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霞客故里
中国徐霞客旅游区
霞客世系
江阴故事
3.29天下游

华根 一路走好

华根 一路走好
作者: 徐立刚

  华根,你怎么走得那么急、那么快,你才60虚岁;你还有《徐学大辞典》等好几本书没有写完呢!我和徐和明4月14日到江阴中医院看望你的时候,你不是说过,出院后要继续把书写完的吗?仅仅时隔7天,你就匆匆离我们而去了。天不假年,英年早逝,怎不叫人深感悲伤、万分痛惜!
  华根,我清楚地记得,你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第一次来到县广播站送稿件的情景,20来岁的你,穿着朴素,身材敦实,话语不多,还有点腼腆。通过交谈,知道你1969年1月从上海来到江阴农村插队务农,后被选进要塞公社当报道员。从此,我们联系多了,交往密切了。你靠着自己的好学勤奋,报道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连年受到表彰奖励。1979年6月,你被聘为县广播站的片记者。1980年底片记者撤销,6位片记者中,仅有你成了广播站的正式记者,于是,我和你成了同事、邻居,也是朋友。我们一同研讨业务,一同闲谈聊天,在“虹溪小筑”的院子里度过了难忘的时光。
  华根,你记得否?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与田柳、张明福一起,赴苏州、常熟听新闻讲座,顺便观瞻了兴福寺、翁同禾故居及墓地,游览了无锡锡惠公园。还曾和施森元、吴祖兴、尹小江、赵叶、姜瑞先、刘荷芬、李亚萍一起,先后到武进县、江都县、宜兴县的广播站和南京人民广播电台学习取经,并参观了常州红梅公园、曦舟公园,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宜兴陶瓷馆和善卷洞,从而加强了与兄弟单位的联系,开拓了视野,对进一步搞好广播宣传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华根,你虽然原先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是,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通过自学和进修,获得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南京大学研究生学历。从一个公社通讯报道员,成长为具有新闻副高职称的江阴电视台副台长、主任编辑。曾任江阴市政协委员的你,还是中国徐霞客研究会会员、江苏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和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会员。2001年12月30日,你作为江阴吴文化协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和李宝根会长一起,带领单旭、陈锡良、刘文中、陶青、沈俊鸿和我,先到马镇徐霞客故居、仰圣园、晴山堂和徐霞客小学参观,再赴无锡游览吴文化公园,并一起合影留念,今天,我端祥那天的合影照片,9年前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华根,你是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在搞好本职新闻工作之余,还千方百计搜集、整理江阴地名的来龙去脉、江阴楹联的逸闻故事和江阴的人文轶事,1984年以来一篇篇内容翔实的文章陆续在《江阴工人》、《江阴文史资料》、《徐霞客研究》等报刊上发表。2000年12月,你的第一部书、40万字的《澄江夜话》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受到了江阴老作家赵沛、文史专家程以正等各界人士的肯定。在一片赞誉声中,你依然保持虚心、勤勉、严谨、精进的治学态度,在江阴文史园地里继续辛勤耕耘。你主编的《江阴之子》、《教育家吴研因》、《贯庄春秋》等书籍相继出版。《中国文化报》、《江阴日报》等报刊,《暨阳之星》、《江阴文史资料集粹》、《江阴人文风情》等丛书,也都能看到你的文章。为筹建“巨赞法师纪念馆”,你挤时间搜集资料、撰写文稿。你的忘年交、书法家薛双甲先生书赠你的楹联“虽云智慧生灵府,更须工夫在笔端”,道出了你撰文写书的奥妙。
  华根,你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但谈起江阴广播电视和文史掌故却是滔滔不绝,甚至眉飞色舞。你生活俭朴,但为研究江阴文史却舍得投入。你没有什么嗜好,但对江阴文史研究却到了痴迷的程度。数十年来,你多次往返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到图书馆查找图书资料,到古籍书店淘寻有价值的书刊。还经常在电脑网页上搜索所需内容。你常常为发现新的素材而欣喜,为能纠正一处谬误而忘了所有的辛劳。
  华根,当你在电视台退居二线以后,除了要完成自己治学写书的计划外,又担负了市政协、园林旅游局等部门的选题任务,因此更忙更累了。你是个有抱负、有追求又非常实在的人,为了传承江阴的历史文脉,弘扬江阴的优秀文化,那怕自己呕心沥血,也无怨无悔。每次我到你办公室,总看到你不是埋头书籍资料堆,就是专注电脑显示器,从来没有歇息空闲。为了赶时间,你常常夜以继日地忙碌,饿了以方便面充饥,把睡眠时间也尽量压缩,更没有时间娱乐和锻炼身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血肉之躯哪能承受这样超负荷的运转,病根由此而生。但是,你对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却毫不在意,依然忍耐坚持。还是在好友的一再劝说下,才到医院检查就医。2009年5月30日,我从潘纲先生那里获悉,你被诊断为幽门癌,已到上海动手术,旋即我与田柳先生通电话,他也证实了这个不幸的消息。我们唏嘘不已,只能默默地祈求上苍垂怜,护佑好人一生平安!后来得知你手术成功,已从上海返回江阴家中。6月19日我给你打了个电话,向你表示慰问,祝你早日康复。11月21日,我俩在文庙霞客书画社徐和明处不期而遇。本来我正想打听你的住址去看望你的,能在文庙见到你,真是巧极、好极!看到你精神尚好,只是人瘦了,白发多了。你讲,还定期到上海作化疗,我同和明一起向你问好,也相信你一定能战胜病魔,度过难关。今年4月13日晚上,我接到潘纲先生电话,说你住进了江阴中医院。第二天,我和徐和明带上水果,冒雨赶到中医院探望你,只见你正在挂水、吸氧,人更消瘦了,说话声音很轻。在简短的交谈中,你还惦记着未完成的几本书,说出院后要继续把它们写好。听后,我万分的感动、心酸!为不打扰你治疗,不让你劳累,我和徐和明稍坐片刻就向你告辞了,此刻,我看到你眼眶里噙满泪花,我心头无比的伤感、沉痛,一时说不出话来。7天后的4月22日,我从《江阴日报》看到了你儿子徐洲、儿媳杜敏的讣告,得知了令人震惊、伤心的噩耗。华根,你走得太匆忙了。  “一生辛劳克勤克俭,终身善良亦忠亦厚”,这是4月23日举行与你告别仪式的大厅两边的联语,也是你的真实写照。你善良本份,与世无争;你踏实勤奋,辛劳笔耕;你硕果累累,业绩永存。为江阴广电新闻事业、为江阴文史园地耗尽心血、鞠躬尽瘁。你一生写了多少稿件、编了多少节目,策划了多少电视专题片,已难以计数。仅你编著的书籍,也蔚为大观。从2004年到2008年的5年间,也是你生命的最后阶段,你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精神,主编、出版了三套17册丛书,其中有2004年2月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江阴旅游文化丛书》10册、2005年12月黄山书社出版的《江阴文史丛书》中的《江阴名人年谱》3册、2007年1月和2008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江阴文史丛书》中的《江上词综》2册以及《明末江阴守城纪事》和《江阴著姓望族》。总字数近400万字,平均每年写80万字、每月写6万多字。多么繁重的工作量,多么浩大的工程啊!这是你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成果,这是你对祖国和家乡献出的挚爱,这是你为社会留下的宝贵财富!谁不为你由衷赞叹,谁不为你肃然起敬!
  华根,你一路走好,放心远行!
  (作者系徐华根先生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