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霞客故里
中国徐霞客旅游区
霞客世系
江阴故事
3.29天下游

关于修建游圣祠的思考与设想

关于修建游圣祠的思考与设想
 
徐伟忠    柳蕴强
 
 
  今年是徐霞客逝世370周年,江阴市将继续承办“中国江阴徐霞客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海峡两岸纪念徐霞客朝圣公祭典礼”等等,各项纪念活动的准备工作亦已依次展开,同时,一个多年来反复提及的话题,又被再次热议。这些年来,徐学研究硕果累累,宣传工作不断普及,品牌效应开始显现,徐霞客镇、中学、小学相继命名,徐霞客大道、旅游博览园、湿地公园等相继建成……。徐霞客已成为江阴的城市名片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这样红红火火和谐有为的情势下,徐学同仁及徐氏后代自然而然再次提出修建霞客祠的问题。本文将就霞客故里古村落的修复,特别是其核心建筑游圣祠的修建谈一些看法。
 
  一、“祠”的阐释
 
  《现代汉语词典》指出:祠,也叫祠堂。一是同族的人共同祭祠祖先的房屋。二是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祠某个人物而修建的房屋。“祠”相当于现代所说的纪念堂,一般采用庙堂式建筑形式,故亦称宗庙、庙。祠的修建寄托了民间的传统信仰,表达了对祖先或先贤崇拜。例如,为了纪念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轩辕氏,早在汉武帝时人们就在陕北筑起祈仙台,建起黄帝庙,如今的黄帝陵古柏千株,古碑数十,建筑华丽,规制恢弘,每年海内外华人纷至沓来,朝拜祭祀,香火不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纪念北宋著名清官、政治改革家包拯,河南开封重建包公祠,该祠不仅成为国家旅游局开发建设的中原旅游区的重要景点,而且已成为目前国内外规模最大、资料最全、影响最广的专门研究包公和宋史的学术基地。至于民间的祭祖祠堂,遍布各地不计其数,解放初和“文革”期间多遭损毁。时下正值太平盛世,各地修谱修祠成风。无锡惠山脚下百余家古老祠堂正在集中修复,蔚然一景,祠堂街已成为反映江南民俗风情的历史文化街区。祠堂的修建是政治、经济、人文、历史、民俗、建筑的综合体现,历来为执政要人、地方人士,乃至普通百姓所高度重视。
 
  二、修建游圣祠的必要性
 
  1)从徐霞客的历史地位看,为扩大弘扬霞客文化的名人效应,应该修建游圣祠。徐霞客作为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探险家、游记文学家早已闻名于世,称之为“中国的马可波罗”、中原文化的热心传播者、民族团结的友好使者,也均不为过。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立有40位中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名人的青铜塑像,徐霞客荣立其中。可见其显赫的历史地位。而在众多的名贤中,让毛泽东主席说出“我很想学徐霞客”,让李先念主席亲笔题词,让温家宝总理亲撰贺信的,也就仅此一人。环顾四周,各地为纪念缅怀历史文化名人,为其树碑立传修庙筑祠者比比皆是:纪念王侯将相的如西安皇帝陵、成都武侯祠;纪念清官的如开封包公祠、杭州于谦祠;纪念医药家张仲景的有南阳医圣祠;纪念唐代诗圣杜甫的有成都草堂;黄道婆、……等等。均有寻根祭祠之地。江阴历来以徐霞客故里为荣,为弘扬徐霞客文化,有必要建造一座与其名位相匹配的“游圣祠”。
  2)从徐霞客旅游区的结构看,为凸现传承徐霞客文脉的核心主题,应该修建游圣祠。近二十年来,江阴为徐学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并化巨资修缮了徐霞客故居,保护了睛山堂石刻,修建了仰圣园和旅游博览园等。它们各自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或让人睹物思人,或让人瞻仰遗墨,或让人发思古之幽情,或让人兴创新之激情,但最能凸现传承霞客文脉这一核心主题的还应是一座宗祠。就如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陵。其中最能反映历史传承的核心建筑当然是钦定敕造的孔庙。朝拜宗祠、寻根访祖在东亚地区是传统的民间信仰,在港澳和海峡两岸,人们犹为重视。据说,有台湾代表来到马镇,就曾问:“徐霞客有故居、有陵墓,为何没有宗祠?”宗祠承载的是代代相传的人脉,同时形象体现的是薪火相传的文化脉络。这对深化徐学研究,团结四海族人,沟通八方宾客都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3)从历年朝圣祭祠的地然看,为提供纪念活动的合适场所,应该修建霞客祠。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徐霞客认识的深入,来到南旸岐参观祭拜的人数越来越多。由政府和学会组织的朝圣公祭活动又仅规模在扩大,而且频率也在提高。海峡两岸纪念徐霞客朝圣公祭活动已经定为每两年一次,制度化实施,参与的人数和层次均在提高,这种富有文化学术意义乃至政治意义的交流活动需要一个合适的场所。记得2007年首届公祭活动是在仰圣园露天举行的。2009年的两岸公祭典礼也在仰圣园举行,因贵宾多、层次高,预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结果天公不作美,冒雨进行不妥,后不得不临时改到睛山堂。本来肃穆庄重的祭典,被弄得颇为难堪。无锡为纪念周太王长子泰伯让王,扩建了泰伯庙;常熟为纪念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七十二贤人”之一言偃,大修了言子祠,为的就是方便瞻仰和祭祀。江阴修建霞客祠也势在必行。
  4)从江阴旅游景区的规模看,为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应该修建霞客祠。江阴的旅游产业(指市内旅游)主要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难前行。但至今在gdp中的总量还是很少,与兄弟县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究其原因是景区分散,规模较小。常州淹城,凭着它三城三河的春秋古城遗迹,一下开发出900亩,建设综合性公园,还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锡堰桥,挖掘吴文化内涵,利用700亩山地,建成十六胜景十八展馆,成为著名的国内首家吴文化公园。常熟沙家滨,利用水面苇荡,修复新四军活动旧址,建立革命传统教育馆,景区由原150亩一下扩大到2200亩,成为4a级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江阴徐霞客旅游区虽已成雏型,但正有待发展完善。目前,故居犹存,而古村落已不见踪影,如恢复明清古村落,使故居、晴山堂、仰圣园与古村落融为一体,显现江南古村风貌,就值得观赏玩味。古村落建设中又重点建好核心游圣祠,使之成为游人必到之地,让游客在景区走得开、聚得拢,有看有玩有吃有购物。文化气息就会浓起来,参观人数就会多起来,旅游产品就会火起来。
 
  三、修建游圣祠的可能性
 
  1)天时。经过20多年的发掘、研究、宣传、弘扬徐霞客文化的工作已广泛深入人,止。30多年改革开放,江阴市经济一直处于全国百强县(市)之首,徐霞客镇和相关村的经济实力也有了极大提高。近两年,江阴将徐霞客镇定位为“不开发区”,有效地保护了该镇的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该区的新农村建设也正处在新一规划建设的发展节点上,我们可以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参予镇村建设规划,将徐霞客(南旸歧)村的改造与古村落建设结合起来,从而落实游圣祠的建设。
2)地利。据笔者实地调查,现徐霞客故居向西至南旸歧约百米开阔,原为徐氏家祠旧址,现有十多户村民建房居住。南旸歧东侧,现村民陈建中的屋基前后,原有三进老屋,即原徐氏宗祠,人称徐家祠堂,解放后才逐步废弃,年纪稍大的人均有淸晰印象。南旸歧路西现有空地18亩,平坦宽广,南方和西南方是大片湖塘,岸柳绿荫,景色宜人。在此处修建游圣祠,真是天赐宝地。
  3)人和。发展完善徐霞客旅游区是干群人心所向。徐霞客镇对景区的建设几年前已有过规划,其中就有建设古村落和徐祠的设想。徐氏后人一直关注规划设计进展,几年前就通过回忆,绘出了原徐氏住宅区景图,为重建古村落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相关企业、特别是徐氏后人也都表示支持修建工作,并愿解囊相助。
 
  四、修建游圣祠的设想
 
  1)上下重视,形成共识。修建古村落和游圣祠虽属景区拓展工程,但涉及范围广、人员多,牵涉到规划、动迁、安置、施工等一系列环节,需要政府部门果断决策,干群形成共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人力、智力、财力。规划设计要广泛听取徐氏后人、村民、专家的意见。资金来源应提前列入市、镇建设预算,也可广泛吸纳相关企业和徐氏后人的热心赞助。
  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初步设想,此项景区拓展工程拟分别论证规划——村民临时搬迁——旧村改造——建游圣祠——修筑广场、停车场、道路——恢复古村落——村民回迁等步骤。前后约需两年时间。考虑经费承受能力和工程质量,宜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应全力保证先建好游圣祠,后一步再建古村落,最后再做好新老景区融合和部分房舍用途的调整等。
  3)精心设计、保证质量。考虑徐霞客的文化历史地位,游圣祠不同于一般家族宗祠,设计宜参照江阴文庙格局,五间三进,四周设庑廊。一进门厅作游圣资料介绍;二进主殿供游圣雕像,立列祖习火位,布置重要族人简介等;三进次殿阵列各地徐氏宗谱、徐氏历代迁徙图、海内外徐氏分布图(可由各地徐氏提供)。四周庑廊布展徐霞客游历各省市重点地区情景图片或音像资料(可由徐霞客旅游联盟城市和景区赞助提供)。大门外建广场一片,宜考虑容纳千人集会,另设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整个设计既要有江南明清风格,又要有宗祠建筑特点;既要庄严美观,又要古朴实用,一旦建成亮相,就要能得到海内外徐氏族人、徐学同仁和广大游客的一致赞许,让游圣祠与游圣其人一样光彩耀人,永古流芳!
 
  (作者: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