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名人评霞客
游踪考察
霞客艺苑
霞映天下

试述流淌在《徐霞客游记》中福建的飞瀑激流

试述流淌在《徐霞客游记》中福建的飞瀑激流

   王萍芳

徐霞客一生曾五游福建,第一次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见《游武彝日记》;第二次为明泰昌元年1620),作《游九鲤湖日记》;第三次为明崇祯元年(1628),见《闽游日记前》;第四次为崇祯三年(1630),见《闽游日记后》;第五次为崇祯六年(1633),仅见黄道周的诗文,其游程没留下文字记载。从徐霞客前四次有记载的福建之游中,其对福建的“水”的记录十分着重,如九曲溪、水帘洞、九鲤湖及九漈、黯淡滩、石嘴滩、溜水滩、石壁滩等瀑布险滩,以及建溪、西溪等溪流的壮美,那些贴近实际的记述和充满意境的感观描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记。数百年中,这些被徐霞客赞叹的飞瀑激流虽以文字的形式一直静静留在《徐霞客游记》中,但只要有读者经过,徐霞客这四个福建之游名篇中的激流就会流淌,飞瀑就会以汹涌之势向你奔来。

一、武夷山的九曲溪水绕山而流构成诗情画意秀丽美景

武夷山九曲溪蜿蜒十五华里贯穿峰岩幽谷之中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有三弯九曲之胜,故名为九曲溪,当地称九曲溪“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农历2月21日至23日,徐霞客游览武夷山期间,被九曲溪碧水长流、碧浪环山(两岸拥有36峰)且两岸树绿竹翠的美景陶醉。在峰岩交错,溪流纵横中,徐霞客不仅用文字形象地勾出九曲溪从第一曲到第九曲的秀丽轮廊、著名景致,还不时对傍山而流的清澈溪水、高悬山岩的泉水注入浓墨,如“落照侵松,山光水曲,交加入览”“绝壁干霄,泉从侧间泻下”“中有平畦曲涧,围以苍松翠竹”“溪自西来,分而环之”“顺流鼓棹,两崖苍翠纷飞,翻恨舟行之速”等,把山回溪转、山溪相环的山水画意尽情表达,为读者展示出一幅“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的唯美画卷。

徐霞客除了如实记述九曲溪的两岸美景和峰岩“移舟换景”特色外,还对武夷山水帘洞大用溢美之词:“飞流汨然下泻……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泉从上壁堕坳中,复从坳中溢而下堕”“危崖千仞,上突下嵌,泉从岩顶堕下。岩既雄扩,泉亦高散,千条万缕,悬空倾泻,亦大观也。其岩高矗上突,故岩下构室数重,而飞泉犹落槛外”立的山高悬的飞泉描绘得淋漓尽致,读者读过犹激荡的飞流、清泉就

二、九鲤湖上九漈奔流山间组成灼华无双的桃源仙境

    泰昌元年1620)六月初八、初九日,徐霞客游览福建仙游县九鲤湖,初登湖旁山顶,立即有“正似武陵误入之感,好似进入了桃花源。对九鲤湖的简明生动描述“湖不甚浩荡,而澄碧一泓,于万山之上,围青漾翠,造物之酝灵亦异矣!”数百年来无人能超。漫步湖侧水涧,画面是“石濑平旷,清流轻浅,十洲三岛”,徐霞客忍不住“跣足步涧中”“竟褰而涉也”,让读者也感受到赤足撩衣在涧中踏水而行的快乐。住宿湖畔的九仙祠,希望“今夕当淡神休力,静晤九仙”,晚坐祠前见“新月正悬峰顶,俯挹平湖,神情俱朗,静中沨沨,时触雷漈声”,在一片水声阵阵、仙气迷蒙中祈求九仙入梦。徐霞客素不信鬼神,却把如此笃信世界真有九仙,渴望九仙会下凡的唯一神思留赠予这方心中的桃源仙境。

    在两天的游程中,从第一漈到第九漈的奇景被其妙笔生花、各生千秋。其中描述最生动的如第一漈的雷轰漈“忽下堕湖中,如万马初发,诚有雷霆之势,则第一漈之奇也”;第二漈的瀑布漈“水由此飞堕深峡,峡石如劈,两崖壁立万仞。水初出湖,为石所扼辖制,势不得出,怒从空坠,飞喷冲激,水石各极雄观”;第三漈的珠帘泉和第四漈的玉箸泉,前者从正面坠落,后者从旁雾中腾涌,此两股并列悬挂瀑布被徐霞客形容为“玉龙双舞,下极潭际”,还称碧绿清澄的深潭水与瀑布交相辉映,是“集奇撮胜”,为这里风景最佳处;第五漈的石门漈则若两崖一线呈“下涌奔泉”,此处幽深陡峭至极,只有泉水声和鸟鸣声在山深路绝处回响。至于第六漈到第九漈的五星、飞凤、棋盘石、将军岩,徐霞客虽没有刻意写出一景一物的形迹,但点明都是云蒸霞蔚,大致水流均凭借峡谷的形势毫无约束地伸展,洒脱自得,尽显山水情趣。在回味山间飞瀑清泉的各种特色中,浏览过诸多名山大川的徐霞客感叹这里的每处山水“皆可坐可卧,可倚可濯,荫竹木而弄云烟。数里之间,目不能移,足不能前者竟日”,留恋之情不言而喻。同时更赞美那些有的悬挂山崖,有的汇聚一起,有的如鸟翅腾飞,有的叠水喷注的瀑布,胜过庐山三叠泉瀑布、雁宕山龙漱瀑布。九漈因徐霞客来过而广为人知,九鲤湖完美无缺的山光水色、桃源仙境更因徐霞客那句“未若此山微体皆具”而闻名天下。

三、舟行水上的鼓楫奋进中所遇险象一滩更比一滩强

《闽游日记前》是徐霞客于崇祯元年(1628)三月第三次游福建所记的旅游日记。自他三月十二日登丹枫岭入福建界后,水陆兼程到漳州,其中大部分游程取水路船行,因而比较全面地考察了沿途各主要水道的流向、流速、水量和通航情况。在浦城游金斗山时,徐霞客远看周围溪流用“四山环拱,重流带之,风烟欲暝”记述,把溪流比作玉带。直到水路舟行,才真正见识福建溪流的水流汹涌,用“悬流”“溪喧如雷”“过如飞鸟”来形容。前一段水路中过黯淡滩时已经“水势奔涌”,哪知后一段水路中一日就遇3个险滩。徐霞客于四月初一日乘船前行,首遇石嘴滩,水势犹如从高处倾倒瓶水,中间只通一道门宽的航线,仅能容一只船通过。船顺着门道坠落下去,落差高达一丈多,与黯淡滩相比“险更倍之”,众多的船只航行到这里,都只能像鱼鳞一样排列依次而下。每当一只船通过时,船上的人都必须下船上岸,共同用缆绳前后固定倒拉着船,直到船只稍有安全才能放开。其他地方河上拉纤是希望船儿快走,唯有这里倒着拉纤是希望船儿慢走,可见激流奔涌的程度。遇到的第二险滩是溜水滩,此滩在高耸狭窄的山谷中曲折破壁而下,两岸重叠的山峰直插云天,真好似被溪流劈开青山、穿过云雾。徐霞客用“峰连嶂合,飞涛一缕,直舟从云汉,身挟龙湫矣”来形容船只如同从天河中直落而下、让旅客都置身于飞瀑之中的情景。遇到第三险滩是石壁滩,岩石突起,阻扼水流,但水流没有因此退却,形成冲击的气势、险象与石嘴滩、溜水滩一样。走过众多碧浪险滩,徐霞客还根据系统考察水流急缓的情况,得出福建之水“程愈迫则流愈急”的结论。这些游记中的激流险滩无论过去多少年,都会在读者心中产生纵横澎湃的想象空间。

四、激流奔腾遇石阻碍悬空倾泻造成罕见下游断航

崇祯元年(1628)四月初二日,徐霞客乘船向华封县进发。仅平缓航行数里后,山势又在两岸合拢,一路重重险滩、急流叠起,如之前险滩一样的河道,多得不胜列举。到达华封县境时,北溪水流到这里竟然“皆从石脊悬泻,舟楫不能过,遂舍舟逾岭”,因为激流沿着石脊悬空倾泻而下,象瀑布那样,使船只根本不能通行,也从没有船只敢在飞流中前行。徐霞客只能下船去翻越山岭十多里后,来到地势稍加缓和的溪水边再次乘船。这种下游断航且从未有过通航记录的现象出现在湿润多雨的中国东南方让徐霞客十分震惊,他认为凡是河流,源头微小不能浮起竹筏情有可原,通航后到下游反而受阻实属少见,远胜过了已经绝航的黄河三门集津,至少那里还有船只在汉代、唐代利用黄河水道转运粮食记录,缆绳的遗迹还保存下来,而这里从古至今从没有通航的时候。于是他在游记中留下“自古及今,竟无问津之时”的慨叹。对于此处激流断航,徐霞客当时就想去实地考察,因无人能做向导而没有成行,但留在心中的意念一直未消。崇祯三年(1630)徐霞客行第四次福建之游,当乘船又到断流之处,他不想再与奔腾激荡的神秘溪流失之交臂,终于走过蔗田、踩着藤蔓、攀跨荆棘,在时时避让陷进石坎、被树枝树梢挂住或钩住头发的状况中,冒着刺藤刺进大腿、登岩时坠落的风险,登上溪中那座层叠的岩石近观溪流,只见“其石大如百间屋,侧立溪南,溪北复有崩崖壅水。水既南避巨石,北激崩块,冲捣莫容,跃隙而下,下即升降悬绝,倒涌逆卷,崖为之倾”的壮观景象,因水不能冲开巨石障碍,跃入缝隙而成高低悬势,水流倒涌,波涛逆卷,故而无法通航。见惯山川溪流的徐霞客也被这能冲倒山崖的溪水震憾到,坐在岩石上观望眼前有着一泻千里之势的溪流很久才离开。当时的他不会预料到,那片波涛不仅激荡过他的心,数百年间也让无数读者心潮起伏。

徐霞客数次福建之游在其30余年旅游考察生涯中只是数个片段,记录的福建山川也只是其所见山川总数的小部分,尤其是写到的溪流远不及他见过的大江大河那样壮阔,但徐霞客用他传神的笔墨、逼真的文字、生动的记述,使这方的飞瀑悬流、激流险滩赋予了生机和魔力,让人过目难忘。

————————————

注释:

①③中华书局朱惠荣、李兴和泽注2015年出版的《徐霞客游记》版本按中国历史纪年表标为泰昌元年,事实是徐霞客1620年6月所游福建九鲤湖时朝代还没有更替为泰昌年号,这年8月朱常洛才登基,故当时实际还为万历末年

②宋朝名相李纲咏武夷《题栖真馆三十二韵》中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