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徐学组织
协会介绍
徐学研究
霞客智库
图片新闻

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作者: 陈捷元
弘扬徐霞客精神   投身和谐社会建设
——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陈捷元
 
各位会员:
  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任期已满五年。今天召开全体会员大会,主要任务是:总结五年来的工作,审议通过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
  五年来,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我们通过加强思想理论和规范化建设,深化了对徐霞客及其游记的研究,拓宽了服务社会的实践领域,提升了自身的素质、形象和影响力,在“立足江阴、接轨北京、学术为本、惠及社会、以老带新、弘扬文明”的道路上不断进步,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目标。
  本届理事会的工作是在上届理事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7年5月29日,29名有识之士在马镇南旸岐村晴山堂正式成立了“江阴县徐霞客研究会”,开创了全国徐学组织先河,其后十八年,江阴徐学研究事业坚持不懈,不断发展。2005年10月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举行了“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揭牌仪式,开始了新的五年奋斗历程。
  现在,我受第二届理事会委托,向大会作理事会工作报告。
 
      一、坚持深化学术研究  质量不断提高
 
  “学术研究是灵魂,是生命线”。五年来这一认识已经深入人心,转化为会员的自觉行动。广大会员利用自身优势、结合社会实际、挖掘霞客文化底蕴、拓宽徐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思想认识纵深推进
  为什么要成立徐霞客研究会?徐学研究会的宗旨是什么?这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强调思考的问题。
  为了不断提高和深化大家的认识,我们组织、参与了多次重大活动,通过实践,不断强化和提高基本认识。2007年,我会20余人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纪念徐霞客诞辰420周年大会和中华世纪坛徐霞客铜像揭幕仪式。温家宝总理给大会的《贺信》,给予我们巨大鼓舞和深刻启迪。2009年,我会承办了在北京和江阴举办的纪念毛泽东“我很想学徐霞客”讲话发表50周年座谈会,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历任会长到会肯定并勉励江阴徐研会的工作,更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年,我会举办纪念温总理《贺信》三周年座谈会,中国徐霞客研究会会长张宏仁和全国许多专家学者莅临共商大计,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通过重大活动历炼,大家深刻认识到:研究徐霞客,挖掘整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徐霞客精神,就是为了更好地为和谐社会服务。作为徐霞客家乡的徐学研究工作者,我们有优势,有信心,更有一种历史的和时代的责任感。
  (二)学术活动深化丰富
      学术研究是真做学问,学术活动可拓宽视野。我们强调学术为本、潜心研究、严谨治学,提倡相互切磋、百家争鸣。2005年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坚持每两月召开一次会议,制订计划、确定课题、探讨文章,形成了较好的学术氛围。
  我们组织会员积极参与了全国性的和南京、杭州、温州、无锡等地的徐学研究活动。2007年,参与组织并参加在京举行的“徐霞客与中华文化国际研讨会”,提供论文12篇,田柳等3人做大会交流发言。2009年我会成功举办“中国江阴徐霞客国际学术研讨会”,有海内外专家学者120余人参加,大会主题鲜明、学术性强,反响大、效果好。市委书记朱民阳到会致辞,市长王锡南为论文集《徐霞客与生态文明》题签。今年7月,我会派员赴云南丽江参加在木府举行的“霞客丽江行”座谈会,就徐霞客晚年西南行进行请益并实地考察。
  交流活动不断深化丰富,既开阔了学术视野,又提高了研究层次。
      (三)研究成果卓有成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五年来,我会会员共撰写学术论文119篇,其中34篇被全国性刊物《徐霞客研究》收录,27篇入选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名誉会长徐冬青的《徐霞客精神与江阴精神的哲学思考》,蔡伯仁的《徐霞客的“认识”创新精神特具现代价值》,陈锡良的《中国前近代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李宝根的《关于传承和开发徐霞客先祖文化的思考》,何公慰的《徐霞客朴素生态文明观简说》,胡金玉的《引领低碳:温总理的高瞻远瞩与徐霞客的前期探索》,杨晓峰的《从徐霞客成才看交友之道》等,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独特见解,拓宽了研究领域,体现了学术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
  我们支持会员著书立说,出版了蔡伯仁的研究文集《徐霞客》,刘湘和的《徐霞客诗译赏》,薛仲良的《徐霞客家集》。
  江阴的徐学研究在全国徐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受到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和各地研究组织青睐。各地学者积极为江阴《徐学研究》撰稿。在江阴市政府和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合办的、面向海内外的刊物《徐霞客研究》上,我会会员论文占有一定比重,同时有7人担任编委会副主任、副主编。
  会员们潜心努力,以丰硕的成果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学术研究新局面。
 
      二、努力拓宽服务领域  影响不断扩大
 
  研究会是学术团体,我们强调学以致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实际行动,才是我们的目的,才是我们研究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为此,我们提出“潜心学术研究,热心社会服务”的指导方针,并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积极建言献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徐霞客是中华文化历史名人。江阴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先后命名了徐霞客镇、徐霞客中学、徐霞客小学,建成了徐霞客大道、徐霞客旅游博览园、徐霞客湿地公园等,打响了徐霞客品牌,为全国徐霞客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载体。我们研究会乘势而为,积极参与有关规划建设项目的论证。如江阴市不开发区规划建设、徐霞客旅游生态农业园区人文资源保护利用、徐霞客博览园和博物馆布展、徐霞客湿地公园桥梁命名,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创建等多项工作,都提出了我们的思考和建议,并得到重视与采纳。2009年10月,我们根据朱民阳书记批示,组织主持了徐霞客旅游区规划专家咨询会,海内外专家学者100多人参加。在徐霞客大道通车典礼和徐霞客旅游博览园开园仪式上,市委书记朱民阳赞许并勉励我们“要把徐霞客这篇大文章做好”。
      (二)多种形式宣传,为幸福江阴提供精神动力
  宣传徐霞客业绩、传承徐霞客精神,是我们研究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五年来,我们积极鼓励会员发挥聪明才智,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介绍徐霞客,在市区展出徐霞客生平图片,和雪豹集团、天华艺校举办霞客风采文艺晚会和徐霞客镇联合筹拍动漫片《游圣徐霞客》等,用多种形式宣传徐霞客、弘扬徐霞客精神。我们还先后出版了童渝、徐和明主编的连环画册《游圣徐霞客》、张秉忠主编的《华夏览胜》《江阴览胜》、肖卫琴创作的长篇小说《游圣徐霞客》和同名电影文学剧本、黄启元编写的《徐霞客故事》,陈复观创作完成了《徐母教子》等4个锡剧小戏。这些作品深受群众喜爱和好评。
  为了让更多的江阴人认识徐霞客、学习徐霞客,2009年我会成立了以陈楠为团长、杨建兴为副团长的徐霞客宣讲团,进社区,进学校,两年来共宣讲20余场次,听众数千人。今年是我们研究会确定的“徐霞客宣传普及年”。为了达到最大程度的普及效果,我会配合市委宣传部和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移动杯·游圣徐霞客之路知识竞赛”。市领导对这一活动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冬青亲自部署,成立了由宣传部、教育局、国土局、园林局、文广新局、关工委、徐霞客研究会、徐霞客镇、祝塘镇领导为成员的组委会,并下达了文件。在启动仪式上,副市长龚振东到会讲话,教育局长屠湘如作了动员报告,并宣布成立以陈利为团长的38人宣讲团。整个活动历时半年,组织严密、部署得当、宣传到位、措施有力。各校开展了弘扬霞客精神、感悟幸福江阴、争做时代新人的征文、演讲等系列活动。南菁中学、江阴二中、徐霞客中学、华西实验学校、等学校涌现一批主题活动优秀教案,徐霞客实验小学的《基于霞客文化背景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被江苏省教育学会正式立项。在认真开展读书活动的基础上,共有10万余名学生参加了知识竞赛,近5000名学生获奖。在整个竞赛活动中,我会会员不遗余力,副秘书长单旭编写了普及读本《徐霞客为何在当代突然走红》,宣讲团成员深入课堂辅导,组织巡考、阅卷、评奖、颁奖。竞赛取得了圆满成功。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牵动了千家万户的知识竞赛,是江阴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活动,也是结合素质教育进行的一次有较大影响的主题教育活动。
      (三)主动配合政府,为徐霞客品牌锦上添花
  徐霞客是江阴人。他属于江阴,也属于全国,属于世界。如何让徐霞客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们研究会有介绍的责任。
  2009年,在我会倡议下,江阴市委、市政府联合中央电视台科教制作中心、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联合摄制的9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徐霞客》在江阴开机。在长达一年的制作中,我会参加了从筹划、剧本、签约、开机、封镜、审片的全过程。陈捷元担任顾问,何国石顾问、唐汉章等作为见证人接受采访,徐伟忠、汪汉民等人负责联络,协助选景,田柳、李宝根、陈锡良、何公慰、曹琰等参与审片。今年6月该片在北京隆重举行首播仪式,央视10套、1套在黄金时段播出。由于题材重大,有可观性、权威性,央视又专门制作了3集《霞客行》,在4套国际频道播出。用传媒让徐霞客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00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发展旅游产业的意见,决定设立“中国旅游日”,向全国征求意见。我会积极配合市政府申报工作,发动会员撰写文章,以研究会名义发出倡议,在《江阴日报》刊登,在《徐学研究》、《徐霞客研究》组织专栏文章,陈述徐霞客作为游圣和旅游日的关系,发动会员上网投票,参加3·29“中国旅游日”专题论坛等,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今年,中国第19届金鸡百花奖电影节在江阴隆重举行,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张宏仁会长等专程与会,我会《徐学研究》专门配发图片,唐汉章副会长还撰写了《中国电影界的徐霞客情结》,宣传徐霞客,宣传江阴。
  2007年起我会和徐霞客镇联合举办首届朝圣公祭活动,用庄重的仪式纪念圣人、激励世人。2009年,在市台办支持下,我们同台湾徐霞客研究会共同举办了“海峡两岸纪念徐霞客朝圣公祭典礼”,30多位台胞参加了仪式,在台湾引起反响。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政界人物蒋孝严、郝龙斌等20余人送来贺件题词,称颂徐霞客是“文化津梁”,表示“追慕先贤”、“缅怀游圣”、“光前裕后”并祝公祭活动“圆满成功”的良好愿景。我会向连战、吴伯雄·1赠送了线装本《徐霞客游记》。“海峡两岸朝圣公祭活动”至今已举办了两届。
  五年来,江阴徐学研究工作者的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成果丰硕。“徐霞客的故事”被无锡市正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田柳等同志当选为传人,目前正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阴徐霞客研究”被《江阴市志》以专稿形式收录。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值得我们江阴徐学研究者骄傲的事情。
 
      三、重视加强自身建设  能力不断增强
 
  自身建设是研究会兴旺发达的根本。五年来,我们在注重思想建设的同时,注重了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研究会发展健康,活力增加,形象良好。
      (一)队伍建设发展壮大
  五年来,我们新发展会员55名。目前有顾问12名、理事35名,会员总数96名,初步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格局。
  学术队伍是我们的主力军。为了提高整体学术研究水平,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帮助会员掌握信息、拓宽思路,每年安排会员出席国内学术研讨会。2008年我们还邀请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中央民族大学曹立波教授来澄做学术报告。我们注意发挥以老带新作用,在《徐学研究》专辟“徐学人物”栏目,介绍蔡伯仁、田柳、徐华根等同志的事迹和精神,为年轻同志树起榜样。同时也给年轻人下任务、挑担子,钱晴、邹鹏辉、单旭、杭建伟、杨晓峰、张苏姝等同志,都能在撰写论文和组织活动中发挥骨干作用。
  学术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我们还根据会员建议组建了徐霞客菜系研究委员会、徐霞客品牌推广委员会、徐霞客旅游文化研究委员会、徐霞客研究会晴山堂碑刻艺术研究委员会。这些机构的设立,既可拓展研究领域,又能紧贴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实际,一举两得。吴雯玉理事研制了徐霞客菜谱,在北京开办了徐霞客大酒店,既宣传了徐霞客,又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二)阵地建设拓展延伸
  1、成功创办《徐学研究》
  2006年6月,我会创办内部学习交流材料《徐学研究》,至今已编刊16期,共刊发各类文稿553篇,约160万字,图片543帧,封底篆刻31方;设有“徐学论坛”、“霞客故里”、“资源保护”、“信息交流”等30余个栏目;内容以学术论文为主体,同时大力宣传游圣故里风貌;作者以本会会员为主体,适当选用国内外专家权威的文稿;每期印1400份,除会员外还向市领导、各部委办局和各镇领导、各中小学、文化站发送。从各方面反应看,《徐学研究》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受到大家喜爱。
      2、成功开设“中国徐霞客”网站
      去年底在国土局苏士虎局长关心指导下,开始筹建“中国徐霞客”网站,中国徐霞客研究会给予大力支持。今年1月6日网站注册成功,顺利开通。网站设有“霞客新闻”、“霞客故里”、“徐学组织”、“徐学研究”、“霞映天下”、“329天下游”等11个栏目,内容丰富。至今我们已向该网站上传了各类文稿、图片近500篇(幅),主要以《徐学研究》图文稿为主,也有一些《江阴日报》等的相关内容。
      (三)制度建设规范有序
  制度是研究会工作的保障。五年来,我们坚持每年一次全体会议,每季度一次理事会议,每月1-2次会长办公会议。工作年初有计划、阶段有检查、年终有总结。重要活动集体研究,具体分工落实责任。2007年、2009年我们承办中国江阴徐霞客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规格高,规模大,由于做到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群策群力,会议开得十分圆满,受到领导和与会代表好评。
  在财务管理方面,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支持和社会各界赞助。我们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尽量节约开支,保障必要支出。今年市民政局组织对我会财务运行进行检查,表示满意。
  2008年,在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建议下,我会隶属关系做了调整。在国土局的关心帮助下,我会的办公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有力地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主要体会和基本经验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会之所以能取得一定成绩,主要体会和基本经验是:
  1、奉行一个宗旨。这就是“潜心学术研究,热心社会服务”。我们是学术团体,研究徐霞客及其游记是主要任务。我们通过挖掘、整理宝贵文化遗产来传承文明、弘扬徐霞客精神,而完成任务的检验标准,则是多出人才、多出成果。另一方面,研究不是为学术而学术,我们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服务当代社会、推动社会进步,这样的学术研究才有价值,才有生命力。
  2、坚持两个依靠。一是紧紧依靠江阴市委、市政府,二是紧紧依靠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和各地徐学同仁。多年来江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重视名人文化建设,为徐学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在纪念徐霞客的重大活动中,市委朱民阳书记、王锡南市长、市领导高佩、徐冬青、袁秋中、龚振东等领导总是亲临现场、关心指导,为我们明方向、鼓干劲。政府有关部门和徐霞客镇、祝塘镇等各乡镇也都对徐学事业全力支持。
  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和各地徐学组织,对我会十分看重。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在江阴设立全国学术活动基地,2007年又为我市授予“徐霞客中队”旗帜。张宏仁会长、姚秉忠副会长、曲兴元秘书长每年都来江阴参加活动、指导工作。各地徐学组织开展活动都能热情邀请我会参加。有了上下左右的互动,形成了比翼齐飞的景象。
  3、发扬三种精神。一是团队精神。团结增强力量,协作增添能量。五年来,我们的队伍不断壮大,凝聚力不断增强,新老同志亲密合作,相互切磋研究学术,齐心协力开展活动,目标一致,步伐一致。二是敬业精神。广大会员热爱徐学事业,甘于寂寞、勇于探索、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没有浮躁之气,常怀敬畏之志。三是奉献精神。社会转型时期,金钱地位突出,但我会会员不计名利、不拿报酬、淡泊宁静、无私奉献。
  五年来,正是这三条基本经验,将我们研究会推到了今天这样团结和谐、奋发有为的大好局面。
  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不足和有待改进加强之处。
      1、学术方面。如何在重大课题、重要主题的把握上做到及时跟进、深入研究,如何在思辨、论证及其写作中做到卓尔不群、见解独到,如何进一步发挥江阴自身优势、发掘徐霞客祖居文化资源并产出一批有质量的成果等等,还有许多问题未解决。副会长徐华根呕心沥血编著的《徐学大辞典》、《李寄集笺注》未及杀青,英年早辞,令人扼腕叹息。我们一定要继承他的遗志,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2、活动方面。如何进一步做好、做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如何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如何进一步同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合作、配合搞好新的项目等等,还要有新的思考与实践。最近我们配合市政府对外交流活动,将徐霞客及其游记介绍给意大利威尼斯市,和大旅行家马可·波罗“联姻”,希望能促成两地的文化经贸合作。
  3、其他方面。如队伍、制度、平台运作建设等诸多方面,作为民间学术团体,我们会员的作用如何发挥、综合素质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徐学研究》要怎样做才能越办越好,“中国徐霞客”网站如何管理、怎样才能进一步扩大采编范围、增加上传图文数量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
 
      各位会员,新一届理事会即将诞生,展望未来,我代表本届理事会谈几点看法。
  1、认清形势,把握机遇。
  当前,徐学事业正在走向世界,徐霞客研究组织不断涌现,影响日益扩大。“中国旅游日”的设定工作正在酝酿,“中国旅游日”同游圣徐霞客联系越来越紧密。 “徐霞客——江阴城市名片”的打造已经形成共识。市委、市政府对徐学事业十分重视,支持力度很大。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对我们研究会关怀备至,寄予厚望。我会正面临历史上难得的机遇期。这样的基本形势,有利于我们奋发图强、在科学发展道路上继续大步前进。
  2、解放思想,创新实践。
  江阴市“十二五规划”正在制定。江阴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民生幸福的提升期和推介品牌的激烈期,作为江阴有一定影响的社会团体,如何顺应时代发展,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创新实践。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进一步发展学术创新与实践,进一步注重研究质量与效益。
  3、脚踏实地,发挥作用。
  无论集体还是个人,都要努力内修心智、外塑形象、凝心聚力、创造辉煌,为江阴社会进步、为江阴“率先”实现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研究会的会员,应该学会专心做学问、真做学问、做真学问,学会定得下心、甘于寂寞、力戒浮躁,学会多向思维、比较研究、有独立见解、不人云亦云。所有成员都要努力具备向国内外徐学研究专家学者看齐的决心和信心,深入《徐霞客游记》,探索发现科学新天地,这是今后可续发展的基础。
  就集体而言,各内设机构要进一步加强专项工作活动的计划总结、规范运作,强化自身平台建设、鼓励创新发展,扩大对外交流,进一步增强我们研究会的整体综合素质,用大有作为来换取更广泛的社会认可。
  未来五年,除了加大普及宣传力度、深化学术研究等常规性工作外,在服务社会方面将会有许多新的情况随时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全体会员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前进。
  明年是徐霞客逝世370周年纪念,我们将继续举办“海峡两岸纪念徐霞客朝圣公祭典礼”活动;结合我市徐霞客国际旅游节,我们将继续承办中国江阴徐霞客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确信,有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有各位顾问鼎力相助,依靠全体会员努力奋斗,我们一定能出色完成研究会的各项工作。
元旦将至,祝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