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守正创新重在践行 《徐霞客之路》综艺民族交响音乐会

守正创新重在践行

《徐霞客之路》综艺民族交响音乐会

“我们都学徐霞客”演出专场追记

史  影

2023年5月19日正值第十三个中国旅游日。由中共江阴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江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主办,江阴市公共文化艺术发展中心、江阴市天华艺术学校、江阴小红花艺术团承办以及澄江街道综合文化站协办的《徐霞客之路》综艺民族交响音乐会“我们都学徐霞客”演出专场于当日下午2点在江阴市公共文化艺术发展中心(文化馆)艺术剧场首次试演。说是试演,并非谦词。因为这是一次“突破性”的尝试,究竟效果如何?还得看演出后的观众评价⋯⋯

 评价如何待以后再说,先说承办此次音乐会的动因。动因其实很简单:作为土生土长的霞客故里人,自当肩负起“宏扬霞客精神、传承霞客伟业、讲好霞客故事”的职责与使命,以使这位“千古奇人”以及其著述的千古奇书得以千秋永继、万世长存。

记得早在40多年前,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笔者曾编写了约5万字的故事《徐霞客传奇》,以此讲述徐霞客考察行程中的种种遭遇和极不平凡的一生。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成立后,笔者还曾试图以民族音乐演奏的形式来表述徐霞客“积跬步行万里,考察山形地貌”的艰难历程和人文情怀。然而,限于当时的舞台条件以及思维拓展的局限,只是极其简单地演奏了几首徐霞客涉足的地域音乐,例如,徐霞客到了浙江,乐队就演奏当地的民间乐曲,主持人则在乐曲奏响前作了一些大概的解说,如此而已。这是极其肤浅的,也可说是在表现形式上的一个“初级阶段”。

直到2017年5月19日,为纪念徐霞客诞辰430周年,学校在大剧院承办的一场《徐霞客之路》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笔者才得以按照当时的舞台设置和时下的构思进行了又一次尝试。即:在丰富民族音乐演奏的基础上加入了歌曲、配乐诗朗诵、画外音乃至舞台灯光、大屏图景等文化元素,还让主持人扮演徐霞客穿梭其间简述经历,从而使这场音乐会不仅场面宏大,演奏样式多样,而且演出阵营强劲,舞台效果自然是丰富多彩,别开生面。尽管如此,但还是达不到徐霞客其人其事的直观要求,总觉得缺失了人物具象的塑造,并因此尚不能给观众对徐霞客这位千古奇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不过,比之以前的“初级阶段”毕竟进了一步,演出的反响还是相当强烈的,这无疑对笔者是一种强有力的鼓舞与激励。

6年后的2023年,还是在5月19日,学校在文艺小剧场又一次承办了《徐霞客之路》大型综艺民族交响音乐会。所谓综艺,无非是指综合艺术,也就是说此场“我们都学徐霞客”的演出专场是融“音诗画、歌舞演”于一炉的立体呈现。最突出的一点,便是以徐霞客的扮演者为主角直接参与剧情之中,并辅之以歌舞、戏曲、诗画、声光等艺术手段,以此形成多维度、多层次、时空交错的现代“视听”审美文化新样式。其间,最引人嘱目的恰恰是大屏图像的制作,可以假借现代科技的应用,使“徐霞客”能穿越时空直接呈现于舞台或大屏。例如:徐霞客考察溶洞,就是其在舞台上的一段独舞;徐霞客一路攀山越岭,则用大屏上的一段影像来体现;还有,徐霞客深入云贵地与木府老者叙谈的场面也可以通过事先摄制好的图像再移植至大屏,使观众直如身临其境,感到真实而亲切。总之,所有这些科技手段的操作,都是为了能让徐霞客这个人物“活”起来,既活跃于人们的眼前,又走进人们的心里。印象鲜明,自然过目难忘。

这场音乐会,由序幕及5个乐章组成。序幕为“童年心声”:一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我要学徐霞客”的主题活动,从此开启徐霞客的万里行程;第一乐章为“跬步万里”:以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叙述徐霞客从家乡江阴出发,一路跋涉,历经艰难坎坷,矢志不渝考察地质地貌的踪迹;第二乐章为“溶洞抉奇”:通过一段独舞,反映徐霞客屡进溶洞,经深入勘察研究,终于解开了钟乳石成因之谜,并将行程中的所见所闻予以记录的过程;第三乐章为“溯江探源”:徐霞客为探明长江之源,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终于抵达金沙江畔,从而纠正了前人的误判;第四乐章为“家国情怀”:通过徐霞客与云南土著民的言谈甚欢以及其与少数民族融为一体的场景,揭示这位伟大的地理学家、探险家、文学家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团结的信念,还通过师生的诗朗诵阐明如何学徐霞客并付诸行动的决心;第五乐章为“霞映天下”:以大乐团伴奏下的大合唱唱出“我们都学徐霞客”和“长江大保护”的万众心声,并揭示徐霞客精神代代相传,奇人奇书人人称颂的主旨题意。这样的布局结构与表现样式,总算将徐霞客的形象能直面观众,使观众由此产生共鸣,至少又比前一次的演出更上层楼,或者说又是一次更进一步的“阶段性突破”。

这样的突破,除了剧情的构思、舞台的设计、声光电的配合,尤其是大屏的全新制作以外,还须提及下列几项关连性的“突破”:一是改乐手演奏的坐姿为立姿,如此,不仅能使演奏分外灵动,还便于整个舞台的调度。二是在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采取了非常规手段,尽量运用已有的资源予以因陋就简、因人而宜的组合。例如:找人作曲代价很高,那就釆用现成的,只要与剧情的表达相符就可代入。再如:有些服装道具能用上的尽量不再采购,做到能省则省,能简则简,少花钱多办事,一切以节俭为原则。三是釆取先行“零件加工”然后“组装成型”的“生产”模式,既分工明确,又彼此相关,使每一个节目都能按照预定的时间表有序排练、加工。四是一人多用,且技不压身。有好多学生既能弹琴,又能舞蹈,还能耍狮子甩彩带,即使是书法也一样挥洒自如,真可谓多才多艺,实属难得。总之,诸如此类的突破,不仅给这场演出增光添色,还从中培养了一大批艺术新秀。只可惜舞台太小,致使有些特定的场景使展不开,未免有些许遺憾!这场演出自然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尤其是徐霞客研究会的同仁们更是赏识有加,一致认为这是继央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以及地方锡剧《徐霞客》以后的又一“守正创新”之举,而且以民族音乐贯穿全场的样式呈现,更是难能可贵,值得借鉴,还易于推广。

如此评价,笔者既觉得欣慰,又颇感惭愧,更背负了无形的压力。欣慰在于日积月累的劳心总算没有白费;惭愧是指演出尚不能尽如人意,还有好多地方需要修改和完善;压力则取决于今后的再突破,再创新,再一次扬帆起航⋯⋯

是的,守正创新重在践行。放眼四望,林林总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尚且能在守正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和发展,更何况民族音乐的现代演绎?因此,笔者的创作思路无论如何也要顺应时代,与时俱进,在此次演出的基础上创新出更好的作品。若今后有幸再次承办《徐霞客之路》综艺民族交响音乐会,那笔者还得继续努力,以期使音乐会取得更令人满意的“视听”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