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霞客故里
中国徐霞客旅游区
霞客世系
江阴故事
3.29天下游

延陵古邑 春申旧封地

延陵古邑 春申旧封地
作者: 徐华根

  江阴有文字记录的历史始于夏商周。据地方志记载,江阴“商属扬州,泰伯立隶句吴。”“周隶扬州之句吴,是为延陵,以封季札。”(清·道光《江阴县志》)因此,江阴也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据考证,吴姓是黄帝子孙、出自姬姓,周王之子太伯、仲雍是吴氏先祖。周氏传到古公父时,中原已进入殷商时期。因受戎、狄侵扰,古公父被迫率周人从豳地(今陕西彬县一带)一路南迁到周原(今陕西岐山县一带),结束游牧生涯、建立城邑村落,定居下来。周原成为周人祖居之地。周人、周族的称呼由此而来。古公父为周人取代商王建立周国打好了基础,后世周文王尊称之为太王。
  古公父有3个儿子,长太伯、次仲雍、三季历,都有才干。季历子昌,自小天资过人品德高尚,古公父想把振兴周族的理想寄托于他。按周人社会传统,古公父去世后应由长子太伯接任王位,若太伯早死则仲雍接位,季历和昌几乎没有机会执掌王权。太伯和仲雍看出了父亲的心思,便值父亲生病之机,借口外出采药离开了家园。史载,他俩跋山涉水来到当时极荒远的荆蛮之地吴越(今江浙一带),入乡随俗、文身断发、成为蛮人。周原的季历继承王位,后传位给昌,就是周文王,昌之子周武王一举灭商,建立了周王朝。   
  周初,太伯、仲雍受到周王朝表彰,其后裔受封于吴地。太伯、仲雍带来中原地区先进农耕技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受到土著吴人拥戴,立太伯为君长,称所建国家为“句吴"(句为发声词头,无实际意义),简称吴。   
  太伯建吴,在今无锡东南梅里营造城邑,相传内城周长三百步,外城犹广。明·弘治《江阴县志》(江阴知县黄傅主修)称:“无锡正与江阴接壤,《吴越春秋》又谓其外部三百余里,则江阴在其封域无疑。”太伯去世仲雍接位,下传到第15代寿梦。寿梦有4子,长诸樊、次余祭、三余睐、四季札,季札精通中原文化、智慧贤能,寿梦想把王位传给他。季札认为这样会引起内乱,坚辞不就,寿梦只好立诸樊为太子,临终留下遗命,将来要把王位传给季札。诸樊临终前告诉继位的二弟余祭,必须最后将王位传给四弟季札。余祭去世传余睐。4年后余睐去世,国人想授位于季札。为避王位,季札离开家园外出种田。后季札被封于延陵,即今江阴澄西地区和常州一带,称号延陵季子。季札后代世居于此,延陵遂成吴姓著名郡望。
  吴立余睐之子州于为王,号吴王僚。公元前515年,公子光派专诸刺杀僚,自立为王,即吴王阖闾。季札正从晋国回来,阖闾假惺惺地要将王位让给他,季札坚决推辞说:“如果光君没有废弃祭祀,百姓没有废弃其主人,土地和五谷之神得到奉献,国家和家族没有颠覆,他就是我的国君。我敢怨恨谁?哀痛死去的,侍奉活着的,以等待天命。不是我发起了动乱,谁主国君,我就服从谁,这是先代的常法。”接着他到僚的墓前哭泣哀悼,然后离去。季札两次谦让君位是出于对吴国长治久安发展大计的考虑,千百年来受到世人推崇,被尊为继太伯、仲雍以后的“至德第三人”。至今,吴姓的各支大都将季礼尊为吴氏先祖。
  季札才华出众、擅长外交,在艺术鉴赏方面也很有造诣。公元前544年,季札作为吴国的使者出访了鲁、齐、郑、卫、晋等国,各地乐师便为他演唱《周南》、《召南》等诗章,季札听完之后发表了极为精辟的评论,他说:“这些乐章很美啊!从这些诗章中可以看出周朝的教化已经奠定基础了,可惜的是尚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然而它唱出了百姓勤劳而不怨愤的声音。”接着又为他演唱《邶》、《庸阝》、《卫》的诗章,季札评论说:“这些乐章很美啊!章调深沉,情绪忧伤而不困惑。我听说卫康叔、武公有如此的德泽,那么这些大概是《卫风》乐曲吧?”
  季札一生与吴国政坛若即若离,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季札受中原文化熏陶较深,曾代表吴国出使文化发达的中原各国,和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叔向、子产、晏婴有过交往。作为一个有深厚文化素养的外交家,他又是一位对时局及个人安危有着独到见解和头脑清醒的人。在齐国,他与政治家晏婴有过一次推心置腹的深谈。当时重臣陈完控制了齐国政局,削弱公室、扩张自己的势力,先后灭掉了栾氏、高氏等齐国公族。在这样的形势下,季札劝告晏婴明哲保身,交出自己的权和封邑,以免除灾祸。晏子作为一个老练的政治家,采纳了季札的建议。在郑国,季札和政治家子产相谈投机,如老朋友一样。他向子产预言了郑国政局的走向,并忠告子产说:“现在郑国政治腐败,国家将会出现困难,到时您会掌握大权。希望您当政时要谨慎,以礼治国,不然郑国将会出现一场大混乱。”后来子产果然当政,进行改革、铸刑鼎,倡导以法治国,引发了一场大争议,连北方晋国大臣叔向也写信批评他铸刑鼎将会导致上下秩序混乱。由此可见,吴季札政治预见之准确。  季札不仅聪慧机敏而且富有仁德,《史记》记述了季札的一个故事。季札受阖闾委派出使中原诸国,途经徐国时遇到徐君,徐君非常喜欢季札的剑,但不好意思开口索要。季札看出了徐君的心思,但因为还要出使他国,不便立即解剑相送,想等回来路经徐国时再相送。不料他出使回来时徐君已经去世,于是季札就解下自己的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然后离去。随从的人说:“徐君已经死了,还要送给谁呢?”季札说:“话不能这么说,当初我内心已经答应送给他了,难道就因为他现在已经死了,就违背我的本意吗?”
  季札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485)辞世,享年92岁,葬江阴申港西南的申浦河畔。宋《江阴志》载:“江阴,古延陵境也。自吴季札避位而耕,封于延陵,遂为季子所居之地。延陵,今统属之常州,而札之墓在申浦。”  当地百姓为纪念季札,在墓旁建祠庙世代祭祀。季子庙颇具规模。庙坐西朝东、围墓而建,由数十步石级而步入飨堂、正殿,殿在墓前、檐角高翘、殿宇堂皇。石级前为拱墙围起的折扇形广场,设左右两门通道。相传孔子因推崇季札之德行,曾手书墓碑“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俗称“十字碑”。碑拓高7尺9寸、广3尺2寸,古篆两行、每行5宇。宋常州知军朱彦有碑记正书40行、每行10字,记云:“常州故延陵也,吴季子所封之地 …… 崇宁元年,余以罪谪,守是州,因考太史公书、历代地志、《通典·图经》,得其详矣。又得其所谓季子墓,在晋陵县北七十里,申浦之西,又曰暨阳乡,而暨阳隶今之江阴县,乃属令赵士淝访之,得大冢于暨阳门外三十里申港之侧,旁有季子庙,与《史记·地志》、《通典·图经》合,于是表识其墓,谨樵牧耕凿之禁,又摹取孔子所书十字碑刻,墓上设象祠之,学中以时率属吏诸生拜焉,所以示邦人贵有德也。”城内县衙前建由“延陵古邑”石牌坊。每年农历四月十三相传是季札祭日,后演化成申港集场,至今在澄西一带颇有影响。
  季子庙于清咸丰十年(1860)尽毁于太平天国战争,仅存碑亭。同治年间江阴知县林达泉、金吴澜与士民捐款,按原样重建,有头门5间、享堂5间、船厅3间及许多辅房,周植花木,称季子祠,悬清帝御书“让德光前”匾额,恢复祭祀。至抗日战争间,季子祠再度毁于战火,一片废墟。季札的仁德高风及生平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传扬。江阴城里建有乡贤祠,季札被列为开发江阴的第一名乡贤。2007年5月,申港镇(现为申港街道)举办季子文化节,成立了季子文化研究会。2008年2月,地处江阴城内的江阴名人馆开馆,季札被列为先贤馆第一人。
  江阴古称暨阳,春申旧封的得名,同战国时期一位重要人物春申君黄歇有关。清·道光《江阴县志》载:“楚灭越,延陵属楚,以为春申邑。显王三十六年,楚威王大败越,杀王无疆,尽取吴故地。至考烈时,封其相黄歇为春申君。后徙封江东。城故吴墟以为都邑,延陵亦在封内。”
  春申君黄歇,楚人,战国著名四君子之一,以礼贤下士、门客三千而闻于世。黄歇实是被楚国吞并的黄国后裔。青年黄歇聪明好学、极具才艺,且有远大政治抱负,四出游学演讲,以学识渊博、擅长舌辩闻名。黄歇的才能很快得到了楚顷襄王的赏识,被任命为左徒,能直接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执行。
  秦楚和好后,楚太子熊元如约到秦作人质,黄歇随同前往。两人在秦住了10年。熊元在秦广交朋友,秦相范睢就是其中之一。公元前262年,楚使者来报顷襄王病重,希望太子尽快回楚继承皇位。太子归心似箭,又得不到秦王允准,万般无奈。当晚黄歇密访秦相范雎,陈说太子回楚的有利之处:放太子回楚顺利继位,会更好地侍奉泰国。如若扣住不放,楚国另立新君,太子不过是咸阳城的一个普通百姓,不仅失去一位皇帝做密友,也使秦国失去了与楚国的友好关系。第二天范雎上殿报告,秦王只同意让黄歇先回去看看楚王的病,回来后再作商议。楚太子非常焦急,于是黄歌向楚太子说:既然这样,就不如逃离秦国,与出使的人一起蒙混出去。臣请留下来。以死来抵当这个罪过。楚太子装扮成为楚使者赶车的人,混出了秦国的关口,而黄歇留守馆舍。估计太子已经走远、不能追及的时候,黄歇上朝告诉秦昭王说:“楚太子已回国去了,现在已经走远了。我黄歇该当死罪。请求大王赐我死吧!”昭王听后大怒,想处死黄歇。这时范雎上前劝道,黄歇能以身殉主,毕竟是一个功臣。太子继位后,一定会重用他。如果放他回楚。他必定会感谢秦国的不杀之恩,与秦国亲善。这对秦国来说。是有益无害的。”秦昭王听后就释放了黄歇。
  黄歇回楚国三月后,楚顷襄王就去世了。太子元为楚君,即考烈王,任黄歇为相国,并封为春申君,赏赐淮北12个县的土地。过了15年,黄歇向楚王禀告说:淮北一带地方邻近齐国,边事经常吃紧,把这一带地方划为郡来治理,就方便多了。就此机会,他把淮北12县奉献出来,请求封于江东,考烈王答应了。春申君便将吴墟筑成城堡,作为自己的都邑。今无锡、江阴一带地域时属楚国,江阴属春申邑范围。为抵御秦国威胁,春申君广召人才,门客3000多人中有各种学派的人,如著名学者荀卿等。史将楚春申君与齐孟尝君田文、魏信陵君魏无忌,赵平原君赵胜并称“战国四君子”。考烈王碌碌无为,继位后把军事大权都交给春申君,身为相国的春申君就成为楚国的实际统治者。春申君实行了一系列内政改革,并在同各国的外交、军事行动中有所建树,使楚国一度重新振兴。公元前260年,秦赵交战。次年,秦攻赵都邯郸,赵平原君使楚,游说楚王联手抗秦。楚王派春申君率8万援军赶往邯郸,与魏10万援兵会合,在邯郸城下进行了一场血战,秦军大败,春申君班师回楚。此后,他又乘势北伐灭掉了鲁国。
  在外部环境相对平静后。春申君又实行了内政改革。首先,在部分地区推行郡县制,取消土地分封,由原来的地方、封君、楚王三级制变为地方、中央二级制,生产发展,人口增多,经济逐渐篆荣。这表明楚国也已开始向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过渡。其次,在江东(今苏南、上海境内)地区兴修农田水利,为统一地区的经济开发作出了贡献。唐人张守节称春申君“大内北渎,四纵五横又改破楚门为昌门。”即拓宽苏州市内水运网,改春秋吴国的破楚门为昌门的事迹。至今在江南一带,还流传着春申君开凿疏通河渠港浦的故事。今上海市的黄浦江,又称黄歇浦、春申江,就是后人为纪念他的功绩而命名的。浙江吴兴的黄浦,江苏江阴的申港、黄田港等,也是他为开发当地的水利资源、进行农田灌溉而巯浚的。清·道光《江阴县志》载;“黄田港在澄江门外,春申君开以溉田,故名,为江潮出入之总汇。”、“申港在县西三十里,传为春申君所开,故名。”他还根据江南水乡特点,注重水利修治。《越绝书?吴地传》载:“无锡太湖者,春申君治以为陂,凿语昭渎以东到大田,田名胥卑。凿胥卑下以南注太湖,以写(泻)西野。”为储存粮食和发展贸易,他又扩大了伍子胥所筑的吴大城,设专供交易的吴市,还增修两个仓库,分别称作东仓和西仓,又称均输仑。
  春申君任相第22年时,动员各国军队联合起来进攻秦国。联军至函谷关时,秦军大举反攻,联军大败。楚王将这次失败归罪于春申君,由此春申君逐渐失宠。这时春申君的一个门客朱英向春申君建议,不如劝楚王迁都南方。楚王采纳了,将都城从陈迁到寿春(今安徽寿县),避秦锋芒,退保江淮地区。考烈王统治楚20多年,已入垂暮之年仍无子。春申君先后物色了很多女子献给楚王,但不见成效。这时赵人李园带来他的妹妹李环,想献给楚王,又听说楚王没有生育能力,所以取消了这一念头,到春申君处作门下食客。不久,李园请假归里,故意延误归期,回来后对春申君说:齐王派使者求娶臣的妹妹,因与使者喝酒耽误了日期。春申君问是否送了聘礼?李说还没有。于是李园将妹妹进献给春申君,得到宠幸。后李园和怀有身孕的李环商量,让她劝说春申君把自己献给楚王,如生下男孩,那春申君的儿子就是楚王。春申君听了深以为然。李环入宫受宠,不久生下男孩立为太子。楚王立李环为后,让李园执掌朝中政事。李氏兄妹就想谋害春申君。
  春申君担任楚相第25年时,考烈王病了。谋士朱英向春申君进言:“世人有出人意外的福气,又有出人意外的灾祸。如今你处在出人意外的世界里,侍奉出人意外的君主。怎么能会没有出人意外的人来帮助你呢?”春申君问道:“什么叫出人意外的福?”朱英说:“你担任楚相已20多年,虽然名分上你居于相位。可实际上你就是楚王啊!现在楚王病重。早晚就会去世,一旦楚王死去,你就是辅佐少主的人,因而代替少主执政当国,就像伊尹、周公一样,等到楚王年长,再把政权交还给他,要不你就南面称王而据有楚国。这就是我所说的出人意外的福啊!”春申君问:“什么叫出人意外的祸?”朱英说:“李园虽是王舅,并未担任将相,但他却是你的仇人。虽然他不统领军队,可他暗中豢养一帮亡命之徒。等到楚王一死,李园一定先行入官掌握政权而杀你以灭口,这就是所谓出人意外的祸啊!”春申君又问:“那什么叫出人意外的人呢?”朱英说:“你先任命我为宫廷警卫。楚王去世后:李园一定抢先入官,我见机行事,将为你刺杀他。我就是所谓出人意外之人啊。”春申君听了不以为然,说:“先生先把这事放在一边。不要再提了。李园本是个软弱的人,我又待他很好。他无论如何做不出这种事来。”朱英知道自己的谏言不被采用,恐怕惹祸上身,于是就偷偷逃离了楚国。过了17天,考烈王病逝,李园果然抢先入宫中,在棘门里边埋伏了刺客。春申君刚走进棘门,刺客涌上,刺死了他,并砍下头,扔到门外河里,随后又把春申君家族全部杀害。李环和春申君所生的小儿子被立为楚王。他就是历史上的楚幽王熊悍。春申君死后,军政大权悉数落入李园手中,楚国迅速走向灭亡。
  史学家司马迁作《史记》时发出感叹:我到过楚国,看见春申君的故城、宫室的建筑非常华美,当初春申君劝说秦昭王,以及献身为主并派人送楚太子回国,是多么的明智之举啊!后来反受制于李园,又是何等的糊涂!俗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不就是春申君不采用朱英谏言的说法吗?
  春申君黄歇在建设军队、内政改革、兴修水利、发展经济方面作出了贡献,江阴人民缅怀这位古代先贤,城北有“俯临大江、北眺淮扬、南挹姑苏、东望海虞、西眄京口,洵一邑之雄胜地”的瞰江山,上有春申君黄歇之墓。清乾隆六年(1741),江阴知县蔡澍为之竖“楚春申君黄歇之墓”石碑。瞰江山因此更名为君山。君山以东有鹅鼻山、席帽峰、马鞍山相连,一起更名为黄山。清代,县湾街县府前竖起了“春申旧封”的石牌坊。
  春申君黄歇后裔情况如何?据江阴《月城黄氏宗谱·黄氏得姓考》载,楚迁都寿春,赐原句吴延陵为黄歇封邑,从阖闾城到会稽郡的无锡、乌城、吴兴皆春申君封地。黄歇有6子,正配袁氏生黄利、黄禾巨、黄稔,潘氏生黄稼、黄穰,孙辈9人,曾孙5人,均于秦王政九年(前238)遭李园杀害;侧室姒氏(后改为欧阳氏)携幼子黄穗于秦王政八年(前239)即移居蕲春封邑。后得黄歇遇害消息,避居于汝南母家,后又避乱徙居巴蜀眉州,使黄歇一脉香火不致中断。
  为避害,黄穗改姓为春。春穗长子东明生于汝南舅家,好读书,长沙王傅贾谊任其为中尉郎中令。东明居临湘,恢复黄姓。黄东明有子三:黄、黄阏、黄。以下传至第十世,为汉代黄香,居江夏九江。黄香被江阴《月城黄氏宗谱松支源流世系图》列为一世。黄香以下至四十四世黄伯愚,原籍松江华亭县甫里村,元末避兵来江阴顺化里,为江阴月城黄氏宗祠松支始迁祖。同是四十四世的黄旭升,从苏州迁居江阴,为江阴黄氏苏州支始迁祖。
(作者系无锡市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