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松江佘山封面介绍

松江佘山封面介绍

松江佘山,有东佘山和西佘山,是松江西北部l2座小山中的2座。与小昆山、横山、机山、天马山、钟贾山、辰山、薛山、凤凰山、厍公山、北竿山等小山呈西南、东北走向排列。其中天马山最高,海拔98.2米,其次为西佘山,海拔97.2米。 诸峰竞秀,构成了“山谷水肤”的旖旎风光。

松江古称华亭,别称有云间、茸城、谷水等,为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上海开埠之前,松江是上海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东南一大都会,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享有“苏松税赋半天下”和“衣被天下”之称。由于历史悠久,文脉渊远,因此松江又被专家学者和广大民众称为“上海之根”。据史料记载,松江秦时建镇、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东吴名将陆逊以功封华亭侯,华亭始见于史志。唐天宝十年(751)至清末,华亭县、华亭府、松江府、娄县均设治于此。民国三年(1914),因为“华亭”和甘肃省一地名重复而又复称今名。 新中国成立以后,苏南行政署设松江专区。1958年11月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 

松江人文荟萃,有陆机、赵孟頫、董其昌、陈继儒、程十发等—批文人雅士和黄道婆、徐光启等各历史时期的著名人物。明代末年,文坛大儒陈继儒,慕佘山风光秀丽,山清水绝,便结庐隐居于此。徐霞客与其成为莫逆之交,留下了一段佳话。陈继儒是徐霞客一生结交的几位德高望重长者之一,也是给予他帮助最大和鼓励最多的一位。较之其他友人,徐霞客与陈继儒的相识相对要晚些,他虽然久闻陈继儒大名,心仪已久,但一直没有机会见面。直到天启四年(1624年),徐霞客为母亲八十寿辰请名士撰写寿文, 才在无锡王畸海引荐下结识陈继儒。当时的陈继儒已是67岁的老者,早已是誉满天下的大学者、文学家、书画家兼博物学家。而徐霞客年仅37岁,正当壮年,从22岁始游太湖,作为职业旅行家已游历天下15年,访问了不少名山大川,世上已小有名气。二人虽然年龄相差近30岁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成了忘年之交。陈继儒欣然为霞客母亲写了寿文, 还为徐霞客起了“霞客”的号。从此,徐弘祖以此号薄海内外。而他“墨颧云齿,望之如枯道人” 的描绘,让我们对徐霞客体貌特征有了概念性的认识,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此后,二人交往频繁。从他们初次相见到最后一次相别的12年中,如今能查证的有四次,但从一些线索透露,二人的交往应当有更多次。他俩最后—次见面是崇祯九年(1636)九月二十四日,徐霞客决策西游,专程到佘山向陈眉公辞行,二人置酒聚饮,畅谈到深夜方休。陈继儒给云南严宁州唐大来、丽江土司木增、大理鸡足山弘辩、安仁二僧等朋友写了信让徐霞客带上,以便给予帮助。还赠送了游资礼品,才依依不舍地相别。这—次,实际上是二人的诀别,因为徐霞客西行三年后, 82岁的陈继儒病逝。

陈继儒是给徐霞客朋友中留下诗文最多的一位。今天我们能查到的,除了上述提到的寿文,还有天启五年(1625)徐母仙逝后撰写的《豫庵徐公暨配王孺人传》、《祭徐母王孺人》、《李东阳撰文文壁书徐一庵墓志铭跋》、《答徐霞客》等。而陈继儒给予徐霞客的帮助,更多的是在思想行为方面,尤其是徐霞客能够实现远征西南的大愿,是与陈继儒的鼓励与帮动分不开的。

佘山,是徐霞客得号之处,与陈继儒真诚崇高珍贵友谊见证之地。如今,当地政府正利用这一宝贵的人文资源,树立徐霞客塑像,拍摄宣传专题片,出版《霞踪客影》专著,举办纪念徐霞客首访佘山活动,借以提升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文化品位。(汗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