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与武当山的榔梅情缘
单旭
徐霞客志在五岳,而武当又在五岳之上,被称为玄岳,或者太岳,徐霞客在其游记中称其为太和山,可见徐霞客对武当山是十分敬畏的,把它看得十分神圣。天启三年的春天,38岁的他从陕西南下,三月十一日进入湖北境内,十二日抵均州,十三日开始登山,沿途游览了遇真宫、紫霄宫、南岩、太和宫、五龙宫等景点。在路途中,他特别关注了一种特别的植物:榔梅。在《游太和山日记》中多处有相关的叙述,给这一珍稀植物留下了详细的文献资料。徐霞客为何对武当山榔梅情有独钟?
1、徐霞客为母操办八十大寿之需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谓百年树人,指的是一个家族世代积淀起来的家学和家风,成为培育后代的精神沃土,而一个家族先祖的光荣经历或不幸遭遇,代代累积,则会成为养育后代的精神营养。徐霞客的成长离不开其先祖的影响,梧塍徐氏在明代是江阴第一家族,不仅拥有庞大的物质财富,而且还是文化世家,家族一直保持着大量文献资料和各类书籍,前后建立起了各种藏书楼,徐霞客就诞生在湖庄书屋。从小就有了接触各种书籍的便利。徐霞客也是一个藏书家,一直搜罗各种奇书。据史料记载徐霞客“见未见书,即襄中无遗钱,亦解衣市之”,即看到想要的没有读过的书,哪怕口袋里没有余钱,脱下衣服当了也要换成钱买到自己喜欢的书。他家里的书丰富到:“冲栋盈箱,几比四库”。书籍成了他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知识源泉和强大动力。在读书这件事上,徐霞客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问奇于名山大川”以科学考察为人生的目标。这一人生选择,得到了他父母的大力支持。
徐霞客在读书时,他的心思不在正规的课业上,而是在“闲”书上,他喜欢看历史故事、记载山川河流的地理书以及记载古人先贤的艺文类书籍。他上课时,常常把这些“闲”书放在正规课本之下,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翻看,好几次看得忘乎所以,被师塾老师发现了,对徐霞客这一“不良行为”。老师向其父亲反映,其父徐有勉却回答:这孩子好客,不追求功名富贵。老师几次告状却无功而返,只能听之任之。从此,徐霞客在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领域自由遨游。在徐霞客父母中,如果说没有父亲徐有勉的坚定态度和巨大影响,徐霞客很难摆脱科举束缚,但促成徐霞客走上立志于旅游探险、科学考察这条人生之路,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母亲王孺人。当时有人评论说:“弘祖之奇,孺人成之”。就是说徐霞客能够成为千古奇人,是母亲王孺人成就了他。
徐母对徐霞客的出游不仅十分理解,而且全力支持。一开始,徐霞客受古训“父母在,不远游”的影响,准备在家侍奉老母亲,承欢膝下,尽一份孝子之心。母亲发现后,便反复开导他:作为一个男子汉,应该有四方之志,怎么能像樊篱间飞不高、飞不远的小鸡,也不能像无法纵横驰骋、困厄在车辕下的小马驹呢?正是母亲的开导和鼓励,徐霞客才有了第一次出门旅游。行前,徐母为其精心缝制了“远游冠”,以壮行色。后来徐霞客长年在外旅行,心中牵挂老母,徐母却从未在徐霞客面前流露出半点思念游子之意,反而百般劝慰徐霞客:自己饭量很好,身体不错。反复叮嘱徐霞客:在外远游,一定要“得异书”、“见异人”,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千万“无以我为念”。每次徐霞客出游归来,徐母王孺人都“检查”徐霞客的出游成果,细细地听徐霞客讲述旅行中见到的异人奇事,还要把到过的地方绘成图形给她看。这些不仅解除了徐霞客的后顾之忧,坚定了他壮游天下的决心,同时也养成了徐霞客在旅途中坚持写日记、绘图形的严谨作风和科学精神。
对母亲的良苦用心,徐霞客是十分感怀的。天启元年 徐霞客没有出游,他为母亲即将到来的八十大寿精心筹划着:他组织筹建了晴山堂,并请人绘制了《晴山南山图》,并广泛收集晴山堂石刻的书画、文稿,历时10多年,收集了记载徐霞客10代祖先由“隐居不仕”到“竞逐科场”的诗、辞、赞、序、咏、记、纪、跋和墓志铭等不同文体的文献史料,这些史料出版元、明两代的著名人物,其中有8位状元,一品大学士11位,帝王之师侍读学士7位、礼部尚书9位、国子监祭酒5位、书画双绝者17位。徐霞客为庆贺母亲80大寿专门请名士绘制了《秋圃晨机图》,并四处请社会名流题词、撰文。可谓集有明一代书法之大成,其价值自不待言,今天保存下来的石刻,被赞誉与“与唐碑宋碣并重”。
第二年年底,晴山堂即将完工之机,徐霞客又开启了远游之行。他先到河南嵩山、再赴陕西华山。
1623年的春天,徐霞客直奔武当而来。在他的旅游计划中,武当无疑是有着重要的使命。
2、为母亲八十寿辰寻找仙果祝寿
今天我们阅读徐霞客的《游太和山日记》,可以发现现徐霞客一直想游览此山,这篇游记也是唯一一篇记录有关湖北省的游记。徐霞客当年是从陕西进入湖北境内的,三月十一日登仙猿岭,到达了郧县,十二日往南抵达均州,十三日开始攀登武当山,沿途游遇真宫、紫霄宫、南岩、太和宫、五龙宫,览滴水、仙侣、凌虚诸岩,登绝顶天柱峰金顶,十五日下山,仍返回北麓草店。以后经过24天,经汉水、长江坐船回到了江阴,结束了这次河南、陕西、湖北的三省长途旅行。给我们留下了嵩山、华山、武当山3篇名山游记。这三篇名山记,徐霞客对三座山的植物生长和气候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了不同地域植物的生长与气候之间的差异,从水平差异、垂直差异和社会因素等方面探讨了“山谷川原,候同气异”的道理。在《游太和山日记》中更是对珍稀树种榔梅作了详尽的记录,还千方百计讨得了榔梅果。
在拜谒榔仙祠时,发现祠前有高大的榔梅树,“前有榔树特大,无寸肤,赤干耸立,纤芽未发。旁多榔梅树,亦高耸,花色深浅如桃杏,蒂垂丝作海棠状。梅与榔本山中两种,相传玄帝插梅寄榔,成此异种云。”
从游记的这段记录来看,徐霞客无疑是看过《襄阳志》。在志书上记载:榔梅在太和山。相传真武折梅枝寄榔树上,仰天誓曰:“吾道若成,花开果结。”后竟如其言。今树尚存。所以榔梅树一直带有传奇的色彩。在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对榔梅也着记载,“榔梅,只出均州太和山。”正因为榔梅是武当山的特有物种,物以稀贵,一般极难得到。道士李希玺将其进献给皇帝朱棣,明成祖朱棣认为榔梅果是个瑞果,把榔梅果列为贡品,要求每年由武当山李道士负责进献。朱棣皇帝下诏在太和山建榔梅寺,并封李道士为“榔梅真人”。榔梅果也成了宫中奢侈品,每逢大庆之际,皇帝把它作为奖励品赏赐给有功之臣。大臣们为得到一颗榔梅果而相互竞争,不仅把它当作是一件人间美味和神奇仙果,而且是一种政治荣誉。在明朝,许多官吏、名士、富贾都把它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不惜重金求购。道士们也乘机炒作,把它当作一种仙果加以大加宣传。徐霞客经过研究认为,这是“插梅寄榔成此异种”,为嫁接产品,十分珍贵。“久花无实,非凡品也。”作为孝子的他,为了给母亲献上这种奇异珍果作为八十寿辰的贺礼,也算是煞费了一番功夫。
3、榔梅果的前世今生
榔梅树是乔木,高6-9米,树干端直,树皮灰白色,胸径达30厘米;小枝、芽、叶、叶柄、托叶和花序均密被褐色丝状簇生毛,毛长约8毫米,常6-10根簇生;芽肥大,顶生,长7-9厘米。叶近圆心形,直径20-36厘米,全缘或具锯齿,先端渐尖,两面均密被星状长绒毛,主脉7-9条,在下面隆起,侧脉和网脉明显,在上面微陷,在下面隆起;叶柄长15-30厘米;托叶大,叶状,长圆形,早落。多花排列成顶生聚伞花序,长达30厘米,花梗长2.5-3厘米,基部具大型佛焰苞状的苞片,基部合生,早落,小苞片10-12,线形,长约2.5厘米,与萼片近等长,基部合生,密被褐色丝状长毛;萼钟状,裂片5,披针形;花大,黄色,内面基部紫色,直径约6厘米,花瓣外面被绒毛;雄蕊柱长约3厘米,具雄蕊多数;子房被毛,花柱5裂,具腺和毛,柱头头状。蒴果长圆形,长2.5-3厘米,密被糙硬毛。种子被柔毛;花期3-5月,果期7月。榔梅主要分布于中国武当山。榔梅对生长环境土质、气候、温度、水分、营养等要求严格,喜光、耐旱、怕涝。榔梅性平、甘、酸,无毒。其果有生津止渴,清神下气,解酒之效。
榔梅在古代被赋予神秘的宗教色彩,被尊称为圣果仙品;明代皇帝朱棣还将榔梅列为朝廷贡品,用于赏赐功臣良将。武当山有榔梅祠,祠内种有榔梅树,其果实叫榔梅果。徐霞客在游记中记录:此果非李非杏、非桃非梅,却又似李似杏、似桃似梅,味甘如蜜,是武当山特有的一种水果。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 《本草纲目》中记载: “榔梅,只出均州太和山”。古时武当山也叫太和山,位于均州 (今丹江口市)境内。也就是说,榔梅只出产在武当山,其它地方绝无仅有。相传,真武年少时在武当山修道,由于意志不坚,中途准备下山,半路上遇到紫气元君化作老婆婆用铁杵磨针点化他。真武大帝返回山中继续修炼,途中折下一段梅枝插在榔树上,说: “吾若道成,花开结果。”后来,他修炼成功,梅枝果然在榔树上插栽成活,并开花结果。明永乐三年 (1405年),明成祖朱棣起兵夺取皇位不久, “久无花实”的武当山榔梅树开花结果。朱棣万分高兴,认为他夺取皇位是真武大帝的护佑,于永乐十年 (1412年)御制祝文,大建武当,敕建榔梅祠,以答神贶。榔梅果也由此被列为贡品。
明天启三年 (1623年),徐霞客游览考察武当山,在琼台中观、南岩宫共索得榔梅8颗,带回家给老母亲祝寿。此后,武当山的榔梅树就长时间绝迹,成为千古之谜。
1998年,武当山惊现孑遗古榔梅一株。丹江口市遂将将武当山榔梅研究列入科研项目,课题组通过论证、调查、实验、鉴定,在丹江口市均县镇找到了同类树种——黄蛋树。其树形、花色、果实的各种特征都与古籍中对榔梅的描述完全吻合。因黄蛋树果实颜色嫩黄,形如鸭蛋,均县镇人称其为黄蛋。在丹江口市的三官殿、凉水河及武当山五龙宫,该果则被称为布袋杏、黄安。1999年、2000年,课题组携带标本分别到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进行技术鉴定,确认黄蛋树与榔梅树实为同类异名物种,是武当山生存已久的本土物种。据植物学家分析,可能是鸟衔梅果在榔树上吃,梅核落入榔树裂缝中,生根发芽,使榔树发生变异,形成这种果树。华中农业大学孙华美教授认为, “该品种可能是杏、李的天然杂交树种,品质上等,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优良树种。”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不但古建筑群宏大壮观,自然生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拥有各类植物758种。其中黄精、笋类、隔山消、骞林茶等10种物种以珍奇独有的特性在明代列为朝廷供品,而武当榔梅又是其中最享盛誉者。有关榔梅最早的记载见诸于北宋《真武启示录》:榔梅者,乃榔木梅实,桃核杏形,味酸而甜。《玄帝实录》又谓:玄帝摘梅花插榔木上,誓之曰“我若道成,汝当结实”。这使得榔梅既具有武当道教文化的神秘,又具有地域物种的神秘。其后经明清之际战乱,榔梅渐渐湮没。这种由异果—圣果—仙果—贡果—匿迹的演变,让榔梅更加扑朔迷离,以致成为数百年不解之谜。
1998年,丹江口市科委将武当山榔梅研究列入科研项目,市政协副主席张有富、市文化局副局长朱道琼、武当山文物局副局长赵本新等担纲,先后在榔梅产地 武当山及周边地区、在历史上武当山榔梅移植地的安徽齐云山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据《天元神秀齐云山》记载,明嘉靖2年,道士方琼真访武当山携榔梅植树建庵。课题组在此发现了孑遗古榔梅一株,并大胆从齐云山引植榔梅幼树2株,用参照鉴证的办法,在我市找到了同类树种——黄蛋树。课题组在均县镇、三官殿、官山、凉水河和五龙宫等处相继发现树木及其果实。其中均县镇黄家槽村为市域内存量最大的种群,有树30余株,且有从清初至今不间断的200多年种植史。因果实颜色嫩黄,形如鸭蛋,均县镇人称其为黄蛋;因形体和味道接近杏子,武当山五龙宫称其为布袋杏;三官殿、凉水河一带则称其为黄安。其树形、花色、果实的各种特征都与古籍中所描述的“色敷红白”、“金相玉质”、“ 桃核杏形,味酸而甜”完全吻合。课题组认为榔梅为贡品的官方名称,黄蛋、黄安、布袋杏则为其乡土名称,实为同类异名物种。由于榔梅在明代地位很高,在皇室是贡果,在武当是禁果,常人很难见到实物,也就不可能将黄蛋与其联系在一起,这是造成“物在身边人不识”的根本原因。
2010年,武当榔梅在丹江口市辖区内武当山特区和18个乡镇办都有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年产量达到80万公斤。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金果果”。
2010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武当榔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24年在徐霞客故里江阴将主办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全省13个省辖市的园艺高手将云集江阴,全面展示各类园艺植物,我建议武当山的领导和徐霞客故里一起将榔梅引进到徐霞客故居,为江苏省园艺博览会打造一个徐霞客文化元素的特殊园艺展示区。(作者通讯地址:江苏省江阴市长江路181号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手机号码:18961695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