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徐学组织
协会介绍
徐学研究
霞客智库
图片新闻

徐母的教育智慧

徐母的教育智慧
杨晓峰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做父母最希望看到的,而如何教育好子女,其中却是智慧无穷。千古奇人徐霞客能有如此重要的成绩,与他父母的影响密不可分,尤其是他母亲王孺人的支持和鼓励,引导他远游乃至最终走上成功之路,关系极大。徐母的教育艺术和智慧,今天我们学习起来,仍能有所启发。
  首先是鼓励立志。徐霞客小时候对八股文、经书等不感兴趣,常读一些山经地志之类的书,渐受影响便立下了壮游山河的志向。他“仰慕一切冲举高蹈之迹,于一切裘马少年之习,秉心耻之。”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的志向。他的这些想法和目标,得到了母亲的大力支持。母亲热情鼓励他,尝勉之曰:“长而有志四方,男子事也。吾为汝治装,行矣。”(《徐霞客游记》第1235页)当时社会,百善孝为先,有“父母在,不远游”之说。母亲勉励他说——志在四方,男子事也。至于说“游必有方”的古训,也不过是说要计算好路途的远近,时间的长短,能够如期往返。怎么能够为了母亲的缘故羁留家园,如同圈在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于是亲手为徐霞客缝制了远游冠,亲自到胜水桥头送他,以壮行色。在伟大母亲的殷殷期望中,徐霞客从此开始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伟大征程。
  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从小就树立远大的志向。这种家长支持子女成才、报效祖国的做法,正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富有远见的家长,总是为子女的长远着想,而不计较于一时的得失。在这方面,徐霞客的母亲可谓典范,令人敬佩。
  其次是以身作则。在徐霞客游历到第十三个年头上的时候(1621),他母亲病倒了。为给母亲治病,他中断了远游,回到家中。这时他的母亲已是80岁高龄的老人了。面对病中
年迈的母亲,徐霞客决定不再游历,而要好好地陪伴陪伴母亲。让人想不到的是,他的母亲断然拒绝,一再催促他再次出游,去完成考察祖国山河的使命。作为孝子,徐霞客怎么能放得下母亲?!王孺人病愈后,见儿子没有一丝一毫出游的打算,便横下心来说:“走吧,儿子。我与你一道出游!”80岁的老母亲都如此坚定,徐霞客无话可说了。徐霞客陪着颤颤巍巍的老母亲,一道走出了家门。考虑到母亲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徐霞客只是象征性地陪母亲游历了宜兴和句容等地。虽然行程不太远,也不十分艰险,但他母亲的举动,那种力量是无可匹敌的。可见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而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徐霞客的母亲实在称得上是伟大。许多人都希望孩子叶落归根,陪伴自己安度晚年、颐养余生,而她为了儿子的事业,竟然不顾80高龄,毅然以身体力行的举动鼓励儿子不懈于选定的事业,如此母亲,世间真不多见。
  第三是善于引导。为激励儿子做出一番事业,徐霞客每次出门,他母亲总要关照他:“你出门游历名山大川,可要绘好图,回来拿给我看。在外不要惦记我,有小孙孙和我作伴!”看似简单的话,却是在引导徐霞客不要贪图游历,千万别入宝山而空手而回,要不断积累。的确,徐霞客在旅途中每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在什么地方住宿,都坚持把自己考察收获记录下来。每次回家,都要讲旅途中发生的种种事情给母亲听,与母亲共同分享快乐与忧愁。他写下的游记据说至少有百万字以上,可惜大多失散了,留下来的经过后人整理成书,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这部60多万字的、把科学和文学溶合在一起的书被誉为“千古奇书”。
  正是徐母的正确教育,才有力地保证了徐霞客的成功。望天下的父母都能来学学徐母的教育智慧,把天下人的子女都教育好,使他们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作者系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