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徐学组织
协会介绍
徐学研究
霞客智库
图片新闻

深入研读中华经典

深入研读“中华经典”《徐霞客游记》
陈庆江
 
  2007年8月,在全国徐霞客诞辰42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前夕,温家宝总理给大会写来了贺信。温总理的贺信高度评价了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对徐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最近几年,江阴数次组织学习温总理贺信的笔谈和座谈会,徐学同仁对总理贺信的认识和领悟不断提高、深化。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什么书?它的地位如何?这初看起来似乎已不是问题。但是我们阅读有关著述和听人们谈说这部著作时,会发现有不同的说法。稍一深究,这些不同说法反映的是对这部著作定位的差异。温家宝总理在贺信中称誉《徐霞客游记》为“中华经典”。这是第一次给予《徐霞客游记》这样的桂冠,是对这部著作的最高定位,也是最准确的定位。
  中国古代的许多文献,其经典著作的地位都是在它们问世以后或长或短的时期内,经过人们的研读和时代的淘洗,才被认同的。《徐霞客游记》亦复如此。虽然它一经传播就掀起波澜,得到很高的赞誉,但对它的认识却没有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对它的定位是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层层递进的。这里我们不妨勾勒一下这一递进谱系:钱谦益谓:“徐霞客千古奇人,《游记》乃千古奇书”①。奚又溥于康熙年间所写《徐霞客游记》序中评价道:“徐霞客先生记游十卷,盖古今一大奇著作也”②。这标举了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非同一般的特殊形象,但并未明确指出它的性质等。钱谦益又评其为“古今游记之最”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说“游记之夥,遂莫过于斯编”④。评价虽高,但仅限于游记著作的视角。民国时期,徐学研究主要是基于地理学的范式,徐霞客的形象主要是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记》主要被认为是地理著作。梁启超的评论可为代表,他说:“中国实际调查的地理书,当以此为第一部”⑤。地理著作的基本定位,至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一段时间未变,上世纪50年代,侯仁之先生等将其选为中国古代四部地理名著之一。也是在50年代,毛泽东主席对《徐霞客游记》的评说和前此相比发生了变化,说它“不仅是科学作品,也是文学作品”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徐学的蓬勃发展,人们重新审视《徐霞客游记》的地位。朱惠荣先生在1985年出版的《徐霞客游记校注》前言中论证说,《游记》是导游手册、地学百科全书、历史实录、文学名著。1998年,经有关部门组织全国专家评议推荐,《徐霞客游记》被列为代表中国文化的20部著作之一。最后,便是温总理的贺信中“中华经典”的定位。“中华经典”的这一定位,立即得到了徐学界和社会其它各界的认同,纷纷作出回应。比如,2008年,中华书局的“中华经典普及文库”出版了朱惠荣先生整理的《徐霞客游记》白文本,同年其“中华经典藏书”出版了朱惠荣先生选、校、注、译的《徐霞客游记》选本。《“中华经典普及文库”出版缘起》中说:“入选本文库的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品,是经史子集中的顶峰,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作为中华经典的《徐霞客游记》,正如温总理的贺信中所指出的,它是“人文精神的大文字与科学精神的真文字”珠联璧合的结晶。徐霞客以他立于时代高端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终其一生,撰著了这部杰作。它涉及广阔的领域,包含极为丰富的人文科学方面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闪耀着深邃的人文思想、科学思想以及超前的理念,折射出徐霞客崇高的精神,蕴含着具有普遍意义的关于考察事物、探究问题、撰写文章等方面的方法。
  经典的特质在于常读常新,在于它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历史的审读。它所闪耀出的思想和精神的光辉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的意义,不同的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人们都可以从其中挖掘出富有价值的宝藏,不同时期的人们都可以从自身实践活动、思维活动、理论思考等方面找到与经典的结合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徐霞客游记》不会褪色,它从古代延展至今的魅力必将继续延展开去,徐学应该并且可以不断向前发展,大有可为。我们要从“中华经典”的高度去认识它,把握它,深入研读,将徐学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开掘,不断获得新成果,并使徐学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作者系云南省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
 
注释
       ① 钱谦益:《嘱毛子晋刻游记书》。载朱惠荣《徐霞客游记校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第3次印刷(以下引用此书皆同),下册第1282页。
  ② 奚又溥《徐霞客游记》序。载朱惠荣《徐霞客游记校注》,下册第1354页。
  ③ 钱谦益:《徐霞客传》。载朱惠荣《徐霞客游记校注》,下册第1295页。
  ④ 朱惠荣《徐霞客游记校注》附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徐霞客游记》。下册第1359页。
  ⑤ 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98页。
  ⑥ 龚育之、逢先知、石仲泉:《毛泽东读书的生活》,三联书店1980年,第2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