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守正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守正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徐明芳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坚守传承创新。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所以历经磨难而愈挫愈勇、奋发奋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自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丰厚了文化滋养。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一个民族如果抛弃自己的文化,就会失去精神支撑,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守正创新,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赋予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观念和教化理念,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深入挖掘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将其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根植于心。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并对社会稳定和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丰富表达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相契合,需要在创新表达形式上下功夫,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开来、传承下去。一方面,让表达形式和传播渠道跟上时代发展,适应群众的文化需求、审美情趣、生活习惯,通过文学、书画、音乐、电影、动漫、戏曲、文创产品等各种形式,运用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互联网、新媒体等各种载体,借助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各种机构,尤其是教书育人的校园阵地,形式多样,内容精彩,有效吸引全社会各阶层群体,并能得到有效感染,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认同感、获得感,营造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良好的社会氛围。面向基层大众,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深入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加强中国传统礼仪教育,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行动。

     讲好徐霞客故事。徐霞客是江阴的文化名片,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必须讲好徐霞客故事,要围绕《徐霞客游记》这部著作,潜心研究,升化成果,提炼归纳《徐霞客名言警句集》、《徐霞客游记科学成果集》,便于在会面宣传,便于社会大众认识认可徐霞客。全力推动《游圣祠》建设,完善故居整体布局,将《游圣祠》打造成引领全国旅游行业的文化中心。加快建成山居庵和李寄文化研究工作室(或纪念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增挂“江苏旅游文化学院”,增设旅游文化专业课程。通过以上举措,更好地学习和传承徐霞客精神,让徐霞客精神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进步中不断得到积淀、丰富和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得到展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