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徐学组织
协会介绍
徐学研究
霞客智库
图片新闻

江山风月 闲者主人 行者无疆——中华游圣徐霞客之正解

江山风月 闲者主人 行者无疆——中华游圣徐霞客之正解
作者: 任小玫

       我与江阴徐霞客故里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2005年的金秋时节,而与《徐霞客游记》这部“个人的国家地理”结缘,则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了。接下来,我将一以贯之从课程教育的视角,围绕虎年谈虎这个话题,就徐霞客自年少出游起一生壮行、寻找美丽的中华这一事实所蕴涵的旅行的教育意义与提升意义,围绕“江山风月、闲者主人、行者无疆——中华游圣徐霞客之正解”略作阐发。
  纵观徐霞客(1587-1641)的人生轨迹,他是那个年代少有的、从滞定到流动的典型,途径今19个省市,可资考辨的历史文献与地理区域非常之多,终成旗舰标杆般的“神州行”/“华夏通”品牌人物。如套用现代时髦的术语(如课程教育或终生学习的观点)来阐释,就是典型从圈养到游牧的个案。在全球范围内,自17世纪培根和牛顿建立近代科学体系以来,西方的思想界逐渐把如何认识与征服自然当成自己的理论使命,并由此对人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教育活动上的表现,就是理性主义的教育价值观与课程价值观的确立。尤其是近代夸美纽斯提出百科全书式的课程观之后,众所周知众多教育家从不同的角度围绕培养特定时代的人、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及如何发挥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课程理想。个人以为,如从课程教育嬗变的观点切入不难看出,同是在17世纪徐霞客的出行旅游,经历了典型的从板结的“圈养”(confined)、灵动的“游牧”(nomadic)到人生“传记”(biographic)的过程,无不涉及“课程即人生传记”这一引领当代课程哲学思潮的重要命题。
  关于他的腿如何越迈越长、路也如何越走越宽,前后历时33年的旅游、探险和考察实践中取得了什么样辉煌的成就,这里仅以关于游记中相关的老虎记录为例来说明——虎年谈虎,似乎有未能免俗之嫌。但是要知道,2010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联合国组织的活动本月11日在德国柏林刚刚正式启动,un秘书长潘基文专门就此发去致词),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严峻形势开始进入公众视野。而据中国新闻网的报道,世界自然基金会日前公布全球十大濒临绝种动物名单时,鉴于2010年为中国农历虎年而特别将野生老虎列为名单之首,以加强名单的象征意义。
  通过对徐霞客行记的细读,我们不难发现这方面徐霞客也没缺位。他在考察华东、华北、东南沿海和云贵高原等地的途中详细记载了许多珍稀动物物种(如麋鹿、猿猴、大象等)的分布。具体到猫科动物虎类而言,《徐霞客游记》现存文本中,自开篇游(《游天台山日记》)起至1639年《滇游日记十》的行叙中,都隐约可见老虎存在或刚刚离去的记载。动用检索工具,发现全书“虎”字居然出现51处!即便是筛检排除形容性描述用法以及历史村落地名类的,沿途逐日整理列表,也还有11次记录之多。这说明什么呢?
  ——首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徐霞客自1607年新婚大成后的那个三月三(大致即公历3月29日)从故乡江阴胜水桥出发初游起,实为探险壮行,实为田野调察?务实求真、不迷信权威是一方面,考察论证的深入又是另一方面。行迹所至之处,无论是浙江的天台山、河南的嵩山、湖北的太和山与湖南的云嵝山,以及晚年西南遐征涉及的广西、云南各处,虽然他无法直接获取其样貌、体型、猎食、产仔及占地领域等细节信息,但是通过路人的道听途说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当时虎类野生动物资源状况的宝贵资料。[调侃法的点评就是:这绝对不是命题八股作文般的浅表性应付,如只圄于书斋只会照猫画虎或画虎反类犬吧]
  ——其次,更可看出其不避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陈函辉在《霞客徐先生墓志铭》中也有这样的评述:“旅泊岩栖,游行无碍,其言游与人异……无险不披”。徐霞客经常是在“上不能举首,下无从投足,兼茅中自时有堰宕延误耽搁,疑为虎穴”“而山中浓雾四起,瞰眺莫见”的情形下,即便是再“冰滑草拥,随跻随坠”,他也要“益鼓勇直上”。这里表现的是旅游的高层次专业品质,不只是享受生活与提升自我或提供玩山玩水的旅行指南与先驱探索考察令后辈受惠无竟那么简单,而是通过“探人所未知,达人所未达”而把旅游推向了极致。因此为“游圣”,荣列中华世纪坛40位历史文化名人之列。[对比式的点评就是:世人畏惧的老虎,前两年周老虎觊觎的老虎,在这里只是徐霞客本人“虎虎有生气”无意中的反衬]
  ——而宝贵的这两个层面,还不是事实的全部。徐霞客酷爱自然,主张天人合一,通篇游记充满了赞美自然,谴责破坏生态环境的内容。徐霞客还在七八处着墨记载了人畜之间发生的冲突,尤其是随着当时人口的压力不断加大,山区的开垦不断向纵深方向深入,大面积的山林资源遭到了破坏,人们因趋利避害使老虎生存的食物链被破坏,从而在这场生存权利的较量中被迫与人为敌,从而遭致中国特有种(曾被认为是所有现存老虎的始祖虎而现已难觅踪迹的)华南虎被驱逐掠杀的情形。由于时间的关系,不再一一详述。这可以说无形中又为我们通过分析虎患情形聚焦于环境史,通过自然与人类的交界面的呈现,以“了解之同情”的态度看待古人的生存环境,以及考察某一历史时期人地关系与生态环境的变迁提供了有益的思路。[这次是庄重的点评,由鲁迅文学院原副院长周艾若发出:“《徐霞客游记》乃中华文化宝库中属于全人类罕见的绿色文化宝典”。]因此,2007年11月温家宝总理为纪念徐霞客诞辰420周年纪念大会专门发来贺信,推崇《徐霞客游记》中的“开拓性的全方位生态探讨与审美观照”。
  作如是思考的进一步启示是,正如自古代希腊起就有悠久的游学传统那样,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乃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正如刚才高佩市长提到的,伟大领袖毛主席50年前关于“我很想学徐霞客”的讲话以及李先念主席为徐霞客诞生400周年的题词“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所体现的那样,徐霞客终其一生的旅行探索与求知实践,拨乱反正地全面提升了国民对旅游的教育功能的认识。我们在正视“《徐霞客游记》属于明代科举取士制度下的另类产物(即非典型性成长)的同时,更应该看到,是旅游休闲使关于个人发展的教育回归生活本身,实现了课程领域中丰富多彩的“人生传记”,这同时也是对孔老夫子推崇的“君子不器”的美丽愿景在现代教育框架下所承载意义的最好注解。
  好,接下来,我将用一分钟的时间来总结陈辞:正如近来本人在《旅游学刊》中撰文探讨旅游地名翻译的文化生态意涵时所言,促进各地在热爱乡土意识的基础上整合开发可利用资源时,对徐霞客这位“不应举·烟霞状元”及其《游记》,我们是无法“绕”开的——社会往往是在反思中起步、在借鉴中发展。“让人类回归自然,自然进入历史”被公认为环境史学中最有价值的因素。
  一个故事的结束,往往便是另一故事的开头。再读徐霞客的年谱,就像上一位曹立波教授发言提到的,三十多年来他有历年阳春三月出游的习惯,无形中使得我们对现存《游记》中有记录可考的初游日期远非他一生中实际初次出游的日期大为遗憾,并不免生发出无数的感慨与遥想来:历史上是有那么一天,在今天看来象征意义十足的那么一天,他破冰开航,冲出思想的樊篱,放开行动的闸门,开始了格物致知、行知合一的路途,开始了苏东坡在《东坡志·临皋闲题》中所说的“江山风月、闲者主人”的生命路径,接下来我们看到了天趣旁流,景清意明,看到了“人意山光,具有喜态”。而成功,谁能说不就诞生在路上呢?
 
(任小玫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