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人生何处不相逢——徐霞客和苍雪禅师

人生何处不相逢——徐霞客和苍雪禅师 

 陆震宇

     一、 认识苍雪

    苍雪,云南呈贡人,法名读彻,字见晓,号苍雪,又号 南来。俗姓赵,民间称之为赵苍雪,中峰和尚。生于明万历 十五年( 1588 ),逝于清顺治十三年( 1656), 明末清初佛学大师,华严宗匠,著名诗僧。幼年随父出家于 昆明妙湛寺,十二岁到滇西鸡足山寂光寺拜水月禅师儒全为师,为水月侍者掌书记。十九岁,间关万里,行脚东南,先后投古心、耶溪、石头、雪浪、巢松、一雨诸高僧蓍师门下,参研佛学,潜心造诣。四十岁入住苏州支硎山中峰寺,肇开 讲席,登坛说法,大兴支公道场,弘扬华严宗名震天下。苍 雪禅师戒行忍苦,精通三藏,深谙华严、楞严、法华、唯识、 三论诸经,与担当、介庵并称“滇南三僧”;又明慧敏达,博学多闻,善画工诗,与陈继儒、董其昌、文震孟、姚希孟、 吴伟业、钱谦益、郑鄤、王时敏、徐波、唐宇昭等明末文坛 巨擎大家唱吟交游,有诗著《南来堂集》四卷存世。钱谦益 赞誉“点苍积雪、照耀东南”,王士祯推举其为“明代三百 年第一诗僧”。 

     二、霞踪苍迹 

    崇祯十一年农历十二月( 1638 ),徐霞客在他的西行遐征中,为偿静闻初愿,千里负骨来到滇西鸡足山。此时的苍雪已经离开鸡足山三十二年,正在徐霞客家乡苏州支 硎山,和师兄汰如延续师父巢松、一雨的事业,重振华严教义,时称“巢雨苍汰”,忙闲之余对家乡鸡足山一草一木,寂光众僧的无限思念。他在《寄徒三和书》中诉道“虽同在世,俨如隔世。自非土木无情,其何堪此。汝师祖、师公、伯叔、兄弟辈(指寂光寺僧)不知谁为古人,谁是今人、邈兮漠兮,总如说梦。”徐霞客此时的鸡足山之行有如飞书传信般在游记中留下了苍雪的痕迹。

     徐霞客对苍雪年少修行的 寂光寺特别关注,第一次到寂光寺,对其地理位置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十二月二十三日,徐霞客从悉檀寺西上己里,正面进入寂光寺,四处观察后,对寺内七佛殿建筑之华美大加 赞赏,随后走进寂光寺西面的水月、积行二庵,这是苍雪师 父儒全留下的,虽然这次行程没有留下大多记载,但徐霞客与寂光寺和苍雪的因缘,并未结束。第二年正月初二,徐霞客立足鸡足山望台岭,从高处对寂光寺作了记述,认为寂光寺所依之支,为鸡足上中支。第二年九月初九,徐霞客与苍雪弟子有了一次相遇。这天秋雨初霁,徐霞客早饭后从悉檀寺出发,经大觉寺,锁水阁桥,来到寂光寺东麓,他正想去 狮子林,突然看见眼前一道瀑布,宛如白色鲛绡般悬垂而下,徐霞客舍东就西追景而上,终于看到西峡瀑布鸡山第一胜景,徐霞客十分高兴,在西嘴进入野和法师静室(野和是苍雪大弟子克新的徒弟)在静室遇到了小和尚知空(学蕴),知空作诗未工,但求学心切,他拿出师叔苍雪寄来的诗给徐霞客看,又拿出自己的诗请霞客指导帮助修改,还请霞客用餐,可谓恭敬至至。后来徐霞客问了克新处所,十天后在寂光寺找到克新叙茶。徐霞客在当天日记中记载“入野和静室。野和为克新之徒,尚居寂光,以其徒知空居此。年少而文,为诗虽未工,而志甚切,以其师叔见晓寄诗相示,并己稿请正。(见晓名读彻,号苍雪,去山二十年,在余乡中峰,为文湛 持所推许,诗词具清雅。)”苍雪《南来堂集》有《送僧还鸡足山》:“滇南古路路千盘,有客长歌行路难。筇竹半挑云里去,远山一点雪里寒。瘴烟黑处深需避,烽火红时仔细看。 三月还家春色老,杜鹃啼杀杏花残。”不知是否是当时寄诗。虽然我们至今尚未找到徐霞客与苍雪禅师直接谋面的历史记载,但徐霞客对苍雪的惺惺相惜,敬仰之情还是言于书表 的。徐霞客在鸡足山期间结交了许多高僧如安仁、弘辨、野愚、兰宗等等,都是和苍雪禅师有直接联系的,寂光寺法统为“弘道本兴儒广读书学通”,苍雪是读字辈。霞踪苍迹交汇于滇西鸡足山。

     三、似是非是 

     苍雪禅师和徐霞客同而不同,似是非是,逃禅遁世,雪爪鸿泥,互有交集。他们生活在同一经纬。徐霞客长苍雪一岁,都生活在风雨飘晦的明末,苍雪经甲申国变,历跨明清两朝。苍雪从云南行脚万里来到江南,与徐霞客近在咫尺。徐霞客从江南万里遐征到云南,又是苍雪魂牵梦绕的故乡。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见证者和探索者,也是那个时代观察者和记录者。他们通过自己的妙笔准确记载下了那个时代特征。

    他们有相似的行脚游踪。万历三十五年( 1607 )十九岁的苍雪发志远游问学,独身一人出走云南鸡足山,孤影筇杖,间关万里,开始从云南到江南的艰苦隐忍行脚经历。苍雪游遍天台山、雁荡山、黄山等名川胜景,所到之处都有 诗行记,特别留下了东南、两江一带山川形胜,可以与同时代《徐霞客游记》互为印证,互为补裨。如苍雪在《度黔中铁锁桥儗师西游有举烟招伴二过者》记录下了“虹影雷门过,江声铁锁悬”的贵州花江铁锁桥,而《徐霞客游记》之《滇 游日记六》中这样描述:“桥以铁索,东西属两崖上分为经,以木板横铺之为纬。东西两崖,相距不到十五丈,而高且三十丈,水奔于下其深不可测。”则是记载了贵州盘江铁索桥。苍雪诗《题十名山》记录了“三十六峰齐下拜,几千万仞有谁登”的黄山,“瀑布笑声吹作雨,石梁打滑踏翻桥”的天台山,“秀甲峨眉夺九州,奇观非独让龙湫”的雁荡山,“百城烟水磨双足,片石清凉拜五台”的五台山,“高天抱去只孤筇,曾经匡庐半面逢”的庐山等等,还有《徐霞客游记》中没有记载的青原山,峨眉山等。特别是苍雪在《南来堂集》中对南京栖霞,镇江金山,宝华山,苏州虎丘、天池、中峰、太湖等吴中胜景,无锡梅里、扬州瘦西湖、平山堂,南通狼山等諸景描述,相关历史人物、生活场景、甲申国变等历史事件等的描述,是对《徐霞客游记》有益的补充。他们有交集的契友志朋。苍雪成名于江南,精通佛学,善画工诗,作为华严宗巨匠,受到万人膜拜,在那个时代,他的影响远远超过徐霞客。在中国文化史上一些非同小可的人物,如陈继儒、董其昌、文震孟、姚希孟、吴梅村、钱谦益、郑鄤、陈涵辉、王时敏、徐波、毛晋、木增、担当等等都是他的好朋友,他们亦师亦友,情投意合。有意思的是,苍雪的这些朋友,大都也是徐霞客的良师益友。志同才会道合, 苍雪在《访靖江令》中“偶从闲里访忙官,折苇横江欲渡难”,大江风浪里访的是陈函辉,《己已春》“漫笑人非天目师,手书文敏得相贻”写的是陈继儒等,特别在与唐大来交往中, 体现了徐霞客与苍雪心心相通,志同道合。

    唐大来,又名唐泰,字大来,法名通荷,又号担当,云南晋宁人,明末清初书画巨匠,时称诗书画“三绝”。自幼聪慧,十一岁考秀才第一,三十三岁去京赶考未中,从此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寻师访友,在江南学诗画于董其昌、陈继儒、李本宁等大家门下,又跟苍雪、湛然学习佛法,回滇后成为滇南名士“云中一鹤”,甲申国变后,遁入空门。苍雪有《丙寅白门送唐大 来明经北上应试》,《暮秋怀唐大来时闻在白下》,《送唐大来还滇》等诗作,讲述了与唐大来的深厚感情。同样徐霞客与唐大来也是一见如故。崇祯十一年( 1638 )徐霞客万里遐征途中,为实现静闻遗愿,千里负骨来到云南,专程到晋宁拜访唐大来。西行之前,徐霞客先到松江佘山陈继儒处,陈继儒专程写信给唐大来介绍徐霞客。唐徐初次见面志气相投,情同手足,“各道相思甚急”,唐大来每天盛情款待,徐霞客在大来家留宿二十余天,无话不谈,互为知己,共叙敬慕之情。徐霞客在晋宁期间,咳嗽不止,得到了唐大来、唐玄鹤諸友无微不至的照顾,“晨夕至榻前问候”,“殷绻”之情令人感动。唐大来现有三十首赠徐霞客诗留世,记录了两人的友情。临别前,大来除了分函沿途各地朋友关照徐霞客外,还赠送衣服钱物,这让在湘江遇盗,身无分文的徐霞客十分感动,“大来虽贫,能不负眉公厚意,因友及友。余之穷而获济,出于望外如此”。《徐霞客游记》对此次唐徐交往有详细记载。

    他们有相同的文学特质。苍雪和徐霞客都是诗人、文学家。他们都有诗人用心用情感受外物的艺术特质和悟境、造境、化境的艺术表现力。苍雪被誉为“情僧诗手,禅机诗学”,他在总结自己诗歌创作时讲到,平生以诗歌创作和参悟禅佛法并行,关键是用心探究和感悟。苍雪山水诗有一种磅礴万物的气度,风格雄浑雅健,形象立体分明,山与山形态各异,源于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独特的审美感受。苍雪也很善于描写优美景物,在新颖的意象和空灵的意境中,孕育诗情,其送别诗更是白描朴素,情真意切。苍雪诗涉及内容广泛,除了大量山水诗歌外,还有许多佛门说法谈经,劝人为善等佛门常务,雪月风花的逸趣闲情,酬赠问答的诗友交流,感时伤世的释子悲怀,怀土思乡的人情世故等。 给后人留下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特别是僧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场景。而徐霞客善文工诗,深谙游记文学和明末小品文真髓,给后人留下六十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徐霞客也是一个杰出的诗人,陈函辉说他“工诗,工古文词”,陈继儒赞其诗“沉雄典丽”,唐泰赞其诗“阳春寡和”,黄道周称“词意高 妙,备极諸长”。虽然存世不多,但和苍雪诗一样“证到诗禅最上乘”,相同的文学特质使得他们有相同的文学创作。 

    他们有类似的风骨品德。钱谦益在《中峰山苍雪法师塔铭》中记载了苍雪弘法江南的生平,称赞其为“一灯再燃”,“点苍积雪,照耀东南”,铭中称苍雪“戒地坚,脚跟正”,“面目刻削,神观凝眸,所至贤士大夫希风礼足。博涉内外典,赋诗多新警句”。巧的是钱谦益也为徐霞客写了《徐霞客传》,总结了徐霞客波澜壮阔的一生。两文中对苍雪、徐霞客面目、品格描述十分相似,“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就是对他们真实品德的写照。他们都是布衣,乐善好施,救急扶危,心忧天下;他们都是行者,锲而不舍,意志坚定,戒行忍苦;他们都是学者,博览群书,治学严谨,知行合一;他们都是佛者,行脚参学,弹指说法,造福苍生。他们都有高洁的风骨,丰富的学识,简朴的生活,刻苦的精 神,成为时人敬仰学习的榜样。他们有不同的人生追求。纵观苍雪禅师一生,以弘扬佛 教华严宗为己任,大兴支公道场,六相圆融,事事无碍,一灯能照千年暗,成为佛门巨匠。而徐霞客少年立志“朝碧海 而暮苍梧”,一生踏遍三山五岳,寻访江河源头,行必有记,自成一家之言,成为世界近代地理学先驱。 

    四、穿越相逢

    徐霞客家乡江阴马镇与苍雪驻锡苏州中峰寺近在咫尺,苍雪长期生活在江南,两人到底有没有见过面,交谈过?徐霞客在游记中雪爪鸿泥般地记录下苍雪,而苍雪到底认识不认识徐霞客?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我们以后可能会找到具体答案。我们可以想象苍雪开席讲经说法的某一天,在人头攒集人群中,徐霞客与好友文震孟、静闻、莲舟等也在其中聆听说法;我们也可以想象陈继儒、文震孟、担当和尚、鸡足山諸僧向苍雪介绍徐霞客奇人奇事。其实人生何处不相逢,只要文字在,情感在,他们总会相逢的,就算跨越百年,他们还是会相逢于字里行间的。 

                                             (作者系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