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天华艺术学校
40年发展历程掠影
1、1985年,成立“江阴市天华艺术学校”和“江阴市天华艺术培训中心”,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江阴第一所民办学校和第一家培训机构。至1995年,已培训青少年学员达2000余人次,有3000余人次分别在各级各类艺术比赛中获金银铜奖。办学期间,学校还曾获评“江苏省先进集体”、“无锡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江阴市先进学校”以及“江阴市十佳社会组织”等荣誉;此外,学校还被授予“江南丝竹”与“二胡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
2、1995年,学校成立《天华民族乐团》并在音乐厅举办首场《天华之声》民族音乐会,这是江阴第一支具有相当规模和演奏能力的民族乐团,还是江阴第一家在国家商标局注册“刘天华”商标的民办学校及其民族乐团。我国著名指挥家曹鹏、王永吉等曾多次担纲乐团指挥。作为对国内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校民族乐团的年平均演出不下二十场次。
3、1996年,首次举办“青少年三棋(象棋、围棋、国际象棋)接力赛”。这也是全市首次举办的一项大型赛事。后又参加江苏省围棋比赛荣获冠军。
4、1996年,学生书画作品首次赴日本展览。以后,以《水乡美》为主题的书画作品还曾随着乐团的访演而两次赴日参展。
5、1997年,上海音乐学院来校进行器乐考级,首开江阴艺术考级之先河。
6、1997年,被中央教科所批准为大成美育研究实验学校并成为国家教委“九五”重点课题《学校美育系统与美育心理发展研究》全省唯一的实验基地。这以后,学校的教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先后出版了《艺术教育审美化研究》《能否这样学?这样教?》(上下卷)《大成智慧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校长笔记》《教师笔谈》等学术专著,总计达200多万字。
7、1998年,校民族乐团首次应邀晋京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举办的“社会力量办学之春”文艺晚会并接受了该台记者的现场采访。期间,50多位小乐手还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了升旗仪式并赴“国旗护卫队驻地”慰问演出。
8、1998年,中央电视台“旋转舞台”栏目邀请校民族乐团录制《二泉映月》;1999年,又应邀参加央视《大江飞虹》的演出;2006年,两次随江阴市政府代表团赴央视为江阴争创中国最佳经济活力魅力城市现场演奏。迄今,校民族乐团已25次亮相中央电视台。
9、1998年,参加“第四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暨江阴国际民间艺术节”,与7个国家的艺术团联袂演出并取得很高评价。
10、1998年,首次接待日本访华代表团。这以后,来校访问的外宾络绎不绝,包括新加坡、德国、法国、美国、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家。其中,不少是政府代表团,也有民间团体。
11、1999年,赴太仓参加首届江浙沪江南丝竹邀请赛荣获一等奖。2001年,民乐节目《山童》荣获江苏省第三届少儿艺术节金奖。
12、2000年,组织300多名二胡小乐手参加电影《刘天华》的现场摄制。这以后,又有多名师生分别参演了《江阴要塞》电视连续剧以及央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等剧中人物的摄制。
13、2001年,校民族乐团率先全市出访新加坡,2002年访演香港、澳门,2003年出访法德奥,2004年出访日本,同年再次访日,2006年访演台湾,2013年再次访台,2015年出访意大利、瑞士,2016年再次出访新加坡。迄今,校民族乐团已先后成功出访了欧亚10个国家与地区。
14、2001年,成立“半农文学社”并出版《半农传人》计上下两卷共60余万字。
15、2001年,成立“北茂音乐社”,专门研究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曾撰写、发表论文诸如《浅谈民族器乐的传��与发展》、《民族音乐也能这样演绎》、《再议民族音乐如何演绎徐霞客之奇人奇书》等二十余篇。
16、2001年,应邀晋京参加“第一届少儿民族乐队中州杯北京邀请赛”并获三项大奖。自此,校民族乐团曾12次晋京参赛或演出,每次均能“赞语四起、掌声雷动”。
17、2002年,有3位初中毕业生分别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和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从而实现了全市此类项目“零”的突破,尤其是学校办了高中以后,则有一大批高中毕业生分别录取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以及中央民族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学府。2015年大学本科的录取率则达到了92%以上。
18、2003年,校民族乐团登陆被誉为“世界最高音乐圣殿”的维也纳“金色大厅”,从而创下了三个“全国第一”:第一支中国的少年民族乐团;第一家中国的民办学校;第一批来自中国县级市的“小乐手”(时任中国驻奥地利大使卢永华如是说)。
19、2005年,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签约,成为该院生源基地。接着,又与扬州大学艺术学院签约,成为该院实验基地,这以后,又分别与中国音乐学院及其附中、上海民族乐团、江苏演艺集团、以及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团体合作,成为其实验基地。此外,还与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香港沐恩中学、台湾华冈艺校、美国旧金山南侨学校、加拿大学校、新西兰学校、意大利保罗天才国际中文艺术学校等缔结为友好学校。通过合作交流,既提升了办学层次,还拓宽了国际视野。
20、2006年,与新潮集团合作,服务于该集团的文化建设。
21、2006年在江阴大剧院独立承办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天华民乐之夜音乐会》。
22、2006年,应邀参加“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荣获三项大奖:表演、创作一等奖与最佳指导奖;接着,又于2008年参加“江苏省第七届少儿艺术团队文艺大赛”荣获三项大奖;2009年参加“长三角地区江南丝竹展演也同样载誉而归。
23、2007年,与新潮仁爱基金会合作,实施“育孤成才工程”慈善项目,使来自江阴、宿迁、泰州等地的78名孤儿(统称为“仁爱生” )先后入学天华,免除他们学习、生活等全部费用,且从小学一直培养到高中毕业。先期入学的孤儿已分批分别考上了上海大学、扬州大学、浙江音乐学院、山东艺术学院等高等学府。
24、2010年,校民族乐团为“上海世博会”的比利时欧盟馆“江阴日”现场展演。
25、2011年,参加“国际儿童电影节”演出。
26、2013年,被江苏省侨联授予“江苏省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基地”。自此,学校开始承办或协办诸如《寻根之旅》《回乡过节》等一系列华裔青少年夏令营。
27、2013年,增设国学部,成为全市首个“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立设置部门。
28、2014年,被江苏省侨办与江苏省教育厅授予“江苏省华文教育基地”。
29、2014年,《党建》杂志以《天之骄子 华之芬芳》通栏标题整版报道了学校的办学成果。此外,有关学校的报道还屡屡见诸于《人民日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中国文化报》《华东信息日报》《中国与世界画报》《现代快报》《多瑙时报》以及《凤凰卫视》等新闻媒体。
30、2015年,被江苏省台办授予“江苏省对台交流基地”。
31、2015年,为中国民族音乐金钟奖颁奖音乐会演奏大型民族交响乐《丝绸之路》。
32、2015年,校民族乐团应中国驻瑞士大使馆邀请参加中瑞建交65周年外事庆典活动,举办专场《天华之声》民族交响音乐会,各国驻瑞士外交使节在招待酒会上均给予了高度评价。此次访演也同样创下了由校民族乐团参与外事活动的“全国第一”。
33、2016年,被中国侨联授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迄今,学校已承办或协办“华裔青少年夏令营”总计12次,来自美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的营员总数达1000多人次。
34、2016年,学校9龄童选手荣获国际打击乐比赛第三名的好成绩,这也是全市音乐类小学生在国际赛场上首次获奖的“零”的突破。
35、2017年,进入全囯第二大上海室内乐演奏厅,举办“海上雅乐 天华新语”新春音乐会。
36、2017年,在江阴大剧院为徐霞客诞生430周年举办《徐霞客之路》大型文艺晚会。2023年再次举办新版《徐霞客之路》综艺民族交响音乐会。这是学校推出的又一场创新演出。
37、2020年,由学校举办,成立“江阴小红花艺术团”。该团于2023年荣获“江阴市十佳文化社会组织”并连续数年荣获“无锡市老年文体特色团队”和“江阴市优秀群文团队”称号。
38、2020年至2023年,学校自编德育校本系列教材:《战“疫”群英谱》(一卷)《心语》(五卷)《凡人风采录》(三卷)《孝道知行录》(一卷)总计120多万字。
39、2023年,少儿舞蹈《雄狮少年》在荣获无锡市第七届群芳奖金奖后又于2024年荣获江苏省十佳创演节目,另一少儿舞蹈《爱满光明行》也同样荣获省级比赛最高奖。
40、2024年,由学校举办,成立“天华少儿艺术团”,为培养更多少儿艺术人才创造条件并为少儿的才艺提供更多展示平台。
41、自2015年至2024年,学校组织师生参与海峡两岸纪念徐霞客公祭典礼民乐、舞狮表演,并与海峡两岸徐霞客研究会进行民乐文化交流。
(史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