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3?29 天下游”好啊!

“春来喜看龙抬头,三月青山任我游。”
民间百姓的话还是颇有道理的。意不在“山”而在“青”。人们不过是借春暖花开时节结伴到野外踏春,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有山登山、无山涉野,望望远、舒散舒散身心而已。这是春耕大忙季节来临前的一次认可面比较广泛的、群体性放松休闲活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开始出门旅游啦。恰逢当今许多人在议论,设什么日子为“中国旅游日”好,于是我也想来议一议,见仁见智大家评。
 
应该有个“中国旅游日”啦
 
改革开放以来,众多旅游景区景点的开辟与建设,旅游工具设施的完备与进步,国人旅游水平得以大幅提升,旅游者的绝对数字增长惊人,举世瞩目,而且旅游业市场开发前景利好。中国旅游事业的成功转型、中外旅游事业的互融发展,在已经有了“世界旅游日”的情态下,及早设立一个“中国旅游日”,具有某种标志性意义,也可说是对世界的一种贡献。
国家命名“旅游日”,是国家意志集中性、强力化的一种体现;国家在可预测的旅游业可持续大发展期到来之前命名“旅游日”,是国家管理前瞻性、科学化的一种体现;国家在充分吸纳合理民意、注意民族文化内涵特色基础上命名“旅游日”,是国家理念开放性、人本化的一种体现。从坚持科学发展观角度看,正是进一步提升民族自强、自豪、自信意识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国旅游日”设定在春季比较好
 
人们出游,首先考虑的就是天气、物候等条件适宜不适宜出门。人们一年的生活节律,大的高潮不外乎四个季节的变换,大冷大热季节略去不论,即使春秋,也还有别。在经过了一个漫长寒冷的冬季之后“脱单出来”,人们就有种“活络活络筋骨”的心理渴望,以便从此轻装上阵去面对一个繁忙季节的到来。春之于物界,是个复甦、生长的时段;春之于人类,是个播种希望的时段。丽日和风扑面,百花次第开放,春是活力四射的。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就热衷于踏青游春,赏心悦目一番,同大自然交谈沟通一番,有激励向上的意念升腾胸臆之间,然后集中精力开始一年的奋斗。“一年之计在于春”早就成为了人们生活不疑的信条,可旁证首选春季的重要。“春”已成“美好”、“靓丽”等的代名词了。而且人们热衷于“春游”的实践历数千年而不稍褪,几乎为所有的人所企盼。
考虑气候条件时,我们心中都会有个大体的基准区域。我国疆域辽阔,过于偏,同面面俱到一样不可取,也做不到的。大体上可以居中的长江流域为思考的基准区域。这一区域的春季,大致跨时60天左右,由春寒料峭到风和日丽、到阴雨连绵、再到出梅入盛夏。由长江流域向南,或者向北,气候条件会有一些变化,但由于我国大部地区处亚热带、温带,受季风性湿润气候调节,春季这一时段气候的南北(极偏地区除外)差异性不特别大,比较适合南北各地人们出游。春季出游的选择应该说是最佳的。
还要具备出游的地域条件,即在同一时段,要能动员尽可能广大的地域来提供出游和接纳出游。由于春季出游的气候条件最佳,有农耕起始时点相对齐整的社会特色,及人群的从众心理,如果有“国家旅游日”的规定可依,加上当代人们家庭经济基础日渐富裕,追求生活质量提高的愿望不断增强等等因素,长江、黄河、珠江流域出游目的地的比例相对广大,是可以想见的。至于接纳出游,众多旅游景区景点的开辟与建设、旅游工具设施的完备与进步,出游接纳地的比例日见扩大,也是可以想见的。
还有就是要具备出游的人气条件,即在同一时段,要能动员尽可能多的人员出游。这也是设立“国家旅游日”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元素。旅游作为一种事业,虽从不摈弃单枪匹马的“独行侠”,但总是以人员“多多益善”为追求的。春季,由于经过一冬的休整,大事小情基本处理完毕,利于以家庭为单位的群体和以工作单位为单元的群体性出游。春季仅是新学期的开始,而秋季正是新学年的开始,陪游者的惜时观也大不相同。在出游群体问题上,还要考虑通过种种努力去动员、吸引、惠及农村、农民。我认为,这不仅是旅游业扩大市场谋求事业发展的问题,而且是国家设立“旅游日”的根本性目的之一。把农村、农民的旅游积极性调动起来,绝非易事,也正是旅游业者报国的用武之地。
 
“中国旅游日”设在“五一”长假后有些欠妥
 
“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不管“黄金周长假”是否存续,作为春节后几个月中的一次休闲高潮,在国家推动下似乎已形成了某种节律。如果“中国旅游日”设于其后的同一个月内,便会有种种纷扰产生。其一,从农村、农民的角度考虑,自古有“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诗句,当是“农田管理重要时”。其二,5、6月间还有个雨水见多的问题,月平均降水量可达100毫米左右,秦岭以东以南广大区域即将跨入“梅雨季”时段,雨濛濛、湿漉漉的压抑感自不用说,远近出游都有所不便,是相对明显的事。特别是这其三,就家庭而言,若有“小皇帝”的,这5月就有备战中考、高考之虞,牵肠挂肚的是其监护人们。“国家旅游日”的设立,明知无法吸引重要的潜在人气,是应当避开的。而在“五一”节前考虑,就比较好。
 
 3·29 ”设为“中国旅游日”,日子选得有意义
 
我们中国有个举世闻名的人物,叫徐霞客,江苏江阴人氏。“3·29”是他走出江阴、始游太湖、探林屋洞等的日子。很有纪念意义。1607年的这一天,徐霞客开始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游历考察,“以性灵游”、“以躯命游”,经33年踏遍了祖国19个省区,终于成就了一代地理科学大家,连同他不懈笔录的《游记》,被誉为“千古奇人”、“千古奇书”。徐霞客已被国家认定为40位中华文化名人之一,他的《游记》被国家认定为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20部经典之一,他的铜像已经树立在了北京中华世纪坛上,供中外人民瞻仰,他被国人尊称为“中华游圣”。
历史上的徐霞客,从家乡出发,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取得了丰功伟绩。今天的我们,也完全可以学习他,从家乡出发,逐步走遍全国,甚至走向世界,不断增长知识、丰富才学、强健体魄。从这个意义上说,“3·29”应该是个很值得大家怀念和纪念的日子。“3·29”才是徐霞客真正意义上的出游日,或称开游日。1607年的这个日子,要比1613年的“5·19”,早了6年。
如今“国家旅游日”的设立,若能同游圣徐霞客联系起来,是一种极有意义的、极富深刻文化内涵的明智举措。这一点,实在太重要了。
 
“3·29”正是春暖花开时节,气候、物候条件宜人出游
 
此时的平均气温大致在15-20摄氏度左右,雨日不多,月平均雨量50-60毫米左右,6点钟左右日出,日照11-12小时,气候异常的日子亦少见。此时人们出游不仅能轻装,摆脱一些如衣服、雨具之类的额外负重。从身体状况看,经一冬调理后亦是处于良好状态的时期,加上扬柳吐绿、银杏展叶、竹笋出土、桃花盛开、油菜及其它节令花种次第开放,再加上春燕乱飞,实在教人赏心悦目得可以。这种时节,唐人就有“烟花三月下扬州”之说,再古些时候的孔圣人,就带着他的弟子们到郊外河边去踏青,问问答答,为我们后人留下了研究儒学思想的宝贵资料。此时不再“二八月,乱穿衣”、气温降水日照变数大、无规律,而可身着春装随意出游了。
我还是要强调一下孩子们。传统的春节过后不久就开学了,他们的学习节律大致3-4个星期就会有一次较大的低潮,需要调节放松一下。“3· 29”时他们已经过了长达8周左右时间的努力学习。此时,若能利用“国家旅游日”,名正言顺地让他们跟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出外踏青、赏春一番,面对大自然春机勃发的美好景象,会产生性情的放松、荡涤与陶冶,其心理理疗的作用还真不可以低估呢!从某种角度上说,还能体现出国家对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关注,岂非好事一桩?这个时候可以说是国内短线游春的绝佳时机,有一个“国家旅游日”,能动员、积聚包括广大青少年在内的旺盛旅游人气,对发掘与推进各地区自身及周边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5·19”不是“徐霞客的开游日”
徐霞客是江苏江阴人氏。从乡邑游的角度讲“徐霞客开游日”,虽曾使徐霞客萌发了欲求江源的意向,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邑外大出游。所以“徐霞客出游日”或“徐霞客开游日”,当以他出邑游开始的时日计,才是比较合理的。“胜水桥头舟发杰瑞,鸡足山前舆归功臣”,在徐霞客畅达33年的长征式的旅游考察过程中任选一个日期(如“5·19”经过宁海,某月日登上黄山、嵩山、华山,某月日抵达洱海、丽江等等),同他首次出邑太湖考察、从此科学探险毕身许之的发端相比,后者的象征性、整体性意义显然要强得多。选择“3·29”,不选“5·19”,突出徐霞客伟大的起始点,相对来说是比较可取的。
选择“3·29”,不选“5·19”,也可为将来的徐霞客更多史料的发现,留有必要的余地。若有徐霞客邑外游史料的新发现,完全可以补入《徐霞客游记》,并不存在再将“5·19”徐霞客出游日进行变更的问题,不存在给宁海当地带来巨大麻烦的问题。
“3·29  天下游”的口号很响亮。我希望我的看法,能给大家在请设“中国旅游日”作选择时有所帮助。
(何公慰,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