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名人评霞客
游踪考察
霞客艺苑
霞映天下

齐云山考察记

万历四十四年(1616),徐霞客游览庐山后与浔阳叔翁即岳父许学夷结伴,于阴历正月二十六日至二月一日冒雪游览了白岳山(即今齐云山),并写下《游白岳山日记徽州府  休宁县》,时31岁。去年6月我游览了齐云山。

齐云山位于安徽黄山市休宁县城西15公里,黄山市有公路直达,班车很方便。山高海拔585米,山下浙溪水,即新安江上游,明代称吉阳水,现称横江。齐云山峰很有气势,因有“一石插天、与云并齐”得名,以丹霞地貌和道教为特色,史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

在渐渐上升的缆车中向下看,横江水似玉带漂流而下,登封古桥横架上面。当年徐霞客一行就是过此桥而登山的,到山麓天色已晚,借庙中乘灯,冒雪踏冰二里过天门,住榔梅庵,加上下雪,晚上他独卧山房,听屋顶流水声,竟无法睡觉。我因乘缆车无法体会。据导游图标名:当年徐霞客走过的山道现建有“步仙亭”、“登高亭”、“凌风亭”、“松月亭”、“海天一望亭”、“望仙亭”。缆车到望仙台的飞云亭下。为了解徐霞客在齐云山考察情况,特向售票处请一导游员,她很了解徐霞客在齐云山的旅游路线。

她介绍齐云山景区有36奇峰、72怪岩、24飞涧加上河、湖、泉、潭、瀑,构成一幅自然图画。白岳峰峦怪异,且多为圆锥体,远远望去自成一格。从唐代乾元年间(758760)开始在此布道,传说张道士曾为明代皇帝求子,嘉靖帝赦建“玄天太素宫”,所以道教盛行,香火旺盛,开发的名胜很多,素有“江南第一名山”之称。也成为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清乾隆帝也称赞齐云山“天下无双胜,江南第一名”。1994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现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她介绍说: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公元1616年和1618年两次游齐云山,他走的就是现在的旅游线。山路修理得很平整,没有很陡的上下坡道。进入“洞天福地”景区,“栖真岩”是齐云山最早的道士唐代栖霞真人修行的地方,现只留下山门、雕刻精美的石柱,有几个妇女在卖香烛。忠烈岩是祭关公的地方,现只存有多处明清石刻。“寿”字岩上刻有清慈禧太后书写的直径有230厘米的“寿”字。走过此崖,便见一个宽敞的石洞,这是一个天然的“崖下窟窿”,上刻有一天门。徐霞客在游记中也写过天门,当是此门,摩崖石刻数目很多,琳琅满目,其中有一块是写端午节游此山的明代碑记,我今天也是端午节游山啊!“白岳碑林”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有李白、朱熹、朱升、唐寅、海瑞、徐霞客、郁达夫等名人寄情山水,赋诗题词,树碑刻石为记。

走过天门便来到“真仙洞府”景区,站在崖下,只见崖壁下有许多洞穴,以前修行道士就居在洞中,这是齐云山道教历史见证的精粹之一。依次是八仙洞供奉道教八仙;圆通洞供奉佛教中的南海观音;罗汉洞供奉真武帝君,两旁却又供奉十八罗汉;雨君洞供奉龙王;文昌洞供奉文曲星,文曲星主宰功名,却被道教“收编”上了道教神坛,可见此处千百年来为满足游人需要,齐云山真仙洞府中儒、道、佛合璧的气息十分浓郁。崖石刻中最醒目的是崖壁上的“天开神秀”四个大字,很有气势。导游说:当年徐霞客对两块碑很器重,曾用手敲打出声,现只留下两个残迹,很难修复,并指给我看了那两块遗迹。当年徐霞客到此游览时是从上而下,描绘得很形象而准确:“则石崖三面为围,上覆下嵌,绝是行廊。循崖而行,泉飞落其外为珠帘水。”这珠帘水在导游的提醒下我也看到,被徐霞客称赞为“球帘飞洒,奇为第一”。水落处已成为一个大潭,名碧莲池,有几个人正在钓鱼,说明水深不枯而有鱼。从这里看天门洞犹如一座象鼻山,栩栩如生。

在导游带领下,我来到月华街“太素景区”。月华街是道士与山上居民的生活街市,又是香客、游人的借宿之地。从游记上看,徐霞客在第一晚上就从山下走到此,借住在榔梅庵,现在已找不到此庵。听导游讲,此街最早只有道士可居住,有20余户,道士属江西龙虎山来的正一派,可结婚,非斋期可以饮酒吃肉,但事后要用粗纸擦嘴,以表自责。文化大革命中,道士不再允许做道场,为维持生计,允许家属搬上山,开山种粮和茶叶。这位导游员就出身于此,考证进了旅游业。也有居民开商店、饭店、旅行社为游客服务,加上农副产品的收入,生活相当可以的。

  月华街现有古道房8座,还有许多徽派民居、文庙宫观、院房,组成一个密集的建筑群。我们穿过弯曲的老街来到“太素宫”。徐霞客对“太素宫”有详细的描述。可惜已为“文革”所毁。游记中写的宋代塑的玄帝、明嘉靖年建的大殿以及其他建筑均已不存在。现在的“太素宫”是1994年按原样重建、1997年开光向游人开放的。

  现“太素宫”占地1600平方米,背依玉屏(即齐云岩),十分壮观。宫前的香炉峰依然挺立,“峰突起数十丈,如覆钟,未游台宕者或奇之”故名。峰顶上的香炉、铁亭原是明朱元璋所赐,可惜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毁。现在的香炉和铁亭系1983年重建。每当雨后初晴,云雾飘渺时,香炉峰时隐时现,有“山做香炉云做烟,嵯峨玉现隐千年”的奇妙意境。游记中舍身崖即现在的“小壶天”,位于月华街长生楼下,是建于明代的一个石坊,洞呈葫芦形。石坊上有“小壶天”三字,进门后,有长20米、宽3.3米、高2.5米的石窟,石窟一侧为万丈深渊。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感,崖壁上有“思退崖”、“石上流泉”、“一线泉”、“飞升所”等石刻。据说这是道士飞天成仙的地方。

  紫霄崖下,现建有玉虚宫,由“太乙真庆宫”、“玉虚阙”、“治世仁威官”三个石坊组成,石坊上有神鸟异兽图案的浮雕,宫内是石洞,供奉与道教有关的神像。在这里有善男信女烧香求神之地。宫旁新建有高大石碑,一面刻有明代书画家唐寅写的《紫霄宫玄帝碑铭》,另一面有当地政府修复“玉虚宫”碑记。

  游记中的文昌阁已只有遗址,不知何日能修复。徐霞客多次登文昌阁,览天地一色,更益奇观。在导游的带领下,我看到了五老峰。领略了游记中“五老比肩,不甚峭峻,颇以笔架”的描写。此时间天色已晚,导游说:一般旅游团队到此为止,如不乘缆车下山,即从此往下走,约半小时即到山脚下横江畔,当年徐霞客就是这样的。

  观后感想如下:

  1、徐霞客此行游齐云山(白岳山)是有准备的。如果事先不了解不准备的话,就不可能那么安排游程,而且对主要景点——太素宫的情况是了解得那么细,对没有去的景点“龙井”有那么大失落感。他游兴未尽,在相隔两年的1618年又来齐云山,而且又住在白岳榔梅庵,可见对此山感情之深。齐云山(白岳山)、庐山和黄山均是明代就受到江南地区文人墨客和游客喜欢和青睐的名山。这必然影响到徐霞客这样的旅行家来考察旅游。

  2、徐霞客两上白岳山,第二次虽没有游记,但他在黄山日记中写到过。现在的导游和风景介绍中都有介绍徐霞客两次到此的游历。可见是真。这条线路和景点从明代至今基本没有变化,只有道路修的较好,上下山可以乘缆车,增加和完善了接待设施。

  3、由吕锡生主编的《徐霞客家传》“据《丁谱》霞客游庐山后至白岳,当过鄱阳湖,经浮梁、祁门而至白岳”的推测是准确的。

 

(作者系无锡市徐霞客研究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