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霞客故里
中国徐霞客旅游区
霞客世系
江阴故事
3.29天下游

展现奇人风采 抒写科学人生

展现奇人风采 抒写科学人生
作者: 田 柳

       2010年6月上旬,中央电视台十套《走近科学》栏目播放9集电视纪录片《徐霞客》,作为霞客家乡的一名“徐学”爱好者、研究者,我准时打开电视机,当即被荧屏上徐霞客这一人物的一则则故事,以及一处处山水风光……吸引住了。那些天,我一集集看下去,觉得它是一部融史料性、知识性、故事性于一体,主题突出、情节生动、景色绮丽,值得一看的好片子。
       大型电视纪录片《徐霞客》,是让广大观众走近奇人徐霞客,近距离接触鸿篇巨著《徐霞客游记》;并在循着徐霞客足迹,观览神州名山大川的同时,体察一位400余年前杰出地理学家跋山涉水,奋勇向前,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取得科学考察丰硕成果的传奇经历与真实故事。
 
心仪五岳   畅游名山
 
       当徐霞客34岁那年,即明天启三年(1623)春季的一天,他在游历嵩山的日记开笔写道:“余髫年蓄五岳志,而玄岳出五岳上,慕尤切”。徐霞客自幼在内心深处便向往五岳,誓志名山,终生与山水为伴,问奇于名山大川之中。徐霞客心仪五岳、有志名山这一风貌和特征,的确在电视纪录片各集里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发挥。
       我们从电视屏幕上可以看到,青年徐霞客22岁由家乡——南旸岐村前沈塘河畔下船,经运河,入太湖,登洞庭西山,游林屋洞,从此开始了他的壮游生涯和历程。
       观众从一集集电视屏幕画景中,看到了徐霞客此后在祖国壮丽秀美山川之间遨游漫步的娇健身影。他一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当时共有16个布政司,徐霞客走了13个。他两登浙江天台,三游淅南雁荡,四走福建八闽大地,远访广东罗浮山,还上安徽黄山、白岳山与江西庐山,数度北上京师,游历齐鲁燕冀诸地名山,访游盘山、崆峒山及永平碣石山。晚年,徐霞客以四年之久进行了他一生中出游时间最长的万里遐征——云贵边陲之行。他自家乡江阴出发,经浙江、江西等省区直至云南,沿途结合系统观察自然,实地勘察地貌地质的科学考察活动,顺道游览湖南衡山、广西桂林山水、贵州黄果树瀑布、滇西古城丽江,最后登上西南佛教名山——鸡足山。值得一提的是,徐霞客如愿攀援上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了却了他早年心仪已久的五岳之游的心愿。
       我们更从节目主持人的讲解,相关“徐学”专家的介绍,以及电视编导人员循着当年霞客足迹实地采访和人物访谈,形象地了解了徐霞客不仅爱好旅游,而且善于观赏各地山水绝妙景色,如实地记述各地人文历史故事。如闻名遐迩的浙江天台石梁飞瀑和华顶日出壮观;福建武夷山九曲溪畔的碧水丹山和九鲤湖的湖、洞、瀑、石四大奇观;湖南宁远九疑山参天巨石舜公石,相传为埋葬舜帝之地的舜陵、舜祠所在地;云南丽江知府木增设“大肴八十品”隆重接待中原文化使者徐霞客的古寺院解脱林,等等。而上述众多人文历史故事中的“九鲤湖之谜”,电视纪录片编导穿插霞客九鲤湖祈梦,喜得“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诗签,后来徐母病体果见好转并痊愈,便建了今日依然存在于马镇南旸岐徐霞客故居南侧的《〈晴山堂〉及其石刻》明代真迹。这些丰富的山川景观,神州胜迹和人文历史,正是当今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资源和雄厚基础。
       正象电视纪录片所展示那样,徐霞客以其毕生遨游华夏大地景区的丰富旅行经历,特别是他旅行途中所撰的60余万字《徐霞客游记》,造就了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旅行家,并被尊为“游圣”。
 
舍身涉险   勇攀高峰
 
       电视纪录片《徐霞客》以其生动情节和画面告诉观众,徐霞客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热爱祖国佳山丽水、寻访天下名胜古迹的旅行家,而且还是一个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探险家。电视片中那霞客早年登临天台石梁、雁荡悬崖扶布绳腾空而下、嵩山峡谷滑行十里抵达平地的生动事迹或声画场景,始终吸引着观众的眼球,更牵动着大家的心。
       1613年四月初四日,时年28岁的徐霞客,为了能俯视瀑布泻入飞潭景象,他顾不上用早餐,就冒险登上宽仅尺许、长3丈,架在两山山坳之间的天台石梁,并且在上面来回走了一趟。徐霞客过石梁时只见两股飞瀑从脚边合流直下,声响如雷。他下瞰深潭,不觉毛骨悚然。十天后,徐霞客又来到雁荡山,为了寻觅雁湖,翻越两座山岭,最后登上形如刀背的山脊,前方是悬崖削壁,雁湖没能找到,他决定下山。因从原路下山路途太远,徐霞客便让随行两仆脱下裹脚布,结成布绳,然后扶着它从悬崖上放下去。他是第二位扶着布绳腾空而下的,但到了那个巨岩上却根本无路,仅可立足。于是,只能再回上面的岩石。升降中不料布绳被岩石勒断,徐霞客高悬空中,险象环生。后来,他和仆人相互配合,克服各种困难,把断绳接牢挽紧,重新攀登到上面悬岩。直到夕阳西下,徐霞客一行才脱离了险境,回到了云静庵住地。
       1623年春季的一天,当38岁的徐霞客登上中岳嵩山绝顶,在观览了真武庙周围御井等景观后,下山时为缩短路程,他采纳樵夫自西沟下山的路线。开始,徐霞客一行还能手攀两旁岩石,紧抓丛莽树条往下走,但如此走了一段后,只能从两石峡中滑行而下。此时,两旁崖壁似乎逼近天际,霞客抬头仰望天空只剩一线,感到山色气势特别壮观,然而双目只能注视前方,不敢斜视,双足也无法止息。这样一直滑行了十里,徐霞客他们才走出峡谷到达平地,找到正道。
       恰如电视纪录片《徐霞客》所展现的那样,徐霞客晚年的探险活动,主要是围绕着地理科学考察,也就是探索江源、考察洞穴等内容进行的。比如:1637年一、二月间,徐霞客在湖南茶陵、道州先后考察麻叶洞和九疑山三分石潇水源流;还有:1639年四月,在云南边陲腾冲鸦乌山攀登嶻臯峰时,沿途荒山野岭,空谷穷岩,人烟罕至,但霞客仍以其顽强意志完成了探险和考察任务。他到麻叶洞考察,乡人都说那是“神龙精怪”暗藏潜伏的地方,从来没有人进去过。徐霞客却毫无畏惧之心,同仆人毅然入洞,结果看到洞内“两壁石质石色,光莹欲滴,垂柱倒莲,纹若镂雕,形欲飞舞”。徐霞客出洞后,村人无不惊服。电视纪录片的主持人说,今天麻叶洞虽已淹没,但那里的村民正在寻觅霞客当年曾经考察过的洞穴,准备重现麻叶洞中奇妙景象,这让观众特别高兴。
       徐霞客为了考察宁远九疑山因“三石参天、水分三处”而得名的三分石,查清潇水源流,他在游访舜陵舜祠,探览雪洞、风洞、杨梅洞之后,便在突兀嶙峋、石崖嵌削、峻峭难以容足的山路上连续走了50里,几经周折,才到了潇水、岿水、沲水三水会后的地方,论证了旧志所载三分石下“水分流湖广、广东、广西三地”的错误。
       1639年四月下旬,已是54岁的徐霞客在了解和观察腾越州打鹰山火山喷发情景和火山遗迹之后,他继续北行到达鸦乌山,攀援中又经历了一次危险,几乎丧及性命,那天徐霞客游鸦乌山时,见嶻臯峰旁有一个东向洞穴,他便仰面攀登而上。讵料山体峭削,人吊在半山腰岩石间,绷足挂指,动弹不得。这时,徐霞客比较镇定,运用手足并动,才侥幸攀登了上去。当徐霞客考察完奇异山洞,下山时却发现脚下都是悬崖,无路可走。于是他只能双手朝后抓住草根,两足前伸下滑,顺势朝下滑了一里路程,终于平安抵达山麓。徐霞客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生平所历危境,无逾于此。……乃及其麓,与顾仆见,若更生也。”腾冲鸦乌山的历险记录,真可谓是徐霞客平生所历险境中最危险的一次,当他与仆人相见,真有死而复生之感。徐霞客舍身涉险,勇攀高峰的意志和精神,正是他毕生进行旅行、探险,实行地理科学考察的动力及根源所在。
 
实地勘察   探索奥秘
 
       电视纪录片《徐霞客》以主要篇幅和画面,真实地展现了徐霞客不畏艰难、誓志不移,进行实地勘察,探索大地奥秘的科学实践和探索精神。我们看到,电视片以徐霞客当年旅行探险历程为脉络,引用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生动地再现了徐霞客科学考察中的重要发现,用无数事实证明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地理学家。
       徐霞客科学考察上的重大成就,主要反映在他历经30余年旅行考察所写的《徐霞客游记》上。《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它是一部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主要地理著作。徐霞客以严格的科学态度,探历和考察江河水系的来龙去脉,山脉的走向分布及其地貌特征,洞穴的位置、构造及其岩石形态,并且旁及植物、动物、矿产、水文等地理现象。而纪录片再现徐霞客晚年在西南边陲追溯江源、探测洞穴及考察岩溶地貌的活动和场景,则是他坚持真理,不断探索,知难而进,取得科学实践成就的主要标志和丰硕成果。
       不远万里,追溯江源,探明长江之源出自金沙江,而不是岷山导江,并写下重要论著《溯江纪源》(又名《江源考》),这是徐霞客在地理学上的一大成就和贡献。1638年,时年53岁的徐霞客为了考察长江源头,到达滇西武定府,他听说金沙江在元谋县之北,便与仆人绕道元谋去探江源;可是,此际仆人因病卧床,徐霞客就只身从官庄北行,抵达金沙江边,观察奔腾的大江江流和江岸方山的雄伟气势。徐霞客遥望江北,又渡江登岸,北行15里直抵江驿(姜驿),最后到达云南、四川两省交界处坡顶“蜀滇交会”石碑前才止步。后来,徐霞客凭自己考察所得,撰写了《溯江纪源》一文,认为“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否定了自古以来《禹贡》以岷山导江的错误结论。此外,徐霞客还探测、考察南北盘江、澜沧江、怒江源流,以及“三大龙脉”中南龙的分布,写成《盘江考》一文。
       探测洞穴,深入研究,徐霞客是我国古代详细记述研究洞穴的先行者,其《游记》是一部较系统地研究洞穴的科学著作。电视纪录片告诉我们,徐霞客在《游记》里记载的洞穴共357个,他直接探测的洞穴计220多个。1637年闰四月下旬,徐霞客万里遐征途中来到广西桂林,在那里停留了一个半月。他在遍游桂林山水的同时,考察探测了芦笛岩、七星岩等共60多个溶洞,在《游记》中对各岩洞内部形态均有生动形象的记述。六月中旬到了柳州,徐霞客慕名专程去融县探访真仙岩。真仙岩洞地处融县西北万山丛中,穹然高悬于山岭溪水之间,溪流从洞中流出,洞前有两座大石桥双双架在溪上。徐霞客一行就借住在真仙岩南洞口的寺庙内。他在僧人陪同下,一连数天考察、探测真仙岩及其周围的众多洞穴。一天,僧人举着火把陪同霞客探游真仙岩后面的暗洞,只见一条横卧于岩石下的大蟒蛇挡住了入洞的路,僧侣用火光照着它却不见首尾。徐霞客一行只得跨过蛇身进洞,后来又越过蛇身出洞,那蟒蛇依旧一动不动地横卧于洞口。然而,真仙岩这座融县著名洞穴,是徐霞客自桂林探测溶洞以来所见洞穴景象中色态最为明洁、纤圆的一个。他在《游记》中写道:“巨柱中悬,上缀珠琉宝络,下环白象青牛……皆玉乳之所融结。”他对桂林、融县两处诸溶洞的探测、考察所记,为后人研究洞穴提供了珍贵资料。
       徐霞客对岩溶地貌(又名石灰岩地貌,亦称喀斯特地貌)考察的成就和贡献,正如电视纪录片主持人所讲的;在国外,最早描述和考察石灰岩地貌的是欧洲人爱培尔,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分类的是德国科学家瑙曼。然而,徐霞客比起他们来,分别要早150年和200多年。据《徐霞客游记》记载,并经其实地勘察,我国石灰岩地貌的分布地区,主要起自湖南南部祁阳一带,至云南东部罗平这一包括楚、粤西、黔、滇四省区区域。1637年闰四月初二日,徐霞客由湖南零陵,经冷水滩过湘口关(潇水入湘之口)时说:“盖入祁阳界,石质即奇,石色即润。过祁阳,突兀之势,以次渐露,至此而随地涌出矣。”这段话的意思是,进入湖南西南境,尤其是过了祁阳,石灰岩地形就逐渐显露出来了。徐霞客经一年多时间的考察,1638年八月上旬来到云南罗平,对沿途石灰岩地貌区域的峰林情况心里有了个底,并勾划出岩溶地貌区域一个初步轮廓。他在《游记》中写道:“遥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观粤西面目。盖此丛立之峰,西南始于此,东北尽于道州,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而此又其西南之极云。”因此,徐霞客被公认为是我国西南岩溶地貌考察,并做了详细记录的第一人,也是全世界对岩溶地貌进行考察、研究的先驱。
       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徐霞客》的播出,对于推动广大观众关注徐霞客、了解徐霞客、走近徐霞客;同时又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徐霞客游记》、解读《徐霞客游记》、走进《徐霞客游记》,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和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