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游记:江山如此多娇(上)

江 山 如 此 多 娇
——浙赣霞客寻踪游漫记(上篇)
何公慰
 
       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每年都要组织理事们开展一次徐霞客寻踪游活动,已坚持了多年,不但增加了感性认识,更激发了理事们弘扬霞客精神、认知伟大祖国以及努力学习、探究事理的热情,成为了潜心学术研究的动力源之一。这次由陈捷元会长亲自带队的浙赣行同样收获巨大,尤以浙西江郎山“霞客游踪”和赣东圭峰“霞客神岩”为最,留下了永难忘怀的记忆。
大地锦绣行迫迫
       车出江阴即上高速,在辽阔富庶的太湖平原上奔驰,放眼望去,大型厂区、市镇群落几乎连绵不断。西南行至宜兴附近进入茅山山区,则在林海中穿行了。这里不仅有徐霞客陪同他母亲探访过的著名溶洞善卷洞等,还是无数新四军将士建设过的革命根据地。过梯子山隧道便是浙江地界,太湖西南边的长兴已属湖州,浙北重镇一,也是经过徐霞客家乡——江阴的新长铁路之终点。我们与西侧的天目山擦身而过,进入的浙北最富庶的杭(州)嘉(兴)湖(州)平原,同属太湖平原,是长江三角洲之一部。两百多公里行程约3小时即抵达杭州外围。向东望去,徐霞客数度踏访过的杭州,这个曾经的吴越、南宋古都,大运河南端始发地,新中国成立后的省会城市,在改革开放大潮洗礼下,以一个特大型现代化中心城市面貌舒展在我们眼前。倘若徐霞客再世,也一定是认不得的了。
       江南这一块自古山川丽、物源富、教化早、俊才出,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誉。时至今日,依然是中华大地上最发达地区之一。真是:
物裕民勤地, 崇文礼敬区。
善优才德士, 永注净明渠。
       绕杭城西南向,我们奔千岛湖而去,在东天目山和龙山山脉间,公路基本与富春江平行,这是徐霞客颇为赞赏的地方,严陵钓滩等古迹甚多。富春江水库以上称新安江。千岛湖即新安江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后所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尔今已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了,水质一级,浙西原有的一千余座山峰,化为了游人乐于登临的湖中仙岛,若是霞客再游,当有汽艇相送,不消再虑鞋破足痛了,它一定会感喟得吟诗以记的。于是我想:
千峰点点岛藏仙, 万壑平平笑高天。
有感霞公蹑履苦, 草吟数句向灵前。
       建德,就是千岛湖东南区、大坝旁侧的一座靓丽新城,楼宇比肩,湖山竞色,江流迤逦,空气清新,着实让人羡慕,连导游也向我们介绍起这里不高的房价来了——6000元一平方在北京、上海人看来,不啻是天方夜谭啊。结束百余公里行程,我们在建德用午餐。
       离开金太阳假日宾馆后开始南向行。车越新安江桥,过千里岗山东南支脉,至航头便觉开阔了起来。所穿隧道有鸡毛坞、湖岑塘、大门口等8个,都是人力改造自然的证明,所跨大河为寿昌溪。进入金(华)衢(州)盆地,所围群山东北有龙山、会稽山,东有大盘山,南有仙霞岭,西部其实是同江西东部的怀玉山、武夷山间盆地连接在一起的,而且走向基本一致;所跨大河为衢江,水面远比寿昌溪开阔,流至金华兰溪后称兰江,于梅城附近入新安江。金衢盆地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起义乌、过金华、越龙游、经衢州西至省界,除沿江地带外多岗原交错、桥隧频接、林农间杂、城镇散布之景,现代化高楼时露峥嵘,市肆倒也繁荣,虽不及太湖流域,仍不失为浙西一片富庶之地。有句为证:
才别洞后山, 又见岭前松。
砑转村舍密, 云浮市肆红。
桥高耸平畴, 泊亮隐鱼踪。
树静移日影, 花窕动客容。
       浙西多群山、峡谷、溪流,林木茂盛、特产众多,生态环境保护良好,一方面发展旅游吸引人气,一方面发展特色资源产品深加工工业,徐霞客曾多次流连、情有独钟的浙江大地,前景是相当美好的。
江郎寻踪意切切
       霞客先生要走一天的五六十公里路程,我们借助现代化工具只花个把小时。他若生在今天,也一定会赞同改革开放的。在龙游附近我们转入国道西向而行。小憩后的大家开始兴奋起来了。东面有个“龙游石窟之谜”,颇勾人意趣。而再过一个多小时就要到江郎山了,那是本次寻踪游的第一站。江郎山,从随身所带资料中得知,它地处衢州西南的江山市境,已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 a级旅游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海拔800多米,素有“中国丹霞第一奇峰”之誉。大家对《徐霞客游记》中记游江郎山的事和文字有些议论。有人说《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中并未记载过,有人说有的。就我所忆是看到过的,不过不是西南遐征时,而要早许多年。因未带《游记》,姑且存疑。
       距江郎山大约七八公里时,只见平原南边一抹起伏长山,山脊上又有奇峰突兀,煞是壮观,两罅中分而成三柱,中柱细左右粗,雾遮霭掩,有如一个极大的水墨“山”字矗立着;但随车行,它们竟又浑然一体,在夕阳映照下,像一个巨大的铜钟,又像一位高僧,落座在连绵山体之上;车再行,便又两分、三分了,真是移步换景,变化骄人复迷人。因是徐霞客攀登过的,不免又激动起来了,忙打腹稿:
片刻云围塔, 须臾隙裂川。
步移形几种, 境幻石三爿。
导游说这就是名闻中外的江郎一绝“三爿石”,东山名郎、中山名亚、西山名灵,相依相簇,颇有灵气。大家下得车来,纷纷以此为背景摄影留念。
       上得山来,大家更是惊喜连连。
       从细部看,“三爿石”是残存于地质期上新世末夷平面风化壳上的孤峰,丹霞地貌老年期的典型代表。江郎山一线天长高各约300米、宽3-5米,双壁平行直立,仰观上天仅成一线,是“中国丹霞一线天之最”。这里还有天然雕琢的“伟人峰”,立如邓小平头像,卧如毛泽东躺姿——不过,同我在庐山含鄱口遥望之毛泽东躺姿相比,神似度已差数成矣。当我们来到一线天下岔道口时,镶在崖壁上的一块立体型导游图吸引了我们——徐霞客真的攀登过江郎山吔!那边山顶就有霞客亭。陈捷元会长当即对大家说:徐霞客到过江郎山,我是早已知道的,忽经导游图清楚表明,依旧十分激动,今天我们就是要来寻访霞客游踪的,凭吊怀古,思齐先贤,宁可不上郎山顶,这个霞客亭是一定要去的,了却我们的一桩心愿。他还关切地询问起陈楠、陈复观两位体力是否搭得够,但他们都决心攀登。
       我奋力前行,爬上灵峰西侧一小山顶时,已自气喘不已。包括田柳、史影等老先生在内的不少人早已捷足先登,或品读亭联,或指点碑文,或极目远眺,或频按快门,无不似有所得、喜形于色。我也不甘落后地观察着。这个山顶平地不足50平米,正中一座双层圆顶六柱凉亭,台高三阶,正面柱联为“十卷记游地学独辟蹊径”“九州览胜江郎三印行踪”,额题“霞客亭”;背面额题同,联为“遍访名山独尊江郎奇幻”“长思伟著共仰霞客风流”。亭后侧一块大石碑,上刻“霞客游踪”四个遒劲大字,乃西泠印社吕国璋先生所书;背面则以大篆“徐霞客江郎山游记”为题,隶书镌刻了整段徐霞客所记江郎山文字。文无标点,录如次:
       “二十三日始过江山之清湖山渐合东支多危峰峭嶂西伏不起悬望东支尽处其南一峰特耸摩云插天势欲飞动问之即江郎山也望而趋二十里过石门街渐趋渐近忽裂而为二转而为三已复半岐其首根直剖下迫之则又上锐下敛若断而复连者移步换形与云同幻矣夫雁宕灵峰黄山石笋森立峭拔已为瑰观然俱在深谷中诸峰互相掩映反失其奇缙云鼎湖穹然独起势更伟峻但步虚山即峙于旁各不相降远望若与为一不若此峰特出众山之上自为变幻而各尽其奇也”。
       这块立于1992年8月的石碑,由江山当地“邑人余石水书并篆额”。其文字内容立即勾起了我初读《游记》时的情景,那时我在灯下还对“移步换形”和“移步换景”审思了好些辰光呢。而今夜我撰此文时,又翻开了徐霞客《游九鲤湖日记》(时为泰昌元年,即1620年)予以核复,发现前述碑刻中首句将“青”字误刻成了“清”字。这也给我提了个醒儿:学术性文稿的写作引文容易出错,需要严谨。已逾八十的田柳先生至今为《徐学研究》校稿时,仍是这样“字字计较”的,于我则是福啊!
       当时我默立亭中极目远眺,西边岭脊蜿蜒,遮住了游走的秋阳;东山崖壁上有一溜红字,南侧黛绿丛中围着不短的院墙;北片原野无垠,村落处处,地气蒸腾如复轻纱。站在这500米高处遥望,徐霞客就是从东北方向那千余公里外的江阴一步步走到这里来的。他赞美并准确地概括了由此处再拔地而起300来米的三爿石“移步换形与云同幻”的特色。据说徐霞客三次到江山时都曾提到过江郎山。我想他对这里典型丹霞地质地貌包括洞穴、暗河等,都会是感兴趣并考察研究一番的。可以说他是那个时代的另类“逆潮流而动的”人物了。而离此不远约七八里地的东侧原野上有一座古村落,村口牌坊上刻着“清漾毛氏祖居地”,据导游介绍,这个清漾确是毛泽东的祖居地、毛氏南迁一世祖的首居地,是江西毛氏、湖南毛氏、奉化毛氏共同的发祥地。
       太阳西下,人也到齐了。我们大家在霞客亭前照了一张“全家福”,高高兴兴地下山了。真是:
津津乐道此江山, 千里驱车许愿来。
霞客遗踪竟碑刻, 眉开几度尽释怀。
       途中,那幅巨大的摩崖石刻,在阳光映照下红闪闪、鲜亮亮,时不时地在树隙中透现。那正是毛泽东书体的著名诗句——
       江山如此多娇!
通衢西向思悠悠
       我和田老坐在车最后,各自临窗,交换了一些看法,认为“江山如此多娇”这样的内容,摩岩石刻在这个地方,有江郎山景奇幻,属地又名江山,与毛泽东祖居还颇有渊源,很是得体。倘刻在别的什么地方,就会显得有些牵强。不知不觉间已到衢州,入住帝京大酒店。
       衢州,自古川陆所会、江南重镇,已有一千八百年历史,地域与皖、赣、闽接壤,位浙西钱塘江上游,“居浙右之上峰,控鄱阳之肘腋,制闽越之喉吭,通宣歙之声势”,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今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近半山地林木覆盖、物产丰富,丘原占逾五成,加上溪河众多,农商贸易比较发达,整体生态水平颇优于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夜生活也已有所体现,虽不能跟发达地区相比。衢州地区,在当年徐霞客笔下就有所记述。他从龙游至西安(今衢州衢江区)后,所见“江清月皎,水天一空”,所感“觉此时万虑俱净,一身与村树人烟俱熔,彻成水晶一块,直是肤里无间,渣滓不留,满前皆飞跃也。”真是叫人羡慕;他过衢州城西去常山则见“两岸橘绿枫丹,令人应接不暇”,黄埠街(今航头,衢州柯城区)“橘奴千树,筐篚满家,市橘之舟鳞次河下”,贸易之盛亦可见一斑。
       平安一宿后,我们即行西去赣东弋阳圭峰镇,寻访徐霞客足迹,约两百公里路程。过航头进常山县,越过浙赣界入玉山县,所过隧道为樊村、大洋滩等4条,大河为常山港河。至江西境内大部河流就改身北注鄱阳湖去了,而浙境则大多终归东海。沿途所见丘山大都是红砂砾岩,可见仙霞岭、武夷山一线同属丹霞地貌,系江南古陆和华夏古陆相互作用所形成。怀玉、五夷山间地势平阔,溪河广布,当是鄱阳湖平原之东南一翼,市镇相对繁荣,景色优美如画。真是:
溪高瀑飞花, 山远烟笼纱。
鸟怵摇云影, 霞拥亮名刹。
       望着窗外徐霞客游历过的江西大地,想想他感叹过、赞美过的江西美丽风景和热情相帮的佬表们,我就感到一定会不虚此行的。徐霞客在崇祯年间最后一次远征,就是过常山后入江西玉山的,而他虽经赣江遭劫之难,又时罹足痛之苦,却不曾稍减其寻胜探幽、细考穷究之志,依旧常常弃舟步行。想着这样一位时年已经50岁的先贤,问问我又为国为民做了多少有益的事呢?自忖汗颜哪!当今时代有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同他相比的。但只要愿意,通过努力,缩小一些差距总还是可以的吧,我想。由此得句以自警:
百数弘祖事, 五旬闯远涯。
涉难续壮志, 量步弃舟车。
务实探江源, 求真论金沙。
思齐徐霞客, 无愧大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