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名人评霞客
游踪考察
霞客艺苑
霞映天下

不重名人信史实 介立西塞笑放翁——读《天香阁随笔》一得

不重名人信史实 介立西塞笑放翁——读《天香阁随笔》一得
作者: 刘徐昌

 
       偶游湖北黄石,友人遥指一突入长江的小山对我说:“那就是西塞山。”我很惊喜,因为唐朝张志和的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名句早已熟知,却从不知西塞山在何处。惊喜之余又有点怀疑,难道真的就在这里?后查阅《同治大冶县志》(黄石原属大冶县),里面赫然写着:“西塞山,于县城东道士,离城90里,高160丈,周围37里。”并将张志和《渔父》词全文登录。于是我深信不疑。
  可是近读李介立《天香阁随笔》,里边有这么一段文字:“予入楚界,泊舟道士,有山突然,下临回溜,土人日‘西塞山’也。……后阅陆放翁《入蜀记》,于此山下,载张志和‘斜风细雨’一诗,不知志和浮家泛宅于苕誓之间,乃吴兴西塞山也。放翁不知较量,此类尚多。”顿又起疑,李介立认为张志和之“西塞山”应在浙江吴兴,不在湖北。且南宋的陆游认为大冶的“西塞山”就是张志和词中的“西塞山”。再查陆放翁《入蜀记》,其中也写得明白:“(乾道六年)八月十六日,地属大冶县,当是土乡所宜尔,晚过道矶,石壁数百尺,色正青,了无窍穴,……矶一名西塞山,即元真子《渔父》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飞’。”陆放翁是词章名家,他就认为这个“西塞山”就是张志和(号玄真子)《渔父》词中的西塞山。两人都言之凿凿,孰是孰非,难以分辨。
  后又偶读1984年第一期《文史知识》,其中一文《张志和词中西塞山考辩》,作者用详实的史料及地方文献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证,得出结论:西塞山在湖州市台南公社凡洋湖境内,今名“尚书坟山”。而且现在的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在浙江湖州境内。如1987年出版《唐宋诗词鉴赏辞典》中阐释张志和《渔父》一词就说,此词是“张志和由于长期徜徉太湖之上积淀而成的审美意象”。由此看来“西塞山”之说当属李介立为正确。
  李介立文虽寥寥几句,但其论据相当正确。文中说:“志和浮家泛宅于苕之间”。苕,就是指吴兴郡的苕溪,即溪。《太平寰宇记》上也写得清清楚楚,这两条河就在吴兴郡乌程县(即今浙江湖州市)境内。《张志和词中西塞山考辩》一文也考证到苕溪、溪这两条河。事真是如此,张志和是婺洲金华人,十六岁举明经,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做过左金吾卫录参军,后坐事被贬,赦还后,便过着隐居生活。他不回老家金华,却徜徉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白号为“烟波钓徒”。
  由此可见,李介立敢说“放翁不知较量”,是有充分依据的。陆放翁出生吴越间,就事论事,不加深究,有些事难免草率之嫌;二是他治学严谨,不信名人而重史实。吴兴郡离我市不远,继承家庭优良传统,喜欢游览,考证名山大川的李介立一定是早经过一番考证的。这就体现了介立精神的可贵。
  再则,“西塞”之争自宋有之,而至今才有基本定论。而宋陆游离张志和之时要比介立离张志和要近500年时间。陆游竞有如此草率之说,而介立就正确,这也说明了介立之所以为介立,就与“介立”之词一样,孤高独立。从《大冶县志》看,应该说大冶确有西塞山,  宋明以来歌咏西塞山的大有人在,只是大冶的西塞山不是张志和词中的西塞山罢了,李介立对此是非常明确的。
  《天香阁随笔》是李介立留给江阴后人的宝贵财富!近来工余之时认真阅读,偶有一得,令人欣然,深为李介立严谨的治学精神所感动。
(作者: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