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让徐霞客文化之惠风 吹遍洱源的山水田畴 ——在徐霞客游洱源384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让徐霞客文化之惠风 吹遍洱源的山水田畴

——在徐霞客游洱源384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刘瑞升

尊敬的徐振庆先生、尊敬的何炳刚先生及明末凤羽土巡检尹忠的后裔,

尊敬的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尊敬的洱源县各界与会代表及“跟着霞客游洱源”的众多游客: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从全国各地云集到洱源,相会在茈碧湖霞客书院,举行“霞客春风·穿越时空——跟着霞客游洱源”活动,384年的今天,即农历二月十七,阳历3月8日,徐霞客开始他二十余天的洱源之行(包括邓川)。无巧不成书,今天还是旷世“游圣”徐霞客逝世382周年的忌日。这次活动,在中国徐霞客研究的历史上,必定成为浓墨重彩的经典华章。我代表中徐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们看到,81岁的徐霞客第十世孙徐振庆先生专程从上海赶来;何鸣凤的后裔何炳刚先生也来到活动现场;年轻的尹灿松,作为明末凤羽土巡检尹忠的后人,放下工作也前来报到。

我个人认为,我们纪念徐霞客游历洱源,第一是纪念他为我们播下了友谊的种子。

遥想380多年前,他为了了却埋藏在心中十余年的一个夙愿,徐霞客一路打听这位曾在诗中云:“死愧王紫芝,生愧徐霞客。”的何鸣凤,这诗是何鸣凤写给徐霞客的好友陈函辉的,徐霞客从陈函辉那里读到后,甚是惊讶,陈向他介绍了洱源人何鸣凤的身世。徐霞客在日记中写道:“余心愧之,亦不能忘。”

何鸣凤曾经和眉公,眉公就是明末大名鼎鼎的陈继儒谈论起徐霞客平时的行义,很想相见却没有机会。我读《徐霞客游记》,发现能与徐霞客“勾肩搭背”的只有两个人,第一位是陈继儒,第二位就是何鸣凤了。何以证明?徐霞客西南“万里遐征”,专程绕道今天的上海佘山,向陈继儒告别,他在日记中有“复出,挽手入林,饮至深夜”的记载。“复出”是说陈继儒远远看到有人过来,急忙躲闪到竹林中,当知道是徐霞客来访,赶紧出来迎接且“挽手入林”。徐霞客在日记中记录了与何鸣凤见面时的情景:“入叩何公巢阿,一见即把臂入林,欣然恨晚……”

 徐霞客是一位爱憎分明的真性情人。在《徐霞客游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与静闻禅师的至深情谊,还有与陈继儒的“忘年交情”,以及日记最后在鸡足山上,徐霞客结识的一位鹤庆府的人氏,名史文仲,此人也喜名山大川,但常被人讥笑,与徐霞客邂逅,“其心大快”。而徐霞客慨叹搜寻探访山脊几乎四十年,“遇一同心者,亦奇矣。”他当时的心情是这样的:“夜月甚明,碧宇如洗,心骨俱彻!”当然,还有如“生死不易,割肝相识”的至友黄道周;“求贤若渴”的木增;“各道相思甚急”的唐大来以及部分“东林党人”等。但总的来看,徐霞客的一生,能够与之“把臂入林,欣然恨晚”是极少数。

我们纪念徐霞客游历洱源,第二是纪念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让今人了解到明末洱源文化艺术的大致风貌,以及文人墨客的风骨情怀。试举例子一二,在徐霞客笔下,何鸣凤的大公子是这样的一个形象:“抱琴向风而行,以风韵弦,其声泠泠,山水之调,更出自然也。”“何长君不特文章擅藻,而丝竹俱精。”不仅擅长文章辞藻,而且精通音乐。何鸣凤更是了不得:“饭余于楼前,以其集示余,中有为余咏者。”“何君出所藏山谷真迹、杨升庵手卷示余。”(黄山谷(1045—1105),黄庭坚,北宋诗人、书法家,著名的有《松风阁诗帖》等)。何鸣凤还邀请徐霞客为他准备建造的楼亭拟写楹联匾额。

其二,让今人了解到明末洱源民风民俗,餐饮状况,社会生活等。访问何鸣凤是徐霞客计划之中的事情,而凤羽之行大概率是一次偶然发生的事件,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何大公子陪徐霞客游历三营的佛光寨时,巧遇三营吕梦熊指挥使的儿子,凤羽土巡检尹忠是吕指挥使的女婿,由于徐霞客日记缺失了几天(二十五日到月底),估计其中有其来龙去脉。但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这次巧遇,徐霞客就会和何鸣凤一同前往大理了。

徐霞客在洱源有意拜访的何鸣凤,还有无意邂逅的尹忠,前者及其儿子属于士人,后者则是村镇级小吏,是截然不同的两位人物,他们在徐霞客笔下性格迥然不同,徐霞客在有意无意间,塑造了在其他史书中无处可寻的真实形象。为后人研究明末从官场退隐下来的士大夫生活状况,还有社会最基层的土巡检日常“工作”的实景。

在凤羽的7天中,徐霞客有三次提出告别(初五日,晨起欲别;初六日,余欲别;初七日,下午,余苦索别)。不难看出,徐霞客的行程计划中是没有凤羽之行或者说没有打算在凤羽逗留这么长的时间,但架不住尹忠每次都有充足的理由让徐霞客不得不留下。也正因为热情好客的尹氏土巡检,才成就了徐霞客妙笔生花之笔,记录了凤羽的民风民俗,社会生活等实况。最为典型的是清明节:“坐庙前观祭扫者纷纷,奢者携一猪,就茔间火炕之而祭;贫者携一鸡,就茔间吊杀之,亦烹以祭。”还有胡人的“紧急鼓”表演,饮钩藤酒及用孩儿茶泡水待客,徐霞客描述“茶色若胭脂而无味。”

从今天的角度看土巡检尹忠,工作确实很忙。徐霞客在日记中记录了他第一天到达凤羽,尹忠并没有在家,但他肯定知道徐霞客是这天到达,因为,他的老丈人吕梦熊事先就派人充当向导和安排住宿。“而尹以捕缉往后山,其内人出饭待客,甚丰。”忠于职守的尹忠因为缉拿罪犯去了后山,他的妻子用十分丰盛的饭菜招待徐霞客一行人。傍晚,尹忠回到家后,再次准备酒宴,安排乐队佐餐。你说热情不热情!尹忠待徐霞客确实很真诚。

有研究者认为,土巡检等同于土司,在此不做展开说明,有兴趣的朋友,只需要把《徐霞客游记》中记录的有关土巡检“捕缉往后山”等工作内容与丽江土司接待徐霞客的规格相比较,即可得出结论。徐霞客在游丽江日记中有如下记录:“通事引余至其门,有大把事二人来揖,介余入。木公出二门,迎入其内室”。当徐霞客与木增会晤结束时,木增把徐霞客送出外客厅的门,命令通事引领徐霞客到解脱林住宿的藏经楼的右厢房。

徐霞客在凤羽的几天中,还遇到了一些不被常人所关注的身边小事,徐霞客也详实地记录在案。例如,他在初七的日记中写道:“尹君仍备骑,同梦熊再为清源洞之游……土人之耕者,见数骑至,以为追捕者,俱释耜而趋山走险,呼之,趋益急。”农民看到身着官衣的人,以为是来抓捕人的,扔掉锄田的工具,转头就向山里跑去,越是呼叫,跑的越快。也从一个侧面真实地记录农民与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其三,让今人了解到明末洱源的资源环境,地理地貌等自然界的状况。包括九炁台、牛街、普陀崆等地的温泉(热水塘);“又西子之所不能及也”的茈碧湖;三营的佛光寨、一女关和灵光寺,鸟吊山、清源洞及邓川西湖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记中记录了一处距白米村五里的地方:“山麓有骑龙景帝庙,庙北有泉一穴,白崖下涌出,崖石嵌磊,巨木盘纠,清泉漱其下,古藤络其上,境甚清幽。”就是现在的三爷泉,我前后已经去了四次了。第一次去的时候,凤羽杨涛先生告诉我,我是第一位外地研究徐霞客的人来到三爷泉的,原因是徐霞客在日记里仅写“庙北有泉一穴”,没有具体的名称,往往就被人们忽略掉了。我和杨涛捧着《徐霞客游记》实地对照,可以说是一模一样。最为重要的是,泉水仍然清冽,环境依然清幽,基本保持徐霞客笔下的模样。

我们纪念徐霞客游历洱源,第三是纪念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

洱源是一个民风质朴的地方,徐霞客与何鸣凤的友谊佳话,有史可查,是白族和汉族友谊的实证。徐霞客记录的饮食文化,民风民俗,仍然是洱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有力支撑。徐霞客游洱源,既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还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物质财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洱源的民风、生态和景观都是一流的,如何保护、开发和利用,造福一方百姓,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情。作为一名徐霞客研究者,真诚希望能够把徐霞客文化注入到洱源的经济发展之中,让徐霞客文化之惠风,吹遍洱源的山水田畴!到那时,就是洱源全面腾飞之日。 

谢谢大家!

20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