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霞客故里
霞客故里
中国徐霞客旅游区
霞客世系
江阴故事
3.29天下游
灯下漫笔
研学游园地
游线城市
游线风采
首届徐霞客文化旅游大会
霞印天下
名人评霞客
游踪考察
霞客艺苑
霞映天下
信息采撷
徐学研究
徐学组织
协会介绍
徐学研究
霞客智库
图片新闻
徐学释词
徐学论坛
霞客会
在线留言
快速问答
招贤纳士
栏目导航
《徐霞客游记》与《天工开物》珠联璧合
首页
>>
新闻中心
《徐霞客游记》与《天工开物》珠联璧合
陈锡良
一、题解
《徐霞客游记》的作者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探险家、文学家徐霞客。《天工开物》作者是明代物理科学家宋应星。这两本书都是古代科学巨著。为什么这两部书并列起来,可以称为珠联璧合呢?首先,在内容上,这两部书同时反映了晚明资本主义萌芽茁壮成长的情况。只是在形式上,《徐霞客游记》用文学语言,《天工开物》用大量插图和扼要文字说明。读者若把这两部书一起阅读,就能起到互相对照,相得益彰的妙用。例如:徐霞客在《浙游日记》①中,游金华八洞时记到“水碓”,但没有展开描述,水碓什么样,有什么用?读者大都不会清楚,而《天工开物》里有水碓插图和说明,看了就明白。徐霞客在整部游记里记到造纸、纺织、水碓、烧石灰、建筑、酿造、饮食、冶炼、采煤、制井盐、商贸、运输等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天工开物》都有插图②,能一目了然。虽然徐宋两人素昧平生,著作内容竟能不谋而合,可谓奇事。
其次,徐宋两人和两部著作命运都曲折。徐霞客生1586年,卒1641年,56岁。宋应星生1587年,卒1666年,80岁。《徐霞客游记》手稿在强盗抢劫和卒后“奴变”中受损③,乾隆年间族孙徐镇出版《徐霞客游记》,后另稿编入《四库全书》。《天工开物》首刊在明代崇祯十年,而乾隆编《四库全书》时因被查出有反清文字,被列为禁书。可喜的是,两部巨著在民国、建国后都能发扬广大。
二、《浙游日记》里资本主义萌芽茁壮成长
崇祯九年九月十九日,徐霞客从江阴出发,乘船从锡澄运河和京杭大运河进入浙江,经过嘉善、嘉兴、余杭、杭州、临安、桐庐、金华、兰溪、西安、衢州、常山多个府县进入江西。浙游共22天,所见所闻资本主义萌芽很明显,分几个方面阐述。
(一)街市。
1、徐霞客在杭州“市铜炊、竹筒诸行具。”还买了雨伞。浙江永康金银铜铁锡五金一直有名,省城必是大市场。2、徐霞客游金华游双龙洞时,洞口一位潘氏老太出借浴盆,中午出洞后,老太又主动热情烧黄饭招待徐霞客和僧人。徐霞客“感其意而餐之,报以杭伞一把”。由此看出,金华八洞已是旅游热点,而潘氏老太也谙于互惠互利的商业接待。3、“余杭、临安之界也。又二里为青山,居市甚盛。”4、“ 自苏坊至此,街肆颇盛,与王敬川入歙人面肆,面甚佳,因一人兼两人馔。”“歙”即徽州歙县,徽商在明清时全国是最有名的,明清之后徽商就让位于浙商了。
(二)烧石灰
。
1、金华双龙洞附近,“岭下坞中居民,以烧石为业”。2、“暮至白坑,居人颇多,亦俱烧石”。3、从金华到了兰溪,徐霞客看到“石窑柴积,纵横塞路”,“石窑满前,径路纷错”。石灰是造屋、造桥、造船、造纸不可缺少的材料,城乡市场需求量大,故徐霞客看到农民建窰、采青石、用柴火烧窑,生意兴隆。
(三)造纸。
浙江余杭“马岭南二里,又一里内楮村坞,外楮村坞,从此而南,家家以楮为业。”就是家家以造纸为家庭手工业,可见成了造纸专业村,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大工场。楮树皮是制作桑皮纸和宣纸的主要原料。树皮剝下后,要用石灰水浸泡。烧石灰、造纸工场少不了雇工现象。
(四)布疋。
“忽有一舟自北来,亟附之,乃布舟也……泊于橫山头……十二日,平明发舟……其地属汤溪……水涸舟重,咫尺不前……舟人觅剝舟同泊焉”。这布舟,有两种情况,一种主人是纺织老板,把几十台织机所织之布,用船运到杭州等大城市去销售。二是船主为布贩子,到织布的各家各户去收购后贩运到大城市。这里的“剝”通“驳”,指船装的布太多太重,分出一部分的布装到另一条船上。
(五)水果
。
“过花椒山,两岸橘綠枫丹,令人应接不暇……黄埠街。橘奴千树,筐筐满家。市橘之舟,鳞次河下”。可见黃埠街周围盛产橘子。家家采摘橘子后,准备自销或等待商贩来采购,河里一条条橘船整装待发,真是典型的商品交易市场啊。
(六)水舂,水碓。
徐霞客游金华水源洞时,“望见一灯隐隐,亟投之,则水舂也。”又记:“出洞数步,有水溢于涧中,盖为水碓引出洞侧也”。这是徐霞客看到的人们利用山涧湍急水流为动力,用铁木机械舂米和灌溉的场景。《天工开物》称“凡水碓,山国之人居河滨者之所为也,攻稻(指水碓舂稻脱壳)之法省人力十倍,人乐为之。”
以上是徐霞客在22天里穿越浙江而记的有关资本主义萌芽的内容。这仅是他直线性旅行所见所闻,不是专门在面上铺开的调研。就凭22天一条线的考察,资本主义萌芽在浙江已十分明显。
读了徐霞客的《浙游日记》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就能知道晚明浙江资本主义萌芽最茁壮,就能知道中国当代浙商最厉害,就能知道金华义乌小商品市场辉煌的滥觞。
为让资本主义萌芽内容更丰富多彩,笔者例举《徐霞客游记》里《浙游日记》以外的内容。
(一)水碓
。江西“沙溪市肆甚盛,小舟次河下者百余艇,夹岸
水舂之声不绝。” 福建“抵沙县。城南临大溪……溪中多置大舟,两旁为轮,关水以舂。”云南:“其水下坠成潭……有屋两重在夹壑中,乃王氏水舂也。复上西崖。其南一峰高耸,凭空揖瀑,是为龙光台,上建关帝殿……俯视屋下坑底,有流泉叠碓,亦水舂也。”
(二)渔业。
湘江“夹岸鱼厢鳞次,盖上至白坊,下过衡山,其廂以数千计,皆顺流取子,以鱼苗货四方者。”
(三)盐业。
云南 “有巨井在门左,其上累木横架为梁,栏上置辘轳以汲取水,乃盐井也……每日夜煎盐千五百斤。城内盐井四,城外盐井二十四。每井大者煎六十斤,小者煎四十斤。”
(四)煤炭。
湖南彬州“其处煤炭大船鳞次”。恒山“北面,则峰峰陡削……山皆煤炭,不深凿即可得”。湖南衡山县 “界北诸山皆出煤,攸人用煤不用柴,乡人爭输入市,不絕於路”。
(五)金,银,铜,铁 ,锡,硫磺
。江西“金谿城……城外東北爲黄尖嶺,即出金處”。云南 “二衙俱银矿之厂,独以衙官署称者,想其地为盛也。” 云南“姊妹山北倚……炉烟氤氲……厂皆茅舍,有大炉、小炉。其矿为紫色巨块,如辰砂之状。”南香甸“矿炉布满之。”广西“银锡二厂,在南丹州东南四十里。”云南:硫磺村“遥望峡中蒸腾之气,东西数处,郁然勃发,如浓烟卷雾,东濒大溪,西贯山峡”。
(六)街市。
云南大理三月街子:“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彝物亦无不至。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
三、《天工开物》中农业手工业图文并茂
《天工开物》不仅是总结明末农业、手工业技术成就的全书,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农业、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其中许多理论和工艺技术遥遥领先于当时的西方。书中所记的明朝广泛应用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有的甚至是中国独有的技术。例如煤矿开采时排除毒瓦斯的技术,锌矿冶炼技术,蚕种杂交技术,提花织布机等等。特别锌矿冶炼,在当时世界上只有明朝独有。《天工开物》分上中下三卷,细分为十八卷。图文并茂,这是一大特色。全书有123幅白描插图。读者读文字理论,有数据,有地名、物名,条理清晰,对照插图,就能理解。崇祯十年,这本书一出版,在中国的外国人如获至宝,特别是日本人,争相购买。
作者宋应星,字长庚,明代江西省南昌府奉新县人。出身官宦之家④,兄弟四人,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宋应星28岁的时候考中举人,但以后五次进京赶考均告失败。因此淡出科举,他把注意力集中于国计民生,考察田间阡陌、手工作坊,获得了许多生产技能与知识。崇祯七年(1634年),任袁州府分宜县教谕。崇祯十年(1637年)四月,宋应星耗时10多年,最终完成《天工开物》。他无力出资刊刻,老友涂绍煃资助,当年版刊刻于南昌。清顺治年间,福建书商杨素卿刊刻第二版《天工开物》。乾隆年间,大兴文字狱,《天工开物》被作为反清图书,被踢在《四库全书》大门外,从此在中国成为绝版,没有游传。唯有浙江宁波天一阁藏着初刻本。
四、《天工开物》手工业图例
下面从《天工开物》选取几幅手工业插图,配以简要文字说明。
水碓
duì。利用水力舂稻谷、米粉、矿粉(称水舂)和灌溉(称筒车)的工具。湍急的溪流冲动大轮,转动的轮轴利用杠杆和凸轮原理工作。徐霞客游金华时记两处水碓。此插图是一个大水轮带动四个水碓加工粮食的画面。
造纸。
徐霞客记浙江余杭马岭南“家家以楮为业”,就是以造纸为业。《天工开物》记用楮树皮、嫩竹为原料造纸。右图为双手端竹帘在纸浆池里捞浆,左图是在上千张湿纸上加木板进行压榨,然后烘焙,使纸干燥。
织布。
右图和左图合起来是一架长一丈六尺的提花机。织素色绫绢,由一人踏织。不用提花时,另一人闲坐花楼上。织提花时,上下两人配合。左图上方叠加的小图是织绫、绢、棉布的小织机。
烧石灰
。右图为煤饼、木柴和青石迭堆烧石灰。左图为工人凿取浙、闽、两广沿海牡蛎壳,锻烧成蛎灰。石灰和蛎灰是砌墙、嵌船缝、造纸等必用的原料。
炼铁。
铁分生铁和熟铁。铁炉烧后出炉的铁水是生铁,炒过的生铁是熟铁,生熟铁混合熔炼便成钢。右图为生铁水流入铸模中。左图为炒熟铁:一人将泥粉迅速撒入生铁水,两人用长长的柳木棍迅速搅拌,炒成熟铁。熟铁反复多次熔炼和锤打就成钢。《天工开物》:日本国的刀剑是经过百炼的精纯好钢。
船舶。
此图为运送南方大米到京城的糟舫。除海运和河运糟舫外,杂船有江汉课船,三吴浪船,浙西西安船,福建、清流梢篷船,四川八橹等船,黄河满篷梢,广东黑楼船、盐船,黃河秦船等各种船,适应各地交通运输之便。
五、清朝文字狱的祸害
上文提到,《天工开物》受到乾隆文字狱迫害。清朝有两大祸害,严重阻碍社会发展:一是专制独裁,大兴文字狱;二是妄自尊大,闭关锁国。康雍乾三朝都搞文字狱,一朝比一朝凶险,乾隆最厉害,在位64年,炮制130多个大小文字狱。许多知识分子被杀头和满门抄斩。乾隆37年开始编纂《四库全书》,发现江西进献的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有“北掳”、“东北夷”等反清文字,而胞兄宋应升的《方玉堂全集》中有更多的反清内容,一起被列为禁书。于是,《天工开物》在清朝之后140年间消失了。民国初年,有个学者查《云南通志》时,发现冶炼铜矿技术中引用了《天工开物》。此人为窥《天工开物》全貌,到北京各大图书馆和各个藏书家去寻找,竟然一无所获。后来偶然在一个日本朋友家发现这本书的日文版,他到日本的图书馆去查,发现这本书居然英国、俄国、德国、日本、法国当宝贝,都有翻译本。明朝人写的科技书,清朝竟然禁绝,而外国却有很多译本,这是多么 令人痛心疾首。如果乾隆不禁《天工开物》,而且倡导科技,将会有许许多多人学习、推广,受启发而再创造。
欧美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750年(乾隆15年)左右开始,进入蒸汽机时代。一直到1840年(道光2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左右最终在主要欧美范围内完成。也就是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中国处于清朝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皇帝统治时期。乾隆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10大罪人之一,他不仅大兴文字狱,更是施行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对欧美工业革命置若罔闻,扼制资本主义的发展。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在晚明,得到首辅徐光启等朝臣的热情安排,一起合作,俩传教士在天文、数学、历法、冶炼、制造、枪炮上对中国贡献很大。两人到了闭关锁国清朝,汤若望被顽固派告状,被判凌迟,因地震而释放。利玛窦好意送工业革命的划时代产品蒸汽机给乾隆,这是极好的研究新技术的良机,妄自尊大的乾隆竟然拒绝。仅到咸丰朝,清朝就被英国的蒸汽机炮舰打败。
如果满清贵族不入侵明朝,或者清朝不搞文字狱,不搞闭关锁国,那末崇祯之后的100年(相当乾隆10年)内,中国必然受欧美影响,暴发工业革命,进入初级资本主义社会。但是,晚明茁壮的资本主义萌芽进入清朝后,命运怎样?正如当代明史专家吴晗⑤在他所著的《明史简述》所说;“这些萌芽并没有成长,以后又遭到了压力,因此到鸦片战争以前中国还不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还处在萌芽状态。”
(作者系江苏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会员)
注释
①本文引用《徐霞客游记》文句,均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版上下册《徐霞客游记》,《浙游日记》在上册。
②《徐霞客游记》里所记农业手工业技术,在《天工开物》里都有插图和说明,但两者并非一一对应。《天工开物》还有许多插图如制糖、酿酒、养蚕、制衣、采珠、制陶瓷、造枪炮等,《游记》里是没有的。
③《徐霞客游记》手稿多次遭遇强盗抢劫而受损。特别在徐霞客卒后4年,明亡清初,江阴爆发81日抗清守城战中,徐家发生“奴变”,手稿被抢夺,负责整理手稿的家庭塾师季梦良极力抢救,手稿还是毁损许多。故现存的《徐霞客游记》并不完整。
④曾祖父在正德、嘉靖年间为正二品大员,任史部、工部、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祖父、父亲都是庠生。
⑤吴晗(1909—1969),浙江金华义乌人。著名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建国后曾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61年,编写历史剧《海瑞罢官》。文革中被迫害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