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中国旅游日的灵魂是什么?专家共议:从徐霞客说起

中国旅游日的灵魂是什么?专家共议:从徐霞客说起


中国旅游日因《徐霞客游记》开篇的时间而缘起;岳阳楼因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而流传千古;孟郊因一首“游子吟”温暖千年。在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沈祖祥看来,旅游因灵魂而伟大。

5月19日第14个中国旅游日到来之际,由上海文旅产业研究院、豫园股份东方生活美学研究院、上海复思旅游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和霞客大地书院支持的“旅游创造幸福生活暨《我为旅游设计灵魂》新书研讨会”在豫园商城举办。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沈祖祥结合长期从事文旅策划的实践经验,分享了新书《我为旅游设计灵魂——文旅策划成功的秘密》的创作理念结和特色亮点。


这次活动围绕中国旅游日“畅游中国,幸福生活”主题,汇聚文旅智库、院校、企业集团、政府部门多方专家,探讨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创造旅游幸福生活的实践路径。

该活动是“5·19中国旅游日”上海市百项惠民游主题活动之一。(霞客大地)


徐霞客《山中逸趣跋》研究与赏析

夫巴

380多年以后,徐霞客为木增所写“山中逸趣跋”,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变成一座掩藏于雪山脚下的古老建筑,里面珍藏着明朝末年那位伟大的旅行家与丽江土司木增之间的深情厚谊,包括徐霞客对于“山”,对于“逸”,对于“趣”的认知与解读。不过,因为在这个建筑的大门前堆满了380多年来丢弃的各种垃圾,各种的误解误读,所以,我们今天必须首先要进行一番清理,才能进入这个雅居。

一、“游记”整理中的失误

 一提起徐霞客的“山中逸趣跋”,一些学者就说《徐霞客游记》里根本没有记载。并由此推论:所有徐霞客及其“山中逸趣跋”都是后人杜撰的。

先看1639年农历二月初二、初三、初四日的日记。

“初二日,入其所栖林南净室,相迎设座如前。既别,仍还解脱林。昨陪宴许君来,以白镪易所侑绿绉纱去。下午,又命大把事来,求作所辑《云薖淡墨》序。

  初三日,余以叙稿送进,复令大把事来谢。所馈酒果,有白葡萄、龙眼、荔枝诸贵品,酥饼油线、细若发丝,中缠松子肉为片,甚松脆。发糖白糖为丝,细过于发,千条万缕,合揉为一,以细面拌之,合而不腻。诸奇点。

  初四日,有鸡足僧以省中录就《云薖淡墨》缴纳木公。木公即令大把事传示,求为较政校正。其所书洪武体虽甚整,而讹字极多,既舛落无序,而重叠颠倒者亦甚。余略为标正,且言是书宜分门编类,庶无错出之病。晚乃以其书缴入。

初五日复令大把事来致谢。言明日有祭丁之举,不得留此盘桓,特令大把事一人听候。求再停数日,烦将《淡墨》分门标类,如余前所言。余从之。以书入谢,且求往忠甸,观所铸三丈六铜像。既午,木公去,以书答余,言忠甸皆古宗路,多盗,不可行。盖大把事从中沮之,恐觇其境也。是日,传致油酥面饼,甚巨而多,一日不能尽一枚也。”

问题出在哪里呢?

初二日下午“求作所辑《云薖淡墨》序”。初三“余以叙稿送进”。怎么“初四日,有鸡足僧以省中录就《云薖淡墨》缴纳木公?”

按日记的记录,徐霞客是先写的序,后看见书,这不符合一般的求人写序之规矩,没听说过不看作品而帮人家写序的事。

遗憾的是,一些学者死扣住“日记原文”,说徐霞客为木增写的是《云薖淡墨序》。

那我们就看《云薖淡墨》吧。这是徐霞客丽江解脱林花了三天三夜时间为木增重新编校的版本,明崇祯十六年(1643)毛晋汲古阁刻印的,清代作为《四库全书》存目,现在已经找回来了,由齐鲁出版社影印出版,这个本子里还有闪仲俨的序,是当年徐霞客在保山(永昌)期间,帮木增使者安仁求来的。但其中没有徐霞客的序。

许多学者又困惑了。明明《徐霞客游记》写了他为《云薖淡墨》写了序,现在《云薖淡墨》就在手上,怎么就没有了“徐序”呢?

实际上,二月初二日下午木增请徐霞客写的序,应该是《山中逸趣》的,霞客也说了是为木增“所辑”写序,徐霞客是看了木增的书,然后写的序,并于初三把“序稿”送进去了。

木增非常满意。于是才有初四日,省中录就的《云薖淡墨》稿送到解脱林时,木增即让把事交徐霞客。然后才有徐霞客对于《云薖淡墨》稿的修订意见,并得到木增的首肯。然后才有初五日“求再停数日,烦将《淡墨》分门标类,如余前所言。余从之。”“初六、初七日连校类分标,分其门为八。以大把事候久,余心不安,乃连宵篝灯,丙夜始寝。”一直到初八晚上才编完。

初九“独骑穿林”,下山返回通事之家。

这里有两个不能成立的常识关系:一者,徐霞客先写序,后看书。不可能。

二者,既然认定为《云薖淡墨》写序,现在八卷本完整存世,里面还有徐霞客帮忙安仁求得的闪仲俨序,而没有徐霞客写的序。

所以笔者推定后人整理有误。

笔者以为,在徐霞客死后130多年出版的《徐霞客游记》,其中经历了多人整理,多次转手、传抄,读者可以参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1月第一版、1987年10月第二版(褚绍堂、吴应寿整理,责任编辑周宁霞)“前言”和“再版说明”,其中对《徐霞客游记》的流传和整理的历史做了详细介绍。所以,个别的差错是有可能的。

而我们今天看到的木增《山中逸趣》,里面有徐霞客写的“山中逸趣跋”,笔者认为是木增最后出版时,把它编为“跋”,因为徐霞客的“序”高度概括了《山中逸趣》的精髓,是对整本书的总结,而在霞客之前,已经有了章台鼎和唐泰两篇序,所以放在“跋”的位置也是非常恰当的。

二、以“章序”冒充“徐序”的插曲

上世纪“抗战时期”,从北平来丽江的万斯年先生大量搜集丽江历代碑刻,出手大方,于是有人以章台鼎为木增写的《山中逸趣序》冒充徐霞客的序,刻成碑文卖给了万斯年。万斯年不明就里,如获至宝,到处宣扬。

image.png

伪作资料图片及后人获得此件时的注记

当时云南剑川县的“鲁元齐”藏有一本传自于他曾祖父的《山中逸趣》,上面既有章台鼎的序、唐泰的序,也有徐霞客的“跋”。于是准备给《朝报》写信纠误,但未能做成。

关于“伪作”的发现与纠误,已经研究得非常清楚了,云南大学教授、云南徐学会会长朱惠荣先生《徐霞客“山中逸趣跋”的发现》,云南人民出版社原副总编、编审,云南徐学会副会长李惠铨先生《“山中逸趣序”作者辩证》等文章,详细介绍了“伪作”的发现及收购过程,厘清了“章序”冒充“徐序”的情况,肯定了徐霞客为木增《“山中逸趣”》作序的事实。可以说,这是云南徐学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研究成果。实际上,这篇“伪作”是把章台鼎的序,冒充为徐霞客的序。除了标题是假的,内容确是章台鼎的(从伪作者能够抄写章序这一事,可以肯定当时丽江民间存有木增《山中逸趣》,而徐霞客的跋用篆字体,一般人不能辨识。现在存世者仅见鲁元齐收藏之一部)。

最早发现这个问题的是剑川的“鲁元齐”,当时想纠误,但没有实现。到1952年,他听说云南著名史学家方树梅先生要修“唐泰年谱”,他担心被万斯年的错误带来讹误,于是写了一段注记,并把他收藏的《山中逸趣》原书送给方树梅先生。原文:“此木长卿《山中逸趣》,为曾祖蔚斋公藏书,余爱其前后诸序跋,常携之行匣。往见《朝报》,以章吉甫(即章台鼎——笔者)作徐霞客文刊出,即欲抄寄订正,未果。据云系北平万斯年君在丽抄诸手迹,实则一贡生伪造。万君未见刊本,遂信为真矣。今方臞仙(方树梅号臞仙——笔者)师撰《担当年谱》,或述及霞客序,亦据万抄。余乃亟将此书拣陈臞师,俾此奇文与海内共欣赏欤!壬辰春(1952年——笔者)三月剑阳鲁元齐”。

方先生看到唐泰给木增写的序,也看到徐霞客作的“跋”,称:徐霞客给人作序,海内殆无第二篇。

image.pngimage.png

三、一直未能辨识清楚的“山中逸趣跋”

关于徐霞客写的“山中逸趣跋”,最早“附录”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三次印刷本《徐霞客游记》第1138页,后有注:“按霞客记游丽江,未及跋山中逸趣,本文原刻篆书(变体),经中山大学陈炜湛教授辨识(复旦大学吴浩坤副教授和上海博物馆孙慰祖同志协助释出三字),尚有部分存疑。姑录以备考。篆文原刻附卷末。”

朱惠荣先生在其《徐霞客‘山中逸趣跋’的发现》里也做了一个“释读”。

明崇祯汲古阁刻印的《山中逸趣跋》原图,顺序为从右向左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最后两图是云南省图书馆抄本的头、尾两页,细看,还是有差别的。

下面是笔者及友人们破解了几个字后形成的一个版本,原上海古籍出版社及朱惠荣先生的释读文字仍然有些差错,可以参考。段落为编者所加。

山中逸趣跋

自两仪肇分,重者为地,重之极而山出焉。以镇定之体,奠鳌极而表(命)方岳,但见其静秀有常而已,未有能授之逸者。

孰知其体静而神自逸,其迹定而天自逸。彼夫逃(韬)形灭影,塿坯湮谷,曾是以为逸乎,宜(穸)直与山为构者也。

进而求之,伊尹逸于耕,太公逸于钓,谢傅逸于弈(奕),陶侃逸于甓(䰛)。逸不可迹求,类若此而大舜有大焉。其与木石居、鹿豕游者谁?其逸沛然决、莫能御者又谁?迹野人求之市,复迹大舜求之不得,是所谓真逸也。千古帝皇,莫不以舜为兢业,自乃鼓琴被袗,其得力于深山者固趣。但自有虞以后,山川之劳人亦久矣。神禹以之胼手胝足,秦人因之驱石范铁,焉睹所谓逸?

乃丽江世公生白老先生,夙有山中逸趣者。何非天下皆劳而我独逸?天下俱悲而我奚(欲)趣?即以天下之劳攘还之天下,而我不与之构;以我之镇定还之我,而天下阴受其庇。

此(与)山之不能静(相)者,我欲迹之。 

是山非天下之山,乃我之能镇能定之山也;

此(多)山非我一方之山,乃天下之山,而为镇能定之山也。

故文章而觕(通粗——笔者注)石者。

逸为出岫之卷舒云影而飞絮者。

逸为天半之璚玉泉静而滥觞者。

逸为左右之逢源,丘壑(志情)而宫商之音。

逸为太始赋形,而金石之宣。

逸为均天。

先生此集所以卷纶藏密者,与莘渭各异而镇意念之心,故悠然迹外,即纳之大麓,又何与于舜庭之飏歌。

垂承则能赍天下于春台者此趣,能翔太和于寰宇者此趣,而山中云乎哉?然必系之山中者,所以奠鳌极而表(穮)方岳也。

弘祖遍觅山于天下,而亦乃得逸于山中,故喜极而为之序。

 崇祯己卯仲春朔旦 

江左教下后学徐弘祖霞逸父顿首拜书于解脱檀林

(括号中字为朱惠荣先生“释读本”误字。“彼夫逃‘(韬)’字”为“徐序”原稿误字。)

有人认为“徐跋”的篆字是徐霞客故意写的,笔者不能同意。一者,徐霞客非常认可木增,视为知音,说故意不让木增看懂,严重低估了徐霞客的道德人品;二者,“徐霞客日记”是“山中逸趣序”“刻本”也称是“喜极而为之序”,而出版时是标题是“跋”,说明是后人在出版时选择的字体)。


这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山中逸趣跋》的原版图

 释义与赏析:

    “两仪肇分”,两仪指天地,天地初分,轻者为气,重者为地,重之极而成山。

“奠鳌极”,神话传说中指女娲断鰲足所立的四极天柱。元朝柳贯的《僧传古踊雾出波龙图歌》中有“永奠鳌极开鸿濛”。

“表方岳”:据《辞海》解释,指四方之山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静秀”,汉语词语,娴静秀美之意。

“体静而神自逸,其迹定而天自逸”,山的形体不动,体静,而山的“神”自然在“逸”。

    “逸”,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春秋金文,会意字,字形从辵,从兔,据兔子善于奔跑会意,本义是逃跑。由此引申为散去、失去。又引申为超出范围。此外还表示安闲、安乐。也表示超凡脱俗、卓尔不群的意思。

“迹”:1、留下的印子;痕迹。 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3.形迹。

“彼夫”,那个那个的意思。

“韬(逃)形灭影”,汉语成语,意思是藏匿踪迹,不露于世。出自《新论·韬光》。

“堑山湮谷,直通之”,是司马迁在其巨著《史记》中对一条伟大道路的描述。

 堙(yīn),堵塞:堙窒。堙郁(闷塞,气郁结不畅)。 堆成的土山:距堙(古代攻城时,积土为山,然后登堙观察城里敌情)。 古同“湮”,埋没。

“韬形灭影,塿坯湮谷”藏匿了踪迹,填埋了山谷,以为这就是逸,要与山结合起来说才是。

“伊尹逸于耕”:《孟子》中曾提到“伊尹躬耕于有莘之国,而乐尧舜禹之道”。伊尹出生于伊水流域(今河南洛阳附近)在他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被卖到了有莘国,在今天开封陈留一带做奴隶。有一回商汤的左相仲虺(hui)去给夏桀送贡品,途中在有莘国停留了几天,无意中,他发现送饭菜的奴隶伊尹,才智出众,交谈之下,发现伊尹果然是个贤人。回国后,仲虺就向商汤举荐伊尹,求贤若渴的商汤立即派了一名使臣带来聘礼,到有莘国去请伊尹,到了有莘国后,明察暗访,费了很大劲儿,才在野外的一间小茅草屋里找到了伊尹,使臣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个又黑又矮,蓬头垢面的伊尹,实在看不出这个人有什么出众之处,不由得显出一副傲慢无礼的神情来,他对伊尹说道:你就是伊尹吧,你的运气来了,我们商王想见你,赶快收拾东西跟我走吧。 伊尹见使臣这般傲慢无礼,立即以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态度,从容地回答说:我伊尹,虽然贫寒,但我有田种,有饭吃,过得像尧舜一样痛快,为什么要去见你们商王呢?商国的使臣讨了个没趣,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商国去了。 明·刘应卜:乐道耕田野老身,一犁烟雨足经纶。翻然顿去为舟楫,济得商家六百春。

诗人歌颂伊尹的经纶之才:穷则“乐道”躬耕,在一犁烟雨中显示了非凡的才智;达则兼济天下,成就了商朝六百年之大业。伊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宰相,汤尊之为元圣,孟子称之为圣之任者。莘野宝地,育此人杰,实为无上光荣。

“太公逸于钓”:吕尚隐居,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打猎时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吕尚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后遂用“太公钓、吕钓、渭钓、子牙垂钩、溪钓、渭滨垂钓、钓周、钓渭、垂钓溪、大钓无钩、直钩钓国、溪直钓、溪未遇”等写隐居、贤才待用,及贤能执政,大业盛隆;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直钩鱼”等表示心甘情愿。

“谢傅逸于弈”:东晋良相谢安,有处变不惊之雅量,其脱俗清闲之态为世人颂。谢安年少时,尝与谢氏长者论学,其族中长者无不赏其才识。方而立之年,已名满天下。陈留谢氏,望族也。安之兄弟皆出入庙堂,惟安隐居临安。一日与羲之、孙绰泛舟于海。俄而风骤起,浪高几丈。伴者色变,欲返。安独坐船头,举杯吟啸,神色自若。舟人染其态,摇楫如故。至海中,浪滔天,舟人惶,众起身大呼。安静坐而谓之,曰:“如此无归矣!”众方平,令返航,安而归。年四十,谢氏门楣欲坠,安出山从政。初为丞相桓温司马,以三寸不烂之舌,逸韵镇定之态,化温篡晋之谋,举国怜之。温之后,拜为相。太元八年,前秦百万攻晋,朝野惊乱,惟安静。举其侄玄,领北府八万,北上迎秦,战于淝水。

  北府之兵,操练七载,勇猛异常。然秦师十倍于晋,玄不安,临战请于相府。安泰然曰:“上另有诏与汝。”遂不语。玄不解,令张玄问之。安邀张玄,驱车直入山野,纵情山水。弈棋,玄心中难安,数负之。安笑谈赌筹。至夜方归,指授诸将,各当其职。

    淝水一战,谢玄出奇兵抢渡以乱秦师,大败之。捷报传至相府,安与宾客对弈。阅报,置于榻,面无悲悦,弄棋照常。此局毕,客问之。徐徐曰:“小儿辈遂已破贼。”弈罢客归。独入内室,掩门闭户,舞跃不止,欢喜如童,屐齿竟折。故而谢安石之量千古倾服,可谓:“一语不言定千里,二指衔棋安社稷!”

杜甫有诗: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陶侃逸于甓”:古代东晋名将陶侃遭人陷害,被调到地方,每天他都会把一百块砖头搬到书房里,傍晚再把这些砖头搬到屋外。别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折腾呢?”他回答道:“”如果悠闲安逸的生活过惯了,就怕一旦遇到大事我没有精力啊。”晋明帝即位后,陶侃重新出山,平定战事,位极人臣。要知道,当时东晋人的平均寿命不到40岁,而陶侃被重新委以重任的时候已经超过60岁了,如果没有好身体,机会来了也抓不住。

尧把帝位禅让给舜,二十八年后去世。舜选贤任能,举用“八恺”、“八元”等治理民事,放逐“四凶”,任命禹治水,完成了尧未完成的盛业。传说他巡狩四方,整顿礼制,减轻刑罚。要求人民“行厚德,远佞人”,“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孝敬父母,和睦邻里。在其治理下,政教大行,八方宾服,四海咸颂舜功。《中庸》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传去世于南巡途中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

“沛然决”,莫能御者?若水冲破堤岸,无人能阻挡。

“野人求之市”:贾公彦疏引《论语》郑玄注:“野人粗略,与都邑之士相对。亦谓国外为野人。”

“鼓琴被紾”:孟子说:“舜在吃干粮咽野菜的时候,好像一辈子就这么过日子似的。到他做了天子后,穿着细葛布衣服,弹着琴,尧的两个女儿侍候着,又像本来就有这种生活似的。”

千古帝皇,都以舜为榜样。但自有虞以后,山川之劳人亦久矣。神禹以之胼手胝足,秦人因之驱石范铁,哪里看得见“逸”。

丽江的生白先生,是一位夙有山中逸趣的人,是否是天下皆劳而我独逸?天下俱悲而我奚趣?他是以天下之劳攘还之天下,而我不与之构;以我之镇定还之我,而天下阴受其庇。 

我想探究生白先生的这个山。 

    他这个山,不是天下之山,是他自己能镇能定之山。

    然而,这个山又不是他自己的一方之山,而是他为镇能定的天下之山。

故文章而觕(通粗,大也,疏也,物不精也。——笔者注)石者。

接着,霞客对“逸”做了一个诗意的形容:“逸为出岫之卷舒云影而飞絮者。逸为天半之璚玉泉静而滥觞者(昆山出璚玉,玉泉的源头)。逸为左右之逢源,丘壑而宫商之音(玉泉左右逢源,在山峰与深谷间发出宫商之音)。逸为太始赋形,而金石之宣。”(太始者,形之始也。金石之宣出自《宝祐二年皇子冠二十首·冠醮之平》逸是太始赋形而金石之声交错)。

“逸为均天”。均天,传说是天帝住的地方,均天之乐,天上传来的音乐,相当于“天籁”。“藏密”,我国藏传佛教的修行方式,意为通过静坐的方式,让身体能够在身体感官觉知的情况下与宇宙能量连接,从而获得智慧的秘密修行的方式方法与过程。木增会见徐霞客之时恰在“林南静室”。“莘渭”,指莘野、渭川。商汤相伊尹曾耕于莘野,周文王师吕尚曾钓于渭川。后因用为咏宰相的典故。

“纳之大麓,又何与于舜庭之飏歌”。(先秦两汉·舜作《南风》而天下治,传说舜写了一首《南风》诗,一边弹琴,一边歌吟,天下由此大治。《孔子家语·辩乐解》:“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韩诗外传》卷四:“舜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而天下治。”大麓,犹总领,谓领录天子之事。《书·舜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孔传:“麓,録也。纳舜使大録万机之政,阴阳和,风雨时,各以其节,不有迷错愆伏。”《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尉,公一人” 刘昭 注引 汉 桓谭 《新论》曰:“昔尧试於大麓者,领録天子事,如今尚书矣。”一说“大麓”为广大的山林。《淮南子·泰族训》:“既入大麓,烈风雷雨而不迷。” 高诱注:“林属於山曰麓。 尧使舜入林麓之中,遭大风雨不迷也。”

“垂承”,流传与继承。赍,怀着。抱着,春台,登临眺览春光。

“太和”指阴阳会和,协调和顺之状态。语见“周易,乾彖辞”

趣又在哪里呢?心无挂碍地翱翔于阴阳和谐的宇宙中。

    不限于山中,但必定是“系之山中者”,所以天地之分,先人们在大地上标注了三山五岳。

弘祖一生,探寻天下名山,身心意趣、胸怀抱负,都在山里得到释放,“得逸于山中”,今日在解脱林遇见山中知音,“故喜极而为之序”。

(释文资料多用百度搜索,供参考。特此说明)

四、《山中逸趣》的实证

有人认为木增的《山中逸趣》包括章台鼎、唐泰、徐霞客的序都是后人杜撰的。

首先,木增《山中逸趣》里有“山中野意书寄华亭章青莲兼求政二十首”诗。书前有“云间青莲居士章台鼎评”等语,翻阅全书,在一些诗文旁边留有评论文字,这是章台鼎先生的评文。


其次,木增请毛晋刊刻《云薖淡墨》时,曾经在书前写有一段“告白”,其中提到自己一生纂著了《云薖集》《山中逸趣》《竹林野韵》《啸月函空翠居录》《云薖淡墨》等著作,云南史学界专家认为是研究木增著作的主要依据。

而木增的《云薖淡墨》(八卷本)是经过徐霞客亲自编校的,清代“四库全书”列入“存目”,齐鲁出版社近年影印出版的书,说这些都是杜撰的,太过武断。

    附:木增《告白》

    “不才不揣谫陋,局于见闻,每于山居无事,触景写怀,偶成《云薖集》《山中逸趣》《竹林野韵》《啸月函空翠居录》,以及《云薖淡墨》诸集,业经请政于名公钜卿,有序有跋。然珥笔于人,书写三次而书写者之心未必符合,或点划之差,或字句之错,难免亥豕鲁鱼之讹。凡观览君子,幸原谅而裁正之,是亦与人为善之一端也。谨白。”


木增“告白”书影

再次,徐霞客的“山中逸趣跋”里多有与木增《山中逸趣》诗文集相联系的文字,这也是他看过文集以后写序的证据之一。

参考文献:徐霞客游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 1987年第二版

《云南徐学研究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5月第一版

《丽江木氏文献全集》丽江市古城区政协文史资料集


夫巴,丽江市徐霞客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