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试论徐霞客与木增友谊由浅入深的演变

试论徐霞客与木增友谊由浅入深的演变

  王萍芳

论文摘要:本文以《徐霞客游记》中记述时间、事件、人物为主要线索,探寻徐霞客与木增土司两人之间从陌生到认识,然后一步步在文化纽带牵引下,成为知心朋友,最终成为生死相托的挚友的过程,在中国文化史和民族团结史上留下一段永不磨灭的佳话。

关键词:徐霞客与木增——相识——相敬——相知——生死相托

正文:崇祯九年(1636)九月,徐霞客开启了不远万里的西南旅游考察,他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借助陈含晖、陈继儒的人的人脉,梳理出一路上要拜访的或可求助的人,其中也包括丽江土司木增。虽然在路上徐霞客认识了无数各类人物,与其中的很多人结下深厚友谊。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肯定,崇祯十一年(1638)十月初,经历过无数艰难困苦第二次进入昆明的徐霞客自己也不曾想过,有朝一日会与丽江木府及土司木增间结下一段传颂千古、生死相托的传奇友谊。虽然因年代久远无法还原当时的真实场景,但从《徐霞客游记》中记录的点点滴滴,仍可窥探两人交往由浅入深的心路历程。

一、从陌生到相识

    崇祯九年(1636)九月二十四日,徐霞客为西南之行特到松江拜别忘年至交、明代著名大儒陈继儒。对徐霞客的旅游考察活动很支持、曾经为其取了“霞客”雅号的陈继儒,这次为帮助徐霞客完成壮游,为他写信给云南丽江土司木增及鸡足山僧侣弘辩和安仁,还把自己为丽江土司木增作序的信稿给徐霞客带去,以便徐霞客到了鸡足山可以得到帮助。但这些信件文稿在第二年二月十一日船到衡州府的湘江上,因遇到强盗被抢而丢失了,所以他在崇祯十一年(1638)五月第一次入云南省城昆明,对口说无凭就能得到之前所想的帮助并没有寄于很高的希望,故而没有立即去鸡足山,只是在昆明学士唐大来处遇到鸡足山僧徒仙陀、纯白后,诚恳地说出要到鸡足山埋葬死于途中的静闻遗骨,请二人回去告诉弘辨和安仁,而自己则去滇东、滇南考察泸江和珠江源,以及南北盘江源流,当时他也无把握丽江土司木增能否见他。即便崇祯十一年(1638)十月初一,徐霞客第二次到昆明城,得到吴方生及阮仁吾与侄儿阮玉湾等的热情接待,并在初三日与阮玉湾前去拜访云南名士杨胜寰时,得知丽江土知府木增的盛情邀请,诚如其游记中所记“乃入叩玉湾,并叩杨胜寰,知丽江守相望已久。”徐霞客也没有想到木增希望他去是多么的迫切,仍然没有改变他的晋宁之行。此时的徐霞客心目中对丽江木府及土司木增的了解仅限于朋友口中的介绍,是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到了悉檀寺后,亲耳从弘辨、安仁、兰宗等诸多僧侣口中听到鸡足山传闻逸事,对丽江木府的品德有了全新的认识,徐霞客想起早在贵州就听说传闻,说有人刻意将西方属相为金的铜殿搬到鸡足山,借用金能克木来压制丽江木府,还说丽江木府忌讳被金克,要调动军队到鸡足山阻止,已经杀了那个首先倡议这件事的僧人等等,当他寻到鸡足山迦叶殿,亲眼见到堆积的铜殿构件,才知丽江木府根本没有听信荒谬之言阻止,更没有为此杀人,家族传承的素养和拥的有光明磊落品德已经不言而喻。但徐霞客此时仍不能确定木增土司是否真的欢迎他去,又请与木增熟悉的弘辨法师派僧人于崇祯十二年(1639)正月初十日到丽江府,为顺利见到木增做“前茅者”(提前安排的人)。自此以后,徐霞客就很想了解与丽江木府及土司木增有关的人和事,但凡在哪处遇到与木府有关的事情,他都愿意在游记中记上一笔,如木府所在的龙脉、木增造的和光桥、丽江府修筑施舍茶水的茶亭、木增资助千金建鹤庆府文庙等等。而另一边,土司木增对这个远道而来的徐霞客,虽有陈继儒和云南省内儒生及弘辨法师等推介,也因彼此陌生,心中不免会猜想徐霞客是否是他们口中说的那样,故而见面之前虽心中欢喜却并未表露。派出的通事到悉檀寺来接徐霞客,或许看出主子象对待一般客人的态度,所以一路回去都十分疏离,不是先走,就是催促快走,说只有逢六的日子主人才出来处理公事,过了这一天不会马上出来。徐霞客心中有些不乐也只能配合,直至到了进丽江府那个把守很严的邱塘关,被人早候奉迎,能直接进入平时朝廷官员甚至皇命使者都不能进入的关门,才顿觉温暖,虽还未与木增会面,却已经感受到木增土司超出一般的盛情。之后,又从前去回复的通事及其父亲口中得知木增对他的到来十分高兴,内心更安。而徐霞客的温和儒雅、知书达礼也得到通事一家精心照顾三天。崇祯十二年(1639)正月二十九日,相隔数千公里的江阴人徐霞客与丽江土司木增在解脱林寺(木府家庙)旁的别墅相见了。木增土司让府中两位文武大把事在大门拱手行礼迎接徐霞客,自己则在二门处亲迎。徐霞客在日记中留下“木公出二门,迎入其内室,交揖而致殷勤焉”,互相作揖行礼并互相致意后,在平板上布置了席位,主人则坐在平板下,用这里最重的礼节来招待徐霞客。叙谈了很久,其间换了三次茶水,增进了两人间的相互了解。从这月初八日徐霞客的回忆可知,两人话题中谈到他们共同的朋友及天下人物。木增认为他认识的中原文人中,陈继儒、董其昌①是属于首屈一指的人物,内心非常崇敬他们。徐霞客也推崇陈继儒、董其昌的品学,但心中以为无人能比的人物是黄道周,所以当木增问他当今之世除了陈继儒、董其昌之外,还有什么人物时,徐霞客开口就说“至人惟一石斋②。其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宇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针对木增土司渴望的人才远而无法求的现状,立即推荐学问德行较好、侨居在滇中的同乡吴方生。清晰的思路和对人透彻的评价,让木增土司对徐霞客又多了一分敬重,最后命通事带徐霞客到解脱林藏经楼的右厢房住宿款待。这一场景也早被知道木增是个好贤若渴之人的陈继儒料定,猜想两人相见“度必把臂恨晚、如函盖水乳之合矣”③。木增土司的热情使这座木府家庙中能体会主人意思的住持也十分热情款待徐霞客。而徐霞客与木增之间的友谊篇章也在见面的那一刻开启。

二、从相识到相敬

    徐霞客与木增土司初次见面就相谈甚欢,一个来自滨江近海的东方,一个世居山高水深的西部高原,对诗文的共同爱好把他们内心的距离拉近。徐霞客虽不应科举,不入仕途,但诗词歌赋都很善长,文学功底深厚,其诗文得到大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赞赏,称他的诗文“沉雄典丽”,因从小就读书多,被邻居和亲友称为“博雅君子”,博览古今史籍、舆地志、山海图经等,又使他知识面很宽,能对别人的提问对答如流。木增,字生白,是云南丽江的纳西族首领,任丽江土知府,被人称为“木丽江”“太守”“木守”等,十分仰慕汉文化,入泰州学派为学者,在汉语诗文上有一定功底,是受中原文化影响很深的土官。两人虽属初识,但经过交谈,相互产生了敬意。徐霞客一路而来,碰到的土司可谓众多,他们中要么只知打杀抢掠、不遵法度,要么纵欲无度、欺凌弱小,再有就是高傲自大、目中无人,可眼前见到同样为土司的木增却与众不同,与自己一样敬慕陈继儒,曾派出鸡足山僧人专程到江南求陈继儒为其的序;不贪恋权柄,为编辑出版《木增全集》,让政于子而隐居山中埋头写作。面对如此文武皆备又崇拜中原文化,且知书达礼又谦逊好学的木增土司,徐霞客当然会另眼高看,外加之前了解的木府先人雪山木公,即木增的前辈曾被贬官云南的大学问家杨慎(杨廷和之子,父子皆入明史列传)引为知己,给予相当高的评价④,就觉得能结识到如此家世的族人,是毕生之幸。而木增土司眼中被江南名士陈继儒推荐的徐霞客,在双方交谈中展现出的文雅、博学和睿智,已让他产生敬意,了解徐霞客“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欲尽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的志向后,则是更加十分钦佩。木增土司想到他能与黄道周、陈继儒等人为友,看来定是学问非浅,在第二天上午,就令大把事送给徐霞客珍藏的黑香和十两白银;下午木增土司在解脱林东堂设宴,地下仍铺着松毛,以纳西族待客的最高礼仪、丽江独有的“大肴八十品”盛情款待徐霞客,这是对待贵宾才会有的隆重礼节。可能从徐霞客口中得知请黄道周为自己的书作序比较困难,所以试探性地向徐霞客提出给自己的《山中逸趣》⑤写一篇序,并以银杯、纱缎等贵重物品作报酬。徐霞客爽快答应,用一个晚就写成,次日即初三日就拿给大把事送去。木增看到序文,觉得真正能够领悟其心思,说中要害,虽然用时很短,但完全不是应付差事,是个用心又有真才实学的人。为此对一介布衣的徐霞客更加恭敬,又赠送徐霞客白葡萄、龙眼、荔枝等酒果,还有酥饼、油线、发糖等奇特点心,让大把事一直细心周到地照顾徐霞客的日常生活。徐霞客在游记中细细罗列,深感木公的一片心意,从此对木增土司以诚相见。

三、从相敬到相知

徐霞客与木增土司间经多次畅谈及笔力试探,从相识到敬佩,而他们的友谊变得越来越深直至成为真挚至友,笔者认为是从他们两人相互直抒己见、有话就说开始的。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不加掩饰、毫无芥蒂地说出对方的对错。崇祯十二年(1639)二月初四日,也就是徐霞客完成《山中逸趣》序文的第二天,木增土司又送来《云薖淡墨》请其较正,徐霞客短时一翻,就发现诸多差错,在游记中记述“初四日,有鸡足僧以省中录就《云薖淡墨》缴纳木公。木公即令大把事传示,求为较政。其所书洪武体虽甚整,而讹字极多,既舛落无序,而重叠颠倒者亦甚。余略为标正,且言是书宜分门编类,庶无错出之病。”当晚就将所阅《云薖淡墨》送还,带去的当然还有那些事实存在的谬误和中肯意见。徐霞客知道木增土司的这部书已经到了准备出版印刷的阶段,但他为木增土司设想,说出其中的谬误,希望朋友把谬误改正在出版印刷之前,这完全是以一颗真诚之心对待至友的做法。沉浸在兴奋之中的木增没有想到徐霞客短时间就能看出这么多问题,他的这部作品可是请过省城的专家校对,多次修改,最后誊抄好了,送来丽江审核后就准备出版印刷,却在徐霞客口中听到错字很多、排序不当、记述重复颠倒严重等诸多问题。或许木增审核了一遍,发现徐霞客指出的问题确实存在,觉得他说出句句实话是坦诚的朋友在帮他,虽知道徐霞客考察途中一向步履匆匆,但第二天还是让大把事来听候吩咐并转达他的意思“求再停数日,烦将《淡墨》分门标类,如余前所言,余从之”,恳切请徐霞客为此停留几天,完全同意按照他之前的提议修改。要知道当时的木增在云南可是有名的作家,喜欢藏书,不仅能写诗和文章,书法也是名满云贵,且家世不凡⑥,身上不无傲气,可在霞客先生面前却自愿听服,完全放心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及重新编排,这也是出于对好朋友的真诚心态。自此以后,徐霞客与木增之间有话就说、有事直请成为常态。徐霞客在答应了修订《云薖淡墨》这件事后,即写信向木公请求去忠甸,观看那里铸造的三丈六尺高的铜像。而木增土司也在离去前写信答复说忠甸都是藏族,路上强盗很多,不能前去。徐霞客曾在这天的游记中猜测是大把事从中阻扰,害怕窥探他们的辖境。笔者认为不然,想徐霞客虽见多识广,但终是一介平民,无权无势,即使窥探到他们的辖境也不会生事。至于是否因为怕费路资就更不可能,木增对徐霞客的款待可谓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给他许多的金银礼物不说,还时常派人送来酒果,送的油酥面饼又大又多,一天吃不完一个,还有像鹅一样大的活鸡等,木增花在徐霞客身上的钱物从不吝啬。所以,木增土司不同意徐霞客去忠甸,可能确实是那个地方不安全,他从心底担心徐霞客的安危。徐霞客面对木公的盛情与恭敬心中不安,几个晚上连夜挑灯校编其书,终于在二月初七晚上完成该书校编,提高了书的质量。木增土司收到校编好的书,非常高兴,叫大把事送来铁皮褥子一床、黄金四两等礼物,作为徐霞客校书的谢劳,还让他的第公子写信来问候,徐霞客得到一种被尊重和信赖的感受,欣然收下了。木增土司又以老朋友的姿态写信给徐霞客,请求他帮忙编修《鸡足山志》,并恳请他到木家院帮其四公子订正文章后才出关。熟悉徐霞客的人都知道,他对考察游历是分秒必争,从不会在游历过的地方久留,然而对于内心已经把对方作为知己的至交所提请求,徐霞客答应了。当第二天徐霞客前往木家院,一进门就受到象父亲那样热情的四公子迎接,搭松棚、铺松毛、敬茶水,以对待尊师的隆重礼仪款待。可能知道徐霞客时间宝贵,进去刚坐定,大把事就拿出木公的信,并说“家主以郎君新进诸生,虽事笔砚,而此中无名师,未窥中原文脉,求为赐教一篇,使知所法程,以为终身佩服”。信中除请求徐霞客教其四公子写文章与修改文章外,还在信后面写有一个标题“雅颂各得其所”,要徐霞客与四公子同时各写一篇文章,这样可以让四公子学习到徐霞客的文风,所作文章还能得到徐霞客的细心批阅。十余天以来,徐霞客已经多次在木增土司面前展露过文采,可以看出,木增土司与徐霞客此时已经到了相互说话办事十分自在,一点也不见外的地步。对于木增土司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徐霞客全力做到,信守承诺,完成了范文撰写,也评改了四公子文章后才出关,表现出对至友真情。

四、从相知到重托

    崇祯十二年(1639)二月十一日,徐霞客出了丽江关门,一路向南走上滇西南考察之路,他与木增土司没有当面告别,也没有约定何时再见,但正如古诗所形容的那样“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⑦。木增土司知道徐霞客既然答应帮忙编修《鸡足山志》,不论归期何时就一定会回来,就凭他遵守诺言背着静闻尸骨数千里奔赴悉檀寺安葬,便知他是一诺千金之人,所以,在徐霞客出游且行程不定时,仍命鸡足山的僧人抄录山中碑刻,整理有关资料,好等徐霞客回来时派上用场。徐霞客在外也时常记挂着木增土司,他在腾冲得到两块玉石,回到永昌(保山)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工匠做成玉杯并托鸡足山的僧人送给木公,可见他们之间的情谊深重。徐霞客考察云南西南部后于崇祯十二年(1639)八月二十二日回到鸡足山,他确实是个信守承诺的人,既然接受木增土司邀请编修《鸡足山志》,就要回来完成重托。尽管此时徐霞客因久涉瘴地,身染疾病,“头面四肢俱发疹块”“时时有蠕动状”,仍然拄着柺杖考察鸡足山地貌、山水走势,搜集寺庙历史、山中石刻、逸事等资料,遍访耆宿及僧人,挖掘口碑材料和《清凉通传》等文字资料,一边疗养疾病,一边为编修《鸡足山志》作准备。九月十日开始在悉檀寺北楼参考明永乐十六年(1418)颁布的《修纂志书凡例》,带病编修《鸡足山志》,该志共分八卷,卷一为《真形统汇》,分山名、山脉、山形、山界、开辟、鼎盛6个部分记述;卷二为《名胜分标》,将峰、岩、洞、台、石、岭、梯、谷、峡、箐、坪、林、泉、瀑、潭、涧、温泉17类自然地理实体进行准确分类记述;卷三、卷四、卷五为《化宇随支》,以时间先后为序记述刹、舍、坊、亭、桥等佛寺历史;卷六的《神迹原始》记述传法正宗,《古德垂芬》记述名宿高隐;卷七为《宰官护法》记名宦、乡贤及檀越信施;卷八为《艺苑集成》,收录诗、文,并将鸡足山十景,每景附诗,增加名山胜景的感染力。附篇还有记述丽江与其他各民族关系的《丽江纪略》。从保存至今的徐霞客《鸡足山志目》《鸡山志略》来看,所立志目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布局合理,归属得当,清楚呈现了鸡足山作为佛教胜地的历史风貌。徐霞客呕心沥血,在跟随多年、形影相随的顾仆携走财物弃他而去的情况下,用三个月时间完成别人需数年才能做成的志书编修,不辜负木公重托,用全部心力完成4卷印刷雕版稿,余下皆完成草稿。《鸡足山志》是佛教名山鸡足山的第一部志书,也是徐霞客一生所编纂的唯一一部志书,是他留给世人的最后绝唱。只是可惜《鸡足山志》在清代遇兵燹失传,印刷雕版也毁于大火。木增土司在徐霞客双足最先感到麻木时起,就时常派人来慰问,并让僧侣为他医治,但却无力根治。最终体疲力乏的徐霞客,健康状况严重恶化,双足俱废,不能行走,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见识过曾经满腹经纶、知书达礼、儒雅潇洒、顽强坚韧徐霞客的木增土司,深深为至友的病情难过,看着病势日重的徐霞客,作为少数民族文人的佼佼者,他十分了解汉人落叶归根的情结。崇祯十三年(1640)正月,木增土司派8名精壮肩夫以滑竿护送徐霞客回乡。8名肩夫遵照木增土司携举徐霞客生命的重托,轮流抬轿背书篋,日夜兼程,跋山涉水,由鸡足山送到湖北黄冈,再乘船顺江而下,敢问东流水,斯情谁短长,生死相托的壮举历时5月有余,终于将他送回长江之尾的江阴家中。回到家中的徐霞客卧病9个月后辞世,病中,他时常想起他的西南之行,想起与木增土司之间的难忘友谊,想到如果没有木增土司的仗义,自己可能客死他乡,历尽千辛万苦写出的游记也将散佚,内心对木增土司充满感激。在临终之际,嘱咐儿子将其坟墓朝向西南方向,以期在梦中遥望远在西南的挚友。

    欲与君相知,长命无衰绝。徐霞客与木增土司的友谊是君子之谊,也是汉族与纳西族的民族文化之谊,跨越地域、跨越民族的友情,堪称民族团结的典范。数百年来,他们不平常的深情厚意已经融入历史,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如今,这一传奇的友谊没有因为两人生命的远去而中断,而是长久传承在徐霞客与木增土司的后代中间,徐木友谊深,世代友好存;长久颂扬在两人的家乡江阴与丽江之间,万里无险阻,千古情谊浓;长久闪耀在民族团结的历史长河中,民族一家亲,携手共富路。

——————————————

参考资料:

一、《徐霞客游记》,丁文江校点,1928年商务印书馆印行。

二、《徐霞客游记》,朱惠荣、李兴和译注,2015年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三、《二十五史·明史·杨慎传》,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四、《二十五史·明史·云南土司传》,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五、《徐霞客三访陈继儒》,作者施光华,2014年10月22日网刊。

六、《徐霞客五到佘山四访陈继儒》,作者杭生,2021年5月19日《松江报》刊登。

七、《木氏土司与徐霞客,以文化为缘,为民族团结进步谱写了一曲赞歌》,丽江热线,2021年5月18日网刊。

八、《木、徐二公以文会友的一段佳话 》,作者巴夫,2019年1月20日古城之窗网刊。


注释:

①董其昌,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明朝书画家,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画作及画论对明末画坛影响甚大。

②黄道周,世人尊称石斋先生,为明末书画家、文学家。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抗清中壮烈殉难。

③陈继儒在《答徐霞客》的信中所述。

④杨慎曾高中状元,任翰林修撰兼经筵讲官,后谪戍云南永昌卫。赞扬木府及木公(雪公)“世守丽江,以文藻自振,声驰士林。其所为诗,缘情绮靡,怡怅切情”。

⑤徐霞客在游记中记述为《云適淡墨》,201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朱惠荣、李兴和译注《徐霞客游记》注释认为是《山中逸趣》,笔者认同。

⑥《明史·云南土司二》中说“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云”

⑦出自唐代李白的《相逢行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