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徐学组织
协会介绍
徐学研究
霞客智库
图片新闻

​江南江北山不同

江南江北山不同

胡金玉

二十六日,鸡初鸣,发舟。十里,西南过萧村,天色犹熹微也。至是已入新宁境,至是石山复出,[若屏列,若角挺]。两岸濒江之石,亦时时竞异。又五里,折而东,江南岸穹石成洞,外裂多门,如狮、象骈立,而空其跨下①;江北岸断崖成峡,上架飞梁,如虹霓高映,而缀其两端②。又五里,转而西南,与石山时向时背。两崖突石愈奇,其上嵲如翅云斜劈,下覆如肺叶倒垂③,幻态时时变换;但洞不甚深,崖不甚扩,未成楼阁耳④。      《粤西游日记三》454页

注释:①骈立:两两相对地耸立。空其跨下:指像狮子、大象的山石,腹部下面是空的,并且前后之间有一定的距离。②虹霓:彩虹。缀:点缀、装饰。③嵲:嵽嵲(音,叠聂),形容山高。如翅云斜劈:崖石高而倾斜,像鸟的翅膀耸入云端。覆:复盖。如肺叶倒垂:像倒挂的肺叶。④耳:句末语气词,无实际意义。未成楼阁:没有构成楼阁。

点:比喻两两成对又构成对偶,说的是石山不断地出现,人在船中坐,船在江中游,两岸山石不断变换形态。“江南岸穹石成洞,外立多门,如狮、象骈立,而空其跨下”,“江北岸断崖成峡,上架飞梁,如霓虹高映,而缀其两端”,这一长联,使江南岸的山石“如狮、象骈立”,的特点,江北岸“如虹霓高映”的断崖石梁形象,起到鲜明对比的作用。而五里后所见的山石更加奇特,“上嵲如翅云斜劈,下覆如肺叶倒垂”,又是两句比喻构成的对偶,高处的岩石如鸟翅舒展状的云朵一样斜劈着,下面的崖石覆盖着像倒挂的肺叶。形态各异,喻体新奇,使多娇的江山,多姿的面貌得到了尽情地展示。


裂隙透光若明月

余乃北向入山,半里踰①土岗而下。其内土反窪坠②,其东西两崖俱劈空前抱,土岗横亘而接其两端。既直抵北崖下,望东崖之上两裂透壁之光,若明月之高悬镜台也。又望西崖之上,有裂罅③如门,层悬叠缀④,若云屝⑤之嵌空天半也。余俱不暇穷⑥,先从北崖之麓入一窍。窍门南向嵌壁为室,裂隙为门,层累而上,内不甚宽,而外皆叠透。连跻二重,若楼阁高倚,飞轩⑦下临,爽朗可憩⑧。   《粤西游日记三》524、525页

注释:①踰:即逾,越过。②反:反而。窪坠:下坠的地方形成一个塌坑。③裂罅:(音,峡)开裂的缝隙。④层悬叠缀:一层层地累叠高悬。⑤云屝:就像敞开的云门。⑥不暇穷:应接不暇,看不尽。⑦ 飞轩:这里指翘起的檐角。⑧爽朗可憩:干爽明亮,可以当作休息之地。憩,休息。

点:东崖上两道从裂缝中透进来的光,像镜台上高悬的明月,这里的“明月”、“镜台”都是喻体,一体两喻,很有新意。“有裂罅如门”,此门“若云屝之嵌空天半”,又是比喻连用。“连跻二重”后,“若楼阁高倚,飞轩下临”,加之“其东西两崖俱劈空前抱”的拟人句,因而使这一处土岗和山崖,以及崖上的岩穴显得格外的空灵而高丽。


狼牙虎齿峺石貌

半里入峡,两崖壁立,丛木密覆,水穿峡底,路行其间。半里,峡流南汇成陂①,直漱峻峰之足②。复溯流入③,行水中者一里,东南出峡,遂复④仰见天光,下睹田塍⑤。于是⑥山分两界,中有平坞,若别一天地也。东行坞中,坞尽复攀石隘登峺⑦。峺石峻耸如狼牙虎齿,前此无其巉峭者也⑧。    《粤西游日记三》517页

注释:① 陂:(音,卑)这里指池塘。② 漱:冲刷。足:指山脚。③复:再。溯流入:逆流而上。④遂:于是,才。复:又一次。⑤塍:(音,成)田间的土埂。田塍,是指种庄稼的田地。句意:(从东南向走出峡谷)才得以抬头重见天光 ,下见田野。⑥于是:在这里。⑦坞尽句:走到山坞尽头,再一次攀登山岩的狭隘险要处。峺,山岭险阻处。⑧巉峭:形容山势高而陡。句意:在此之前没有见过像这里这样险峻(像狼牙虎齿般)的山岭。

点:“狼牙虎齿”这一比喻,形象地凸显出坞的尽头山岩的高峻险削。“直漱峻峰之足”为拟人句,同样形象地写出了水流侵润山麓的状况。前一句中“两崖壁立,丛木密覆”与“水穿峽底,路行其间”构成对偶,简要说明了山上山下的概貌。


洋渡地形如花萼

三里(地名)以洋渡(地名)为前门,……渡之南,则石峰离立,若建标列戟①;渡之北,则石峰迴合,中开一峡,外湊②如门。……城北土山中悬,直自后营(地名)西北夭矫③而下,至此而尽。其东、西两界石山,迴合④如抱,愈远愈密,若天成石郭⑤。……又北转,而东抵后营之后,乃中分土山一支,直南四十里而结三里。若萼中之房,其分支东渡者,又南转环绕为东之障。……其处[东、西]处最拓,若萼之中折处焉⑥。由周泊(地名)而南,渐转渐合,至洋渡东向临溪,则青狮庙之后崖也;由苏坑而南,渐转渐合,至洋渡而东向临溪,则白崖堡(地名)之东崖也。二崖凑合于洋渡,即所入之前门,若萼之合尖处焉。   《粤西游日记四》545、546页

注释:①标、戟:标枪和戟都是古代的兵器。建标列戟:就像耸列的标和戟。② 湊:即凑,接近。③夭矫:屈曲而有气势。④迴合:迴,曲折环绕。合,聚拢。⑤石郭:旧时用石垒砌的城的外墙。⑥中折处:半中腰。

点:对于三里与洋渡间的山区地形,霞客从鸟瞰的视角,依照山脉的走势,把它形象地比作“花萼”。这种大手笔的描绘,既是作者想象力极其丰富的具体体现,又极利于读者在优美的辞句中找到思维的视觉。


多灵三峰如笔架

石山又开,南北两界中,复土脊盘错①,始见多灵(地名)三峰如笔架,高悬西南二十里外。……西由坞中入石山,峡渐转,西北行其地②,寂无人居,而石峰离立,色态俱奇。(色青白成纹,态郁紆若镂刻③。)   《 粤西游日记四》573页

注释:① 复:又。又看见土山山脊盘绕交错。②其地:这一片地区。朝西北行走的这片地区。③色青白成纹:颜色呈现出青、白相间的纹理。态郁纡若镂刻:形态曲折,纹饰明显,好像雕刻的一样。郁:纹饰、文采明盛貌。紆:(音,于)弯曲、曲折。

点:“多灵三峰如笔架”,使人一下就能联想到文房中砚台旁用来搁毛笔用的笔架,(笔架,用陶瓷、金属、竹、木等制成的搁笔或插笔的架儿。这里指“山”字形,可同时搁两支笔用的笔架)。此比喻兼有宿小夸张的手法,将三座山头根相连,头分开,像笔架的形状描绘得十分传神。二是山体所呈现出来的青、白纹理“如镂刻”,把曲折鲜明的纹理比作人工雕刻出来的样子,使山体显得更加美丽,耐人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