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霞客故里
中国徐霞客旅游区
霞客世系
江阴故事
3.29天下游

不惧万里行程 只为《江阴览胜》

不惧万里行程 只为《江阴览胜》
作者: 张秉忠

       2007年《华夏览胜》出版后,我就开始了对故乡江阴的全面览胜。
       为什么要对故乡江阴进行全面览胜?一是为了实现白已多年来的愿望,即既要游遍全国,更要跑遍江阴,以便更全面深刻地学习和了解江阴的历史文化,更多地游览和欣赏家乡的丽山秀水。二是为了表达自己对游圣徐霞客的敬仰和崇拜之情。重走霞客路,再续霞客情,霞印天卜,寄情山水,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徐霞客为榜样,从他的故乡开始。三是为了表达自己参与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决心,为建设工作添砖加瓦,尽一份义务,作一点努力。
       对江阴进行全面览胜是怎样进行的呢?首先是拟出游览和考察纲目。我以徐华根先生的《江阴旅游文化》为主要依据,将考察项目分列成山岭峰丘、江河湖港、文明遗址、名人胜迹、宗教寺庙、塔楼碑亭、路桥广场、古街新镇、公园绿地、美丽乡村、民俗风情和地方特产等十二大类600多个考察纲目,曾交给徐学会田柳、徐华根以及园林旅游局唐震球、张华等先生审阅。在此基础上,骑单车下乡一个镇一个镇地开展寻访考察活动。两年来,我骑走了万里行程,经过了千座桥梁,数百村落,游览察访了原在江阴境内的30多座山岭峰丘,50余条江河湖港,30多处文化遗址,40多处名人故里,40多座古老桥梁,还朝拜了100多座宗教寺庙,游览了100多处生态园林,拍摄了近20000张照片,整理出了50多万字考察资料。在获取大量资料后即着手编辑整理,形成初稿后请专业人士丁玉森、田柳、单旭、陆云湘、韩峰、徐立刚、周满宝、杨国洪等十几位专家、学者、行家进行审阅、补充和修改;最后将修改稿交给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园林旅游局、国十资源管理局、交通局、水利局、民宗局、徐霞客镇以及徐霞客研究会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审核,最后经出版社终审定稿。

       对江阴进行全面览胜有何感受?一是扩大了眼界,增加了知识,加深了对故乡的感情。通过全面游访,亲身感受到江阴历史极其悠久,景色非常美丽。它名胜古迹遍布城乡,文化底蕴极其厚重。至于山水风光也很秀丽。古诗云:“江阴好,山水气势雄。三十三山罗四境,长江滚滚引蛟龙,四季景无穷。”二是锻练了身体,磨练了意志。我感觉到骑单车游览考察既很辛苦,也很快乐。由于要跋山涉水,专挑人迹罕至的边远地带,因而对江阴进行全面览胜的道路曲折漫长,崎岖坎坷,其间多次遇到风雨的袭击,烈日的暴晒,抽筋的痛苦,连人带车数次摔倒时的皮肉之苦。可以说有惊有险,有苦有乐,苦中有乐,苦在皮肉。例如在寻访和拍摄澄鹿两市交界处蔡港河上的何彦桥时是“荒不择路”,不得不将自行车扛起来走;在寻找文林白荡湖边的承先桥时是“梅开二度”,先是因剧烈抽筋止步于百丈桥下,第二次因迷路又误入无锡惠山区的一只浜底,因而多走了十几里怨枉路;在寻找老桃花港上的石庄新桥时是“三顾茅庐”,第三次从武进境内入内才找到了它。当在游访中找到了定山的黉塔和虎跑泉遗址,在花山找到了山居庵,普洞塔,四眼井和葛母坟遗址,在秦望山找到鸟窠禅师所在的芦岐庵和放螺池遗址时,心里的喜悦不言而喻,肉体上的疲劳早已被欢乐的心情所代替。两年来的游访,总化费还不到千元,因为“骑车不用买车票,入园不要买门票,摄影不要买胶卷,参观不要请导游。”三是获得了成果,出版了书稿。我将收集到的几十万字资料和拍摄到的近2万张照片经过筛选,在各有关部局和协会的人力支持下,编写出了一本全书有668页,包括有50万字和3000多幅照片在内的《江阴览胜》,向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交出了一份关于览胜江阴的参考,并能如期向2010年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和第十九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献礼。今天我能在20l0年徐霞客出游403周年到来之际,在徐霞客的墓地前祭奠他的英灵、告慰他的遗愿之时,在“3·29、天下游”的口号响彻华夏上空之际,将我多年来的梦想变成现实,这是我退休生活中的最大快乐!

(张秉忠 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