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徐霞客与江阴精神

徐霞客与江阴精神

周嗣元

“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这是响当当的江明精神。明末乙西年(1645),江阴人民万众一心,弹丸孤城抗清八十一天,惊天地泣鬼神,光耀千秋,为“人心齐,民性刚”作了生动感人可歌可泣的展示,是“人心齐,民性刚”坚不可摧擎柱;华西村是“创一流"的最新例证;而千古奇人徐霞客,是“敢攀登”的杰出典范,他一生“穷江河之渊源、山脉之经胳"(丁文江语)的事迹,诠释了“敢攀登”的丰富内涵。

徐霞客不畏艰险,坚忍不拔,从22岁开始出游,踏遍大半个中国的山山水水,到51岁竞从家乡江阴出发,开始云贵万里遐征,一路勇攀了无数高山,勇探了许多岩洞,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用了两年多时间,到达云南鸡足山,继而又在其周围跋山涉水探游,辨清了长江的源头,真正是“霞仙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但是,徐霞客并不是见山就攀登,勇攀登绝不等同乱攀登。他少年即有大志,对经书上所说“岷山导江”持怀疑态度,“欲问奇于名山大川”,决心要踏破铁鞋弄明白,长江的源头到底在哪里。并进而了解中华大地的雨能与结构。他“朝碧海而暮苍梧”“阅尽天下佳山水”,都是为了实现这一大志。他一路上带着地方志书。预先心中有数,规划好线路,并且在脚踏实地细心考察过程中认真与志书对照。徐霞客的事迹昭示我们,“勇攀登”首先要胸有大志,目有高标,心中有数。攀登的过程,决不能偏离“大志”之分毫。

攀登,不用多说,是有困难的。迎难而上,这才叫“敢攀登”。徐霞客每登一座大山,每攀一面悬崖,每凌一柱险峰,都是鼓足勇气,想方设法,克服围难,奋力攀登。如在游雁宕山时,他发现天聪洞东有座透漏通明的圆洞,欲去察看个究竟,但该洞峭削壁立,无法攀援。他就负梯破莽来到圆洞之下,准备以梯而登。可是,“不及,则斫木横嵌夹石间,践木以升;复不及,则以绳引梯悬石隙之树。梯穷济以木,水穷济以梯,梯木俱穷,则引绳揉树,遂入圆洞中”。类似这样的惊险,很多很多。

最使我惊得目瞪口,最令我敬佩得五体投地的是,徐霞客在云南,已卯年(1639)四月二十七日那天,他为了要察看层岩之上的山洞,独自攀登陡坡。由于表土风化,越到上面越难爬,连草根也经不起抓,甚至岩石也变得很松散,脚一蹬,手一攀,就会脱落下坠。但他绝不退缩,终于克服重重困难进了山洞。

他这天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录:

……其上甚削。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

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

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间得一少粘者,

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

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于此。盖峭壁有

之,无此苏土;流土有之,无此苏石。久之,光试

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之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

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

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又

横帖而南过:共半里,乃抵其此崖。


哇!“绷足挂指,如平帖于壁”,多惊险啊!这不是在舞台上表演,而是深山峭壁之攀登,怎不令读者瞪目结舌,叹为“观”止!“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上不得,下不得,若指、足吃不消而人掉下来,岂不成尸肉一堆!在此绝境中徐霞客不忧、不悔、不馁,坚持“久之”,竟“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之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每移一手一足,要多长时间?要多大毅力!这样“移一手”“移一足”,不是移一次两次,也不是移三次四次,而是“久之”“共半里”!

这就是攀登,这才是攀登,这才是真正的“敢攀登”!

敢攀登,不仅要有攀登的勇气、毅力,还要不信邪。若信了邪,“敢”就大打折扣。

徐霞客在出游(攀登)过程中,特别是在万里云贵遐征途中,在为实现终身大志的“攀登”过程中,他不信邪,而是“敢”字当头,一征无前。最为突出的是,在湖南茶陵勇探麻叶洞。

 徐霞客来到麻叶洞口,跟着来看稀奇的人很多。徐霞客出资找个向导带他入洞,可是都只肯供给火把,没有一个人肯当向导。他们都说:“此中有神龙。”或曰:“此中有精经。非有法术者不能摄服。”好不容易重资觅得一人,但在将要进洞时问徐公是否“法士”,得知徐乃读书人,大惊而转身离去说:“我以为你是大法师,所以敢壮着胆子随你进去。

我干吗为你去送命呢?”徐霞客就是不信邪,没有向导也要进,随即与顾仆各拿多个火把,“乃以足先入,历级转窦,递炬而下,……”

当时是科学落后、有神论盛行、迷信泛滥的时代,徐霞客不信邪的壮举在当地成了破天荒的大事,奇事,“樵者腰镰,耕者荷锄,妇之炊者停爨,织者投杼,童子之牧者,行人之负载者,接踵而至”,围在洞口,“欲入不敢,欲去不

能”,直到徐霞客探毕安然而出,“皆顶额称异,以为大法术人”。徐霞客就是凭着这股不信邪的正气,考察了许多岩洞,踏遍了云贵高,弄清了长江的源头。

攀峭壁,登险峰,凌绝顶,自是困难重重,至于要实现终身大志,攀登事业的高山,那困难更是为千万又百千万。但徐霞客百折不挠,不忘初心,坚持到底,终于攀登到终身大志之顶峰。

徐霞客万里遐征途中,三次遇盗,四次绝粮,多次遇险,几次遇死神相搏,仍不言弃。特别是在湖南湘江遇盗舟焚,不但财物尽失,而且主仆皆落入江中,浑身湿透,寒冷至极,静闻与顾仆还负了伤。他想方设法借贷路资。人家都劝他回家去,且只肯借回家之路费。他仍初心不改,坚心不移,雄心不减,最后“以租二十亩立券付之”为条件,借得了部分路资继续前行。

徐霞客在万里遐征的日记中,屡屡有如下的记载:“因避雨岩洞,剖橘柚为午餐”“乃冷餐所携饭”“因坐饭桥上”“饭于树下”“饭于路旁石上”“乃踞峡石而饭”“得一坡顶,踞而饭”“遂取饭,与静闻就裹巾中以丛竹枝拨而餐之”“遂藉松月,以手掏所携饭,抟而食”“日已下春,因解衣浴洞口溪石间,半载夙垢,以胜流浣濯之,甚快也!”“余止而谋宿,莫启户者。心惶惶……濯足藉草而卧”……生活之艰苦,可见一斑。

徐霞客万里遐征的日记中,除多处爬壁式攀登的记载外,还多处记载:“下里余,路穷箐密,倾崖倒坎,欹仄蒙翳,下嵌莫测。乃攀枝横跌,跌一重复更一枝,幸枝稠箐密,不知倒空之险,如是一里,如蹈碧海,茫无涯际。”(《徐霞客游记》P9561)“其下亦俱悬崖无路,然皆草根悬缀,逆坐而下坠,以双足向前,两手反而后揣草根,略逗其投空之势,顺之一里下,乃其麓……”(《徐霞客游记》P618)真险啊!

徐霞客路险而不畏,途穷而不忧,遇虎而不惧,被盗而不馁,绝粮而不退,在最困难的时候发出了铮铮之声:“何处不可埋吾骨耶!”威震天地,惊退鬼神。

    徐霞客万里遐征第一日,即从家乡江阴出发的那一日(丙子年九月十九日)的日记,应该品读。不长,这里不妨全文引录:

         余久拟西游,迁延二载,老病将至,必难再

迟,欲候黄石斋先生一晤,而石翁杳无音至;欲与

仲昭兄把袂而別,而仲兄又不南来。昨晚趋晤仲昭

兄于土渎庄。今日为出门计,适杜若叔至,饮至子

夜,乘醉放舟。同行者为静图师。

认真品读一下这则日记,就会体悟到:光阴易逝,日月相催,要实现大志,就得“只争朝夕”。徐霞客于是子夜放舟出发,而不待到天亮。若等到天明,说不定又要有什么事耽搁下来。

    在整个万里遐征途中,霞仙一直是“只争朝夕”。在其日记中,时有“早起,风雨不收。宁祥、庆祥二僧固甾,余强别之。庆祥送至补衲台而别。遂沿涧而行......”“早起,雨如注,乃踯隅泥途中”“余早索晨餐,......”“五更,闻雨声冷冷。达旦,雪雨大作,不为阻。亟炊饭,五里至岩背,力疾登涯......”的记载。静闻遇盗负伤后病倒,徐霞客将其安置在崇善寺,对治疗、养伤作好安排后,就启程续游(考察)去了。顾仆有病时,亦这样处理。农历过年,亦不稍息。

“敢攀登”,若不“只争朝夕”,谈何“敢”呢?

徐霞客之所以面对险峰敢攀登,万里迢迢敢迈程,是因为他在出发之前早就作好了“敢”的充分准备。不但有财力上的准备、物资上的准备,还有体力上的准备、胆量上的准备、吃苦耐劳方面的准备。最主要的准备,是体力上、胆量上和吃苦耐劳方面的准备。

徐霞客万里遐征,历时数年,芒鞋革履,“霜霞下宿,能忍数日饥”(陈函辉语)。他爬山时望险而趋,必登群峰之巅;探洞处见奥即逐,务达幽穴之遂,没有超人的体力,是绝不可能做到的。限于阅读范围,我还没有看到他在这

方面事光反复锻炼,作好充分准备的资料,但我坚信,徐霞客在体力上是作了几十年刻苦锻炼的准备的。“绷足挂指,如平帖于壁”“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之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随后悬空又移一手足”,普通的工人农民恐怕也做不到,何况是个读书人,而且已五十多岁的老年人。徐霞客能做到,绝非一朝一夕所能练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

徐霞客22岁就开始出游,到51岁作云贵万里遐征之前,近三十年间,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偏重于搜奇访胜,而不是地理考察。云贵万里遐征是实实在在的考察,考察了沿途的山川、城邑、地貌、民情、风俗、民族关系和边疆情况等等。因此,前三十年的出游,实为后来的万里遐征作准备,是演练。如游嵩山时,“问下山道,导者曰:‘正道从万岁峰抵麓二十里,若从西沟悬淄而下,可省其半,然路极险峻。’”霞客舍夷就险:“始独依岩凌石,披丛条以降,既而从两石峡淄中直下,仰望夹崖逼天。先是峰顶雾滴如雨,至此渐开,景示渐奇,然皆垂沟脱磴,无论不能行,且不能止。愈下,崖势愈壮,一峡穷,复转一峡;吾目不使旁瞬,吾足不容求息也。如是十里,如出峡抵平地,得正道。”这样舍夷就险,不是在练胆量么?这种“悬淄”式下山,不正是万里遐征途中降落式下山的预演么?

综前所述,徐霞客用奋斗的一生阐释了“敢攀登”的丰富内涵:“敢攀登”,首先要胸有大志,目有高标;重要的也是最主要的是迎着困难上,不管有多大的困难,都要有勇气,正气凛然地攀上去,登上去;同时不信邪,要用科学思想武装头脑;还要百折不挠,坚持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而且要“只争朝夕”;更要作好充分的准备,炼好“攀登”的硬功夫。当然,徐霞客一生所诠释的“敢攀登”的丰富内涵还远不止这些,还需大家进一步研究、挖掘。

    徐霞客“敢攀登”,弄清了长江源头,考察了石灰岩地貌,其成就比欧洲人早了一百多年,创造了世界一流。他也是“创一流”的楷模。

无限风光在险峰,只要敢攀登。

   徐霞客敢攀登。江阴人民以先贤徐霞客为榜样,敢攀登,创一流。高山有顶我为峰!

说明:我所用《徐霞客游记》一书,是团结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