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徐学组织
协会介绍
徐学研究
霞客智库
图片新闻
徐学释词
徐学论坛

徐霞客精神赋能台湾乡村生态旅游的思考

徐霞客精神赋能台湾乡村生态旅游的思考

林文恒

     自從去年到雲南做深度旅遊回到台灣後,我常常在想,若探索台灣原鄉的旅程中,我們能否延續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那份對山川人文的熱情與求真精神?徐霞客的遊記不僅僅是風景的描繪,更是他親身涉險、細緻觀察、理性分析的成果,蘊含著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對在地文化的尊重。將這份「徐霞客精神」融入台灣原鄉旅遊規劃,究竟我們能如何為旅人打造一場更具深度與意義的文化生態體驗。

承襲徐霞客精神:深度探索台灣原鄉

徐霞客的旅行哲學,核心在於親身田野考察細緻的科學觀察。他不僅記錄了山川的形貌,更關注人文活動與自然環境的互動。此外,他對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抱持開放與尊重的態度,並不畏艱險地探索未知。這些特質,正是我們規劃台灣原鄉旅遊時可以借鑒的寶貴資產。

 

規劃「當代霞客」之旅:從主題到實踐

一、旅遊主題設定:以「踏查」為核心

我們可以設計以「踏查」為核心的旅遊主題,讓遊客不僅是觀光客,更是探索者:

· 「循跡霞客.探訪台灣之脈」:仿效徐霞客對山川水系的考察,規劃深入台灣中央山脈或海岸山脈原鄉部落的路線。例如,選擇一條古老的原住民獵徑或歷史古道,如八通關古道或霞喀羅古道,讓遊客親身體驗山林跋涉的過程。

· 「原鄉地質與生態奇觀」:結合台灣原鄉特有的地理景觀,如太魯閣的峽谷、石梯坪單面山與海蝕地形,邀請地質學家或當地文史工作者帶領解說,讓遊客了解地景的形成原因與背後的故事。

· 「與自然共生的智慧:原住民植物學」:組織原住民植物導覽活動,跟隨部落耆老或獵人,認識山林中的可食、藥用植物,以及傳統生活器具的材料。這不僅是生態學習,更是對原住民傳統知識的傳承與尊重。

二、行程規劃與體驗內容:融入實踐與互動

· 實地路線踏查與駐點深度體驗:設計徒步或輕量登山行程,讓遊客用雙腳丈量土地。鼓勵遊客在部落中停留數日,參與部落的日常活動,例如布農族的傳統祭儀(需尊重部落意願與時間)、鄒族的庫巴(Kuba)體驗等,感受在地生活節奏。

· 在地知識共學與飲食文化體驗:邀請部落耆老、青年導覽員、工藝師等,分享部落的歷史故事、口傳文學、傳統歌謠、工藝技巧(如織布、藤編)。同時,品嚐原住民傳統料理,學習利用在地食材烹飪,從飲食中了解原住民的智慧與文化特色。

· 生態倫理與環境保育:在行程中融入環境教育元素,例如介紹原住民的狩獵倫理、山林資源的永續利用方式,提升遊客的環保意識,呼應徐霞客對自然的觀察與敬畏。

三、旅遊者角色轉換:從觀光客到「當代霞客」

· 鼓勵記錄與分享:鼓勵遊客像徐霞客一樣,記錄下旅途中的觀察、感受與心得,可以是詩詞文字、攝影繪畫、音樂歌舞等形式,分享給他人,延續「遊記」的精神。

· 強調「學習」而非「消費」:讓遊客意識到這是一場學習之旅,在互動中建立互惠關係,支持部落的永續發展。

· 培養人文關懷:透過與部落族人的交流,讓遊客更深入了解原住民的文化、生活挑戰與當代發展,培養對多元文化的尊重與理解。

 

行前準備與配套措施:確保旅程永續

為確保旅程的品質與永續性,我們需提供透明的資訊,包括路線難度與文化禁忌。同時,培訓在地原住民青年成為專業導覽員,他們不僅熟悉環境,更能分享部落的故事與文化。最重要的是,確保旅遊路線的安全,並建立合理的收益回饋機制,讓旅遊發展能真正惠及部落,促進在地經濟的永續發展。

延續徐霞客的精神,在台灣原鄉規劃旅遊,將不再是單純的觀光,而是一場深度的文化探索與自我成長之旅,讓遊客不僅看見台灣的山水之美,更能體驗到富人文的原住民族群與自然共生的智慧和境遇。這趟旅程,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當代實踐。

(作者系徐霞客文化交流副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