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霞客故里
中国徐霞客旅游区
霞客世系
江阴故事
3.29天下游

江阴建置沿革

江阴建置沿革
徐华根

       追溯江阴的建制沿革史,正式定名“江阴”是南朝梁代。古时称“水之南为阴,山之南为阳”,江阴地处大江南岸,故定名江阴,一直沿用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了。
  梁以前,江阴地名有多种不同的叫法。夏朝,这里地属扬州。商末,吴泰伯奔荆蛮,自号“句吴”,也属扬州。周朝仍地属扬州,吴季札封以延陵,后楚春申君封吴墟为春申邑,其中包括江阴一带。秦灭楚,统一中国,设郡县制,江阴被定为会稽郡延陵乡。汉朝取代秦,仍取会稽郡,改延陵乡为毗陵县,并以江阴地方设暨阳乡。明《(弘治)江阴志》云:“县有暨阳湖,因以名乡。则乡境在湖以西,申浦以东,及三山、石堰、芙蓉、伞墩等处。”宋《(绍定)江阴志》云:“秦汉以来,郡则会稽,县则毗陵,兹以乡属,是名暨阳。”三国时期,这里属吴国,暨阳乡属吴郡。晋武帝太康二年(281),晋灭吴,设置毗陵郡暨阳县。晋永嘉五年(311),为了避讳,设置毗陵郡改为晋陵郡,又将沙中原吴县司盐都尉署改设暨阳盐署。咸康七年(341),将暨阳盐署改置为南沙县。
  直到南朝梁敬帝绍泰元年(555),废除暨阳县,设立江阴郡,“徙治君山之阳”,也就是说,郡府就设在君山南面(今江阴市区)。当时的江阴郡分管江阴、利城、梁丰三县。
  江阴定名之时,江南经济加速开发,社会呈现繁荣发展的局面。古代经济发展依赖以下几个因素:人口众多,政局稳定,土地肥沃。南北朝以前,北方黄河流域比南方发达。一个政治集团控制天下,首先要占有富有的中原地区。南北朝时北方黄河流域长期存在混乱局面,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人口大量南迁。原来地广人稀的南方不仅增加了大量劳动力,而且还得到了北方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阴地区也迅速改变了过去“火耕水耨”、“渔猎山伐”的落后面貌,社会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
  江阴的农业发展,主要表现在生产技术的提高、水利事业的兴修和荒芜土地的垦辟上。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普遍采用粪作肥料,三麦种植也得到推广。水利事业也同步发展,修筑沟渠,引排水流。公元502到549年,梁武帝萧衍在今长泾镇长南一带组织农民修筑土堰蓄水,利用天然的河流,开河筑堰。该堰坝为东西走向,长16米,高6米,拦截西泾河水。上游来水集于龙集嘴,下游通向凤凰浜、东清河,堰坝水位落差4米。堰堤东有下船坊,呈葫芦形,池底有青石板,形成一个完整的灌溉系统,世称“梁武堰”。手工业方面,冶铁技术有了显著提高,普遍使用水力鼓风炉,把生铁与熟铁熔合在一起,加热锻打,既可打造刀剑,也可打镰刀等农具。蚕桑养殖业得到推广,形成了丝织业中心。众多的河流和湖泊,水上航运和造船业取得发展地促进了商品流通。
  梁武帝萧衍统治达48年之久,是南朝历代封建皇帝中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绝无仅有的集建国亡国于一身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极力调和统治阶级内部世族与寒门之间的矛盾,在政治上掌握实权的还是如沈约、范云等出身于士族中下层的寒士,同时他又容忍皇族子弟和官吏违法犯法,造成官僚的奢侈腐化,肆情搜刮。但对百姓,却刑罚苛刻。由于吏政腐败,军队也逐渐丧失了作战能力。太清元年(547),梁武帝为了贪得土地,接纳了东魏叛将侯景,破坏了与东魏的关系。此后又反复无常,准备出卖侯景给东魏。侯景发觉,终于起兵南攻。梁武帝终于被困台城而饿死。梁武帝死后,萧梁政权实际上已经垮台。西魏宇文泰派5万步骑攻梁,梁帝萧绎焚古今图书后出降,为萧警所杀。西魏于荆州三百里之地与萧作战,并留兵监守,随即尽俘梁王公以下数万口为奴婢,驱归长安。公元555年,梁王萧称帝于江陵,为西魏藩属,史称后梁。
  江陵失败,梁萧绎被杀后,王僧辩、陈霸先等奉梁晋安王萧方智为大宰,还都建康。北齐立梁贞阳侯萧渊明为主,派兵送归。王僧辩在北齐武力压迫下,迎萧渊明人建康即皇帝位,称藩于北齐。镇守京口(今镇江)的陈霸先不满王僧辩所为,密谋袭建康,率马、步军至江乘(南京北35千米江边)罗落桥会合侯安都水军,他们联手攻占石头城,俘杀王僧辩父子。梁绍泰元年(555)十月,陈霸先等立晋安王萧方智为帝,也就是梁敬帝,仍称藩与北齐。萧方智字慧相,小字法真,是梁元帝萧绎的第九个儿子。王僧辩被杀,其余部相继起兵讨伐陈霸先,经过一场乱战,以陈霸先得胜告终。陈霸先又击败北齐南下大军,受封陈王。公元557年,陈霸先废梁帝萧方智,自立为帝,为陈武帝永定元年。陈武帝下诏奉萧方智为江阴郡江阴王,行梁正朔,车旗服色,一依前准。梁皇太后为江阴国太妃,皇后为江阴国妃。公元558年5月5日(陈武帝永定二年四月乙丑),已被奉为江阴王的萧方智被陈霸先害死,萧方智13岁做皇帝,15岁时被迫禅位,加上又是陈霸先的傀儡,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作为。他被追谥为梁敬帝,诏太宰吊祭,司空监护丧事,以梁武林侯萧谘子季卿嗣为江阴王。萧方智死时年仅16岁,葬于江阴澄西的苍墩。苍墩墩围面积225平方米,高20米。《江阴县志》记载:“俗传有发之者得大花瓶数十,有巨蜂群螫人,乃不敢发。”墩四周有护陵河,南河上有小石板桥,通往墩西南的苍山寺。有从苍山寺田碑记云:“前栗山东十数里有苍山,相传苍梧王墓基。里人士因建寺,其前为峰岚耸秀,嘉荫萧疏。呜呼,鹊噪杂沓其间,浅河曲诸环亘其旁,虽无群峭壁立之观,悬崖坠石之险,然四顾平旷,村舍疏落,林壑烟霞之趣,恍然有以寓于此山寺者……”
  陈宣帝太建三年(571)元月,萧季卿因罪被革除江阴王封号,封东中郎将长沙王府咨议参军萧彝为江阴王。后来,又任命文阿监江阴郡。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陈至德四年(583),江阴郡太守倪启曾将江阴郡府迁移至县西18里的夏城(今属月城镇秦望山南麓),当时称为舰浦城。
  陈氏王朝也仅仅统治了22年,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的陈,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多年来南北分治的局面,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把黄河、长江两大流域联系起来,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才产生了比汉更为强大、繁荣的隋、唐帝国。
  隋统一中国,使连续300年的战争得以停止。隋文帝杨坚综合前代各项制度,有沿有革,制定隋制。中央官制恢复汉魏旧制,置太师、太傅、太保三师,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参议国家大事。地方官制,废除州郡长官自辟僚佐旧制,罢天下诸郡,只存州县两级,九品以上地方官均由中央任命。隋开皇九年(589),撤江阴郡,设江阴县,将原利城、梁丰并人江阴,县治仍迁回君山南面,江阴县隶属常州府管辖。
  到了唐武德三年(620),在江阴县设暨州,下属有江阴、暨阳、利城三县。武德九年,撤暨州,仍将江阴、暨阳、利城三县合并为江阴县,隶属于常州。常州一度改为晋陵郡,不久又恢复常州。唐会昌四年(844),江阴升县为望县,唐制把县分为赤、畿、望、紧、大、中、小七个等级,凡满四千户的为望县,是列京都所治县、京都近旁县之后的三等县。全国有68个望县,其中常州府就有江阴、晋陵、武进、无锡4个望县。南唐开元中,将江阴县改设为江阴军,军是五代与宋时相当于州、府一级的行政单位。
  宋淳化元年(990)废除江阴军,改设江阴县。淳化三年,又恢复江阴军。清《(乾隆)江阴县志》云:“从县人司谏张观之请,复为军。”熙宁四年(1071),再撤江阴军,建炎三年(1128),又恢复江阴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虏犯泰州,岳飞以泰不可守,率众屯江阴军沙上。建炎四年已复江阴军矣。”绍兴二十七年(1157),又废,三十一年(1161),再度恢复。《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二十七年二月,废江阴军为县,隶常州。以浙西安抚荣言:自建县为军,于朝廷初无所补。故有是命。仍屯兵三百八十人,以知县兼军使。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新知严州杨师中知江阴军,填复置阙,江阴比废为县,至是复之,仍赐师中银二万两为军费。”
  到了元至元十三年(1353),江阴升格为江阴路总管府。路是宋元时期的一级行政单位,相当于明、清的省。至元二十八年(1368),降路为州,隶常州路管。寻以州为上州,隶江浙中书省。志书中有一段文字,记载了江阴路改州的经过。陆文圭《江阴改州记》:“至元二十八年秋七月二十三日,江淮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臣公楠奏‘暨阳与毗陵郡壤相接,户不满七万,设立总府非是,请改州毗陵管内,省并司、县各一数十,于事理便。’制日可。是岁十二月,擢乌鲁克锡市哈为州长官,刻印之任。始至,问民疾苦,皆日:‘江乡土狭民瘠,介在一隅,以故无大征役。今以属州事,统府其情不吾察,奈何?’侯日:‘第安之,吾在,毋恐。’既而符檄数下,调发无虚日,溯流供给,回远百里,民疲于奔命。讯报淹留,囚多瘐死,兵廪不时,率有怨言。侯慨然日:‘吾受命作牧,民愈即吾愈也。’时廉访使者适至,侯且言其不便,率州之士庶请以州隶行省,事得直达,免旁郡牵制之虞。未报,会至尊新登宝位,勤恤民隐,宰执条县以闻,上可其奏。令下之日,士庶呼舞,恩若更生。侯亦喜日:‘今而后,得专治吾民矣。’治之期年,政平讼简,州以无事,朝廷嘉之。秋满,迁常州路同知总管府事。先是,公尝为此郡治中,常民喜公之复来,而暨民惜其骤去也。于是述置州颠末,谨刻诸石,俾来者有考,且以寄去思之情云。元贞二年六月壬子。”
 
  到了明朝,明太祖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将江阴州改为连洋州,后又恢复江阴州。《明太祖纪》:“至正十七年六月,赵继祖克江阴。”明《地理志》:“太祖甲辰年日连洋州,寻复日江阴州。”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江阴降州为县,隶属常州府。扬州泰兴县的马驮沙划归江阴。《(道光)江阴县志》:“县北扬子江心,孤山卓立波涛中,四面潮泥,日以附益,浸成平壤,东西七十里,南北二十里。宋元半隶泰兴,半隶江阴,明初乃全以来属。”由于长江天堑阻隔,往来管理诸多不便,明成化十七年(1481),马驮沙划置靖江县。
  清朝的260多年中,一直是江阴县,隶属常州府。民国时仍为江阴县。
  1949年4月,江阴解放,江阴县属苏南行政区常州专区。1953年1月,改属江苏省苏州专区。1962年1月,将县东北部9个公社划归新建的沙州县。1983年3月,改由无锡市领导。198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江阴撤县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