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重走云南徐霞客游线——丽江段

重走云南徐霞客游线——丽江段

包志伟、姜萍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丽江之行是他长江溯源的重要行程,内容丰富、意义重大。相隔385年后我们沿着“游圣”的脚步,在现代时空中以去观察、体验当时来到滇西丽江徐霞客做了怎样的地理科考,进行了哪些与当地少数民族的人文交流。当年《游记》中记述的自然风光和悠然的乡愁还在不在记忆深处?心存诸多疑问,不如就去实地获得解析。作为从事与徐霞客研究、宣传有关的工作者,首要目的是为收集资料和同行进行交流学习,按工作计划要求我们开启了徐霞客游线丽江段的文物资源调查工作,为了本次出行,在有限的时限内我们用心制订考察线路和方案,把工作重点放在调查丽江徐霞客游线中其本人亲临过的地方以及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述过的地方之上,相信通过此次重走霞客路实地调查及参观学习能获得一些不一样的认知与感受,收获到一些相关资料。通过进一步的工作,积累一些研究与展陈资源,带着这样的使命我们出发踏上滇西考察之旅。

一、考察丽江徐霞客游线沿线地点

(一)考察进入丽江的门户邱塘关及徐霞客游线沿线地点

1.邱塘关:3月14日清晨按计划展开到丽江后的考察,首站就驱车来到邱塘关。经过联系,由丽江徐霞客研究会会长夫巴和副会长白志远二位带领我们考察邱塘关沿线,随车到半山需徒步而行,登上上山步道,道边设有标识牌、指引牌。一路来到关前,夫巴会长边走边介绍,把邱塘关的前世今生,通过实地讲说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仿佛一下从《徐霞客游记》中穿越到现场,从他生动的解说中了解到邱塘关按现代区域划分属于丽江市古城区开南街道漾西社区,过去是进出丽江的重要门户,被徐霞客誉为“丽江锁钥”,山势陡峭,地形险峻。对于天高皇帝远的丽江土司,徐霞客在其《游记》中写道:“出入(此关)者非奉木公命不得擅行,远方来者必止,阍(守门人)者入白,命之入,乃得入。故通安(明代丽江七州之一)诸州守,从天朝选至,皆驻省中,无有入此门者。即诏命至,亦俱出迎于此,无得竟达。”连朝廷命官都不得随意进关,似乎是一定范围的“闭关锁城”锁住木土司不可与外人道的秘密。

明朝成化年间丽江第六代土知府木泰有《两关使节》一首:“郡治南山设两关,两关并扼两山间。霓旌风送难留阻,驿骑星驰易往还。凤诏每来红日近,鹤书不到白云闲。折梅寄赠皇华使,愿上封章慰百蛮。”表达了邱塘关对木氏土司与中原王朝交流的重要性。同时邱塘关还是茶马古道上的要塞,南来北往的马帮经由此进出丽江,前往西藏、东南亚、印度等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现在的邱塘关早已湮没在过往的岁月中,我们只能看到一些残垣断壁,昔日守护大门两侧的石狮已身首异处,仅存一只残狮留守着往日的历史岁月,见证远到而来的霞客先生。此情此景忽然记起两句唐诗“日暮乡关何处是?芳草萋萋鹦鹉州”,石狮两侧依稀还有建筑石脚遗存,这就是徐霞客所见“有室三楹,中辟为门,前列二狮”的邱塘关关门遗址。关内两侧,是“守者数家”的屋基。

据夫巴会长介绍几年前在当地政协及徐霞客研究会等共同努力下,在遗址不远处象征性的建成一座关门并在关门前立有徐霞客座像作为一个遗址纪念地标,这就是今天我们眼中看到的邱塘关。随即夫巴会长聊起2023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大理和丽江发起组织了“七彩霞客路—美丽滇西行”(鸡足山—丽江)徒步活动,来到邱塘关前纪念一代游圣徐霞客的“西南万里遐征”壮举。他们是在以一种文旅结合的新态势让广大旅游爱好者共享徐霞客文化研究成果,同时也是促进文旅融合全面发展,将徐霞客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的实践。打造以徐霞客游线为蓝本的风光旅游体验产品,这也是他们今后要推出的一系列文旅活动,这样的实践活动值得我们从中学习和借鉴一、二。

2.七和西哨村:由邱塘关而下转道前往七和西哨村,几经转辗来到位于鹤庆和丽江交界处的丽江市七和镇,七和属于半山区,距丽江城区26公里。《游记》中记录“又北一里为哨房,四五家当冈而踞”,当时只住有4、5户人家,是邱塘关的前哨,如遇战事负责向邱塘关烽火报警。今天的西哨已发展为30多户的村落。原关哨已不存,在夫巴会长带领下,来到关哨遗址处。原来的房屋已搬迁到另外的地方去了,原来驿道路面现在做了水泥硬化,如果不是当地人指引是分辨不出来的。

徐霞客笔下所描绘的当地纳西村落,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有着优美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七河镇西哨村种植着300亩梨树,每年三月梨花竞相开放,这一次的考察正好遇到梨花盛开时节,映衬着村庄和田野,美不胜收。西哨村种植梨树的历史已有上百年之久,西哨大鸭梨也远近闻名。当地政府通过结合徐霞客与历史古驿道、古村镇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村民增收致富,造福一方,如霞客有知定感欣慰。

3.清悠雅静的大龙潭:由西哨前行,大龙潭就浮现在我们眼前。大龙潭位于丽江市七和镇西哨村境内的西哨云松坪,《游记》中记载:“其西南腋中,松连箐坠,即黑龙所托也。”

现大龙潭还处在良好的自然生态中,周边仍有连片苍松点缀清泉。泉源出水量很大,龙潭周围地质结构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龙潭水来自于玉龙雪山溶雪,一半属丽江、一半属鹤庆东北部的辛屯镇逢密(冯密)村,经鹤庆一方修建拦水坝形成一个狭长型的水库,清澈见底。从维护生态角度出发我们唯愿保护优先,人类尽量不去打扰这一方净土。

4.丽江古城徐霞客纪念馆:午后我们一行进入丽江古城中,怀着期盼已久的心情前往古城中的徐霞客纪念馆。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四方街),是茶马古道上著名的城镇。徐霞客纪念馆位于丽江市古城光义社区官院9号 。纪念馆占地面积750平方米,分为上下二层仿古建筑,展馆采用了纱幕背投、艺术剪影画、多媒体水墨动画等电子影像科技手段。在展厅内展陈表现“霞客生平”、“志行天下”、“发现丽江”、“翰墨逸香”、“悲壮东归”五个部分内容。

比较有特色的是用五个问方式引领观众并展开徐霞客在丽江的这段旅程:徐霞客是谁?徐霞客为什么来丽江?徐霞客在丽江发现了什么?………徐霞客是怎么回去的?完整诠释了徐霞客云南西北边的行程,最后着重表现了徐霞客在双腿不良于行困境中经由木土司热情帮助他及他所记的珍贵游记回到江阴老家的情景。二楼场景复原了丽江土司木增盛情招待徐霞客的“大肴八十品”宴会和一些纳西族日常用具。展柜里展出了土司木增赠与徐霞客的红毡、丽锁等实物仿制品。

丽江古城徐霞客纪念馆现由丽江古城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管理,每天约接待二千多观众参访,并多次为举办徐学研究会交流活动提供服务。

5.参观木府:木府位于丽江大研古城中,大研古城已有近千年历史,1997年作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城布局无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文化多元融合,中外知名,古城内游人如织,是一座历久弥新的历史文化古城。木府原址无存,为恢复丽江古城传统风貌,1998年重建木府,但对木府建造结构和具体规模无记载可查。经查阅《徐霞客游记》从中读到一句描写当年木府:“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成了修复木府的重要依据,于是依照明代王府规制重建木府。

重建的木府占地46亩,坐西向东,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忠义坊、义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配殿、阁楼、戏台......宫驿等仿明式建筑。(二)3月15日探访丽江市博物院、黑龙潭公园等处

1.丽江市博物院: 东巴文化民族特色浓郁的丽江市博物院成立于1984年,是云南省第一个县级博物馆,2004年由东巴文化博物馆与原丽江市文物管理所合并升级为市级博物院。博物院东巴文化展区分为5个主题馆集中表现当地民族发展史:“纳西族与东巴文化(序厅)”、“东巴古籍文献”、“东巴教与纳西民俗”、“东巴文化艺术”、“东巴文化发展及研究现状”。馆内共有一万二千多件珍贵文物,其中藏传佛教文物和东巴文化文物是馆藏精品,是远来之客迅速了解融入纳西人及其文化风俗传统的重要窗口,为我们的考察活动注入新的元素。

2.黑龙潭公园:来到公园目标是追寻福国寺、解脱林古建遗踪,此福国寺、解脱林非彼福国寺、解脱林。1974年后,原丽江城外芝山上的福国寺主要建筑法云阁(五凤楼)和解脱林正殿(山门)分别被搬迁到黑龙潭公园内,在空间上做了大挪移。历史上的解脱林是徐霞客到丽江后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描写最详细的地点。《游记》写道:“解脱林倚白沙均西界之山。其山乃雪山之南,十和后山之北,连拥与东界翠屏、象眠诸山,夹白沙为黄峰后坞者也。寺当山半,东向,以翠屏为案,乃丽江之首刹,即玉龙寺之在雪山者,不及也。”

《游记》中关于法云阁(五凤楼)的描述:“正殿之后,层台高拱,上建法云阁,八角层甍,极其宏丽,内置万历时所赐《藏经》焉。”法云阁即现在的五凤楼,共有三层,层檐是八角,三层叠加成二十四个啄天飞檐,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酷似五只展翅腾飞的凤凰。整体搬迁时,将原来建筑内包含的地基石脚一并搬迁,至今我们仍能看到地脚石上面有精美的古代纹饰。室内展厅里还展出了原址上发掘出的排水沟里的陶土排水管道等,可见当时的建筑规模宏大、雕刻精湛、排水管道技术应用,与当年徐霞客文字描述相对应。

3.白沙壁画:白沙位于丽江城北约10公里,北临玉龙雪山,南至龙泉,西依芝山。白沙是纳西族在丽江坝的最初聚居地,也是丽江木氏土司的发祥地,是纳西族早年的政治中心。

下午到白沙壁画文物管理所,何所长带领我们参观了文昌宫、大定阁等处,并欣赏了大宝积宫内的白沙壁画。白沙壁画是明清时期纳西人综合东巴、汉、藏等文化精髓传承下来的珍贵艺术作品,也是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标志,内容全是宗教题材,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玉峰寺:云南被誉为“山茶王国”,茶花是云南的象征。徐霞客本人对云南山茶情有独钟,其笔下的《滇中花木记》对云南山茶不吝笔墨大加赞赏。丽江也是云南山茶的产地,《游记》中记录了漾西木家院内一棵相当规模的茶花树,当时就被誉为“南中之冠”。描述此树“盘荫数亩,高与楼齐”,枝繁叶茂,占地很广,与当时的楼房齐高,蔚为壮观。它由三四株合抱而成,“四旁葳蕤,下覆甚密,不能中窥”。只可惜徐霞客不逢时,茶花含苞待放,只有数十朵花开着,高高地点缀于茂密的树丛中,然而此后的史书中就未见有记载这株茶花树。

而现今丽江最著名的茶花莫过于玉峰寺的万朵山茶,此树为两株不同品种的山茶嫁接后成为一体,树龄近500年。万朵山茶驰名中外,被誉为“云岭第一枝”、“世界山茶王”,一树两并杂开花。狮子头茶种为接穗,狮子头花大如盘,色如玫瑰并蒂而开,九丛花蕊,十八瓣花瓣,人称“九心十八瓣”。

玉峰寺是丽江本地群众经常去的地方,每年茶花开放时节本地人都要前去看花并作品评今年的花开得怎样,希望自家田里的庄稼也像花一样获得丰收。据了解这一株山茶花有专人养护,并且为了保护古茶花树,在四周设了围栏,不让游客进到茶花树下。

下院还植有两株搭成牌坊的云南含笑,俗称十里香。在下院院内保存有明代板壁画具有藏族“唐卡”风格。我们了解到在元朝初年,当时还是王子的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时过丽江在玉峰寺下榻并在不远处设有大军的指挥部,周围丰美的湿地草甸是蒙元大军的牧马场。

5.芝山福国寺(旧名解脱林)旧址:芝山福国寺是此行丽江的最后一站,来到位于丽江市白沙乡芝山上,终于看到庙宇森森的芝山福国寺,文献记载该寺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当初是木氏土司的家庙,后由明熹宗朱由校赐名为“福国寺”,明朝《福国禅林纪胜记》碑载:“延袤数里,松桧万章,盘桓夹层,是为解脱林。林中之梵刹、危楼、飞观、绘椽薄栌,金碧辉映者,为福国寺。”

崇祯十二年(1639年)丽江土知府木增于福国寺东堂五凤楼前接待旅行家徐霞客,出示其所辑《云薖淡墨》集并求序。徐霞客住宿于南庑八日,为木土司公子辅导文章,做了一回文化传播的使者。

清同治甲子年(公元1864年)正月福国寺毁于兵火,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重建。寺内最有名的当属原解脱林的大殿五凤楼(又名法云阁),其建筑极为精美,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该寺“文革”时被毁,只有解脱林门楼和五凤楼被保留下来,于1974年后年迁至丽江黑龙潭公园内,并被列为云南省重点保护文物。

现在的芝山福国寺已成了一个藏传佛教寺院,寺院中也重建了解脱林和五凤楼与历史上的相比发生了一些改变。

(三)3月16日访剑川县杨贡士宅院。丽江徐霞客研究会的白志远副会长为我们推荐了剑川值得一去徐霞客曾住过的杨贡士宅院。回程途中,在剑川县博物馆史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用半天的时间顺路进行考察。

杨贡士宅院:据记载,徐霞客是1639年来到剑川,在杨贡士宅院住了三天。《游记》中有记载:“抵剑川州。州治无城,入其东街,抵州前,乃北行,税行李于北街杨贡士家,乃买鱼于市。”并在好客的杨家主人杨贡士的介绍下游览了剑川的金华山、满闲林、石宝山等地。

现今的杨宅主人热情接待我们一行人,并为我们进行详细介绍。杨贡士宅院由其先祖建于万历十年(1582年)是两层的木质房屋,上下共有十间房子。杨家大院正房门旁的对联:“高楼著五间曾闻漆雕避身文昌点额,故里传二事犹忆弘祖访友邵仁谢师。”据杨家后人介绍,这副对联是民国时云南政府秘书陈寿池写的。

在过往的历史岁月中后人只是更换过房瓦和个别修整,而主梁及主体都没有换过,甚至门窗也是原来的老物件。上楼的楼梯,也是原来的结构,三百多年还在使用。房子的主梁雕刻十分精美,剑川博物馆的史老师给我们介绍,只有明代才有这么讲究的雕刻工艺,此屋已列为建川县不可移动文物加以管理和保护,渐渐成为徐学研究者的打卡地。

现在仍存徐霞客当年打水的小水井、堂屋内的火塘、残缺的石狮子。杨家祖上诗书传家,在明、清两朝为官的人不少并在家乡积极倡导学风,杨家后人还给我们展示了保存完好的赵藩写给杨老师的亲笔信手迹,赵藩就是近代杨家的学生中最著名的一个。

二、丽江之行取得的成果和收获

结束了丽江之行是到了总结的时候了,首先此行实地考察与《徐霞客游记》所记录的地方对比加深了考察人员的印象及对《徐霞客游记》的又一深层次的理解,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其次通过与同行的交流互动,了解到丽江市徐霞客研究会如何进行徐学研究运用,了解到他们收集资料的方式和渠道多种多样、内容十分丰富和广泛。我们钦佩夫巴会长、白志远副会长等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寻访徐霞客遗迹的精神。思想上受到了触动和启发,同时也希望与各地广大徐霞客研究者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与合作。

今后应更多次走出去与其他博物馆加强学习交流,在文物征集、学术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文创开发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提升我们的各项工作及技能。

昆明市徐霞客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