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霞客故里
中国徐霞客旅游区
霞客世系
江阴故事
3.29天下游

历经沧桑的《晴山堂石刻》

历经沧桑的《晴山堂石刻》
陈泉兴   陈太平
 
  坐落在徐霞客故居西南约50米、同仰圣园紧密相连的晴山堂南、北、西三面墙壁上,镶嵌着76块石刻。这些石刻出自元末至明代的88位知名人士所留的94篇墨宝。这88位知名人士,既有朝廷重臣如倪瓒、宋濂、顾鼎臣等,又有士庶名士如祝允明、文征明等,既有徐霞客的师长,又有东林党的志士。这些著名人士所撰写的诗文、记序、传志,赞誉了徐霞客祖上的功德,颂扬了徐母教子的风范,记述了徐霞客生平的部分活动。徐霞客请无锡著名镌刻名家何世太摹刻于石,分碑七十又七,分叶二百有五。巧妙的镶嵌在为其母王孺人80大寿庆典而建造的晴山堂中,得以流传于世,故称晴山堂石刻。
  晴山堂石刻作品的年代跨越近300年,以一个家庭的魅力,收集那么多名士的墨宝,实属罕见。其史料价值之重要,书法艺术之高超,雕刻工艺之精细,堪称是少有的艺术精品。石刻既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书法价值,又是研究徐霞客的重要史料。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名符其实的国宝。
   《晴山堂石刻》自1620年(晴山堂建成)问世以来,至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381年沧桑,几经历险,几乎遭到灭顶之灾,却又奇迹般地得到保护而安然无恙。
  清顺治二年(1645)中秋夜,徐家发生奴变,徐家宅院和晴山堂被焚毁,惟有石刻幸存下来。徐氏后人将石刻安置于徐家祠堂之内。但由于缺乏严密的保护措施,石刻被置放在徐家祠堂的几十年间,亦多有破损。最为可惜的是刊有“秋圃晨机图”的石刻,湮灭在以后的风雨岁月之中。
  新中国成立以后,徐霞客的业绩逐步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重视。1957年8月,《晴山堂石刻》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江阴县文教局将原南阳岐小学更名为徐霞客小学,委任共产党员刘福厚为徐霞客小学校长,拨款新建了5间新校舍,中间1间为教师办公室。为了更好地保护晴山堂石刻,经江阴县文教局主管基建和文物工作的徐建文副局长提议,晴山堂石刻被镶嵌于教师办公室的墙壁中。江阴县文教局还额外为徐霞客小学增加了一个教师编制,以便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有更多的精力宣传徐霞客。
  然而,事情总是不尽如人意的。1966年下半年,极左思潮泛滥,“破四旧”的狂风恶浪席卷了马镇。在造反派大批徐霞客是游山玩水的浪荡子的同时,晴山堂石刻有被以“破四旧”名义砸毁的极大危险。危急关头,马镇文卫党支部书记张守权召集了支委(马镇中心小学校长张宪、马镇医院院长曾芝才)会议,徐霞客小学校长刘福厚也列席了会议。会议讨论了一个问题:晴山堂石刻的保护。统一了一个认识:晴山堂石刻不是“四旧”,而是文物,必须坚决的保护下来。明确了一个要求:在群众运动面前,在支委干部都作为各自单位当权派被批斗的情况下,保护晴山堂石刻必须避免和破四旧的造反派发生正面冲突。会议讨论了一些应对措施,要刘福厚校长以徐霞客小学党员校长的责任同学校老师和村上的生产队长共同商量出一个妥当的保护办法。刘福厚校长领受任务以后,邀请了徐鼎生、顾锡初二位队长到学校和老师共同商量,商量过程中,徐鼎生提出用石灰涂抹石刻的保护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认为,以粉饰办公室为由把石刻涂抹掉,既保护了石刻,又应对了“破四旧”运动的冲击。意见统一以后,为了争取主动,学校当夜就请了南阳岐村上的泥瓦工(徐霞客兄的后裔),借了石灰、纸筋等材料,在学校老师和生产队长的共同参与下,对教师办公室进行粉饰。对外宣称这也是“破四旧”。这一果断措施,得到了文卫党支部的赞同,也使晴山堂石刻又逃过了一劫。
  雨过天晴,云开日出。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终于结束。晴山堂石刻也终于重见天日。1978年11月,江苏省文物局拨款5000元,要求马镇公社重建晴山堂。根据上级指示,马镇公社党委选址在徐霞客故居西南约50米处重建晴山堂,由马镇公社公安特派员张锡昌负责筹建。工程土建工程施工的同时,晴山堂76块石刻也被从湖庄小学(徐霞客小学在文革期间被更名为湖庄小学)的教师办公室内取了下来,经过施工人员精心工作,原来涂抹的石灰被一点一点的细心剥离、清洗,按序编号,单独保存。土建工程完成以后,这76块石刻被整齐有序的镶嵌在晴山堂南、北、西三面墙壁内,晴山堂石刻终于与世人见面了。
  新建的晴山堂坐西朝东,前院后房,3间敞连,前廊后轩。由于1978年建造时建筑材料紧张,屋面用杂木椽子,用芦席覆盖再盖上瓦片,也未装反舷,很不雅观,因此用三隔板装饰了平顶。1985年,根据全国纪念徐霞客诞辰四百周年筹委会无锡会议精神,对晴山堂进行了修缮。按明式建筑的要求对晴山堂的门、窗、槛、屋面进行了改造。(后来市文化部门在90年代初,又进行了全面修缮,梁架改为仿明扁作抬梁,屋脊增加圃鸡,山墙加了边贴木柱,与故居崇礼堂风格一致,即今日我们看到的面貌)。修缮后的晴山堂悬挂着时任文化部部长朱穆之同志题写的《晴山堂》匾额,匾额下方,安放着由上海著名雕塑家陈道太塑造的仿青铜“徐母教子”像。匾额和塑像同晴山堂石刻相互辉映,更加凸显了徐霞客文化的深刻内涵。1986年1月5日,在江阴县召开纪念徐霞客诞辰四百周年大会之际,无锡市副市长夏秀英、中共江阴县委书记成强为晴山堂修缮竣工剪了彩。为了加强对晴山堂石刻和徐霞客故居的管理和宣传,江阴县文化局专门配备了1名事业编制人员和1名临时管理人员。
(作者: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理事、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