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绘圆圈别有意
霞客明宇万世情
——记徐霞客与临武刘明宇的一段友情故事
李忠兴
引言
萍水相逢此识君,天涯踪迹又离群。
梦随海月乡心远,愁逐江流客路分。
——明·苏平《送张景归四明》
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文化旅游的喜好,我被徐霞客的传奇深深吸引。身为湖南人,我对《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里的篇章怀有特殊情愫。在这部作品中,我意外发现一段被岁月湮没的友谊佳话。徐霞客与临武人刘明宇在衡阳的邂逅,仿若命运的精心安排,他们一见倾心,友谊迅速升温,互为知己、坦诚相待。然而,命运弄人,他们不得不各自踏上旅途,漂泊天涯,再度分离。如今,他们的友情只能如梦随海月,愁逐江流,令人心生惆怅与感伤。
在前文《郴州之行:徐霞客“万里遐征”中的“意外”》中,我们了解到徐霞客与临武人刘明宇之间的深情厚谊,这是他郴州临武之行的关键。刘明宇不仅对徐霞客慷慨施助,还凭借临武隐秘龙洞的传说,激发了徐霞客内心的探索欲望。这份情谊以及对神秘风景的向往,促使他在西行途中暂作停歇,转而向南探索,沿途的郴州等地也因此成为其旅程的自然延伸。接下来,让我们再深入研读《徐霞客游记》,细细品味徐霞客与刘明宇那令人羡慕的友情。
一、西行缘起
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农历九月十九,自认为“老病将至,必难再迟”的徐霞客,开启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也是最为壮烈的一次出游。目的是祖国的西南方向,后被称为“万里遐征”。这次出游他在想游览大好河山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与神交已久的知己何鸣凤的会晤。
《滇游日记七》有一段记载:“何名鸣凤,以经魁初授四川郫县令,升浙江盐运判官。尝与眉公道余素履,欲候见不得。其与陈木叔诗,有“死愧王紫芝,生愧徐霞客”之句,余心愧之,亦不能忘。”明朝大理浪穹人何鸣凤的这一句诗深深触动了徐霞客的心灵。徐霞客在日记中坦诚地写道:“......余心愧之,亦不能忘。”然而,尽管何鸣凤曾担任浙江盐运判官,与徐霞客的家乡江苏江阴相距不远,两人却始终未能晤面。因此,在1636年,徐霞客为了实现与这位辞官归隐的知己何鸣凤的会晤,踏上了他人生中充满传奇色彩的西南万里之旅。
从《徐霞客游记》的《粤西游日记三》中的《与静闻永诀日记》,《粤西游日记四》以及《哭静闻禅侣》诗六首等徐霞客文稿可知,徐霞客西行途中还有一个原因:同行的静闻要把刺血抄就的《法华经》供奉云南的鸡足山。
原来在西行的旅途中,徐霞客途经江阴的迎福寺。那里的莲舟和尚是徐霞客的知己,因此他在此小住了几天。莲舟和尚的徒弟静闻和尚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据说他在打坐入定的时候,眼前突然出现一片金光,一座佛山矗立在云雾缭绕的山巅。他看到了远在万里之外的云南鸡足山。因此,他发下了一个大愿,每日咬破舌尖,用自己的鲜血在袈裟上写一部《法华经》,经过二十年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这部血经。当他听说徐霞客要开启西南万里遐征,便恳求徐霞客携他同行,希望能将自己刺血写了二十年的法华经供奉于云南的鸡足山。徐霞客被他的虔诚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两人结伴同行,一路上寻山访水,志趣相投,结为挚友。正是这次西南之行,让他遇到了人生的另一位知己——临武人刘明宇。
二、衡阳遇劫
明崇祯十年的二月十一日夜晚,徐霞客与静闻和尚到达衡阳,船泊湘江。湘江之畔月色皎洁,众人心情愉悦。然而,江岸突然传来的悲泣之声打破了宁静,那声音像是孩童,又似妇人,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船上的同伴们都保持沉默,不敢上前询问,唯恐遭遇诈骗。大家并未料到,这竟是盗贼的陷阱。
静闻和尚严守佛门戒律,即便在江上也不愿随地吐痰或大小便。夜半时分,静闻让船靠岸小便,慈悲心驱使他借上厕之机,去探问那哭泣之人。他发现了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男孩谎称自己是官宦王家之人,因常遭酗酒的王宦官毒打而想逃离。静闻好言相劝,希望他回家,但男孩却躺在岸边不动。
静闻刚回到船上,一群盗贼便尾随而至,呐喊着冲进船中,放火并挥舞刀枪。船上的人们正准备就寝,都赤身裸体地挤在一起。他们在恐惧中跪地求饶,而盗贼却毫不留情地砍杀。众人慌乱中掀起船篷,跳入水中四散逃命。那晚,月色明亮,但盗贼来临时天空已布满阴云,等到盗贼离去,天亮时又下起了细雨。
徐霞客因遭抢劫而一无所有。十二日清晨,一位姓戴的船客同情他的遭遇,给了他一件内衣和一条单裤。徐霞客身无分文,只能以发髻中的银耳挖作为对戴姓客人的酬谢。这时才发现静闻不见了。找到静闻时,他正在岸边大喊:“经书在这里,但钱物已无。你亲笔临摹的《禹碑》和《衡州统志》尚未湿透。”他们上岸后,发现还有从烧毁的船中抢救出的衣物、被褥、竹书箱等物品,静闻一直守在岸边。见徐霞客冷得发抖,他立刻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徐霞客穿上。原来,盗贼敬畏佛门,没有伤害静闻。静闻见众人跳江逃生,想到书箱和佛经还在船上,便留在船上哀求。盗贼最终丢下经书,打开书箱,发现里面全是书籍、信件和游记手稿,便将它们倾倒在船上。静闻再次哀求,将它们收回破箱中,盗贼并未阻止。盗贼又打开皮箱,将里面的绸缎布料全部拿走。临走时,他们在船尾放了火。静闻及时扑灭了火势。舱口又起火,静闻再次跳入江中取水灭火。盗贼听到水声,以为有人来,见是静闻,便刺了他两枪后离去。
在这次遇劫事件中,将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了徐霞客的面前:随着身上携带的钱财、衣物和行囊被洗劫一空,不仅无法继续他们的旅程,甚至连基本的温饱都成了问题。只能想办法借款,才能再次开启西南行之旅。
三、雁城借款
在《楚游日记》中,徐霞客详细地记录了自己在衡阳借贷的曲折经历,原文洋洋洒洒3889字,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他在困境中的挣扎与坚持。衡阳遇劫,正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句俗语的真实写照。
据《徐霞客游记》记载:十三日,无计可施的霞客便急急地进城赶到老乡桂王府幕僚金祥甫的住所。霞客把自己在湘江上遇到盗匪的经过向金祥甫讲了一遍,金祥甫听完霞客的事儿,十分替霞客难过。徐霞客表示希望向桂王府借几十两银子,拜托金祥甫担保。事后,再由金祥甫回乡时顺便到徐家大院取银子还给桂王,让徐霞客一行完成西南旅行的大愿望。金祥甫对霞客提出借银两一事,颇感为难,说藩王府没有借银这个先例,表示徐霞客如果返回故乡,可以帮助筹措回乡的路费和衣装。徐霞客表示:如果我回乡后再重新起程,家人知道我在半途遇到劫匪被洗劫一空,还差点丧命,妻子、儿女断然不会让我再出家门。我不想改变西游的志向,还望祥甫兄想办法让我们渡过难关。 金祥甫无奈,只好说:“好吧。既然霞客兄这样执着,我会尽力去办。” 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徐霞客坚韧不拔的意志,即便在如此潦倒的情况下,他依然没有忘记自己“完成西行云南的大愿”。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为徐霞客与刘明宇的相遇铺就了道路,而徐霞客与临武的缘分也即将展开。
金祥甫或许无法筹集到所需资金,但他提出可以到王府内司发起众筹,以帮助徐霞客度过难关。徐霞客对此感到十分尴尬。静闻和尚于是对徐霞客说:“就当是我借给你的吧。我早有打算为常住的寺院购置四十八亩还愿斋僧田,如果能够得到大家的援助,那就权当作为我们西行的路费。等你回来后,你再按照援助的金额购置田地献给寺院,并将各位施主的名字镌刻在石碑上,这样对大家都方便。”徐霞客无奈,只得按照静闻的建议行事。尽管金祥甫承诺为徐霞客筹集资金,但进展缓慢。二月十六日,金祥甫向内司提交了一份报告,约定在二月二十二日召集众人筹款。然而,直到二十五日,筹款事宜仍未有实质进展。后来,徐霞客从别处得知,金祥甫已经筹集到一百多两银子。徐霞客便找个机会委婉地向金祥甫询问筹款情况。金祥甫不便再拖延,便答应借给徐霞客二十两银子。徐霞客立刻写下借据,以二十亩田地的租金作为偿还。三月初二日,被盗二十天后,经过无奈的等待,徐霞客终于拿到了二十两银子。然而,静闻和尚的众筹计划依然没有进展,他打算再等一等。但焦急的徐霞客已经等不及了,当天,留静闻继续筹款,他便与顾仆一同登船,登舟西行。
四月十六日徐霞客又回到了衡州府,准备与一直在此筹款的静闻会合。到达金祥甫的住所。主人不在家,而静闻住在花药寺也没过来。向别人打听才知道,静闻等候内府的资助,以及刘明宇代借的钱款,到现在仍然没有任何进展。静闻整天在寺院里听人讲说经文,本来就四海为家,至此并不觉得日子难捱,竟然忘记了自己留下来的使命,以致于迁延一个半月,却浑然不觉。霞客不免大失所望。四月十七日,霞客还是忍不住向金祥甫过问静闻提出的筹款一事。此后,他约定了一条去广西的船。说好四月十八一定要走。到了四月十八日,船夫因为同伴没有到来,发船的日期改在了二十日早。正好金祥甫派人前来告知,内府已说服众人赞助的银两,总其是十二两,待不久收齐后一并交给霞客。霞客听惯了这样的话,也不以为意,心中并不抱任何希望。不应该拖的也拖了,不应该克扣的也克扣了,大概再无拖延的理由,这回金祥甫的承诺总算兑现了。四月十九日,静闻收到了内司资助的旅费,一共十四两银子。二十日一大早,霞客启程西行。
从徐霞客的日记看来,衡阳遇劫后徐霞客想到的是他乡故知金祥甫,作为老乡金祥甫是知道徐霞客的家底的,但金祥甫借款一事是非常勉强的。一是藩王府没有借银这个先例,说劝徐霞客返回故乡,可以帮助筹措回乡的路费和衣装。二是在徐霞客坚定西游决心后,在同意帮徐霞客借款但非常迟缓拖延,拖了二十天。三是直到徐霞客从别处得知金祥甫已经筹集到一百多两银子,在徐霞客委婉地向他询问筹款情况时,金祥甫才答应借给徐霞客二十两银子,徐霞客立刻写下借据,以二十亩田地的租金作为偿还。四是在徐霞客湘南游期间,静闻专门等候金祥甫在王府内司发起的众筹,但一直毫无进展,到徐霞客返回衡阳后四月十七日霞客是忍不住向金祥甫过问筹款一事。直到四月十九日,静闻才收到了内司资助的旅费,一共十四两银子。总之这次借款,金祥甫在催促后次次说会筹集到位了,但次次落空,徐霞客的感想是:“听惯了这样的话,也不以为意,心中并不抱任何希望......不应该拖的也拖了,不应该克扣的也克扣了,大概再无拖延的理由。”徐霞客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在游记中如此记载,说明了此次借款的艰辛与无奈,可能心底还是非常伤心和有对故人的失望。
四、明宇仗义
在《楚游日记》的篇章中,一位关键人物——刘明宇——的出现,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从刘明宇的名字首次出现在书中,到他与徐霞客依依不舍地告别,这段时间从崇祯十年(1637年)的二月十九日至三月初三,以及四月十六日至四月二十二日,两次相遇共计二十一日。这些文字洋洋洒洒,篇幅长达3889字,记录了刘明宇全心全意为徐霞客寻找被盗的珍贵图书和信件,竭尽全力为他筹集资金。尽管刘明宇的努力成果有限,但他的真诚深深打动了徐霞客。这些文字生动地描绘了刘明宇在徐霞客困境中的关键角色,也展示了他们之间迅速建立的深厚友谊以及分别时的依依不舍。数千文字便不再赘述,现在特别分享他们之间发生的几件重要事情,以让大家更深入地感受到这段真挚的友谊。
刘明宇出场的原文:“十九日 往看刘明宇,坐其楼头竟日。刘为衡故尚书刘尧诲养子,少负膂力,慷慨好义,尚书翁故倚重,今年已五十六,奉斋而不禁酒,闻余被难,即叩金寓余,欲为余缉盗。余谢物已去矣,即得之,亦无可为西方资。所惜者唯张侯《南程》一纪,乃其家藏二百余年物,而眉公辈所寄丽江诸书,在彼无用,在我难再遘遇耳。刘乃立矢通“誓”神前,曰:“金不可复,必为公复此。”余不得已,亦姑听之。”
从徐霞客这段文字“刘为衡故尚书刘尧诲养子”的记载告诉了我们一个情况,刘明宇是临武人刘尧诲养子,既是养子又归于刘姓,因此刘明宇原籍应该是临武县武水镇刘家村。刘明宇养父刘尧诲(1522-1585年),字君纳,自号凝斋,湖广临武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及第。初任新喻县知县,以其卓越的治理能力被擢升为南京都刑科给事中。尧诲曾上疏直言总制胡宗宪抵御倭寇的策略失误,并揭露尚衣寺人员的滥竽充数等弊病,因而触怒权贵,最终辞去官职,归隐乡里。嘉靖四十二年,因助守临武县城有功,被重新起用,补任上海丞,后迁顺天府丞,晋升为佥都御史。在巡抚八闽期间,再次因御倭和平定海寇的功绩,升任副都御史,调任江西巡抚,授少司马兼御史中丞,总制两粤,最终官至户、兵二部尚书,并参与军机。刘尧诲性格沉稳坚毅,学识渊博。在任期间,他致力于兴学育才。巡抚江西时,创立了濂溪书院,并亲自撰写记文。在两广任职期间,正值张居正下令拆毁书院,他抗命不从,因此两广的书院得以保全。万历十三年(1585年),刘尧诲在衡州逝世,追赠太子少保。明嘉靖年间《临武县志》主编。”正如古语所言,“老子英雄儿好汉”,正是有这样杰出的养父,才培育出了英勇豪杰的刘明宇。
刘明宇时年56岁(可以反推出刘明宇应该诞于万历十年<1582年>)。平素吃斋但不禁酒,听说徐霞客遇难一事,立即到了祥甫家见徐霞客,表示要为徐霞客抓捕强盗。徐霞客表示东西已经被抢走,即便拿回来,也不能做去西南旅行的资金。可惜的是张侯的《南程》一纪,这是一部家藏二百余年的珍贵古籍。此外,还有眉公辈寄存在刘家的丽江诸书,这些书籍对别人无用,而我却再难遇见得到。刘明宇当即在神前立誓,说:即使金子无法找回,也要为作者找回那些珍贵的书籍。
刘明宇何以与徐霞客相识,必有故事。可惜没有文字记录左证,难以还原现场。从原文描述中可以窥见,初次的会面,刘明宇在徐霞客心中留下了何等崇高的形象!两人初次相见便如同旧友,从早到晚整日畅谈不休。徐霞客对他的评价充满了由衷的赞美:“少负膂力,慷慨好义,”意味着刘明宇在年轻时便拥有了非凡的体力和力量,这在我国的古代社会中,常被视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优秀品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种品质被认为是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必要条件。“慷慨好义”则描述了一个人在行为上大方正直,乐于助人,追求正义。这种品质在我国古代社会中被视为高尚的德行,是人们所推崇的。在古代,这种品质被视为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许多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岳飞、诸葛亮等,都具备“少负膂力,慷慨好义”的品质,他们不仅在战场上勇猛杀敌,更在日常行为中展现出高尚的品格,赢得了后人的敬仰。可以说,通过初次见面的交流,充分展现了刘明宇豪气干云、慷慨大方、见义勇为的性格。徐霞客已将我们临武的刘明宇视为英雄豪杰般的一流人物。
在《楚游日记》中,徐霞客对刘明宇的描绘是“奉斋而不禁酒”。这句简洁而深刻的话语,揭示了人生两大快事:挚友与美酒。深入《徐霞客游记》的篇章,我们发现,徐霞客的一生充满了这两种元素。在漫长的旅途上,他结识了无数新朋友,也与故知重聚,共同畅饮,沉浸在友谊与酒精带来的欢愉之中。徐霞客对酒的钟爱渗透于游记的每一页,各种酒的名目繁多,如醪、醴、浆、酝、黄酒、烧酒、火酒等,不一而足。他品尝着各式美酒,享受着酒杯相碰的清脆响声。在白昼,他跋涉于山川之间,领略大自然的壮美;在夜晚,他与友人共聚一堂,沉醉于友情与美酒的交织之中。这种既豪迈又温柔的并存,使得徐霞客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徐霞客对刘明宇“不禁酒”的特别提及,以及他们在湘江畔饮酒话别的情景,都显现出他们两人初次见面便如故友,性情相投,相互欣赏。在衡阳短暂的相聚时光里,他们常以酒会友,这样的情谊无疑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也为徐霞客选择继续前行,踏上临武之旅奠定了基础。
还有《楚游日记》中记载了一段别有趣味的经历:在那阴云密布的二月二十一日,午时细雨霏霏,出行计划无奈受阻。当日,南门捕得盗贼七人,其党羽近百,刘明宇为余助一臂之力,将揭捕之事呈于厅堂。午后,刘明宇以蕨芽为馔,款待于我,那曾在天母殿品尝过的葵菜,亦作为素食二绝之一呈现。这让我忆起王维诗句“松下清斋折露葵”,以及苏东坡的“蕨芽初长小儿拳”,心中暗想此二物若与那细嫩的薄丝相辅,便成就了三绝。遗憾的是,我乡中并无此等佳肴。直至衡阳,天母殿的葵菜与刘明宇所供蕨芽,皆风味绝佳,各具特色。葵菜松脆可口,蕨芽滑嫩柔美,各有所长。这一大段文字不仅描绘了刘明宇为兑现对徐霞客的承诺,不遗余力地追捕盗贼、寻回珍籍的奔走场景,更在生活琐事中展现了两人对美食的共同爱好。徐霞客对葵菜与蕨芽的细致品评,不仅反映了他对食物的深刻理解,也映射出他与刘明宇友谊的深化。字里行间,徐霞客的乐观主义精神与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跃然纸上,让人感受到了两位好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对生活乐趣的追求。二人心曲相通,无话不谈,自二月十九日初次相识,到三月初三的短短十四天内,刘明宇一面为霞客筹措资金,一面日日相聚,对饮畅谈。生平、家境、乡俗、轶闻、逸事、爱好、山河、名胜,皆为话题。于是,明宇故乡临武山川名胜,霞客自当听闻而后产生兴趣,期一睹为快。这才有了三月三日徐霞客毅然改向,向临武方向出游。此非猜测,有徐霞客游记为证:在《楚游日记》中,徐霞客留下了如下珍贵的记录:“初四日予以夜卧发热,平明乃起。问知由垫江而东北十里,有龙洞甚奇,余所慕而至者,而不意即在此也。”这就是说,龙洞之奇,霞客早有耳闻,此次即是慕名而来呀!没想到就在眼前。“耳闻”者,何人所述?非明宇无他矣!
可惜的是,刘明宇并未相陪同游,而是留在衡阳,覆行承诺,为霞客继续西行筹款。
《楚游日记》原文描述是“初三日,早出柴埠门登舟。刘明宇先以钱二千并绢布付静闻,更以糕果追予于南关外。时余舟尚泊柴埠未解维,刘沿流还觅,始与余遇,复订期而别。”翻译过来就是:“初三日,清晨我便出了柴埠门,登上了船只。刘明宇先是给了静闻两千钱和一些绢布,又带着糕点和水果,在南关外追赶上了我。那时,我的小船还停泊在柴埠,尚未解开缆绳,刘明宇沿着河流寻觅,最终与我相遇,我们再次约定了重逢的日期,然后依依不舍地分别。”
这段文字生动地展现了几个重要的细节:首先,刘明宇的慷慨与仗义,尽管自身财力有限,却依然资助了徐霞客两千钱。其次,刘明宇的重情重义和生活仪式感,即便在朋友短暂离别之际,也要带着糕点和水果来送行;最后,这段描述也反映了徐霞客与刘明宇之间深厚的感情,即便徐霞客已经启程,刘明宇仍匆匆赶来相送,并且两人很快就约定了再见的时间,显示了他们之间牢固的友谊。这里可以想见,徐霞客往临武观龙洞,到郴州访苏仙的行程是告知了刘明宇的,如果不是这样,徐霞客直往云南西去,于途中生变,何以与刘明宇约定再见?显是不可能的。
再说,刘明宇在徐霞客逗留衡阳的14天时间里,想方设法,为徐霞客筹措资金,三月三日徐霞客离开衡阳时,刘明宇的资助高达2000钱,以明朝一钱约等于现代人民币60元-80元计算,其金额高达12-16万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他提供的船只和其他礼品。据统计,刘明宇是徐霞客一路上接受捐赠数额最多的义士。素昧平生,一见如故,倾囊相助,其豪爽之气,大方之慨,古今少有!
在深入研究了徐霞客的游记后,我对他的旅行资金来源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徐霞客的旅行资金主要来源于三个部分:首先是家庭的支持,这是最为重要的资金来源,主要由家中的地租和作坊所得构成;其次是来自官员或朋友的馈赠,这些馈赠多数用于路费或作为礼物;第三部分则是借款,这些借款通常是来自朋友的援助,以解燃眉之急,虽然这部分资金也应算入家庭负担之内。
资助者 | 方式 | 页码 | 资助者 | 方式 | 页码 |
资金主要由家庭负担 | 地租、作坊得来的钱 | 208 | 眉公(陈继儒) | 修以仪(仪:礼物、指钱) | 264-265 |
竺震上人 | 以香秫程资馈 | 674 | 湛融师 | 借银十两 | 269 |
衡阳桂藩王 | 银十四两 | 673 | 金祥甫 | 借银二十两 | 540 |
莱斋僧 | 以金赠 | 刘明宇 | 捐赠钱两千、一些绢布 | 551-552 | |
周文韬(官) | 送程仪 | 1241 | 太平州帅李恩祀 | 程仪之馈 | 1188-1190 |
黄绍伦(官) | 赐宋钱、棉衣、唐巾、䌷裙 | 1249 | 黄绍伦(官) | 馈青蛙为寓中资 | - |
农国琦(官) | 馈程仪 | 1302 | 黄绍伦(官) | 送银镯 | - |
冯润(官) | 送银一两 | 陆万里(官) | 送路费、马牌及衣、袜、裤、履 | 1360 | |
萧来凤(官) | 送程仪 | 刘弘勋(官) | 馈程甚腆 | 1945-1946 | |
金重甫(儒商) | 奉少量酒资 | 1688 | 莫伋(官) | 送米、肉、酒 | 1557 |
唐玄鹤(官) | 送棉被、棉袄、夹裤、路费 | 1925 | 何别驾 | 送程仪 | 1730 |
阮仁吾(朋友) | 送番帨、香扇 | 1918 | 傅良友(官) | 送酒、鸡肉 | 1923 |
周恭先(朋友) | 送路费 | 1999 | 唐大来(朋友) | 送钱 | 2001 |
阮玉鏳(朋友) | 送路费 | 2002 | 阮玉湾(朋友) | 送路费 | 2002 |
闪太史(朋友) | 送路费 | 遍周师(僧人) | 送钱 | 2159 | |
丽江木公 | 送银十两、银杯两只、绿绉纱一疋、铁皮褥一张、黄金四两、红毡 | 2212 | 纯一(丽江木府解脱林主僧) | 赠: 古磁杯2。 薄铜鼎1。 | 2219 |
吴参府 | 送程仪 | 2548 | 潘捷余(朋友) | 送翠生石两块 | 2548 |
表1 徐霞客旅行资金来源表(据中华书局本2015版统计,部分无页码的来自网络)
统计结果揭示,捐助徐霞客最多的两位分别是丽江的木公和我们的临武同乡刘明宇。
五、湘江送别
在完成了对永州和郴州的游历之后,徐霞客第二次返回衡阳。从崇祯十年的四月十六日到四月二十二日,这次与刘明宇相聚总计七天。在这段时间里,徐霞客和静闻还在为筹集资金努力。在上一次,他以二十亩田地的租金作为抵押,向金祥甫借得二十两银子。而这一次,通过金祥甫在王内府以众筹方式,又为他借得了十四金,尽管具体折合人民币的数额无法确定。由于借款过程漫长且未能满足既定的目标,徐霞客在游记中对筹资的结果流露出不满。尽管在资金方面遭遇了挫折,徐霞客对西南之旅的渴望却与日俱增。在短暂的停留期间,他再次准备踏上新的旅程。刘明宇多次劝说他多停留一些时日,同时还在不懈地为他寻求资金支持,并努力追回被盗的珍贵书籍。然而,徐霞客已经急不可耐。四月二十日的清晨,他们冒雨登上船只,重启西南之旅。
明崇祯十年的四月二十日,徐霞客在衡阳的几位朋友为他西南行钱行,但刘明宇未能出席。随着船家的再三催促,徐霞客无奈地带着遗憾启程了。到了二十一日,当船只行驶了三十里,越过新塘站,又继续行驶了二十里,即将抵达松柏时,突然看到岸上有人疾奔而来,挥手呼喊,激动得声音哽咽。船只靠岸后,才得知那是刘明宇的轿夫。轿夫告诉徐霞客,刘明宇就在后面,因为体胖,轿夫走得慢,刘明宇便下轿步行,正在赶来的路上。徐霞客和静闻和尚听闻后深受感动,急忙下船,决定在原地等待刘明宇,然后与他告别。然而,他们等待了许久,夜幕降临,仍未见刘明宇的踪影。于是,他们前往香炉山,山顶有一座寺庙,他们在茅庵中宿泊,条件简陋,和衣而卧,夜里风雨大作,直至天明。
第二日,即二十二日,夜半的雨声直到天亮也未停歇。一早,徐霞客、静闻和轿夫起床继续前行。一路上,他们询问是否有人见到刘明宇。雨势越来越大,而刘明宇未携带雨具,徐霞客推测他不会继续前行,于是他们在一户人家中暂时休息,并计划在那里等待刘明宇。此时的徐霞客,身体湿透,饥寒交迫。他们在这户人家等待时,徐霞客还派轿夫出去打听消息。不久,那家的妇人端出了冷饭菜,他们只能将就着吃,并为轿夫留了一些。轿夫回来后,说刘明宇实际上并没有继续步行,而是改乘船只直接前往松柏,甚至可能已经到达柏坊驿站,因为刘明宇并不知道徐霞客和静闻已经下船上岸,因此他们再次错过了彼此。
得知这一消息后,徐霞客立刻变得焦虑起来。他和静闻迅速出发,打着雨伞,一路疾行,并要求轿夫加快步伐,希望能尽早赶到松柏拦截刘明宇。大雨倾盆,道路泥泞,他们艰难地行走,多次跌倒又爬起,满身泥水,相互间也不免有些埋怨和责怪。就这样,他们坚持走了十五里,跨过舂陵河,终于看到了松柏的影子。远远地,他们看到刘明宇一行人带着茶水在路口焦急地等待着。老友相见,情绪激动,悲喜交加。他们随后在松柏江边的一家酒肆停下,备下酒菜,欢快地畅饮。刘明宇坚持挽留徐霞客,表示要赠送的财物稍后才能送到。但徐霞客坚决辞谢,不愿再停留以免耽误行程。他们最后来到松柏的渡口,刘明宇帮他们租了一条渔船,并从酒家借来百文钱“厚酬舟人”。刘明宇原本打算陪同送到柏坊,但渔船太小,无法容纳。天色已晚,雨仍未停,两位好友在松柏匆匆相聚后,徐霞客与刘明宇挥手道别,望着徐霞客雾霭中远去的身影,刘明宇久久不肯离去……
六、拨开历史的迷雾
在引言中,我曾提出问题:徐霞客为何在重要的西行还愿之旅中,突然停止西行,在郴州、永州、衡阳之间勾勒出一条优美的独立环形路线?他为何未向北探索,反而转向南部荒僻之地?临武恰好位于这条完整旅行闭环线路的正中间,这难道仅仅是巧合?为何这位伟大的行者要去临武?为何徐霞客此次郴州永州之行的起点和终点,都与同一位临武人——刘明宇密切相关?从衡阳出发时,刘明宇慷慨解囊相助,这里是旅行的起点;而郴州旅行的终点也是徐霞客一行重启西行的起点,徐霞客动身时因刘明宇未到而急着出发,后来得知刘明宇来相见,两人在湘江边追寻,有了长达两天一夜的深情送别。这一系列疑问,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经过前文层层剖析,答案渐渐明朗:徐霞客与刘明宇之间的深情厚谊,是他湘南之行的关键。刘明宇不仅对徐霞客慷慨相助,更以临武隐秘龙洞的传说点燃了徐霞客心中的探奇之火。这份友谊与对神秘风景的向往,促使徐霞客在西行之路暂歇期间,转而踏上向南的探寻之旅,沿途的郴州等地也因此成为旅途的自然延伸。
以下对徐霞客的行程变化进行分析:
首先,衡阳的意外被劫是改变徐霞客行程的直接因素。遇劫后身无分文的他在衡阳滞留,需要寻求援助筹款以继续旅程。借款过程曲折艰辛且需时间,这段时间徐霞客得以开展一段新旅程。
其次,徐霞客与刘明宇性情相投。在衡阳的十四天里,他们畅谈一日,共饮畅游,共享对风景旅游的热爱。刘明宇家学渊源,养父刘尧诲是明嘉靖年间《临武县志》主编,向徐霞客详细介绍了临武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了他对这片未知土地的好奇。刘明宇的慷慨仗义也感动了徐霞客,让他萌生亲临临武的念头,想见证是什么样的山水孕育出如此杰出人物。这一决定既是感恩,也是对探索未知的渴望。
最后,临武石门龙洞的独特魅力不可忽视。明嘉靖《临武县志》云:“龙洞:在县北二十里,石潭中有石龙,约一丈余,鳞爪俱备,唯首潜入潭水中;洞势深黑一里许,以火烛之则可入;洞口时有烟雾结聚,盖龙气也,为临武八景之一,曰‘龙洞烟云’。”《楚游日记》中,徐霞客记录:“问知由垫江而东北十里,有龙洞甚奇,余所慕而至者,而不意即在此也。”这段文字表明,他之所以来到临武,正是出于对龙洞的向往,而这一向往显然源于他人之口,就是他在衡阳时听闻的关于龙洞的盛名。进一步地,我们遍寻《徐霞客游记》全文,发现“余所慕而至”或“慕而至”“所慕而至”这一类似表述仅出现于此一处。在信息不通畅的古代,这一独特的发现几乎无需多言,便指向了一个明确的结论:是《临武县志》的总编纂刘尧诲的养子刘明宇,向徐霞客介绍了这一神秘迷人景观。因此,我们可以断言,正是对临武龙洞的向往,驱使着徐霞客踏上了湘南的探索之旅。
徐霞客游临武龙洞写下了900多字的详细游记,生动记载了洞中石柱、石龙、龙珠、龙盘等奇景:“洞门东南向,一入即见百柱千门,悬列其中,俯洼而下,则洞之外层也。从其左而上,穿列柱而入,众柱分列,复回环成洞,玲珑宛转,如曲房邃阁,列户分窗,无不透明聚隙,八窗掩映。从来所历诸洞,有此屈折者,无此明爽,有此宏丽者,无此玲珑,即此已足压倒众奇矣。”徐霞客把临武龙洞赞为“足压倒众奇”,叹为“异境”。原文记录了他在生病发热的情况下,“三进三出”龙洞,中途安排顾仆下山买酒,无一不体现了他对临武龙洞的狂热喜爱。徐霞客在《楚游日记》中列了个“岩洞排行榜”,给他认为最出色的12个岩洞排了个名次,其中道州月岩位居榜首,被称为“永南诸岩殿景,道州月岩第一”,然而游览临武龙洞后赞叹道〔此洞品第,固当在月岩上。〕,可以说在在徐霞客心目中“临武龙洞”是他所游历过品第最高的溶洞。
徐霞客的临武之旅,是与刘明宇缘分的产物,既是地理探险,也是心灵与友情的双重旅行。这一系列事件丰富了我们对徐霞客个人情感世界的理解,也为湘南山水增添了传奇色彩,展现着人与人、人与地之间的不解情缘。
这篇拾遗以一首诗开始,也以一首诗结束:
壮志西游征程远,衡阳劫后影孤存。
雁城邂逅遇知音,仗义疏财明宇君。
把杯共话心欢畅,潇湘春雨天涯情。
江湖漂泊感深恩,此身又向湘南行。
郴州市徐霞客研究会会员
临武县旅游服务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