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霞客故里
中国徐霞客旅游区
霞客世系
江阴故事
3.29天下游

双林庵与徐霞客家族关系考

双林庵与徐霞客家族关系考
殷新宝

 
  双林庵位于江阴市山湾新区的南湾深谷中,背靠“仙女山”(又称“女山”)。岗上有“女仙台”遗址,相传定光佛成到此修道。湾内名胜古迹众多,地理风水极佳,千百年来引无数达官驻足、名士隐居,官宦名绅之墓葬亦为数不少。
  双林庵始建于宋代,原有南林、北林两庵,南僧北尼、两庵相对,后毁于兵火。上世纪  90年代重建时无力两庵共建,遂于北林庵旧址上建庵,取名“双林庵”。元代文士许恕游览双林庵,赋得《过双林庵》诗曰“方丈高寒气杳冥,禅心闲时晚山清。一灯风动双林静,虎伏空岩夜听经。”留传至今。历史上《江阴县志》说双林庵建在明万历年间,实为误记、错记,此诗提供了铁的依据。明代、山湾大部分山地农田为祝塘大宅里梧塍徐氏、即徐霞客祖上所有,双林庵也成为徐氏宗族山湾租田管理之场所。徐氏为方便租田农户交租,曾于双林庵西里许之大道旁、八甲里村前设置存放租粮之仓廒。
  明朝弘治十三年(1500)秋,徐霞客先祖母十一世徐颐侧室陈孺人墓葬于山湾南湾双林庵后“祝塘山”(又称徐家山)。陈孺人持家政期间,弘治五年(1492)陕北大荒,曾捐票一千六百斛而令弘治帝赞叹不已。当时宰相李东阳亲自为陈孺人撰写墓志铭(全文852个字,该铭碑已发现并收藏)。后徐颐次子、藏书家徐元寿亦葬于此,陪伴其母。之后,十三世徐巨亦葬祖母茔旁(徐氏之后有多少人葬于此处,不明待考)。
  明万历二年(1574),因空弃其仓廒不用,遂由双林庵主持将其改建成庵,取名“宝仓庵”,隶属于双林庵主持管理。两庵成为实际上的徐氏家庵。
 
 
  历史上的南湾村,主名旺湾里,从明嘉靖九年王镛公从山东知府任上辞官(避党锢之祸)隐居旺湾里后,引进毛竹种值,那时起又称“竹园里”、“毛竹村”(《云亭镇志》有此记载)。但地方上,至今仍以“旺湾里”主称, “竹园里”、“毛竹村”等别称,今人已少有知晓。
  徐霞客侍妾周氏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已未(1619)方孕被逼嫁徐氏山湾祖坟李姓守墓人,是年冬十二月生下徐霞客的儿子,随继父姓李,名寄。李寄之养父为明朝天顺年间(1457-1465)由陵网川里迁入的李朱珙之后裔,家境破败,沦落为看坟人,生活之艰辛可知一斑。徐氏祖茔紧靠双林庵,紧靠旺湾村,所幸双林庵为徐氏捐建之庵,管理田产之活动场所,李寄长大后于双林庵中设学辅教,个中关系,顺理成章。
  周氏出身寒门,但与小姐许氏一同长大,贤淑达理,并随主伴嫁至徐霞客家,主仆之间形同姐妹手足,又跟许氏学得一手好女红。她教李寄成材,知书识礼。母子二人在旺湾里深得乡邻尊重、照应,为李寄在偏僻深谷中执教,奠定了人缘、信任之基础。李寄起初在山南葛家执教,后回家自办学塾,深得山民信赖,直到清顺治二年(1645)江阴抗清81天,双林庵被焚毁止。他长时执教,收集其父游记资料,生活虽清贫但相对稳定。从李寄这期间的诗文内容来看,除了偶有归宗之念外,心境相对平静。双林庵成为他设学辅教、研读诗文、整理文稿、母子相依为命的安静之所。历史上有些人对李寄30岁之前居无定所、频繁迁移的猜测,并无依据。
  徐氏族人与山湾关系甚密。藏书家徐元寿(字尚德)游山湾后曾有“山双林庵——山有女仙台”的诗句,从侧面写双林庵所处环境幽雅和美丽传说,代表了梧塍徐氏族人对双林庵的亲近情感。周氏被逼嫁选择在山南湾旺湾里,体现出徐氏族人考虑选点的依据。
  梧塍徐氏在明朝富甲江阴东乡。山湾内的双林庵重建和明万历初年改仓廒为宝仓庵,均与徐氏在山湾拥有偌大产业有关。徐霞客祖上分居马镇南岐后,徐霞客侍妾周氏方孕安置在山湾祖产之地,出生在山湾的李寄,为徐霞客家族争得了莫大荣誉,为后人所敬仰,双林庵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