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名人评霞客
游踪考察
霞客艺苑
霞映天下

徐霞客的朋友圈(下)

徐霞客的朋友圈(下)

 

徐霞客的强大亲友团是他朋友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他拓展人脉、结交友人、完成科考提供了重要的帮助。1607年徐霞客首游太湖,他的叔丈人许学夷便与其同行,许学夷是江阴地区的著名诗人,著有《许山人诗集》《许伯清诗稿》《澄江诗选》《诗源辩体》等,是江南诗界首领。他对徐霞客以馆甥相称,视作自己的女婿,徐霞客第一次出游,他便与他结伴而行,并留下了《同徐振之登惠山》《雨夜宿徐振之宅中》两诗反映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许学夷与东林党人等社会名流多有交往,与许多僧侣也屡有来往,作为一个长者,他的行事方式自然也深深的影响了徐霞客。

徐霞客所在的梧塍徐氏是明代江阴的一个大家族,人才辈出,徐霞客与族中的优秀人才保持着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徐霞客对族中公益事业十分热心,出钱出力,热情张罗每年的祭祖活动,另一方面,对祖上留下的遗文遗墨等重要文物下力气进行搜集整理,前后化13年时间完成了晴山堂石刻这一重大文化工程。从留下的史料来看,徐霞客与族中的徐日升、徐仲昭、徐亮采、徐亮工、徐应震、徐应霞等人来往颇多,有的还一起出游,徐霞客一生多次到福建,就与徐日升有很大关系,作为徐霞客的族叔,徐日升考取了进士,曾在福建做官,多次热情邀请徐霞客到访福建,并为他介绍了杨汝成、项昱、黄景昉、闪仲俨等人,这些人都成了徐霞客的好友。除了族人外,徐霞客的其他亲友,也曾给予了很多的支持,徐霞客的连襟吴国华,是崇祯七年(1634)的探花,在皇帝身边充当要职,徐霞客与他关系密切,生前,让自己的长子徐屺赴京,请他撰写了生圹志,这是徐霞客生前第一个为徐霞客作传的人,吴国华撰写的生圹志是第一篇关于徐霞客生平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吴国华明确提出徐霞客出游的目的:山川面目,多为图经志籍所蒙,故穷九州内外,探奇测幽......吴国华对徐霞客的评价和肯定,对地方上保存徐霞客的资料起到重要的作用,靖江县令陈函辉和江阴县令冯士仁都是吴国华的同科进士,比现在的同学关系还要紧密一些,在靖江和江阴两家编写的县志中,我们看到了有关徐霞客的史料。在徐氏亲友中与徐霞客走得最频繁,引为知已的当是徐仲昭。

徐仲昭:徐霞客家族中的第一知交

徐霞客出生于梧塍徐氏,这是江南地区的一个名门望族,不仅富甲一方,而且出了许多有影响的人物,他们为中华文脉的传承发挥了重大作用。

 徐仲昭是徐霞客的远房族兄弟,也是徐霞客在家族中的志同道合者和终身的莫逆之交。

 徐仲昭原名叫遵汤,仲昭是他字号。他的父亲叫徐文光,曾在浙江做过海宁训导、奉化教谕等官职,徐仲昭跟随父亲在浙江生活过一段时间,结识了陈函辉等人。

 徐仲昭少年时代就才华出众,在同学中颇有一点名气。老师是江阴名儒夏树芳,对他十分赏识,曾为其写过推荐信。说他:“仲昭其人落落疏朗有真气。”徐仲昭博览群书,文采出众,著有《清游集》《叶塍集》《古勺集》等作品集。尽管他学识渊博,但在科举道路上却不顺利,屡屡受挫,对此他并不懊丧,对谋取官位并不十分放在心上。

据史料记载,他的同学宜兴人周延儒考上状元,在朝中当上了大官,经常想起这位老同学,准备推荐他担任“剧郡节推”,专门写信给他,让他到京城找他。徐仲昭到了京城周延儒府上,却不见老同学出来见他。过了好一会,府中有下人出来问了他一个问题:“以遏选至耶?以遨游至耶?”意思是穿着公服相见,还是穿便服相见?当时年过50岁的徐仲昭中了拔贡生,正等待朝廷起用。徐仲昭一听到这个问题,便明白了老同学的心思:老同学想显摆显摆,以上级的身份接待自己。当时身着便服(葛巾野服)的徐仲昭就不高兴了,想当年比徐仲昭小13岁的周延儒曾寄迹江阴长泾,流寓于马月洲家,一起读书,是自己的“小迷弟”,今天在朝廷做了大官,有点志高气扬,希望他穿上公服以上下级的关系相见。最后徐仲昭仍然坚持以同学的平等身份相见,身穿便服拜会了周延儒。尽管最后周延儒倒穿着鞋子出门相迎,以真诚的礼节会见了徐仲昭,徐仲昭最终还是谢绝了周延儒的盛情推荐,没有去做什么“剧州郡的节度推官”。

 徐仲昭的这种个性很对徐霞客胃口,他们拥有共同的人生追求:问奇名山,远游天下。徐霞客曾与他一起畅游天下。据史料记载,他们曾多次结伴去无锡、苏州、浙江、北京等地旅游,特别是在浙江,徐仲昭介绍徐霞客认识了陈函辉,使徐霞客遇到了科学考察上的知音,3人在宁海曾一起烧灯夜谈。徐霞客畅谈了自己的出游经历,陈函辉听了不仅大加赞许,还以诗歌的形式详细进行了记录。这次推心置腹的交流,还直接让徐霞客进行第三次游雁荡山,通过实地考察回答了陈函辉提出的一个十分专业的问题,搞清了大龙湫的来源,纠正了《大明一统志》上的错误。陈函辉对徐霞客后来万里遐征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积极推动徐霞客完成对西南地区的深入考察。

崇祯九年(1636),徐霞客在家准备多时,计划实施自己的西南行时,他急切等待的一个人就是徐仲昭,徐仲昭不仅对徐霞客的计划了如指掌,而且还是他远行后,家中相关事务的委托人。农历九月十八,当听到徐仲昭返回江阴的消息,徐霞客迫不及待地赶往土渎庄,与徐仲昭见了一面,两人深入交流,交待了相关事宜。当天晚上,徐霞客回到家中,与前来相送的亲朋好友畅饮一番,便乘着酒兴,连夜上船,开启了漫漫长征——万里遐征。

徐仲昭不仅是徐霞客长期科学考察的支持者,而且还是与徐霞客一起鼎力推进徐氏家族文化事业的合作者。泰昌元年(1620)四月,徐霞客为庆贺母亲80大寿,重新建造了新屋,取名为晴山堂。此后,到处征集梧塍徐氏的文献资料和邀请社会名流为母亲80大寿作画题词,徐霞客与徐仲昭一起前后历时13年,完成了晴山堂石刻这一重大的文化工程,让先祖的业绩流传后世,激励来者。晴山堂石刻的完成,徐仲昭出力不少。如《明故乡贡进士徐君墓志铭》原来失传多时,徐仲昭到处寻访,终于找到了线索,他从东吴太常卿夏昶后代的家里抄录了这份珍贵的家族文献,成为晴山堂石刻中一个重要历史文献。

晴山堂石刻包含两大部分内容:一是徐霞客先祖留下的诗文、记序、传志,徐霞客和徐仲昭一起编辑了8卷。二是徐霞客为庆贺母亲80大寿请社会名流所作的诗文和书画,其中最为核心的是《秋圃晨机图》。晴山堂石刻保留了众多明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如明初“三宋”的宋克、宋广、宋璲和“二沈”的沈度、沈粲,晚期的四大书法家董其昌、邢侗、张瑞图、米万钟等,在其中“三宋”“二沈”占了3人,晚明四大家中也有3人。还有倪云林、顾鼎臣、陈继儒、高攀龙、文震孟等文化名流的手迹,被世人称为与“唐碑宋碣”并重。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它对我们今天了解梧塍徐氏的发展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晴山堂石刻中的诗、辞、赞、咏、记、纪、跋、墓志铭,用不同文体记录了徐霞客10代祖先由“隐居不仕”到“竞逐科场”翔实而生动的史料,也是徐霞客在其先祖连续4代科场失利,造成家族悲剧,是徐霞客放弃科举仕途,走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科考之路的重要因素之一。

晴山堂石刻如今已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中国碑刻史上的重要历史遗存和文化瑰宝之一,它不仅比较系统地保留梧塍徐氏家族的发展历史史料,而且难能可贵地汇聚了明代三百年众多书法大家和文化名流的真迹,为我们研究明代社会历史提供十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这些石刻的法帖在当年也是徐霞客远游时的重要随身物品之一,它帮助徐霞客更快捷和更好地与各地社会名流建立友好关系和进行深入交流。

徐仲昭不但是徐霞客一生的莫逆之交,而且也是徐霞客身后事的主要承担者。崇祯十三年(1640)夏天,徐霞客回到了江阴老家,因为疾病卧床不起。这时徐仲昭正在参与《江阴县志》《靖江县志》的编纂工作,他抽空经常探望病中的徐霞客,徐霞客也向他仔细介绍西南之行的情况。到了年底,徐霞客自知来日不多,为自己选定了身后的墓地,请自己的连襟吴国华为自己撰写了生圹志,委托徐仲昭请陈函辉为自己去世后撰写墓志铭,并负责游记和诗文的校订和刊刻工作。164138日,徐霞客去世后,徐仲昭协助办完了丧事。就带着徐霞客临终遗墨:寒山勿忘灶下。找到了靖江县令陈函辉,告知了徐霞客最后的心愿。接到好友去世的消息,陈函辉强忍悲痛,放下繁杂的公务,集中精力写下了近5000字的墓志铭,这在徐霞客的研究中是一份十分珍贵的生平史料,全面介绍了徐霞客一生的业绩。

徐霞客留下的手稿,经家庭教师季会明整理完成后,徐仲昭为刊印一事四处奔波,他把书稿送给常熟的文坛领袖钱谦益,钱谦益看完后,特意写了两篇文章《嘱徐仲昭刻游记书》和《嘱毛子晋刻游记书》,毛晋是常熟汲古阁的老板,国内著名出版商。在这两篇文章中,钱谦益提出:游记是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惟霞客精神不磨,天壤间亦不可无此书也。”徐仲昭将徐霞客游记书稿送给毛晋后,毛晋是钱谦益的学生,他比徐仲昭小19岁,两人之间也有密切的交往,徐仲昭曾经为毛晋诗集《和古人诗》撰写序言,毛晋也多次来江阴与徐仲昭、周高起、周荣起等人雅集,诗词唱和。由于明朝不久被满清灭亡,汲古阁未能完成出版《徐霞客游记》的刊印,但书稿却十分幸运地保存下来,经过独山莫氏、吴兴刘氏等多人收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转入北京图书馆,该书稿已经残缺,仅存5册,但我们从保留的书稿中,可以看到游记的原貌,每册都有提纲,是季会明编的第二个整理本,书名为《徐霞客西游记》。

对于徐霞客的传世,徐仲昭还做了大量工作,徐仲昭还把徐霞客的事迹载入《江阴县志》和《梧塍徐氏宗谱》,还把徐霞客的《溯江纪源》一文分别收入《江阴县志》和《靖江县志》,为我们今天研究徐霞客及其游记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徐仲昭还收集了徐霞客生前的诗稿,汇编成册。

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经常提及徐仲昭的名字,这位比他年长4岁的族兄是他进行旅行考察的积极支持者与游伴。徐仲昭也以自己的才学为游记的整理和存世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徐霞客生前最为知心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