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3?29 天下游”好

“春来喜看龙抬头,三月青山任我游。”春游踏青,意不在“山”而在“青”。人们可以借春暖花开时节,结伴到野外赏春,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有山登山、无山涉野,望望远,舒散舒散身心。这是春耕大忙季节来临前的一次认可面比较宽泛的、群体性休闲活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开始出门旅游啦。三月春光无限好,在这时设个“中国旅游日”,真是好主意!
  
应该有个“中国旅游日”啦
  
  改革开放以来,众多旅游景区景点的开辟与建设,旅游工具设施的完备与进步,使国人旅游水平得以大幅提升,旅游者的绝对数字增长惊人,举世瞩目,而且旅游业市场开发前景利好。中国旅游事业的成功转型,中外旅游事业的互融发展,在已经有了“世界旅游日”的情态下,及早设立一个“中国旅游日”,具有某种标志性意义,也可说是对世界的一种贡献。
  国家命名“旅游日”,是国家意志集中性、强力化的一种体现;国家在可预测的旅游业可持续大发展期到来之前命名“旅游日”,是国家管理前瞻性、科学化的一种体现;国家在充分吸纳合理民意、注意民族文化内涵特色基础上命名“旅游日”,是国家理念开放性、人本化的一种体现。从坚持科学发展观角度看,这正是进一步提升民族自强、自豪、自信意识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国旅游日”设在“五一”长假后有些欠妥
  
  “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不管“黄金周长假”是否存续,作为春节后几个月中的一次休闲高潮,若干年来在国家推动下,似乎已形成了某种节律。如果“中国旅游日”设于其后的同一个月内,虽然仍在春季,但已属晚春季节了。此时提倡全国人民“开始出游”,便会有种种纷扰产生。 
  首先,就是一个人气已有减弱的大问题。这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出的真实问题。最佳的春三月出游了一大批人,“黄金周长假”消化了一大批人气,春去时节想“动员尽可能多的人员出游”,其可能性便要打折扣了。
  其次,从农村、农民的角度考虑,自古有“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诗句,当是“农田管理重要时”。动员、吸引、惠及农村农民,把农村、农民的旅游积极性调动起来,以扩大旅游市场、谋求事业发展,恐怕也要打折扣的。
  再次,5、6月间还有个雨水见多的问题,月平均降水量可达100毫米左右,秦岭以东以南广大区域即将跨入“梅雨季”时段,雨、湿漉漉的压抑感自不用说,远近出游都有所不便,是相对明显的事。这也要打折扣。
  特别是这第四点,就家庭而言,若有“小皇帝”的,这5月就有备战中考、高考之虞,牵肠挂肚的是其监护人们。甚至可能根本就不把“国家的节日”当回事儿。最怕的是埋怨心理的滋生,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国家旅游日”的设立,对明知无法吸引重要的潜在人气的时段,是应当避开的。而在“五一”节前考虑,就比较好。
  
  “ 3·29 ”设为“中国旅游日”很有意义
  
  我们中国有个举世闻名的人物,叫徐霞客,他是江苏江阴人氏。“3·29”是他走出江阴(他的家乡)、始游太湖(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泊)、初探林屋洞(石灰岩溶洞)等处的日子,很有纪念意义。1607年的这一天,22岁的徐霞客就开始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游历考察,“以性灵游”,“以躯命游”,经33年踏遍了祖国19个省区,终于成就了一代地理科学大家,连同他不懈笔录的《游记》,被誉为“千古奇人”、“千古奇书”。徐霞客已被国家认定为40位中华文化名人之一,他被国人尊称为“中华游圣”。他的《游记》被国家认定为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20部经典之一,他的铜像已经竖立在了北京中华世纪坛上,供中外游人瞻仰。
  历史上的徐霞客,从家乡出发,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今天的我们,也完全可以学习他,从家乡出发,逐步游历全国,甚至走向世界,不断增长知识、丰富才学、强健体魄。从这个意义上说,“3·29”应该是个很值得大家纪念的日子。
  如今“国家旅游日”的设立,若能同游圣徐霞客联系起来,则是弘扬中华文化深刻内涵的明智举措。这一点,实在太重要了。
  
  “3·29”正是春暖花开时节,气候、物候条件宜人出游
  
  杨柳吐绿、银杏展叶、笋尖破土、桃花盛开,阳历3月下旬开始,南方气温暖和,油菜及其它节令花种次第开放,再加上莺歌燕舞、群鸟乱飞,令人赏心悦目。这种时节,不仅唐人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早在春秋时,就有孔圣人带着他的弟子们到郊外河边去踏青的佳话。
  我还是要强调一下孩子们。传统的春节过后不久就开学了,他们的学习节律大致3-4个星期就会有一次较大的低潮,需要调节放松一下。“3· 29”时他们已经过7、8周时间的努力学习。此时,若能利用“国家旅游日”,名正言顺地让他们跟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出外踏青、赏春一番,面对大自然春机勃发的美好景象,放松性情。其心理理疗的作用还真不可以低估呢!从某种角度上说,还能体现出国家对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关注,岂非好事一桩?这个时候可以说是国内短线游春的绝佳时机,若有一个“国家旅游日”,则能动员、积聚包括广大青少年在内的旺盛旅游人气,这对发掘与推进各地区自身及周边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5·19”不是“徐霞客的开游日”
  
  徐霞客是江苏江阴人氏。所谓开游,就是首游,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先有邑内游、再有邑外游的。徐霞客的乡邑游,曾使少年徐霞客萌发了欲求江源的宏大志向。徐霞客第一次临大湖、探溶洞,是1607年“3·29”的首次出邑游,而决非是1613年“5·19”的那次浙东游。所以,国家如果要以“徐霞客出游日”(或“开游日”)作为“中国旅游日”来设定的话,当以徐霞客出邑游开始的时日计,才是比较合理的。
  胜水桥头舟发杰瑞,鸡足山前舆归功臣。在徐霞客33年长征式旅游考察过程中任选一个日期(如某月日经过宁海,某月日登上黄山、嵩山、华山,某月日抵达洱海、丽江、腾冲等等),同他首次出邑游考实践、从此毕身许之的发端日期相比,后者的整体性、象征性意义显然要强许多。选择“3·29”,突出徐霞客伟大的起始点,相对来说是比较可取的。
  
“中国旅游日”的择定  还要注意留有余地
  
  选择“3·29”,可为将来的徐霞客史料的新发现,留有必要的余地。这是极重要的一条理由,正所谓未雨绸缪,有百利而无一弊。在请设“中国旅游日”时,必然要牵涉到不同的日期。我也无法回避。愿以请设“5·19”为例,谈些我个人认为在理的看法。
  在我看来,宁海是个很美丽的地方。徐霞客原有的日记手稿中,本应该是有较为详细记录的,甚至包括抵达宁海前的行程记载。现存《游天台山日记》中就有“一溪从东阳来,势甚急,大若曹娥”的句子,可见徐霞客在“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之前就已游历过曹娥江等处了,并且印象也深,才能对其后所见之水有所比较。而今《游记》第一篇第一句所写的,也只是出宁海西门,目的地是天台。我估计他对美丽的宁海,是有日记记载的,只是已经散失,或者目前还没有发现而已。在当今现存《游记》这种状况下,只有把这篇有“宁海”字样的日记,说成是“现存《徐霞客游记》的开篇、首篇”,才合乎道理。宁海方面总是强调“《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有意无意地规避了这断不可不识的“现存”二字——有无这二字,意义大不同——并强力推动将“5·19”设定为“国家旅游日”,虽然也可以理解,但终觉得有些勉强。而且不知就里的信众,竟也成千上万。
  但是,倘若真有那么一天,有了徐霞客邑外游史料的新发现,甚至是他日记手稿(及他人抄录之日记文稿)问世了——这在“徐学”已成为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徐学研究者爱好者队伍日益壮大的今天,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事儿——那将给以现存《游记》中“徐霞客游记日”为主要依据来设定“5·19”为国家旅游日的部门,带来何种相当负面的影响呢?更何况,“5·19”曾是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公祭日,此时设个“国家旅游日”,于感情上,一时恐怕也难于接受。我真的有点不敢去想了。
  我只知道,从目前“中国旅游日”民意调查中呼声最高的两个日子“3·29”和“5·19”中,去做一比较、做一选择,我认为前者,即选择“3·29”要比选择“5·19”更加稳妥些。即使有徐霞客新史料发现,也是完全可以补入再版、新版《徐霞客游记》的,并不存在再将“5·19徐霞客出游日”进行变更的问题,当然也就不存在给宁海当地、更不存在给国家带来巨大麻烦的问题。
  
  “3·29  天下游”的口号很响亮。
  我希望我的以上看法,能给大家在请设“中国旅游日”作选择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