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徐学组织
协会介绍
徐学研究
霞客智库
图片新闻

关于传承和开发徐霞客先祖文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传承和开发徐霞客先祖文化的几点思考
李宝根
 
  2009年3月9日,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在徐霞客的祖居地——江阴市祝塘镇召开二届十五次理事会。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理事会。理事们在祝塘镇党委副书记、市徐研会副会长汪汉明和市徐研会会员姚炳生的陪同下,参观考察了徐霞客先祖居住的大宅里,看到了徐氏的遗址:“皇恩二下坊”的石柱、敕书楼的基石、梅雪轩的原址、运粮仓楼的遗迹、银杏树的雄姿。大家还看到了精心绘制的徐霞客先祖画像和市徐研会理事陈锡良创作的《梧塍十景》,听取了祝塘镇党委书记何建华的讲话,阅读了祝塘镇文化站长赠送的《祝塘九百岁》一书。这一系列的活动引起了我对徐霞客先祖文化的浓厚兴趣。以前,我对位于马镇南歧的徐霞客故居十分敬仰,但是没有想到,位于祝塘镇的徐霞客祖居还有这么丰富的徐霞客先祖文化。最近,我反复阅读《祝塘九百岁》,并对传承和开发徐霞客先祖文化的问题作了一番思改。
  一、为什么要传承和开发徐霞客先祖文化?
  一是为了传承和弘扬徐霞客先祖的思想。自从徐霞客的先祖徐氏千十一迁居祝塘梧塍之后,徐氏家属许多优秀的思想和行为受到朝廷的嘉奖和百姓的称赞。本人认为,至少有四个思想和行为值得传承和宏扬。
  (一)重视赈灾扶贫。据史料记载,徐家是江南著名的富户,拥有良田十余万亩,但徐氏家庭“富而仁”,因而受到皇上嘉奖。明英宗正统六年(1441),因灾造成大饥荒,徐霞客的七世祖徐麒命徐景南、徐景州赈济灾民,他的两个儿子受他的嘱咐各自出粟二千石救灾。地方政府把这一义举报告了朝廷,明英宗朱祁镇对徐景南、徐景州进行嘉奖,并派专人到梧塍颁发奖励的敕书。景泰年间,明朝军队在北方与瓦刺军队战事不断,边关形势十分紧张,既缺军粮,又缺军马。徐景南得到这个消息,又输几百匹战马送交边关。明英宗得知后,恩赐了徐景南衣冠,旌他为义民,并下诏在他父亲的墓前立了旌义坊。乡里人江允平,因家里连遇丧父、丧母、丧妻、丧子大悲哀的“四丧”,身无分文,无钱应举。徐景南知悉后十分同情,赠以金帛,帮助他去应举。上述事例,充分反映了徐霞客先祖具有赈灾扶贫、乐善好施的优良品质。
  (二)重视文化教育。徐颐是徐霞客的十一世祖,他在少年时代,在父亲徐景南的督促下,就开始学习包括哲学、史学、语言文字学的儒家经典。游学北京时,在少卿黄养正门下学习《礼》、《乐》、《书》、《诗》、《易》、《春秋》六艺和书法。他不仅自己重视学习文化知识,而且重视子孙的文化教育。他从江南各地聘请名师到梧塍教授子孙。华亭人状元钱福被罢官后,徐颐以重金聘他为家庭教师。徐颐也能对社会上无力入学的优秀青年,慷慨地给予资助。山东的韩普、韩智兄弟,在他的资助下,三年学成,一起考取了进士。徐家聘请的家庭教师有很多是名人,例如大学士宋濂,他是徐麒的老师,在梧塍里教过书。《水浒》作者施耐庵,也是徐麒的老师。徐麒的父亲徐直为了请施耐庵到他家当老师,曾经两次专程去杭州诚情聘请。徐家在文化教育上舍得投入,在大宅里建起“万卷楼”,供家人、乡邻和亲戚朋友阅读书籍。
  (三)重视农业生产。徐霞客的七世祖徐麒三次上书言明不愿为官,请求回归故里从事农耕。他回乡后广置田产,从事农业生产方面的开发。他带领子孙和乡邻开荒、挖渠,平整土地。经他多年经营开发,田亩广连阡陌,仓储富足。徐霞客的八世祖徐景南像他父亲徐麒一样,对进入官场不感兴趣,喜爱发展农业生产,改变家乡面貌。他在梧塍周边筑路、挖井、修桥梁,开河引水筑闸。田塍上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使家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梧塍十景》中的“黄塘春涨”、“西畴稼穑”、“北墅桑麻”、“南浦渔歌”、“东原牧笛”,形象地展现了这一景象。不少名人为徐麒、徐景南重视农业生产的动人事迹大唱赞歌。
  (四)重视广交文友。徐霞客的祖先与一些只顾个人发财的富豪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那就是喜欢广泛结交文人墨客,加强文化交流,提高自身品位。他们请明代文坛上的名人当家庭教师,如宋濂、钱福、施耐庵等,从此结为好友。他们还请文坛名人登门交流。例如明代苏州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与徐霞客的高祖徐经有很深的友情。徐经把唐伯虎请到家,在“万卷楼”的四扇屏风上画了宫女数百个。屏风上的宫女穿着华丽的服饰,各有各的姿态,徐经把屏风当作藏书楼的镇楼之宝。唐伯虎还在大宅里留下了一幅《穿针图》。再如:明代苏州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与徐颐父子结下了不同寻常的友谊。文征明的祖父文洪,曾经到梧塍徐氏坐馆当家庭教师。徐霞客的十二世祖徐元寿在其父徐颐去世三十年时,给文征明寄了一张父亲的画像。文征明收到画像后,于正德四年写了《内翰徐公像赞》,现保存在“晴山堂石刻”之中。梧塍徐氏与苏州文氏的交谊,从文洪到梧塍坐馆开始,经过了文林与徐颐、徐元献、徐元寿与文林、文森,徐经与文征明、徐治、徐洽、徐沾与文彭、文嘉、徐衍芳与文元发、徐有勉与文震孟、文震享,徐霞客与文秉、文乘,前后共延续了七代。
  综上所述,徐霞客先祖赈灾扶贫、重视文化教育、农业生产和广交文友的思想和行为,不仅在当时值得称赞,而且在当今也值得弘扬。
  二是为了研究徐霞客先祖文化对徐霞客的影响。我们分析了徐霞客先祖的一些思想和行为,再联系到徐霞客一生中的所作所为,就不难发现,徐霞客受其先祖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徐霞客一生中不求功名、不入仕途是受了徐麒、徐景南、徐元寿、徐元献等先祖的影响。徐麒虽然曾在朝廷为官,但他三次上书皇上,请求解甲归田。徐景南受父亲徐麒的影响,对功名、仕途不感兴趣,毕生致力于经营开发农业生产。徐元寿从乡学读到县学,但从不加入科举入仕的行列,先是崇尚道家后又倾心向佛,爬上了84岁的高龄。他们的行为促使徐霞客产生了不求功名、不入仕途的思想。而徐元献是从反面教育了徐霞客。徐霞客的十三世祖、徐元寿的兄弟徐元献从小博闻强记,有“神童”之誉。他在成化十六年(1480),在应天(南京)的乡试中获得第三名,可是赴北京礼部会试时却名落孙山。回到梧塍后,他为了下次的考试,日日夜夜地刻苦攻读,结果因辛劳过度,年仅二十九岁就撒手告别了人间,给整个徐氏家庭留下了难忘的遗憾。这一悲剧对徐霞客有警示作用。
  良好的教育奠定了徐霞客的文学功底。徐霞客是出色的游记文学家,他所写的游记和诗词文采飞扬,展示了他具有坚实的文学功底。笔者认为,这是与他的先祖一贯重视教育、聘请名师教授子孙密不可分。由于徐氏家庭历来重视依靠名师培养人才,使徐霞客从小就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加上他自己的刻苦努力,因而打下了坚定的文学基础。
  丰富的书籍薰陶了徐霞客寄情山水。徐霞客的先祖在大宅里建起“万卷楼”,收集了丰富多彩的藏书,藏有大量的宋朝、元朝、明朝的文献,其中有关于政治、历史、文学方面的书籍,也有关于地理、水文、天文、自然风貌等方面的书籍。徐霞客好学不倦,经常在自家的藏书楼“万卷楼”里读书、借书,不仅增长了多方面的知识,而且培育了寄情山水、考察大自然的兴趣。加上徐毋王孺人支持他出门远游、考察祖国的山山水水,终于使他成为世界闻名的地理学家、旅行探险家。
  三是为了保护徐霞客的祖居文化。位于马镇南岐的徐霞客故居,一些文化遗址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如晴山堂石刻、胜水桥、罗汉松等。但是,位于祝塘大宅里的徐霞客祖居的一些文化遗址,例如皇恩二下坊、敕书楼、万卷楼、梅雪轩、运粮仓楼等,由于人们对它们的研究和宣传不够,所以很少被人关注。笔者认为,通过传承和开发徐霞客先祖文化,可以引起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和当地百姓对徐霞客祖居的重视,想方设法保护那里的历史文化。
  二、徐霞客先祖文化有哪些内容?
  可以肯定,徐霞客先祖文化的内容是很丰富的。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珍贵的资料已经损毁和遗失了。根据《祝塘九百岁》一书提供的资料,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徐霞客的几代世祖在梧塍里的言行和事迹。从徐氏千十一迁居梧塍开始,到徐麒、徐景南、徐景州、徐颐、徐元寿、徐经等几代世祖,他们在祝塘创业,成为闻名江南的富豪。他们的言行和事迹是徐霞客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收集、整理和研究。
  2、徐霞客的世祖与苏州四大才子的友谊。文征明、唐伯虎、祝枝山是闻名大江南北的才子,他们与徐霞客的世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晴山堂石刻》中就有他们撰写的文章。活到84岁的徐元寿与文征明、唐伯虎、祝枝山常有交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文征明的祖父文洪曾经在梧塍当过家庭教师,与徐氏家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文氏七代和徐氏七代保持了友好来往。这些事例应该进一步发掘和研究。
  3、徐霞客的世祖重视教育,聘请名师。徐霞客的先祖一贯把教育后代、培养人才放在突出的位置,他们举办私塾、聘请名师。已知的名师有文洪、钱福、施耐庵、宋濂等。事实上,他们聘请的名师远远不至这些,有待于人们进一步地发现。
  4、梧塍十景的形成,规模和变迁。徐霞客的十世祖徐景南把他喜爱的居所,使人留连的山川,难以忘怀的田畴,情韵诗意般地选出了十个景点,称“梧塍十景”。这十景分别是“梧塍先陇”、“长寿幽居”、“梅窗诗思”、“竹居书声”、“黄塘春涨”、“毗岭晴岚”、“西畴稼穑”、“北墅桑麻”、“南浦渔歌”、“东原牧笛”。这富有诗意的十景是怎样形成的,处于什么方位,它们的规模有多大,历史的变迁等,值得徐学爱好者作一番探究。
  5、徐霞客祖居的遗址、遗物的历史和现状。据祝塘的同志介绍,梧塍徐氏曾经拥有6000多间房屋,其规模之大可想而知。当时人们经常称道的建筑物有敕书楼、万卷楼、梅雪轩、皇恩二下坊、运粮仓楼等。这些建筑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很多故事和传说。如果人们将这些故事和传说作认真的收集、整理,这对于进一步认识徐霞客先祖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三、怎样做好传承和开发徐霞客先祖文化的工作?
  徐霞客先祖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可供人们阅读和研究的资料不多,可供人们参观的遗址、遗物很少。徐霞客先祖具有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但这方面的事例却仅有几例。徐霞客先祖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但留传下来的史料和故事很少。徐霞客先祖与明代著名的文人学士交往很多,但可供研究的文字资料和民间传说却是凤毛鳞角。目前仅存的敕书楼遗址,只有几块基石可见。梅雪轩遗址成了一片菜地。皇恩二下坊只见一根石柱。运粮仓楼仅有两根石柱和麻石砌成的石驳岸。这种状况,对于徐学爱好者来说,感到十分遗憾。为了做好传承和开发徐霞客先祖文化的传承和开发工作,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提高对传承和开发徐霞客先祖文化重要意义的认识。要通过广泛宣传,使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认识到徐霞客先祖注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具有许多优秀品质;徐霞客之所以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是与他的先祖的思想薰陶分不开的;徐霞客先祖文化对当代人同样具有教育意义。
  其次,对仅存的徐霞客祖居的几个遗址要注意加强保护。建议将敕书楼、梅雪轩遗址上的蔬菜清除掉,政府适当补偿菜农,然后用围墙或护栏保护起来。对于能见证徐霞客先祖和施耐庵之间深厚友谊的600多岁的银杏树,更应严加保护。
  第三,广泛发动群众发掘徐霞客先祖乐善好施、重视教育、重视农业和广交文友等方面的史料、故事和民间传说,寻找徐氏家族遗留下来的书画、文献资料和文物等。
  第四,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重建运粮仓楼、敕书楼、梅雪轩等,将它们列为祝塘镇的旅游景点。
  本文乃一家之言,倘能引起争鸣,则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系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