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成立30年回顾与展望
 
江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千百年来,无数的先贤先辈在这块土地上披荆斩棘,建设美好家园,书写了辉煌的历史。徐霞客,这位出生在明朝末年的江阴人,则以行走山水之间,考察长江源头,为中国文明史增添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他留下的《徐霞客游记》成为中国二十部经典著作之一,他打造的晴山堂石刻成为闻名全国的文化瑰宝,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5月29日,江阴29位有识之士在马镇徐霞客故居集会,成立江阴县(市)徐霞客研究会,在全国第一个树立研究徐学的大旗,30年不忘初心,团结海内外各界人士,将徐学研究不断推向深入,并把研究成果推向社会、服务社会,成为江阴市十大优秀社会团体之一,成为全国徐学研究突出贡献奖单位之一,在江阴、无锡市、江苏省、全中国甚至海内外,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成为了徐学研究的一面旗帜,为推进徐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0年时光荏苒,30年春华秋实。3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但对江阴徐霞客研究会来讲,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回首过去,江阴徐学会员奋力进取,潜心于学术研究之中,利用业余时间时间看完一篇篇历史文献资料,撰写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一研究文章和著作,以江阴特有的韧劲和荣誉感,当之无愧地拿下全国徐学研究江阴基地的牌子,成为十二届徐霞客国际学术研究会议的承办者,会四方宾朋,聚八方来客,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成为了联系海内外徐学专家和组织的重要纽带。在江阴城乡,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以服务为宗旨,普及宣传、推广应用,整合社会力量,使徐霞客的故事以音乐、文学、美术等多种形式走进近百万青少年学生之中,走进广大机关企事业干部职工之中,凝聚起一股学习徐霞客事迹,弘扬徐霞客精神的磅礴力量,推动江阴树立起这座城市的精神地标——徐霞客精神。回望来路,日夜奔腾的扬子江,见证着中华历史文化名人徐霞客被人不断认识的曲折过程。
 历史需要创造,旗帜需要高举。回顾30年,是徐霞客走出江阴,成为中国游圣的30年,是积极推动中国徐学走出国门的30年,更是披荆斩棘推进徐学服务社会的30年。
一、多方探索,对徐霞客的认识不断深化。
徐霞客是诞生在江阴大地上的一位名人,对于他的认识经历经过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
明清时期,由于徐霞客生前未能将自己的日记整理完毕,只能在病中委托自己的好友、家庭教师季梦良代为整理,从此130多年间,徐霞客的一批好友分头整理游记手稿,对徐霞客及其游记的认识都是侧重于旅行和游记本身的奇上,并没有从本质上揭示徐霞客及其游记的真正价值,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徐霞客没有真正写进历史,在《江阴县志》中只是作为隐逸之士,没有进入历史的舞台中央,在其家乡,一些普通老百姓还称其为“败家子”、“游山玩水”的富公子。
进入20世纪,以丁文江为首的中国学者,从科学的角度解读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徐霞客的著作成了“第一部中国实际调查的地理书”。丁文江重新标点、整理了《徐霞客游记》,编撰了《徐霞客先生年谱》;解放后,侯仁之先生把《徐霞客游记》列为中国4部古代地理学名著之一。
上世纪80年代,浙江大学陈桥驿教授提出了“徐学”这一概念,对徐霞客的认识迎来了一个历史性飞跃,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就此应运而生。作为一个地方性社会团体,如何认识徐霞客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刚开始,仅仅从一个地方名人角度,了解其成长经历和人生故事,介绍其生活的时代特征,从他不参加科举考试,探索他独特人生追求。
后来,随着国家旅游业的发展,徐霞客作为到过众多名胜古迹的旅行家,留下对各地风景的第一手资料,被尊崇为“游圣”。各大旅游胜地纷纷把徐霞客作为形象大使,推介自己的产品成本,陈桥驿教授称之为旅游“绑架了”徐学,但徐学也从学术小圈子走向了社会,徐学从此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联。
徐霞客生长在江阴,但他一生主要的成就却在外地,在祖国的山山水水。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从成立开始,组织会员进行游踪考察,从实地考察中体会徐霞客的艰苦卓绝,更是体悟《徐霞客游记》的博大精深。《徐霞客游记》不是书斋中作品,而是知行合一的大百科全书,是中国文明史上科学先驱者。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古代科学家,他用双脚徒步行走于中华大地上,写下了翔实的野外勘查报告——《徐霞客游记》。他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史上的诸多第一,徐霞客的历史贡献来源于他的知行合一的科学方法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潜心学术,不断攀登徐学研究的新高峰
“潜心徐学研究,热心服务社会”是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的办会宗旨。
江阴市徐霞客研究成立后,坚持学术为本,致力于徐学研究。1987年8月,与《江风》编辑部联合编印了《徐霞客专辑—》,成为江阴徐学研究史上第一册学术刊物。
1991年4月,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独立编印了《徐霞客研究文选》。作为对徐霞客逝世350周年追思与纪念。《徐霞客研究文选》突破了以往《徐霞客专辑—》偏重于传略、经历简介和故事、民间传说的格局,在探索研究徐霞客各个领域方面,有一定的新意和深度,把我市的徐学研究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1995年,在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的倡议下,由江阴市委、市政府与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商定:建立中国徐霞客江阴学术基地,每二年在江阴召开一次全国性徐学学术研讨会,同时,由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和江阴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办学术期刊《徐霞客研究》,1年两期。同年10月9日,江阴市举行第三届中国江阴文化旅游节暨首次全国性徐霞客学术研究会议。迄今已经主办十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江阴市组织会员撰写论文,每一届为大会提供二、三十篇论文,成为论文提交数量最多的学术团体,每次学术研讨会,江阴学者的见解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认可,江阴市配合中国徐霞客研究会编辑出版的论文集达上千万字,成为徐学研究的重要文献来源。
《徐霞客专辑》和《徐霞客研究文选》的编辑出版,开创了江阴徐学研究学术成果汇集成册之先河,对徐学研究起到推进作用。但这两册都不是正式出版物,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江阴徐学界的同仁们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又用了6年时间,编成《徐霞客研究文集》,于1997年9月由江苏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第一次正式出版徐学论文集,在徐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这本文集不仅凝结着编者们的心血,更是全体会员们努力的结果。这册文集真正展示了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成立10年来的学术成果,为徐霞客诞生41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2017年6月,由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徐霞客研究文集》是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研究成果的大展示。由江阴市史志办、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市徐霞客研究会三家共同编纂的《徐霞客研究文集》是从市徐霞客研究会会员30年学术研究成果250多篇文章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从伟大精神 、科学考察 、旷世游圣、文学巨著 、晴山碑刻 、高士李寄 、家世渊源、人文交往、探求无涯、争鸣园地十个方面彰显了江阴徐学研究的地域特色,共收入文章152篇。这是故乡人民献给徐霞客诞生430周年的一份厚礼,也是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成立30周年在学术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30年来还编辑出版了《高山景行霞客路》、《霞印天下》、《不忘初心三十年》等图书,并帮助多名会员出版徐学研究专著10多部,如《〈徐霞客游记〉文学论》,论述了《徐霞客游记》文学价值。填补了国内徐学领域的空白;《徐霞客家集》汇聚梧塍徐氏祖孙六代诗文著作,可谓徐学研究的基础工程,在国内徐学界影响很大。
三、热心社会服务,使徐学研究保持勃勃生机
思想是时代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在学术研究中坚持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坚持开门办会,调动和整合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徐学研究,使徐学生机无限、活力无限。
普及教育是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关注的一个重点。组织会员编写故事集、剧本,绘制连环画、制作动漫作品,鼓励会员进行以霞客为主题的艺术创作,倡导户外活动,使学术研究成果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态向社会展示,提高了社会的认知度。其中青少年学生是关注的重点。2010年,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把其定为“徐霞客宣传普及年”,在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研究会积极联络教育局、关工委、国土局、徐霞客镇、祝塘镇等多个部门和单位,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移动杯游圣徐霞客之路知识竞赛”。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组织编写了普及读本《徐霞客为何在当代突然走红》,并在江阴移动公司和张国荣眼镜店的大力支持下,向全市10多万中小学生免费发放,徐霞客宣讲团成员深入课堂辅导,在同一时间,组织全市10万余名中小学生参加知识竞赛,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组织专家阅卷、评奖,有5000名学生获奖。竞赛取得了圆满成功,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这次牵动千家万户的知识竞赛,是江阴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知识竞赛活动,也是教育系统结合素质教育进行的一次有较大影响的主题教育活动。它对江阴的徐学事业乃至整个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十分可贵的积极影响。
加强与各个社会群体的合作交流。2007年3月8日,江阴市徐霞客研究同徐霞客镇共同主办江阴市纪念徐霞客诞生420周年、逝世366周年朝圣公祭典礼。300多人参加,这一公祭活动从此每年举行,并不断扩充内容,扩大影响力。2009年3月29日,与台湾徐霞客研究会主办“海峡两岸纪念徐霞客朝圣公祭典礼”,台湾徐霞客研究会带来了国民党主席连战和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致公祭典礼的题词。为开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江阴市台办、无锡市台办高度重视,每次派出要员参加,并于2017年5月18日公祭典礼后,无锡市对台交流基地在徐霞客故居仰圣园正式挂牌。这对促进两岸和平统一进程开辟了一条民间交流渠道。
从2012年5月19日开始,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与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共同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徐霞客文化交流会在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台湾徐霞客研究会专门组织了20多名师生参加交流活动。从此江阴与台湾的文化交流成为了一项固定项目,加强了两岸民间的交流和两岸青年学生的交流,为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彼此了解、民心相通发挥了积极作用,被省、市三级台办组织高度认可。
云南丽江是徐霞客出游过的地方,江阴市徐霞客研究积极促进与丽江的合作交流。2015年经江阴徐学会策划,成功在丽江、江阴两地树立了木徐二公铜像,为促进汉族和纳西族人民的友谊谱写了新的篇章。梧塍徐氏宗亲与木府传人把酒言欢,生动再现了木徐两家世代之谊。江阴徐学会还与海鹏集团、全顺汽贸等开展了重走霞客路行动,在玉龙龙蟠中心小学捐建“徐霞客楼”,并促成了江阴与玉龙结成友好城市。
同时,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还走出国门,赴意大利威尼斯马可●波罗的家乡参观交流,促进双方的文化合作。电影《马可●波罗》到中国拍摄场景;《徐霞客游记》意大利语版2017年翻译出版,并与美国、法国、新加坡、韩国等国的徐学研究组织和专家建立了联系。
 
四、砥砺奋进,徐霞客精神成为江阴精神地标。
“梦中山水胸中志,足底烟霞笔底文。”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把扩大徐霞客的影响力作为工作的抓手。
中华世纪坛是中国迎接新千年庆典的主会场,是国家标志性建筑之一。当听到将有40位中华文化名人塑像将入主世纪坛的消息后,江阴市徐霞客积极与主办方联络,主动对接,使得徐霞客作为地学家排列其中,成为中华文化名人的标杆人物之一,极大地提高了徐霞客在全国声誉。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决定设立“中国旅游日”,并授权新浪旅游频道就中国旅游日具体日期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江阴市徐霞客研究对此十分重视,多次召开理事会议和学术委员会会议,组织撰写专题文章,为江阴申报领导小组提供相关资料,江阴提出的“3.29,徐霞客出游日”这一方案在网上投票的10多个方案中得到大多数网民的支持,得票数位居第二,使更多人知道了徐霞客,了解了徐霞客,也使江阴的知名度得到了一次提升,霞客故里的名头家喻户晓。
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将《徐霞客游记》开篇日——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温家宝总理为纪念徐霞客诞生420周年的贺信在《人民日报》发表,这是继李先念主席题词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公开赞扬徐霞客,毛泽东主席在党内重要会议的讲话也得到了公开宣传,“我很学徐霞客”有力地推动了徐霞客成为文化名人中当代“网红”。
2017年是徐霞客诞生430周年,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提前筹划,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建议纪念活动方案,向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倡议并起草了《江阴宣言》,首次由组委会表彰了全国各地徐学研究先进组织。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家主流媒体近年来对徐霞客的宣传越来越多,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国际频道、地理频道近年来纷纷摄制专题片;人民日报在其重要版面发表大块文章;新华社在其微信公众号发表爆款贴文;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在其网站首页,用显著位置用多媒体的方式介绍徐霞客。这些宣传报道中,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或提供报道素材、或参与片子拍摄,或撰写宣传文章,充当出镜专家解说,或参与最终审稿。
 
30年砥砺前行,徐霞客精神与江阴城市共同成长,徐霞客已经成为江阴的一张靓丽文化名片。作为一个研究徐霞客的社会团体,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市委、市政府推进霞客文化建设的高参和知库,是挖掘江阴历史文化资源的生力军,是推动全社会学习徐霞客事迹,弘扬徐霞客精神的总策划。30年,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始终不渝坚持徐霞客精神,带领全体成员,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干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用开拓和创新书写了徐学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成为我们这座城市发展文化的一个重要资源和精神支撑。
30年栉风沐雨,30年岁月如歌。这30年为何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一个坚强的后盾和社会后援团。
30年来江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徐霞客研究会的工作高度重视,在一些重要活动中给予有力支持,为徐学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市国土资源管理局、市文广新局、市园林旅游管理局、徐霞客镇、祝塘镇对学会工作的开展给予大力支持。
二、有一个正确的办会宗旨。从1987年办会开始,就在章程中明确提出: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组织和推动会员对徐霞客进行研究探讨,以进一步发扬徐霞客精神,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后来又进一步明确表述为“潜心学术研究,热心服务社会”。以此作为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的生命线,扎根每一个会员心中而念念不忘。
三、有一套健全规章制度。从办会到今天,江阴徐霞客研究会形成了一系列运转有力的制度体系,从会长会议到理事会,从学术委员会议到一年一度的全体会员大会,作为一个社会团体,松而不散,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
领导班子工作有思路,工作人员执行有力度,形成了一支高效运转的团队,使每年计划的工作安排都超额完成,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产生了良性循环,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愿意加入到队伍中来,从当初的29人,发展100多人,并建立起强大的后备力量,江阴学院以徐霞客文化进校园为契机,深化与台湾青年学生的文化交流,使其成为一个校园文化品牌;徐霞客中学、小学把徐霞客作为校本教材的重要内容,培养当代霞客;南菁高中开设了徐学讲堂,让更多学子深入了解徐学。“霞客铁旅”的驴友们则高举徐霞客的旗帜,踏遍青山人未老,将霞客精神传遍神州大地。
四、一贯重视阵地建设。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一直重视阵地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和各方支持,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坚持了《徐学研究》、中国徐霞客网、徐霞客宣讲团和徐霞客文献中心四大平台建设,扩大学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06年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出版会刊《徐学研究》,除会员外,还向市领导、各部委办局和各镇街道、各中小学和文化站发送,并向外地徐学研究机构和学者寄送。至2017年年底已出版44期,发表论文300多篇,近500万字,成为国内徐学界较有影响的学术刊物,成为国内徐学界同行交流的平台,会员们展示成果的重要窗口,也是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的一个重要阵地,凝聚起江阴市广大徐学爱好者共同力量,把徐学研究不断推向深入,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于徐学事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还于2011年年初建立了中国徐霞客网,网站开设:霞客新闻、霞客故里等10多个栏目,并将每期《徐学研究》的内容上传至网,为扩大影响,打下了坚实基础。徐霞客宣讲团以学会资深专家为主干,动员学校力量,深入基层宣讲徐霞客精神。徐霞客文献中心依托市图书馆、博物馆的专业力量,不断完美和充实各类文献资料,把国内名家创作的霞客主题书画进行全国巡展(霞印天下)。
 
五、一直重视策划各种社会活动。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在坚持学术为本的基础上,注意整合社会各种力量,让徐学事业从小圈子走向全社会。徐霞客研究会成立后相继建立了晴山堂碑刻委员会、品牌推广委员会、旅游文化研究委员会、艺术委员会、书画院等9个专业组织,还与天水雅居、雪豹日化、徐派豆花、华冶炉料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用菜肴(霞客宴舞)、书画比赛等各种形式推广徐霞客。与梧塍徐氏宗亲、巨赞法师研究会等社会组织加强了交流联系。
2015年年底与文广新局、徐霞客镇等联合发起《徐霞客之歌》歌词征集活动,得到了社会广泛响应,从征集的近百件作品中评选出4首优秀作品,徐霞客研究会邀请江阴知名作曲家分别谱曲,在2016年5月19日在海峡两岸朝圣公祭典礼上,分别由兴澄特钢铜管乐队演奏了成人版的《徐霞客之歌》,由徐霞客小学合唱团演唱了校园版的《徐霞客之歌》。
以史为鉴,鉴往知来。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征程,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将徐学事业推向新境界。徐学来自人民,人民需要徐学。徐霞客及其《徐霞客游记》是那个时代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的标杆,是文化的巅峰。我们的目标是让徐学成为辉煌的徐学,让徐学成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智慧和精神的光荣和骄傲。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展望未来,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今后一个阶段,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积极推进霞客之路申遗。   江阴作为徐霞客故里,徐霞客一生中的两大成果都是在这里完成,发掘整理、保护、传承徐霞客的优秀文化遗产是江阴人民的历史使命和现实担当。霞客之路:主要指徐霞客1636年9月至1640年6月,他从江阴出发,历时近四年,万里遐征留下的考察路线。我们要充分认识霞客之路的长远意义,更好地发挥霞客之路这一品牌对江阴未来发展的可持续影响和重大作用。霞客之路首先是一条长江探源之路;其次是一条民族团结之路;再次是一条文化传播之路;第四是一条奋发图强之路;第五是一条探索创新之路;最后是一条山水审美之路。  积极推进游圣祠、徐霞客纪念塔等重大工程建设。使霞客的文化遗产以当代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示出来。
二、继续坚持办会宗旨,学术为本,服务社会。    徐霞客研究会在新时代,要坚持潜心学术研究,热心服务社会的办会宗旨,把建会30周年作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和再创辉煌的新起点,围绕服务于建设美富强高新江阴这个大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不断把徐学研究推向新高度,把徐霞客精神推向新境界,在推动徐霞客文化建设上,多出点子,多提建议,献计献策,当好高参。
三、加强徐学队伍建设。   徐学研究在未来发展中要有新的突破、新的开拓、新的发展、新的提高,关键在于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要在徐学研究的实践中,进一步吸收社会有识之士,不断扩大徐学队伍,努力建立一支德才双馨、老中青三结合以及专业与业余研究相结合的研究队伍,充分发挥老一辈徐学专家学者的帮带作用;发挥中年徐学研究者的中坚、承上启下作用;满腔热忱地培养、支持青年徐学研究人才,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健康成长。同时,我们还要建立起一支社会志愿者队伍,让徐霞客这一品牌,让服务社会中,不断丰富其内涵,通过艺术、音乐、文学、影视、动漫等多种形式来传播霞客故事、传承霞客文化、弘扬霞客精神。我们还要借助于微信、微博等新的信息传播手段来推广学术研究成果,组织策划大型活动,把徐霞客光辉灿烂的形象和业绩深入人心,打造真正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文化基因,流传千秋万代。
四、坚持文化自信,推进徐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时代在前进,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徐学在深化。徐学研究不能为研究而研究,不能为理论而理论,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视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提高文化传播的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广大徐学工作者要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者和弘扬者,又是传承者和实践者,在服务社会中进行文化创造和创新,让徐学在促进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如何提高人类自身的人文和科学素质等方面不断深化。
30年来,徐学研究成果丰硕,影响力、传播力、美誉度不断提高,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徐霞客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杰出人物代表之一,徐学成为一门显学,成为大学的一门课程。相信随着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徐霞客精神会得到进一步弘扬,徐学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地位会越来越高,成为我国国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我们共同为徐学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再立新功,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