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霞客故里
中国徐霞客旅游区
霞客世系
江阴故事
3.29天下游

晴山堂碑刻中黄道周的书法艺术

晴山堂碑刻中黄道周的书法艺术
黄宝珉
 
  在晴山堂碑刻中黄道周有三篇书法作品,两篇是楷书《徐振之诗》、《灯下依韵和徐振之诗》(500字),另一篇是草书《赠徐霞客·天下骏马骑不得》(545字)。《徐振之诗》后有他的跋,即“壬申秋同振之泛舟洞庭,还宿楞枷山,即席分韵,共赋孤云独往还,而振之诗先成。喜其词意高妙,备极诸长,因录于上方,知余作之不逮也。七月望日弟黄道周书”。《灯下依韵和徐振之诗》后也有他的一段跋,即“灯下依韵和徐振之孤云独往还之作并书请正不能如振之之体物备妙也弟道周再识"。我们从这两段跋中,不但可见识晚明楷书艺术创新发展之实证,更可感受到黄道周和徐霞客的友谊至深,确是黄道周带着真情实感和激情书写完成的精品。
  黄道周(1585—1646),字幼平或作幼玄,号石斋,又字螭若,福建漳浦人,尝读书铜山石室中,学者称石斋先生,以气节名世,学问品格都为人所重,且性严冷方刚,不谐流俗,公卿多畏而忌之。熹宗天启二年(1622)登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唐王以为武英殿大学士,率师主婺源,遇清师,兵败不屈死,谥忠烈,卒年六十二岁。黄道周工书善画,诗文书法皆自成一家。其行草书,笔法园劲,浑厚而迅猛,大有“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的境界,点画亦辣亦润,尤厚尤健,具有豪迈不羁的阳刚之美。他的作品与他的人品相似,刚正不阿,不流凡俗,剔除秀媚刻板,表现出奇而不肆,古而不怪的鲜明个性和独特的创造精神,是晚明与徐霞客同一时代的一大批草书大家之一。他们都是注重个性表现,追求自家艺术风格的有成就的书法家。
  任何一位艺术家都无法脱离所处时代的风气熏陶和环境影响。元明以来,理学笼罩和窒息了中国的思想文化意识,一派灰暗沉闷,噤若寒蝉,以至理学成了压抑人们个性的宗教、神学,这种沉闷、禁锢的空气使许多士大夫都感到空前的压抑和痛苦,开始寻求新的突破。由于城市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社会心理结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时,王阳明的心学成为士大夫们最有力的生存依据,长期受压抑的心灵能量像决堤的洪水一样爆发了,直接冲击着人们,引领着人们在艺术方面追求人性解放、抒发性灵。历史上的晚明书法,呈现出张扬个性、重情感、尚表现的强烈主观艺术的总体特色,在当时的南北方书艺界掀起了一股表现主义的浪潮,它几乎完全突破了“二王”帖学系统的美学构架,以不同的笔法、不同的取资、不同的审美取向、不同的变异手段来实现各自的个性张扬。黄道周书风的形成及其书学思想,正是这一表现主义浪潮冲击的产物,或说正是积极参与其中的成果。
  黄道周书法艺术,已能不拘成法,别开生面,展示自己风格的独创性一面。他以钟繇的拙扑浑厚,并以险奇欹侧的笔法,一扫二王传统的柔媚儒雅习气。黄道周毕竟在书道中浸淫长久,并与倪元璐、王铎都曾相约研讨过书法,而且同受徐渭、张瑞图风格的影响。普遍的评价是说黄道周书法道媚,有钟王之长,行草深得二王神髓。清代书家王文治以“楷格道媚,直逼钟王”作为黄道周的风格。近人沙孟海则说:“黄道周不专走二王旧路,而大胆的远师钟繇,再参索靖的草法。波磔多,停蓄少,方笔多,园笔少。所以他的真书如断崖峭壁,土花斑驳;他的草书,如急湍下流,波咽危石。”的确,黄道周的行草参和钟繇索靖用笔,既见传统,又见新意,拙中见巧,婀娜刚健,十分率真自然。
 
  黄道周楷书艺术的最大特点是空灵古拙。其分行布白字距疏松、行距空灵,把小楷写得有动感、有拙韵,书味淳厚,动中寓静;其运笔结构变化多端、横势为主,间以右低左高、左紧右松、上松下紧、上紧下松、笔画粗细搭配等,形体多样、笔法灵活,用笔以侧锋入纸、中锋行笔,添加了隶书的笔意,从气息上就显得高古道媚。综观晴山堂碑刻中黄道周的楷书作品,的确称得上是小楷艺术的经典之作。他作品中那种空灵疏宕的布白,变化多端的结体,笔墨精到一丝不苟,字形有长有扁、有大有小,边傍部首有适度的夸张变形,运笔在激情中不激不厉,自由流畅,所书则透生动活泼神韵,使赏析者不由自主地为其小楷艺术的魅力所倾倒。所以,晴山堂刻本中黄道周小楷艺术精品,的确值得赏析、值得研习、值得师艺,而且值得收藏。
  黄道周草书艺术上乘之作《天下骏马骑不得》,全书543字,更是集中展示了他草书艺术个性化追求的意念及其成就。这是一篇黄道周自撰颂扬徐霞客的长诗体范文,最后写道:“徐霞客携小舟追余至丹阳,感念昔日万里造膝,今复依然得陈宿诺,为之道故,不觉成篇。崇祯三年二月既望,漳海石人黄道周急就之章。”这篇手卷是他45岁时所书,气格高古、意态奇崛。我们细审其用笔,朴拙流利、疾涩相参,转折映带尤为精妙;文中结体几乎字字压扁,斜画紧结,宽博大气;章法上则拉开行距、压缩字距,强化黑白疏密对比,多取横斜笔势,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观全篇气势贯通,跌宕多姿,使快速运笔中本应出现的急切奔腾的线条,似乎变得沉稳扎实了起来,真是刚狠雄厚,意态万千。他对各种对比因素的运用,如虚与实,疏与密,字的大小、宽窄、伸屈等等,都是在连贯气势中进行的。惟此,方能而且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境界。黄氏此作堪称典范,值得我们细细揣摩。此外,他那点画精到,笔笔到位,其雄厚深湛的的楷书功底对草书创作的重要作用,在这长篇中也表现得极为充分,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当代人学习黄道周书艺,首先要认清黄道周书体在明晚期时代社会背景影响下所具有的革新意义。这种革新,强烈地反映出当时社会求变、待变的时代特征,反映出众多书家追求强烈个性的大趋势。当然,任何作品,也都是作者个人经历、学识、道德、品格在书法艺术上的集中体现。
其次,还要注意理性临作与激情挥洒的有机融合。古罗马文艺理论家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中说:“艺术崇高的来源,第一而且最重要的是庄严伟大的思想……第二就是强烈而激动的感情。”他还说:“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流露那样能够导致崇高。"事实上,历史上那些震烁千古的艺术杰作,如天下三大行书,即王曦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诗》,都能够说明,作者情感的真实流露对艺术作品的成功,是起着极端重要作用的。黄道周《天下骏马骑不得》就是书家真情流露的优秀代表作品之一。由此,我们就能进一步理解“书法是最能表达人的情感世界的一种语言形式”这样的经典语言了。正因为黄道周书法能呈现出注意情感、崇尚表现的主观主义艺术特色,所以我们在临习他的作品时,在熟练地掌握笔墨技巧基础上,务必要以激情贯串,力争达到气势飞动、浑然一体。这就是我强调学习黄道周的书法,不仅要临摹其书作,掌握其笔墨技巧,更要探寻其书学思想的原因。
 
  今天研究黄道周浪漫书风,我们得到的最重要、也是最根本性的启示之一,就是“艺术的表现应当具有超越时空的前瞻性与开创性,绝不可墨守成规、食古不化”。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社会环境急遽变迁的时代。绝大多数当代人,已经很难再有古代文人士大夫式悠游自在的慢拍生活和淡泊宁静的致远情怀了。对小部分愿以“笔秃千管、墨磨万锭”来实现自己艺术追求的人来说,也似乎很有难度了。有一段时间我曾感到:如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家环境的改变,人们审美情趣的转移,因此书艺作品形式与风格的推陈出新,似乎已面临一定的窘境,欲成为大众的艺术而不能,因缺乏人气的培育而有渐见衰微凋敝之忧。
  但是,艺术自有艺术发展之规律。书艺在古代,首先是实用,渐之实用与艺术兼而有之,发展到当代则已逐渐脱离了实用,在向纯艺术路上迅跑。艺术是有永久生命力的,而且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有规律地发展着的。随着人们物资生活的愈益丰富,艺术追求的欲望也会愈益强烈,作为心性抒发的一种艺术,书法艺术的繁荣是可以预见的。因此我又想,在当代,在“危机感”面前,只要关键的两个发展因素——政府的积极导引,艺术的不懈追求——处理得好,我相信中华书法艺术发展前途的光明,始终是可能的。
  当代书艺家的当务之急是,以开拓新境为努力之目标。要将书法艺术从书斋中大力推广到广大民众中间去,虽不能一蹴而就,但也决不可知难而返。对广大初涉此道的人们来说,首先还是要从前人所积累的智慧结晶中,汲取足够的资源作为滋长的养分,尽快地站立到前人的肩膀上。“一切从零开始” 这种一刀切的提法,其实缺乏辩证观,特别是对成年人来说并不可取。因为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虽是后天磨练强化比重大,但生命时限、身体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已不是孩童,若不从自己已有的基础上开始,不根据自己已形成的某些特点色起步,不抓紧时间依傍合于或类近自己特点特色的前人取得的成果,即使穷一生心血,怕亦难有较可观的成就。
  面对当前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中国书法朝着强化其艺术的方向迈进,就要对西方长久以来所发展出来的诸多美学思想和审美的理念,乃至造型艺术中可供借鉴的地方,理直气壮地加以消化吸收。这也是我们时代的特点,是优越于古代人的条件之一。因此,我们学习黄道周书法艺术时,在熟练掌握其笔墨技巧基础上,还一定要丰富自己的美学思想和审美理念,与世界接轨,遵循中国书法艺术形式、技巧的规律,发挥主观能动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达于新的形式与内容,达于新的境界。
  推动中国的行、楷、草书艺术的深入发展吧!让中国的书法艺术,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
  (作者系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