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霞客故里
中国徐霞客旅游区
霞客世系
江阴故事
3.29天下游

传承文化 服务社会

传承文化 服务社会
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

  江阴,是中国杰出历史文化名人徐霞客的诞生地、长眠地,是中华优秀文化经典《徐霞客游记》最早手钞本的发祥地,是建国后首个县市“徐霞客研究会”组织的创建地。江阴,是中国徐学界的骄傲。
  1987年5月29日在霞客故里睛山堂,江阴县徐霞客研究会正式成立,会员29人。从成立时起,我会秉承前人400年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的传统,提出“立足江阴,扬长避短,深入研究,敢于突破”的方针,组织会员利用霞客故里得天独厚的资源开展徐学研究,取得了一大批成果。前10年间就出刊了《徐霞客专辑》(1987)、《徐霞客研究文选》(1991)、《徐霞客研究文集》(1997)总约40余万字,完成了由知识推广型向学术研究型集体的角色转换,意义重大。此后在全国徐学渐成热潮中,我会研究成果愈益丰富,出版个人专著《徐霞客家谱》(薛仲良)、《徐霞客研究论文集》(蔡伯仁)、《走近徐霞客》(田柳),小说《大探险家徐霞客》(赵沛),电视剧《少年徐霞客》(陈复观),绘图本《千古奇人徐霞客》(陈锡良)等,还参与策划、采摄了一批宣传徐霞客的电视专题片《徐霞客三游雁荡山》、《晴山堂石刻》、《游圣霞客》、《游圣徐霞客》(徐华根)等,对传承民族文化,推动徐霞客及其伟大精神走出江阴、走向世界做出了微薄的贡献,同时也造就了一批热心于徐学研究事业的专家型会员。
  进入新时期的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代要求紧密结合,大力加强为建设幸福江阴、和谐江阴的现实社会服务。第二届理事会在指导思想上作出了必要的调整,提出“争取有所创新,群策群力搞好学术研究,积极主动地为江阴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立足江阴,接轨北京,以老带新,弘扬文明”的工作方针。在中共江阴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经全体会员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大进步。
  学术研究取得新成果。2006年6月《徐学研究》创刊,为加强内外交流搭建了坚实平台,至今已出刊10期、发稿330余篇约100万字。会员出版了《徐霞客诗译赏》(刘湘和)、《华夏览胜》(张秉忠)、《游圣徐霞客》(连环画传,童渝、徐和明主编)。启动了大型工具书《徐学研究辞典》和学术专著《李寄集笺注》编纂工作。
  服务社会迈开新步伐。2007年3月策划、承办江阴市首届纪念徐霞客朝圣公祭典礼活动,为徐霞客逝世366年来的首次;今年3月29日和台湾徐霞客研究会共同举办了“海峡两岸纪念徐霞客朝圣公祭典礼”活动,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现任主席吴伯雄分别为公祭活动题词。举办过“丁晨霞画展”( 2007年2月)、北京中华世纪坛“徐霞客铜像小样征求市民意见展”(2007年6月)、江阴市“雪豹杯”霞客文化之夜活动(2008年5月)。认真参与“澄江八景”、“澄江福地”、“徐霞客碑刻文化园”、“徐霞客旅游博物馆”等建设项目专题规划论证,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江阴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徐霞客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北京“徐霞客诞辰420周年纪念大会”活动(2007年11月),江阴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多次“徐霞客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3·29,天下游”中国徐霞客旅游日大型纪念活动中,主动配合、积极协助做好活动的策划和接待工作,努力将服务社会、服务幸福江阴建设的信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基础建设出现新面貌。2006年4月、2007年5月和9月、2008年3月,先后成立了“霞客菜系研究委员会”、“徐霞客品牌推广委员会”、“徐霞客旅游文化研究委员会”和“晴山堂碑刻艺术研究委员会”,对江阴徐学研究事业进行拓展性探索。目前会员数已扩大到了90人,新鲜血液的补充,焕发了学术研究队伍的青春。
  目前,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在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题词、贺信精神鼓舞下,正在遵照市委书记朱民阳的指示“要努力把徐霞客这篇文章做好”,组织会员积极参与江阴大文化建设。我会积极参与了大型电视专题纪录片《徐霞客》摄制工作,协助剧组审读剧本;认真参与江阴市政府和中国徐霞客研究会主办的《徐霞客研究》编辑出版工作;组织了“徐霞客宣讲团”,到中小学开展徐霞客事迹与精神的宣讲活动,并在积极筹备举办青少年徐霞客知识大奖赛,为普及徐学研究成果、培养社会一代新人做更多努力。
  我们决心在传承文化、服务社会,在向世界宣传江阴、让世界了解江阴、喜爱江阴、参与建设幸福江阴中,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