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徐学组织
协会介绍
徐学研究
霞客智库
图片新闻

李寄生卒考辨 ——兼析徐霞客女儿生母其谁

李寄生卒考辨
——兼析徐霞客女儿生母其谁
徐振庆
关于李寄的出生年月,《梧塍徐氏宗谱》①(以下称宗谱)未有记载,最早民国时期丁文江先生作过研究,新中国成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徐学研究逐步兴起,周宁霞、吕锡生、田柳、薛仲良等许多学者在研究徐霞客的同时,对李寄的身世、出生年月进行考证,提出了十分有益的见解。
我对此议题的思考,起于2004年秋一次去沪上徐汇区寓所看望周宁霞先生时,赠我一册她编著的《徐霞客论稿》,在此书收录的十八篇论文中,有三篇是论述李寄的身世与考证其出生年月的。阅后收益匪浅,颇觉周先生对史籍的考证有根有据,对当时社会风俗,徐家成员情感纠葛分析得符合情理。
如今,周先生考证的李寄出生于明万历四十八年②(1619)十二月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可,以时间排序李寄是徐霞客的第三个儿子。但我觉得此说在先前的思考有些时间节点上仍存在疑团,而这些疑问始终百思不得其解。
2019年5月,第十三届江阴徐霞客国际学术研讨会后,我对此议题的史料再次进行梳理,有了新的发现,认为李寄出生于万历四十七年(1618)十二月,徐公四个儿子中李寄排行第二。对徐公的女儿生母究竟是谁,也作了些探讨,认为生母应该是许氏,而非金氏。
(一)
为方便对照,尽可能原文摘录有关史志。
徐霞客及四个儿子,徐屺、徐岘、徐岣、李寄,他们的身世宗谱卷三《世系表》是这样记载的:
徐弘祖③弘祖有勉次子字振之号霞客所著有西南诸名山游记及溯江纪源行世万历丙戌十一月二十七日生④崇祯庚辰正月二十七日卒⑤年五十五岁⑥葬前马桥之原宗伯董其昌立传靖江令陈函辉志其墓广舆记载入常州人物原配许氏侧室金氏子三屺岘岣屺许氏出女一适周仪甫俱金氏出又侧室周氏孕而被出改适李生子从其姓自名寄字介立隐居由里山⑦号由里山人终身不娶邑志列入隐逸传
徐屺。弘祖长子,字子依,庠士。万历乙卯⑧七月十八日生,顺治乙酉⑨七月十五日卒,年三十一岁。配缪氏,故输苑文贞公孙女⑩寿七十有四,合葬倪巷三原。子二:建极、建枢;女二,长适华德明,次适庠生陈侯。
徐岘。弘祖次子,字子久。生卒失考。配黄氏。子一,国相。
徐岣。弘祖三子,字子仙。天启甲子11十一月二十五日生,康煕戊午12八月二十六日卒,年五十四岁。葬前马桥先茔左。配孔氏,子一,建栋。
《宗谱》卷五十五传文《高士介立公传》载:
公讳寄,字介立,霞客公之遗体也。霞客公自滇南归,妾怀孕数日,而霞客公没。13及生公,不容于嫡母。公因随母育于李氏,故名寄。以介两姓,而历两朝,故字介立。……所著有《天香阁集》、《历代兵鉴》、《舆图集要》、《艺圃存稿》,及生平所为诗二百余卷。霞客公游记于灰烬之余,亦赖公以传。负奇情好山水,绰有父风。卒年七十有二,无子。
(二)
有关李寄出生年月的考证,丁文江先生在《徐霞客先生年谱》14中根据妾怀孕数月而霞客殁,及生公,不容于嫡母,由此判断李寄生于1641年,但又据李寄著《天香阁随笔》还是个孩童,不可能有这样见地的文章;后又论述霞客母王儒人年八十一卒(1625年),是年霞客服闋三年后于1628年出游时,周氏不容于嫡而被逐,然后李寄出生,但又据史志载,李当时还年轻,不可能有“徒步走留都,上平贼十策”之作为。
我认为,丁文江先生早年对李寄身世与出生的研究,是说明对李寄的重视,目的是以此抛砖引玉,引起学者更多关注。
周宁霞先生经过查阅大量史藉资料,在《李介立诗乐·息影集》一首《除夜》诗中,找到了李寄出生月份的佐证,再经一番精心考证,确认此诗系清顺治十五年戊戌(1658)所作。诗句为“讨债追呼到佛庐,也知此事不饶余。曾逋风雨重阳句,原少桃花人面分。佳节每因消渴错,闲人难得长公如。堪怜四十今年是,(李寄自注:余生辰在十二月)事事都除诗未除。”由此倒推计算,当出生年月为明万历四十八年(1619)十二月。15
但问题是,徐公是年家居,未出门远游。在夫权至上,夫唱妇随的封建社会里,丈夫在妻子面前有绝对权威。徐公绝无可能眼看着自己的“红颜知已”被刚过门不久的继室罗氏逐出家门,罗氏也不敢这么做,更何况还有徐母王儒人在家作主。
为此,我查阅了前几年在北京书市购得的《中国历朝皇帝年代表》16,终于找到了李寄生年的答案。
为便于直观地说明问题,将有关资料摘录于后:
明(朱氏)                      公元1368-1644年
神宗(万历)朱翊钧              公元1572-1620年
光宗(泰昌)朱常洛              公元1620年
熹宗(天启)朱由校              公元1620-1627年
思宗(崇祯)朱由俭              公元1627-1644年
清(爱新觉罗氏)                公元1616年-1911年
清建国于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
太祖(天命)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公元1616-1626年
太宗(天聪崇德)爱新觉罗皇太极  公元1626-1643年
世祖(顺治)爱新觉罗福临        公元1643-1661年
圣祖(康煕)爱新觉罗玄烨        公元1661-1722年
对照上述年表计算,顺治十五年应是公元1657年,17按六十甲子旧年“万年历”推算是年“丁酉”,再倒退(39)计年,家庭悲剧发生在1618年,李寄出生当是万历四十七年戊午十二月。
由此分析、推定以下几点,基本可以还原当年徐家有关人员关键节点的生活轨迹与悲情的事发过程:
1万历三十六年(1607)徐公22岁,与许氏成婚
许氏出身名门望族,温文尔雅,知书达理。徐公岳父许学闵是有知识学问之士。叔岳许学夷才学过人,与徐公关系甚密,常同往出游,堪称是徐公的良师益友。期间徐公与许氏二人礼仪相待,感情甚笃。许氏非常支持丈夫的爱好出游,每次远游总要协助准备行装、物品,总要送行至胜水桥旁的船码头,目送着丈夫依依不舍地离开。
婚后许氏先育一女,即后来取名的徐节妇,徐氏宗谱中未有其生卒年份记载。据缪幸龙先生考:周仪甫配偶徐氏“霞客公女”,周万历四十年辛亥(1611)生,崇祯十一年丁丑(1637)卒,只活到27岁。又据《周氏宗谱》中《仪甫配徐儒人传》所载:“氏既归仪甫,不数年仪甫病殁,氏年二十七”进行推算,徐公女儿与周仪甫是同岁,亦生于1611年,63岁卒(1673),并根据儿子周如松生于崇祯五年(1631),与父母相差20岁,推算出徐公女儿婚嫁年龄约为20岁,时间约为1630年。18我认为缪先生的考证是可信的。
徐公女儿出生后的第五年(1615年)徐屺降生。徐屺出生后第三年(1617)许氏卒。
据传说周氏是许氏出嫁时的陪嫁侍女。周氏聪慧能干,善解人意。在许氏二个孩子孕育及幼小期间,徐母王儒人已是68岁以上老人,古人言:“人生七十古来稀”,徐母已是自顾不暇,做事已力不从心,这样就少不了周氏屋里室外、鞍前马后对一家老小的精心照顾,贴身服侍。这一切霞客看在眼里,记在心底。周氏对霞客的为人处事亦深表欣赏。日长世久,彼此萌生了敬仰和爱意。
许氏卒后不久,徐母立即着手通过各种渠道谋求为儿子霞客续弦继室。
2、万历四十七年(1618),在这许氏卒后的“情感空缺期”,霞客与红颜知已的周氏两情相悦,走到了一起,此时大约是春季。是年清明节祭奠先祖、亲人亡灵后,在徐母的主旨和执意操办下,罗氏成了霞客的继室。
罗氏进门不久,发觉周氏怀有身孕,出于种种私心,便耿耿于怀,记恨在心,于是精心策划,并借助于自已父母的权势,乘霞客外出远游之机,馋言、威逼徐母违心的同意或默认,由此发生了“不容于嫡”,周氏被逐出徐氏家门的一出悲剧。
是年八、九月间,霞客偕同族兄雷门、堂侄白夫游庐山,重游白岳山、黄山,并游九华山后,霞客自感此行收获颇丰,甚为高兴。回到家中,不见周氏,心情郁闷,当得知周氏已被罗氏逐出嫁于李姓,顿时如晴天霹雳,五雷轰顶,后悔自己出游失去了心仪之人。但木已成舟,无力回天。
是年(1618)十二月,李寄在周氏安身的江阴敔山湾南湾村出生。19
李寄出生后,在清贫困苦的逆境中成长。长大后,以书为友,苦中作乐。成年时,正介于“明亡清立”两朝更替时期。1645年7月中旬一天,处在生活最低层的乡丁借时局动乱之机群起造反,对徐家进行烧杀抢掠,南暘岐“晴山堂”屋宇及室内物品和《徐霞客游记》原件及往来诗书等文书资料在大火中毁于一旦,兄长徐屺是众多遇难者其中之一。李寄耳闻目睹徐家遭遇浩劫的惨状,痛心疾首,也庆幸自己人在异地而免受其难。
李寄自知是徐家“老二”,也知父亲生前遗愿:念念不忘的游记整理面世。自感子承父业,责任重大,此后就开始逐渐关注、寻找失落的游记。在他即将到达生命尽头的最后几年时间里,不顾年老体弱,想方设法,多处寻觅,终于在宜兴史夏隆处获得父亲游记抄本,连同以前得到的本子,进行仔细审阅校订,成为以后族孙徐镇刊印出版《徐霞客游记》的“诸本之祖”,为游记的得以传世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宗谱载,李寄“卒年七十有二”,推算为康熙二十九年(1689)离世。
3、万历四十八年(1619)罗氏生岘。《宗谱》未见岘生卒日期。二十年以后,岘配黄氏,明思宗崇祯十四年(1640)国相出生。徐公有四个孙子,是“建”字辈,建极、建枢、建栋,唯独第三个孙子国相,从取名上似乎已与徐家完全脱离了关系。
4、霞客痛恨罗氏将自己的“相好”周氏逐出徐氏家族,从此夫妻关系名存实亡,形同陌路。
年迈的徐母不忍看到这种支离破碎的家庭处境,也对当初听了罗氏的馋言、威逼的话语,未能制止、避免悲剧发生而自责。于是,不顾自己风烛残年,体弱多病,还是张罗着为自己的小儿子弘祖将金氏娶进了门,了却人生最后一桩心事。
天启五年(1624)甲子十一月二十五日徐岣出生。
5、关于宗谱徐弘祖条问题。
丁文江先生根据史志,结合当时徐家情况分析指出:“三子次第成立,出异乳,无异育,则岘与岣非同母可知”。又点出屺“三岁背母”,霞客于许氏亡故后次年即万历四十七年继取罗济之女罗氏,次子岘应系罗氏所生,并说岘生于万历四十八年(1619)。20
据周宁霞先生考,徐公去世不到十年,在顺冶八年(1650)有一次续修宗谱,万无可能遗漏“霞客续弦嫡妻”之理,也不可能出现“岘生卒失考”等怪现象,推定它不是顺冶八年的原文,是后来续修谱时修改或重写的文字,目的是为了将徐氏族人无比憎恨、唾弃的罗氏从宗谱中彻底抹掉。21
我认为宗谱徐弘祖条故意隐去众人所不齿的罗氏同时,将原配许氏与侧室金氏的子女信息含糊其辞,混为一谈。按辞面解释,岘、岣,徐节妇均为金氏出。但也有屺许氏出,女一,适周仪甫的嫌疑。或在“俱”字前面遗漏了一个“余”字。
(三)
关于徐公女儿出自谁母?有学者认同宗谱所载出自金氏,认为许氏未及时生育或晚生男丁,故纳妾金氏。
我认为,宗谱将徐公女儿记于“俱金氏出”不足为凭,徐女应是许氏所生,其理由是:
1、徐公与许氏情感真挚,许先育一女,或有孕后早产、婴儿夭折的经历,然后再生屺。徐公决不会抛弃许氏,早早纳妾金氏。
2、许氏婚后前几年未生育这是事实,按徐公之女1611年出生推算,假如是金氏所生,过门约是1610年。此时,徐公的“知己”周氏已是十七、八岁的大姑娘了,徐公必然会“顺水推舟”,“近水楼台”而娶之,此时没有必要取妾金氏。
3、如霞客纳妾金氏先于娶罗氏,许氏亡故时已有金氏陪伴,且已有女儿和儿子,不可能在许氏卒后第二年就续娶罗氏。显然这假设不能成立。
4、假如金氏1611年生徐节妇,至1624年生子岣,跨度时隔十二年,中间不生育几乎绝无可能。
5、修谱者要将岘、徐节妇记于金氏名下,必须将其成妾日期大大提前,其目的是为了隐去被徐氏族人指责的罗氏。亦极有可能搞不清徐节妇的出生年份,而误把徐女记于“俱金氏出”。
6、据田柳先生考:李寄长大成人后,与抗清志士许用经常往来,关系密切,友情非同一般。许用,字孝儒,诸生,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0),父亲许国栋,祖父就是徐霞客的岳父许学闵。22可以推测,当年徐公和许氏经常带着二个年幼的孩子一同前往岳父家探望相聚。许氏离世时,徐节妇已经七岁,开始懂事了。徐氏以后常去外公家,自己出嫁生育孩子后还保持与许家往来,当徐氏与李寄姐弟二人在许家不期而遇时,有教养的徐氏必然会教育孩子“执甥舅之礼”,其儿子周如松对着李寄叫一声“舅舅”,这完全可以佐证徐公的女儿是许氏所生。而“金氏出”除宗谱所误记外,无任何蛛丝马迹可以追寻并佐证。
综上论述,李寄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8)十二月,公历是公元1619年1-2月间,在徐家排行“老二”,卒于康煕二十九年(1689),享年72岁。霞客之女徐节妇系许氏所生。
以上见解,如有不当,请各位专家、学者正之。
 
 
 
 
参考文献与注释:
①参阅资料吕锡生主编《徐霞客家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2月
②周宁霞先生考:万历四十七年,极有可能是先前参照《历朝皇帝年代表》版本的差异,现更换了新的版本。此文以注16《年代表》标注。
③此条保持《宗谱》原无标点符号。
④公元1587年1月5日。
⑤据《宗谱》、墓志铭,当为崇祯辛巳正月,公元1641年3月8日。
⑥农历虚岁五十六岁。
⑦由里山:又称游鲤山,九里山,今名花山,在江阴市城东南十公里处。
⑧万历乙卯: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5年。
⑨顺冶乙酉:清世祖顺冶三年,公元1645年。
⑩文贞公:缪昌其,死后溢曰文贞。
11天启甲子:明熹宗天启五年,公元1624年。
12康煕戊午:清圣祖康熙十八年,公元1678年。
13妾怀孕数日,而霞客公没,此语有误。
14、20《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版,内附录《徐霞客先生年谱》
15、21周宁霞《徐霞客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版李介立和《徐霞客游记》
16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旅游图书,2007年10月修订
17清顺治元年为1643年。据阎崇年著(2007年11月)中华书局版《明亡清兴六十年》载:清崇德八年八月初九(1643年9月21日)夜皇太极猝死,福临是年继位,多尔衮为摄政王。(第473~第474页)
18《徐霞客女儿一家身世考》《徐学研究》2017年第1期
19殷新宝《李寄在敔山湾活动轨迹考析》《徐学研究》2009(总第九期)。
22田柳《注重名节鄙薄仕进》——从许学夷陪同徐霞客首游大湖说起。《徐学研究》2007.12总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