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徐学组织
协会介绍
徐学研究
霞客智库
图片新闻

两部奇书 两座高峰

两部奇书 两座高峰

作者: 沈俊鸿

 
两部奇书   两座高峰
——试析《马可·波罗游记》与《徐霞客游记》
 
沈俊鸿
 
  游记作为一种别具一格的记述旅行见闻的文学样式,盛行于历朝历代。古今中外的游记作品汗牛充栋,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两部,一部是被称为“世界第一奇书”的《马可·波罗游记》,另一部是被誉为“千古第一奇书”的《徐霞客游记》。这两部游记堪称千百年来游记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本文试就这两部游记的成因、视角和影响作一浅析。
 
成因与命运
 
  被称为奇书的《马可·波罗游记》、《徐霞客游记》,其成书过程都非同一般,前者奇特,后者曲折。
  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城一个商人家庭的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父,途经中东,历时4年多,到达中国。在这里,他生活了17年, 期间,他游历了中国的许多地方。后来,他们伴随波斯出使元朝的使臣离开中国,返回故乡。不久,马可·波罗参加了对热那亚城的海战,兵败被俘入狱。在狱中,他口述其在东方的见闻,由同狱难友为之笔录,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脍炙人口的名著,竟然就这样在监狱中写成。几个月后,这部书已经在意大利境内随处可见。在马可·波罗逝世前,他的这部游记已被翻译成多种欧洲文字,广为流传,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地步。
  与《马可·波罗游记》相比,《徐霞客游记》的诞生过程则颇为曲折。耗费了徐霞客毕生心血的这部书稿,在他生前没有来得及全部整理成定本,逝世之前,他将书稿托付给家庭塾师季梦良整理。仅仅过了几年,清兵南下,江阴遭屠城,徐家发生奴变,家遭焚毁,徐霞客留下的“游记”手稿及抄本均散失。后经多人尤其是其子李寄根据残本整理成各种抄本,直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徐霞客族孙徐镇正式刊行首部《徐霞客游记》,此时,距徐霞客逝世已135年。
  《马可·波罗游记》的出版过程虽然十分顺利,但是面世后却命运多舛,引发了争论。有些人质疑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到过中国,他们认为所谓他在中国17年的经历纯属虚构和编造。与此相反,另一些人则对马可·波罗到过中国深信不疑,并认为游记中的内容基本上是属实的。700多年来, 这一争论竟然始终没有停止过。尽管如此,这部非同凡响的游记在世界范围内已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至今已有80多种版本,成为举世闻名、经久不衰的一部畅销书,为众多学者潜心研究,世人争相阅读欣赏。
  被同时代人称为“千古奇人”的徐霞客,以他的煌煌巨著《徐霞客游记》记录了他旅游考察的丰硕成果,受到了古今人士的推崇。《游记》问世200多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至今已有20余种刊本。新中国成立后,《徐霞客游记》不仅在华夏大地广为流传,而且已经传播到国外,美、法等国先后出版了《徐霞客游记》译著,这一不朽著作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视角与风格
 
  《马可·波罗游记》写于700多年前,作为一个欧洲人,马可·波罗的这部游记记录了亚洲许多国家的情况,而其重点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他在中国生活、游历的17年间, 足迹遍及西北、华北、西南和华东等地区。生活年代晚于马可·波罗300多年的徐霞客,一生中自新婚那年开始,直至去世前一年,34年间,游踪遍布今江苏、山东、河北、安徽、河南、陕西、山西、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福建和北京、天津、上海等19个省市,并在旅途中逐日记下游记。
  两位著名旅行家尽管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旅游,但他们的视角有着明显的不同。
  马可·波罗是一位商人出身的旅行家,他在游记中虽然也提及长江、黄河等山川地形,但他以更多的篇幅记述了物产、贸易、集市、交通、货币、税收等与商业有关的事物,同时写到了各地的政治社会状况,包括居民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轶闻奇事,乃至朝章国故。他盛赞中国的繁盛昌明、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以及普遍流通的纸币等等。比如,游记中突出地记载了杭州兴隆的商业、苏州优质的绸缎、成都的制造业。
  与马可·波罗的商人气质有所不同,徐霞客是一位学者型的旅行家,他的游记以大量笔墨记述了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华山、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金沙江等名山大川的地貌、水文、生物等状况。与此同时,游记内容也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以及手工业、矿业开采、农业生产、商业、交通运输等人文地理,尤其是经济地理。游记还录入人物传说、神话传说和风物传说等民间传说约160则。
  在写作体例上,《马可·波罗游记》是一部杂记式的游记,书中所记旅途中的见闻并没有按时间先后排列;《徐霞客游记》则是一部日记体的游记,它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记述作者旅行考察的经历。《马可·波罗游记》在写作风格上洒脱而又带有几分夸张;《徐霞客游记》则文字严谨而又不乏生动。如果说《马可·波罗游记》仿佛一幅中国画中的写意画,《徐霞客游记》便宛若一幅工笔画。
 
影响与成就
 
  马可·波罗是第一个横穿亚洲大陆并留下详细记录的人,他的游记是欧洲人撰写的第一部详尽描绘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作品。这部书自13世纪问世后,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激起了他们对东方、对中国的热烈向往。正如欧洲著名马可·波罗研究专家莫里斯·科利思所说,马可·波罗的游记“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于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导致了欧洲人文科学的广泛复兴。”
  马可·波罗此书在地图和航海领域起到了始料不及的作用,1375年,由法国国王查理五世监制的喀泰兰地图,其东亚部分完全以《马可·波罗游记》的相关记载为蓝本;著名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正是在反复阅读这部游记之后,立志东游。以至于有人认为,没有《马可·波罗游记》,便没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马可·波罗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是他,向欧洲人开启了中国之窗,向西方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是他,在中国和意大利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他的游记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文献。
  篇幅远远超过《马可·波罗游记》的《徐霞客游记》,同样是一部产生巨大影响力的著作。与徐霞客同时代以及后世的众多学者,无不推崇和赞赏这部力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钱谦益的评价“奇人奇书当流传不朽”。在国外,徐霞客及其游记也为学术界所瞩目。英国著名学者、科技史权威李约瑟博士评价,徐霞客写于17世纪的游记,几乎与20世纪的野外勘察家所写的考察记录具有同样的科学价值。《徐霞客游记》在中国乃至世界科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是无与伦比的,它是我国地学史上第一部较全面地探索自然地理现象的地学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地研究岩溶地貌的著作,同时又是第一部较系统地研究洞穴的著作。书中对于岩溶地貌的记述,不仅远远早于西方学者,其触及的范围以及论述的内容,也超过了西方19世纪以前的同类学者的著作。
  《徐霞客游记》既是一部游记体的地理学巨著,又是一部极具科学性的文学作品,还是一部反映明末社会状况的历史文献。
  作为游记领域的两部奇书,两座高峰,《马可·波罗游记》和《徐霞客游记》对于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其价值属于全人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部不朽的著作,都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作者: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