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徐学组织
协会介绍
徐学研究
霞客智库
图片新闻

节高人相重梅花铸品格纪念林国志先生

节高人相重 梅花铸品格

――纪念林国志先生

在全国徐学界,我结识的德高望重的领导和学者不在少数,而林国志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长于摄影,对于书法、绘画等亦造诣颇深,且爰好文艺,就多才多艺论,恐怕无人与之比肩。我与他交集三十多年,从相识到相知,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第一次见到林国志先生,是在1991年初。那时我担任江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和博物馆棺长,春节过后不久,分管文化和兼任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的徐海锋副市长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要我去北京参加纪念徐霞客逝世350周年活动筹备会议,还要在会上作个发言。我根据徐副市长的要求,立即起草了讲话稿,交由他审定。向局长请好假,安排好单位工作,到无锡登上北上的列车。初春的北方,天气还较寒冷,京城马路边厚厚的积雪还未融化。来火车站接站的司机是一位年轻小伙,见到我十分热情。原来,他在全国人大机关工作的父亲也是江阴人,见到老乡格外亲切。

筹备会议在天安门东侧大池子的欧美同学会举行,出席的有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学会理事长谢筱迺、中国旅游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江牧岳、《中国农民日报》研究所所长(筹委会秘书长)黄实,以及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理学会、全国台联、中国作家协会、广西桂林市等有关领导和负责人、新闻记者30余人,江阴方面出席会议的还有徐霞客故里马镇乡党委书记叶洪祥。会上,只见一位身材清瘦、手握相机忙前忙后拍照的人,事后才知道他就是林国志先生,是《中国民族画报》出版社高级编审。这次会议时间较短,双方只留下初浅印象。

是年10月,纪念徐霞客逝世350周年大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西桂林举行,与会国内外代表有200多人。这是继80年代末期纪念徐霞客诞生400周年活动以后的又一次盛会。国务院前副总理、中顾委会员伍修权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辞。在会议上,林国志先生端着相机忙前忙后,用胶卷纪录会议盛况。会议期间,我们又一同进行徐霞客游踪考察,游漓江、阳朔、叠翠山、独秀峰、七星岩、象鼻山等桂林山水。就在这次会议上,与会代表提议成立全国性徐霞客研究组织,我们都在创议书上签了名。桂林会议上的几天接触相处,彼此加深了印象。

与林国志先生真正熟识,是在等备成立中国徐霞客研究会期间。桂林会议以后,成立了以江牧岳为首的中国徐霞客研究会筹委会,着手办理成立中徐会的各项手续,同时进行成立大会的准备工作,我作为主办单位之一江阴方面的联络人,参加了几次会议。除了做好成立大会会议的准备工作,筹委会还决定了几件事:一是举行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学术交流会,拟请著名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主讲。二是拍摄一部电视片,以单车考察徐霞客游踪第一人傅宗科为原型,由黄实先生创作《山魂水魄》剧本、中央电视台导演殷红负责拍摄。三是举办《千古奇人徐霞客》大型纪念展览。我领受了展览陈列提纲的撰写任务,根据几年来对徐霞客及其《游记》的初浅研究和了解,写出了展览脚本初稿。

为了办好展览,专门成立了阵营强大的组委会。由陆定—、伍修权、黄华、夏衍、冰心、彭冲、王光英、程思远、孙大光、侯仁之、谢筱迺、朱训、宋瑞祥、普朝柱等为名誊主任;江牧岳为主任;胡有萼、瞿宁淑、陈璧显、杨克平、林清辉、骆宏宾、杨臣、徐海锋、姚秉忠、黄实(兼秘书长)、林国志为副主任(兼总策划);另外还有徐悲鸿夫人廖静文、著名画家刘春华、上海古籍出版社《徐霞客游记》责任编辑周宁霞、傅宗科等委员41名。江阴方面除了副市长徐海锋还有叶洪祥、刘正泉和唐汉章三人。

1993年春,江老派林国志先生来到江阴考察调研,就如何完善展览脚本进行商讨。我陪同他在马镇镇政府招待所住了一个星期,白天参观考察徐霞客故居、罗汉松、晴山堂石刻、胜水桥和徐霞客墓园以及南旸岐村貌。晚上同宿一室讨论脚本,叙谈各人情况。就在这次朝夕相处的数天,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了解。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品行,乐观豁达开朗的情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长我17岁,恰好与我长兄同庚,让我更有了一层亲近感。我尊称他林老,而心底里视为兄长。

林国志先生回到北京,向江老等领导作了回报,对展览脚本进—步完善。但是文字脚本只是第一步,如何把他变成—个展览则是重要环节,由谁来统揽设计京城名家很多,但是都要价不菲,这对于还未正式成立的中徐会来说经费毕竟有限。江老只能从认识的朋友中寻求帮助,曾一度想请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的丁聪。丁聪是著名漫画家,其作品常以笔名“小丁”发表于报刊,是江老的老朋友。一天晚上,江老把他夫妇二人请到家,亲自下厨做了几道家乡四川菜,还拿出收藏多年的好酒招待,让黄实、林国志先生和我去作陪。丁聪很健谈且幽默,讲了好多趣事,酒量也不小,如果不是他夫人监管,估计一瓶酒不在话下。谈到请他帮忙办展览的事,他说容我考虑考虑再说,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参与。

最后布展重任落在了总策划林国志先生身上,另请杨以中和史海波二位美术家负责美术设计。然而杨、史二人工作繁忙,只是提出些意见和建议,实际工作如展览宏观上的把控,各个部分进一步细化等都是林老倾注了大量心血。除了徐霞客的生平业绩与贡献,还有60多万字的《游记》内容广博,涉及到不少学科,要在展览中较好地体现出来并非易事。林老集思广益,虚心求教,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作用。地理学方面请北大于希贤教授,洞穴学方面请地矿部广西地质研究所朱学稳教授,社会学方面请中国社科院杨文衡教授,文学方面请刘白羽、周艾若等教授。大家一一把关,使展览内容更加完备而专业。我和徐霞客纪念馆副馆长刘正泉作为助手,每天到北京民族文化宫做前期准备工作,但毕竟能力和时间有限,而且单位都有工作,半个月后便先后回到江阴。这就苦了年近古稀的林老,他动用一切关系帮着制作展版,对所有放大洗印照片亲自把关,一丝不苟,力求每帧图照清晰精美。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按时完成了布展工作。1993710日上午,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成立,林老和我成为第一批会员,当选为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是日下午,一个占民族文化宫展览馆楼上楼下近2000平方的《千古奇人徐霞客》大型纪念展览开幕。展览以照片、图表形式,系统地展现了徐霞客伟大一生、地理科学的杰出成就和对世界的贡献。收藏在云南省博物馆徐霞客唯一存世的《赠鸡足山妙行师》诗手迹、国家图书馆由徐家塾师季会明整理的《徐霞客西游记》抄本,以及徐霞客故居76通《晴山堂石刻》拓片三件国宝,400多年后,首次汇聚一起与观众见面,成为展览的亮点。手迹和抄本都是珍贵孤本,在彭冲亲自协调下才得以借展。而《晴山堂石刻》拓片,则由林老按照晴山堂内石刻形式进行了复原陈列,达到很好的观赏效果。为了扩大对外宣传,还在民族文化宫大楼悬挂了长达十多米的条幅,在靠长安街大门一则制作了4×6米的大型海报,酲目的条幅和海报增强了宣传效果。纪念展得到与会领导和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江老等老领导笑称不愧为大师杰作。从此,林国志先生便得了“林大师”雅号。

事后,林老写了—篇文章,回忆总结此次展览的经过。他十分谦逊地说,展览之所以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要归功于诸多领导和专家学者们的关心支持,自己只是一个执行者。以前对徐霞客及其《游记》了解甚少,办展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受益良多。我们每次见面,总要谈及此事。他说,自己在中徐会服务多年,办过的诸多事情中莫过于《千古奇人徐霞客》纪念展,付出精力最多,收获亦最大,令人终生难忘。

林国志先生对徐霞客情有独钟,来过江阴多次,是江阴人民的老朋友。尤其是中徐会和江阴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每两年一届徐霞客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后,从1995年第一届到2013年第十一届举办期间,他每次都与秘书长黄实先生提前来到江阴,作会议准备工作。他十分关心徐霞客故居的建设与发展,提出许多宝贵建议和意见。1993年他第一次来到徐霞客故居,见到故居门前是一片稻田,1978年重建的晴山堂在圣塘河对岸,从故居到晴山堂得由东侧马路绕道,认为应该建个什么把他们连起来,以方便观众参观。另外,还应该增加些建设项目,充实徐霞客故里文化内涵。当时,我们还议到借鉴曲阜孔子碑林的做法,建一座徐霞客纪念碑林的设想。

1997年举办的第二届徐霞客国际学术研讨会以晴山堂石刻文化为主题,专门安排在晴山堂内举行研讨。大都与会学者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精湛的明代名家手迹,十分震撼,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于曙光等书法家,更是高度评价是“深藏不露”的书法瑰宝。后来,江阴与中徐会一起打造了徐霞客游记碑廊文化工程。在游记中精心挑选出130多条名句佳段,由沈鹏先生协调,请全国各地书法家书写镌刻于石。以林老书法功力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身份,又是这一工程的参与者,书写一条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他并未近水楼台先得月,足见他的高尚情操。

林老对于有求墨宝者,无论单位或个人都会慷慨赠予,分文不取。徐霞客故居仰圣园“思霞厅”建好后,请他题写了匾额。当他听说建成了木徐友谊厅非常高兴,欣然挥毫题写了“木徐友谊厅”和“霞增友谊厅”寄来,都是以一比一书写的大字,这对于已是88岁耄耋之年的林国志先生来说实属不易。如今,两幅字都制成匾额悬挂在木徐友谊厅门楣上方与厅内。那遒劲有力的字体,见者无不称赞。20191月,林老听我说浙江天台县要出版《首届中国徐霞客诗歌散文奖优秀作品选》,请他题写书名。尽管他已年届92岁且体弱多病,也已很少提笔,还是欣然同意,写了《霞起天台山》、《霞满天台山》和《霞栖天台山》三个书名,及时寄给了天台山徐霞客文化促进会林国干会长,这恐怕是他书法的绝唱。《霞起天台山》已出版,这是对林老最好的纪念。

几十年中,我和林老一起去浙江雁荡山、贵州盘县、福建武夷山、云南昆明、丽江、河北盘县等地参加徐霞客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会,北京纪念徐霞客逝世360周年、诞生410420周年活动,还有两年一届的江阴徐霞客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们见面的较多。在20153月中徐会换届以后,我们的见面便很少,但彼此保持联系互致问候。我只要去北京,总会到他府上拜访,白天忙于公务,大多是晚上去打扰。他和夫人林应华总是热情接待,十分亲热。泡上一壶好茶,促膝长谈,聊得最多的话题还是徐霞客研究,往往不到深夜不放我走。有—次,茶换了两次话意未尽,这时已是凌晨。我急忙起身告辞,他坚持要送我下楼,在马路上帮我打的。谁知夜深出租车少,天气又很寒冷,我多次劝他回去,他就是不肯,还让我干脆住在他家。我怕打扰老俩口,第二天还有事,还是决意要走。就这样等了半个多小时才总算打上车,他待我上了车目送我离开,才返回家中。这是难忘的—晚,至今记忆犹新。

—次晚上,我与徐伟忠去看望两林老,他不仅泡茶递水果,还拿出好酒,一定要一起喝上两盅。他知道伟忠能吼一嗓子,伟忠便唱了—首歌,他抚掌叫好十分开怀。谁知他意犹未尽,说自己曾经也是文艺爱好者,找出封存已久的二胡和小三弦,于是我拉二胡他弹三弦合作了一把。这一晚,他开心得像个孩子。最后一次拜访林老是在他九十岁以后,几年未见清瘦了许多,但精神矍铄乐观,谈锋仍健。一听说同去的孔维贤也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阴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这下有了共同语言。二人一起探讨摄影艺术,交流心得,还将几年前精心挑选出版的《心照》摄影集让我们欣赏,其中有不少与徐霞客有关内容。多年前,他曾与我谈起要策划一个徐霞客到过地方的摄影大赛,精选结集出版。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施,成为憾事。这次去之前,我与孔维贤商量好要请老俩口一起吃个晚饭,聊表心意。谁知他早有准备,让儿子林根买好了羊肉,反而请我们吃了一顿涮羊肉。虽然简约,但其乐融融,比上“东来顺”馆子还高兴。

凡与林老交往的人,无不被他的深厚学养、高尚情操与不争名夺利的为人之道所感动。是什么力量让他有如此深厚修养?直到看到他府上厅堂内张挂的林公则徐铜像照片,以及他恭录的林文忠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联句条幅,才找到了答案。2009年秋,他送我一幅书法中堂:“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警时。” 他说,林公则徐的这一箴言让他受用了一辈子,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修炼的思想境界。我将它挂在客厅,作为勉励自己的警句,受益匪浅。在我七十岁时,他用4尺宣专门为我写了大大的“寿”字,随后还寄来了装表费,说这是他们老俩口的—片心意。真谓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让我十分感动,。

除了书法,林老还善画。梅兰竹菊是他常创作的主题,这体现了他的精神追求与思想境界。他把书房命名为“竹心斋”,他以丹色画的竹别具一格,友朋争相收藏。在他加入中国徐霞客研究会以后,画得最多的是梅花,写得最多的是徐霞客“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诗句。竹的高节,梅花品格,这恐怕就是林国志先生的人生写照。斯人已去音容在,道德文章驻人间。林国志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甲辰阳春于澄江朝阳关新村汗竹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