山悉檀寺的完善奉献了一番心血。

先祖木增与明代杰出的探险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游记文学家徐霞客结成生死之交的传奇故事,令世人赞叹,流传数百年而不衰。崇祯九年(1636)九月十九日,徐霞客作西南万里遐征,他从家乡江阴出发,历尽艰险于十一年(1638)十月初一到达云南昆明,云南著名文人唐泰,杨胜寰等储君热情接待、杨胜寰向徐霞客转达丽江土知府先祖木增敬邀徐霞客赴丽江相唔。对先祖木增盛情邀请,徐霞客甚感高兴,并当即答应赴约。是年腊月二十二日,到达鸡足山,由先祖木增安排居住悉檀寺,寺众僧热情款待。

徐霞客此次云南之行与江阴迎福寺的静闻法师结伴而行,静闻志将用血抄写的《法华经》供献于鸡足山,不幸在途中湘江遇盗受伤,圆寂广西南宁崇善寺。徐霞客遵静闻意愿,背负遗骨及经书来到悉檀寺。在悉檀寺弘辨方丈等长老热忱协助下,选择悉檀寺东南二里回“龙环顾间”,将静闻骨灰葬于悉檀寺高僧墓塔之旁,并建了墓塔。又将《法华经》交弘辨方丈供奉于悉檀寺经堂。

徐霞客由鸡足山北上丽江,与先祖木增相聚,二人相见恨晚,建立了深厚友谊。先祖木增赠送金银资助徐霞客完成对大理、永昌(今保山)、腾越(今腾冲)和澜沧江流向的考察。徐霞客由云州返回鸡足山,仍入住悉檀寺。期间,他游了上次没有来得及游的鸡足山胜景,编撰完成了《鸡足山志》、《鸡足山志略·一、二》、《鸡足山十景》、《丽江纪略》、《法王缘起》等著作。《鸡足山志》体例新颖,文笔甚生动,撰录资料真实,是一部云南最杰出的山川志。在徐霞客重病以后,是先祖木增派了八位纳西族兄弟抬了150多天送到湖北黄冈,尔后乘船回到家乡,徐霞客才得以生还。他们的生死友谊,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之歌。

 一部《木氏宦谱》谱的新生

这次参加悉檀寺正月十五“注茶为玩”雅集鸡足山之行,让我回想起2003年随父亲和母亲一起到鸡足山的情形。一次,父亲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余嘉华教授交流时,他建议父亲,若能留存一份鸡足山悉檀寺《木氏宦谱》谱本,将是一件十分极有历史意义的事情。

《木氏宦谱》命运坎坷,原有缮绘两份,一份存放在鸡足山悉檀寺,一份存丽江木府。木府的一份早已不存,悉檀寺一份,在文革期间寺庙遭到破坏,是寺里的一位和尚,为免《木氏宦谱》被毁坏,带上其谱本悄然下山,一直珍藏密不示人。晚年身患疾病,无力再保存,便捐献给宾川县政府,保存于县志办档案室。

父亲在一次云南省省政协组织赴香港、澳门、珠海、深圳考察时,认识了大理宾川县统战部兼政协主席的王明堂主席,父亲便把自己的心愿向王主席反映,提出将《木氏宦谱》的谱本进行拍照冲洗一套,作为资料以供承传。王主席说可以考虑,待回去落实一下后再予答复。过了一段时间,王主席回复父亲事情已落实。说是县领导极为重视,认为木光先生是木氏嫡系后人,作为特例处理,如若其他任何人均不可以。父亲得此回复甚是高兴,当天便和母亲从临沧赶到丽江,告知此喜讯。   

次日,父亲、母亲和我三人驱车前往大理宾川县,得到王主席热情的帮助和接待,带着我们一行前往鸡足山悉檀寺遗址参观。遗址前,立着一块标牌,上面刻着”悉檀寺"三字。看着高大毕挺直冲云霄的古柏树、遗弃一旁镌刻着精美图案的砖雕石刻,我的心中早已感慨不己!恍惚昔日群山之冠的悉檀寺琼楼云阁,精缮之至。悠然呈现中又逝去……。接着又去参观了尊胜塔院,天很快黑了。王主席请我们用晚餐,一桌美味素食留下非常深刻印象。第一天的行程结束了,我们返回下榻的宾馆休息。想到明天就可以看到《木氏宦谱》谱本,竟兴奋得难于入睡。

第二天,在王主席的帮助下,请了一位宾川县当地照相馆的摄影师,将《木氏宦谱》谱本从县志办档案室请出。《木氏宦谱》保存完好,仅外壳稍有些凸起变形,文谱、图谱的每一页、每一章,保存非常清晰且完整。父亲、母亲及我看着这份《木氏宦谱》,犹如与先祖唔面,心里都非常激动!摄影师用了一天的时间,逐页拍照留存。第二天,我们带着冲洗好的《木氏宦谱》本谱胶卷,踏上了返程之路。此次鸡足山悉檀寺之行收获很大,非常感谢王主席的帮助,才完成了《木氏宦谱》翻拍事宜。

父亲在退休之后,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收集整理《木氏宦谱》资料、文章,姐姐志英也一直鼓励着父亲。在众多的学者、专家、至亲的帮助和鼓励中,父亲经过多年努力,《木氏宦谱》先祖历代及名讳、事迹得以完整补充及收集(即二十六世考木荫先祖至今三十六世考木瑞图、文,均由父亲续写)终于在《木府风云录》一书中完整呈现。

2006年5月12日,父亲以鸡足山悉檀寺《木氏宦谱》本谱(图谱、文谱)为资料撰写的《木府风云录》由云南民族出版发行,在木府隆重举行了首发仪式。2011年,在原版基础上增补和修改再版《木府风云录》。

父亲回忆起1947年就读西南高级工校时,周末到方国瑜先生家中拜访。方老也是纳西族,云南地方史的奠基人和西南民族史的开拓者、史学家、教育家。他对父亲说:“你在学理时,不要放弃文学,特别是历史研究,你作为木氏土司的后人,有责任为你们木氏家族作些贡献,你可以先收集、整理一些历史资料,把木氏家谱整理成册”。父亲说没有方老的鼓励,也就没有今天《木府风云录》的撰写出版发行。

                见证悉檀寺古道重现于世

一晃383年的时间悄然逝去了,悉檀寺湮没于历史尘埃之中,仅剩遗址。2021年鸡足山悉檀寺古道被发现,有关部门进行修复工程。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刘瑞升先生说,此次鸡足山悉檀寺古道遗址的发现和修复意义非凡,同时让我转告父亲木光(丽江木氏土司34世嫡长),他老人家一定会很高兴的,这是木氏先祖的光荣。他邀请姐姐木志英和我一同前往大理宾川鸡足山,见证悉檀寺古道和修复过程。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事情,鸡足山悉檀寺古道的发现让我又一次登上鸡足山。2021年12月12日,天刚蒙蒙亮,我与丽江古城博物院院长陈桂云,丽江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张万星(夫巴),秘书长杨林军,姐姐木志英等一行,便从丽江出发驱车前往大理宾川鸡足山。途中大家你一句我一言,谈论着关于鸡足山悉檀寺、先祖木增、徐霞客等等各种历史话题。很快几个小时就过去了,中午十二点到达鸡足山脚下总山门“灵山一会”牌坊。这座始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一年(1603)的牌坊一坊三门,一高两低,牌坊主坊高5.3米,两边坊高3.8米,巍然耸立于多级石阶之上,牌坊两块竖匾,气势庄严。整座牌坊雕梁画栋,檐牙高啄,显示着佛教名山的庄严。

鸡足山悉檀寺古道的发现者和主持修复的鸡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杨云峰等人,早已在山门口等候我们。去往目的地悉檀寺古道遗址途经静闻法师墓塔时,刘瑞升先生主持了对静闻法师的拜谒。一束鲜花,一柱清香,众人一行绕墓塔凭吊,感怀徐霞客、静闻法师,一诺千金,千古流芳!

沿着林间山道,大家进入了悉檀寺古道。枯枝落叶下,一条铺满落叶的古道遗址。再次置身在挺拔、高耸入云的古柏树林间,脚下灌木、杂草荆棘丛生。这一草一木,发出生生不息的生命气息,无一不倍感亲切。轻拂柏树,深情地与历史对话,仿佛瞬间时空的穿越,已然回到明代鸡足山悉檀寺的崇宏和兴盛。

鸡足山悉檀寺古道遗址宽达3米,十分少见,且路中间用大块石头划出分界线,颇为考究。悉檀寺古道遗址发掘出土的瓦砾、破损的长石条,静静的躺在古道遗址中,诉说着悉檀寺历史的过往。还有那些雕刻着精美图案的砖雕石刻,印证着悉檀寺昔日的辉煌。

双手间的残砖,触摸历史的脉络,身心早已回到三百八十多年前规模峻丽、寺宇的宏伟庄严,古道车马人来人往香火鼎盛辉煌的悉檀寺。似乎见到徐霞客在这条古道来去匆匆的身影,为鸡足山留下永不磨灭的记忆。

(作者系丽江市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木增15代嫡长木光先生三女儿)

注释

(1)《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第2版第853页

(2)《木府风云录》,木光编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4月版第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