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故居的文化解读
赵秀琴 王玉德
徐霞客是世界级的文化名人,随着文化经济的开发,徐霞客故居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遗产,每年都有许多人到江阴的徐霞客故居瞻仰。尽管已经有一些文章介绍徐霞客故居,但是,我们认为从文化的角度剖析徐霞客故居,还大有深入的必要。因此,我们不揣浅陋,借鉴已有的学术成果,尝试性地对徐霞客故居作一番文化解读。
一、徐霞客故居的文化背景
任何文化名人的产生,都与特定的文化区域有关。徐霞客是我国杰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他的故居座落在江阴市霞客镇马镇南岐村。江阴市北枕长江,南近太湖,东接常熟、张家港,西连常州,交通便捷,历来为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江海联运、江河换装的天然良港。江阴地处江尾海头,黄山滨江而立,控江扼流,形成“江海门户,锁航要塞”的险要形势。这样优良的文化区域为人才的出现提供了基础。
江阴的历史文化土壤也非常深厚,江阴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江阴古称暨阳,位于长江三角洲,有7000年人类生息史、5000年文明史、2500年文字记载史、1728年建县史。南梁绍泰元年(555)废县置郡,建治君山之麓,因地处长江之南,遂称江阴郡。在江阴的澄东周庄、澄西申港和城中君山分别保存着吴王八子墓、吴国公子季札墓、楚春申君黄歇衣冠冢等,还有考古发掘的高城墩、佘城、祁头山等古文化遗址。自古以来,江阴名人辈出,如近代中国的图书馆之父缪荃孙,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闯将、现代著名文学家刘半农,民族音乐家刘天华,中医学家承淡安,“中国机器人之父”、战略科学家蒋新松,经济学家吴树青等都是江阴人。晚清以来,在海内外担任高等学校校长的江阴人就有180余名。在这样一个文化热土中,产生徐霞客这样的文化名人是理所当然的。当然,徐霞客的产生,也促进了江阴文化人才的井喷。在我看来,在明代,在中国的东北、西北、西南都不可能产生徐霞客这样的人物,徐霞客产生在江阴,这与江阴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
从史料得知,徐氏家族具有传奇色彩,有文化底蕴,特别具有气节。徐霞客世系可以追到北宋末年开封府尹徐锢。当金兵南侵之时,徐锢携带中原文献随宋王室南迁杭州,其子孙散居荆溪(今宜兴)、云间(今松江)、琴川(今常熟)等地。四世祖徐守诚在南宋宁宗庆元年间以吴县县尉迁居苏州。五世祖千十一于元初迁居偏僻的江阴梧塍里,子孙俱誓不仕元,潜伏数十年。千十一是江阴梧塍徐氏始祖。九世祖徐麒(字本中)在明初白衣应诏,奉命出使西蜀,招抚羌人,功成身退,以一品朝服荣归故里。徐麒请苏州隐士施耐庵到家里当私塾先生。施耐庵就住在祝塘镇环境幽美的大宅里,边教书边写作《水浒传》。村头的那株银杏树据说就是徐霞客先祖与施耐庵一同种下的,可以称为风水树。至今民间仍流传当年施耐庵在大宅里徐府教书时作的诗句:“徐君觅居落梧塍,辟陌累田谷丰登,桐岗凤鸣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二、徐霞客故居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的宗族建筑往往以群落的形式散布在田野之中。诸如祠堂、祖屋、塾馆等,都是有序的布局。江阴徐氏宗族建筑一度也是颇成规模的,但是,由于社会的动荡,徐霞客故居在历史上曾多次受损,特别是明末遭到兵燹。到了清顺治年间,徐霞客的侄孙徐君铨才重建故居。现存徐霞客故居是一个建筑群,有徐霞客故居、仰圣园(徐霞客游记碑廊)、胜水桥、晴山堂石刻和徐霞客墓组成。
1984 年时,徐霞客故居仅存面阔七间二进瓦房。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徐霞客文化遗产,1985年由政府拨款扩修,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江阴的一处重要文化景观。徐霞客故居现占地二亩,有三进、十七间正房、两间厢房,为明式建筑,大门正面的门庭挂有陆定一同志题写的“徐霞客故居”匾额,两边立有盘陀石。门背面镌“绳其祖武”砖额。故居白墙黛瓦,象征着太极的阴阳二仪,给人以明快的感觉。
徐霞客故居三开间的宅面,象征着天地人三才思想。故居前面有方方正正的场地,风水称为明堂。前面两边有建筑环护,风水称为左青龙、右白虎,以障形胜,有益于聚气。宅前负阴抱阳,充满和气。清代扬州人石成金(字无基)撰有《传家宝》一书。他在该书三集卷五谈其居住观说:房屋宜向南,“面向南方,取其日色高照,明亮光辉,且冬天日光内入而和暖,夏天日光远离而清凉。……至若居住眷属之屋,向东则早半日烘蒸,冬天虽暖,夏热难当;向西,则下半日西山返照,夏热更甚。向北,则日色罕临,冬寒凛冽,俱非所宜。若得向南房屋,冬暖夏凉,家人同住,福更普矣。”房屋前后多裁花竹,“离前地有宽余者,因为甚佳,即或少余隙地,亦须杂植花草疏竹,或于诵读之暇,或于饮酣之际,娱目赏心,乐趣颇多。”
徐霞客故居第一进前的天井庭院,两侧厢房,东西置花坛,大厅前有“承前裕后”砖刻,厢房和大厅辟为展览室,大厅屏风上刻有侯仁之教授抒写的纪念文章,展厅内展出有徐霞客传略,旅行路线图和他科学探索所经过地区的图片资料,岩溶标本等。
第二进有一棵古罗汉松,相传为徐霞客手植,已有400年左右树龄。树高6.5米、树围2米,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罗汉松是一棵吉祥树,寓意徐霞客像罗汉一样长期护佑乡亲。门有几种不同的类型。门是个性的象征。徐霞客故居不喜欢外露张扬,以质朴无华为风格。三开门的门庭,一般在正间装设板门四扇或六扇,有两扇是日常开启。门两旁有垛头作装饰。垛头或门庭上刻有书卷、朝板之类的图纹,以显示温文尔雅。门是区分阶层的标志。一般市民采用矮挞门,上部为木板窗,下部为裙板,从上部可窥视街井,下部可挡住鸡鸭狗的出入。门也是文化的教科书,檐、枋、柱上雕刻着吉祥的图案,有教化作用。第二进大厅为“崇礼堂”,正中悬徐霞客画像,两边有楹联。中堂摆有八仙桌,太师椅,陈设有主有辅,伦理教化的观念鲜明。在中国古代,厅堂是居民活动的场所。前后两个院落之间可以穿行而过的厅堂,又称为穿堂。民居最重视厅堂。厅堂是整个建筑的主帅。它位于中心,高大宽敞,尽量坐北朝南。厅堂内有神台、八仙桌、几案之类,壁上挂着字画,或陈列祖先牌位。厅堂三五开间,前有庭院,院中栽花草竹木,有甬道。
徐霞客故居前有沈塘河。传闻是徐霞客当年出游船只停泊处,河上有明代江南小桥。这就是胜水桥。桥孔方正,在灵漾的清水中显得十分古朴。每到雨后天睛,枕塘河上弥漫祥和之气。古人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太极即气,一气积而生两仪,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之于气,水得之于气,人得之于气,气感而应,万物莫不得于气。生气就是万物的勃勃生机,就是生态表现出来的最佳状态。在有生气的地方修建古民臧,这叫作顺乘生气。只有得到生气的滋润,族群才兴旺。
仰圣园,仰圣园和徐霞客故居对门,在故居的南边。园区占地20亩。这是2001年地方政府兴建的,即徐霞客游记碑廊。仰,瞻仰,仰慕。圣,圣人。这是个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园内湖面开阔,环湖一系列仿明式建筑凉亭、敞厅、水榭、扇轩、曲廊、廊桥等等,疏淡清奇,格调高雅。园中的碑文是精选的徐霞客游记片段,由国内书法大家挥毫,苏南名匠镌刻。如启功、沈鹏等人的佳作,展示了当代书法的魅力。
仰圣园西南隅的建筑是晴山堂,晴山堂是典型的苏式建筑。大方秀丽,明快爽目。晴山堂存放有76块石刻,石刻时间从明代洪武三年至崇桢五年,在262年间有84位名人名家为徐家撰写了墓志铭,传、序、记、跋、赞、赋、辞、引、诗等共90篇,集中了明朝一代名人的手笔。这是研究徐霞客的重要资料,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徐霞客墓位于晴山堂后院,属于阴宅。墓前有徐霞客塑像,塑像两侧树立了原国家主席李先念的题词,整个墓陵肃穆幽静。
祝塘镇梧塍祖居是徐霞客先世发迹之地,近十代人在此繁衍生息。此处有八景之说:梧塍先陇、祖庙古树、旌义荣坊、敕书楼赞、梅窗思诗、竹屋书声、梧岗凤鸣、秋香坊颂。这八景就是八个文化景观,值得玩味。
徐氏家族的坟墓分散在江阴各地。在长寿镇有毗山祖茔,在周庄镇有鸡笼山祖茔。毗山、鸡笼山是江阴东门外的两个山峰。徐霞客的十世祖徐景南、十三世祖徐经分别埋葬在这两座山上。徐霞客自幼每年随父辈去梧塍祖茔以后,还必然去毗山、鸡笼山的先茔祭祖。这里是梧塍外八景毗山晴岚、鸡笼祥茔的两处景点。尤其是毗山,十世祖徐景南生前曾在山麓筑有雅居,风景独佳。
徐霞客故居的整体布局能把山水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保持天然的和谐性。白墙黛瓦,色彩和谐;高墙飞檐,错落有致;高墙映水,低树临池;嫩竹遮窗,芭蕉扶檐。民居既注意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也讲究与其他功能性建筑有机结合。建筑选址、朝向、形态都符合风水理念,周围的树木、湖泊、河流、山脉也都能作为风水元素,纳入到整体景观之中。这种独特别致的村落布局,典雅古老的建筑群落,达到了人与自然高度和谐。
总之,徐霞客故居是一个特色鲜明的、整体联系的、符合中国风水文化的建筑群,它有明显的江南民居的特点。
(作者分别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资料中心副教授和历史文化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