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霞客故里
中国徐霞客旅游区
霞客世系
江阴故事
3.29天下游

也谈徐霞客壮游的始发地、首游地、开篇地及终游地

也谈徐霞客壮游的始发地、首游地、开篇地及终游地
蔡崇武
 
最近,有个朋友对徐霞客产生了兴趣,他在通读了《徐霞客游记》之后,循着徐霞客的足迹,去了南方一游。回来后,向我提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徐霞客把首游地放在宁海?《游天台山日记》是不是徐霞客一生游记的开篇之作?他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联想到不久前,大理州提出该地为徐霞客壮游的目的地一说,我深感到十分有必要对徐霞客壮游的始发地、首游地、开篇地及终游地作一历史的解读,并借以辨正。
一、徐霞客壮游的始发地与首游地
徐霞客的“壮游”,应包括其一生的旅游行迹。所谓“壮游始发地与首游地”必定涉及三个问题,一是壮游始发于何时?二是壮游始发于何地?三是首游去了哪里?徐霞客同时代的人,自称为徐霞客“石友”的陈函辉,在《霞客徐先生墓志铭》中,有一段关于徐霞客自述的游踪的记载,极有历史价值。徐霞客说,他是“万历丁未,始泛舟太湖,登眺东、西洞庭两山,访灵威丈人遗迹”。这里陈函辉通过徐霞客的自述告诉我们:徐霞客第一次开始名山之游,是在“万历丁未”,即1607年,是从江阴出发的,首游地是太湖及东、西洞庭两山。那一年,他22岁。那么,徐霞客什么时候去宁海县游天台山的呢?《游天台山日记》开头写道:“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三十里至梁隍山。”癸丑是1613年,这时徐霞客已28岁,也就是说,徐霞客到宁海游天台山,是在他首游太湖及东、西洞庭两山后6年。这6年中,徐霞客又去了哪里?陈函辉在《霞客徐先生墓志铭》中利用徐霞客的自述,也作了具体的交代:“自此历齐、鲁、燕、冀间,上泰岱、拜孔林,谒孟庙三迁故里,峄山吊枯桐,皆在已酉。而余南渡大士落伽山,还过此中,陟华顶万八千丈之颠,东看大、小龙湫,以及石门、仙都,是在癸丑”。这里,徐霞客自己说得一清二楚,他在22岁首游太湖、东、西洞庭两山后,已酉(1609)那年,即他24岁时,去了“齐、鲁、燕、冀”一带,游过泰山、孔庙,拜谒过孟子故里,到过峄山,看过大、小龙湫以及石门、仙都。这充分证明,徐霞客来到宁海之前,已游览过不少名山大川,而28岁到宁海游天台山,也只是南渡游落伽山等地时,顺路经过一游而已。因此,宁海县决不是徐霞客“壮游的始发地”,也不是徐霞客一生壮游的首游地。
另外,研究徐霞客壮游的始发地、首游地时,许学夷有一首记游诗,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许多徐学专家考证,这也是发生在万历丁未年,即徐霞客22岁时的事,这首诗为徐霞客一生壮游的始发地和首游地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许学夷是徐霞客的叔岳父,虽然他长徐霞客一辈,但他与徐霞客志趣相同,关系密切。徐霞客22岁时,娶了他的侄女为妻。同年,他和徐霞客同游位于太湖边的无锡惠山,他为此写下了一首记游诗:“宿雨溪流急,扁舟向晚移。山因泉得胜,松以石为奇。楼阁高卑称,园林映带宜。幽探殊不尽,策杖自忘疲。”诗名为“同徐振之(徐霞客字)登惠山。”惠山,是地处太湖边的无锡的一个名胜之地。那么,他俩是怎么去惠山的?诗的开头两句作了交代:“宿雨溪流急,扁舟向晚移”。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他们是夜晚乘着小船去的。夜晚乘一只小船怎么到得了惠山呢?这和徐霞客的故里有关。徐霞客的故里离无锡不远,故里旁边有个大湖荡,湖荡边有个船码头叫胜水桥,从胜水桥下船就可以经过有关河道直接通向太湖。因此,许学夷用“宿雨溪流急,扁舟向晚移”,完全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十分真实可信。这首诗,和陈函辉的《霞客徐先生墓志铭》一样,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徐霞客确是在22岁时开始壮游的,这一年,他不仅游览了太湖东、西洞庭两山,还游览了太湖边上的惠山。二是他出游的始发地是在江阴自己的故里,是从胜水桥乘船去太湖的。这首诗,后被清代江阴邑人顾心求,收录在江阴历史文选著作《江上诗钞》中,《徐霞客游记》“题赠·书牍”中也收录了此诗。
由此可见,江阴才是徐霞客一生壮游的始发地,出发的具体地点,就是霞客故里的胜水桥。至于徐霞客壮游的首游地,由于陈函辉在《霞客徐先生墓志铭》中,虽然说徐霞客“万历丁未、泛舟太湖,登眺东西洞庭两山”,但未说明具体时间,是哪月哪日。同样,如此,许学夷的诗虽然被证实徐霞客同许学夷那次游惠山是在22岁时,但也没有说明是哪月哪日,因此,徐霞客在这一年中到底是先去游太湖,登东、西洞庭山,还是先去游无锡太湖边的惠山,这里的先后无法确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排除徐霞客少年时家乡的山水之游,他一生离家外出壮游,首游地是在离江阴不远的太湖周边地区。至于他究竟是先到太湖的东西洞庭山,还是先到无锡惠山,这有待于专家们进一步去考证。
二、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与开篇地
在研究与讨论游记的“开篇”与“开篇地”之前,有一个问题必须搞清楚,那就是“开篇”与“开篇地”的概念。什么是“开篇”?按“百度网”的解说,就是开始写作,指开始写的某一篇作品。也就是一个人开始写作的第一篇作品。所谓“开篇地”就是指开篇作品的写作之地。按照这一定义,由于目前出版的《徐霞客游记》第一篇是《游天台山日记》,那么它是不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作呢?天台山在宁海,那么宁海是不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地呢?我认为,不能这样简单地下结论,理由如下:
其一,开篇的选定,必须从徐霞客壮游第一次写作起,包括到他终游时的全部游记,这样才可能从全部选项中确定其究竟哪一篇游记是属于真正的开篇。而目前出版的《徐霞客游记》,有严重的缺失。著名的徐学专家禇绍唐先生,在《〈徐霞客游记〉版本源流概述》中指出:“今据有关资料记载,《徐霞客游记》除现今辑存之外,另有4册已佚失,据当时所记,每册约有5万字,至少尚有20余万字的游记失传。”这20余万字的游记是怎么佚失的?褚绍唐先生在下文进一步作了交代:“这些佚失的游记,在霞客生前曾由其长子徐屺带往京师给身陷囹圄的好友黄道周审阅。以后不久,霞客逝世,明室沦亡,这4册游记由黄道周带回福建漳浦家中,其夫人蔡玉卿曾经看到,并咏诗两首,提及此事。”褚绍唐先生记述的事情是真实的。当时蔡玉卿写的是两首七绝,题目为“读霞客游记”,其中一首诗写道:“江北江南十万峰,奇花瑶草白云封。徵君探遍幽玄迹,更侣山灵护绝纵。”对游记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其实,褚绍唐先生可能忽略了,当时黄道周读了徐霞客这4册游记,也写了两首七律,题目为:“读游记知名山幽胜无奇不有不觉手舞足蹈欣赏无巳”。这两首诗比较长,诗中提到了“天台”(山),也写到“荷叶洞”。从黄道周夫妇的四首诗来看,蔡玉卿用“江南江北十万峰”来概括游记的内容,黄道周在诗题中就点明“读游记知名山幽胜”,而且提到了天台山,这说明,这4册游记可能是徐霞客的全部的《名山游记》。但是又不尽然,因为黄道周诗中提到了“荷叶洞”,而且说徐霞客游洞时发现樵牧疑似皆死在洞中,而且洞又暗、又深、又曲折,在洞中幸亏跟着一条蛇向前,直到望见有一个“螭(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首”模样的地方,才突然见到了光明。荷叶洞在现存的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中也有记载,可是只有不多的几句:“由其后入一洞,其门西向。穿门历级下,其后岈然通望,有石肺垂洞中,其色正缘,迭覆田田,是为荷叶洞。穿叶底透山东北,即通明之口也,漓江复瀠其下。”这里的记述与黄道周看到游记中的荷叶洞没有丝毫相同之处。因此,我认为,黄道周夫妇看到的4册游记与现存的游记完全是两种不同内容的版本,而这4册游记正如褚绍唐先生所说的那样,已经佚失。不仅如此,我认为,徐霞客一生的游记佚失的决不仅仅是这4册20余万字,应该还有更多的我们目前尚未知道的佚失的游记。最近,常熟的计然子先生在网上《夜空中最亮的星——霞客传奇》一文中,就披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他说:1957年9月在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旧山楼书目》序中,提到了常熟的旧山楼曾收藏过徐霞客手稿游记和诗,书目是这样写的:“徐霞客游记底稿诗底稿”,下边还有“霞客自赏”和“四本”几个字。旧山楼是常熟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这里的资料是由旧山楼的创始人赵氏后人赵宗建和赵仲举提供的,这应该是可信的。如果这四本徐霞客著作中,游记占2本,按褚绍唐先生的每本5万字计算,也有10多万字,如按3本计算,则应有15万余字。当然这些著作,后来已全部毁于兵燹,现在是无法见到了。但不管这样,这是徐霞客游记佚失的又一个证据。这与黄道周夫妇手中佚失的20余万字的游记加起来,总计佚失的徐霞客游记达30万字以上,约占现在游记的一半。由此可见,徐霞客一生创作的游记决不会少于100万字,甚至还远远不止这一数字,而现存的游记仅有60余万字,缺失如此之多,而游记的开篇,很可能就在缺失的游记之中。因此,如果仅从现存的目前出版的游记中,任意选定一篇游记作为开篇之作,那显然是极不慎重,也是很不科学的。
其二,按照开篇的定义,它应是一个旅游者旅游开始写作的第一篇,如果一个旅游者,逢游必记,那么,首游之处的游记,必是开篇之作。我的朋友之所以产生《游天台山日记》是开篇的质疑,他主要根据是《游天台山日记》是现存《徐霞客游记》的第一篇。但他忽视了徐霞客游记曾有大量的缺失,现存《徐霞客游记》的第一篇,不等于徐霞客一生游记写作的第一篇。因此,考量《游天台山日记》是否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作,只要厘清两个问题,答案就不言自明。一个是徐霞客是否逢游必记?我认为,徐霞客是个逢游必记之人。季会明在《徐霞客游记》序中,曾记下了徐霞客在委托他整理游记时说过的一段话,徐霞客说:“余日必有记,但散乱无序,子为我理而辑之。”这充分说明,徐霞客只要外出旅游,每天都记日记,而这一则则日记就是一篇篇游记。由此可以推断,徐霞客首游之地,必有日记加以记载,而这则日记,也必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作。由于,我们前文已经证实,徐霞客首游之地在太湖及其周边的东西洞庭两山或惠山,因此开篇之作也必定是游太湖东西洞庭两山或无锡惠山之游记。而当时徐霞客出游,常常是早出晚归,或一、二日即返回江阴,因此开篇写作之地,最大的可能是在江阴,当然也不排除在东西洞庭两山的所属地苏州和惠山所属地无锡。另一个问题是,科学的结论,必须是在穷尽一切可能之后。那么有没有可能徐霞客在首游东西洞庭两山或惠山时,恰恰没有写作游记,直到游天台山才写下一生壮游的第一篇游记,也即开篇之作呢?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我们在前文,运用陈函辉在《霞客徐先生墓志铭》中的有关记载,已经指出,徐霞客首游东西洞庭两山到天台山之游,中间间隔6年,这6年中,徐霞客除了游历过太湖东西洞庭山外,还游过齐、鲁、燕、冀间许多名山胜水,名胜古迹,陈函辉写到的有泰岱、孔林、孟庙、峄山、落伽山、华顶、大小龙湫、石门仙都,还有六朝佳丽地秣陵。其实,陈函辉并没有把徐霞客这6年中游览之处全数列出,钱谦益在《徐霞客传》中就有不同叙述,补充了陈函辉记述中的缺失。钱谦益写道:“年三十(应为二十二之误),母遣之出游,每岁三时出游,秋冬觐省以为常。东南佳山水,如东西洞庭,阳羡、京口、金陵、吴兴、武林,浙西径山、天目,浙东五泄、四明、天台、雁宕、南海落伽,皆几案衣带间物耳。”这里,除东西洞庭、天台、雁宕和落伽山外,全是陈函辉所未曾提及的地方。我相信,这还不是徐霞客在这6年中到达的全部的地方,如无锡惠山就未提及。但仅就这二十多处,按照徐霞客“日必有记”的习惯,难道他会一篇游记也不写吗?毫无疑问,他肯定会写。那么,这些游记到哪里去了?我认为,这些游记就在徐霞客送给黄道周审阅的佚失的4册游记之中,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游记全都写在游天台、雁宕之前,因此,把《游天台山日记》作为开篇之作,显然是不符合徐霞客旅游和写作实际,是极为不当的。
那么,《游天台山日记》毕竟是现今出版的《徐霞客游记》的第一篇,应该如何定位呢?我认为,可以定义为现存《徐霞客游记》的首篇,宁海则是现存《徐霞客游记》的首篇之地。
三、徐霞客壮游的目的地与终游地
徐霞客壮游的目的地的问题,是大理州提出来的。大理州提出这一论题,是事出有因的。他们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和对大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从“挖掘徐霞客旅游文化价值,提升大理旅游文化品位”的目的出发,想以“徐霞客壮游目的地”的身份,举办“纪念徐霞客壮游(大理)380周年研讨活动。”毫无疑问,对大理州这种弘扬霞客精神,服务于当前经济建设的举措,我们都会赞同与支持。但是,把大理州定位为“徐霞客壮游的目的地”,我认为值得商榷。因为如果定位不准,不仅会影响人们对徐霞客壮游的正确认知,更会影响到这一地域文化品牌的树立和后续影响的扩大。
所谓目的地,首先是个目的问题,有什么样的目的,就有什么样的目的地。徐霞客的旅游,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五十一岁前和五十一岁后,之前是名山游,之后是西南游,或称之为西游。同样为寄情山水,但他前后两个阶段的壮游目的仍有细微差别。名山游阶段,目的是游览名山胜水,风景胜地,加上旅游的方式,“每岁三时出游,秋多觐省以为常”,也即是一山一水一景的短期游,因此,这一阶段的目的地很明确,就是准备旅游的某山某水某景。徐霞客到大理州是在五十一岁后西南游的阶段,因此,大理州是否为目的地,必须联系徐霞客西南游的目的来分析与判断。徐霞客的西南游,是他一生最为重要的决策,在西南游开始的《浙游日记》的开头,他写道:“余久拟西游,迁延两载”。由此可见,他十分重视西南游,并经过了精心策划。那么,他为什么处心积虑地要作西南游,其目的何在呢?我认为,他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出于爱国主义的热情,他要进行山水审美,寄情山水。这是他少年时就立下的志向,陈函辉在《霞客徐先生墓志铭》中记载,他少年读书时,“尝读陶水监传,辄笑曰:‘为是松风可听耳。若覩青天而攀白日,夫何远之有?’及观严夫子‘州有九,涉及八,岳有五,登其四’又抚掌曰:‘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乃以一隅自限耳?’”另一个就是科学考察。陈函辉在《霞客徐先生墓志铭》中也说得很明白,他说:“霞客不喜谶纬术数家言……云昔人志星官舆地,多以承袭附会;即江河二经,山脉三条,自纪载耒,俱囿于中国一方,未测诰衍,遂欲为昆仑海外之游。”这里明确地告诉我们,徐霞客的科学考察,内容广博,他要通过实地调查,纠正古人的舆志图籍中的“承袭附会”,同时要对“江河二经,山脉三条”,冲破“囿于中国一方”的局限,去昆仑海外进行考察研究。陈函辉这一记述十分重要,它告诉我们,徐霞客西南游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溯江纪源,进行江源考,这是徐霞客西南游科学考察中的核心内容,也是他西南游的主要目的。
徐霞客五年的西南游的实践,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徐霞客的西南游,从浙江开始,他一路沿着长江所在的省份迤逦向前,直到云贵,最后到了陈函辉所说的“昆仑海外”的金沙江上游。当然,从《徐霞客游记》看,有关昆仑海外的行程没有日记,因此有人不相信徐霞客到过海外。但我认为这是有据可查的。陈函辉在《霞客徐先生墓志铭》中写道:“(徐霞客)由鸡足而西出石门关数千里,至昆仑,穷星宿海。登半山,风吹衣欲堕,望见外方黄金宝塔,又数千里遥矣,逐发愿复策杖西番,参大宝法王。”钱谦益在《徐霞客传》中,也作了同样的记述,说徐霞客到了昆仑,星宿海和西番。季会明是徐霞客家的塾师,整理徐霞客游记的第一人,他在《徐霞客游记》序中也提到了:“崇祯丙子秋,霞客为海外游,以缄别余而去,去五年始归,归而两足俱废”。更重要的是,徐霞客从小一起长大的族兄、挚友、游伴徐遵汤在《高士霞客公传》中写道:“(徐霞客)洲岛巳游徧,晚年繇峨眉(嵋),过大渡河,出石门关,至昆仑,抵西番,蹑唐三藏游地。辨江源非始于岷山,直空蔡传及桑经郦注所承譌。”徐遵汤是了解徐霞客的,他们两人联系紧密,他的记述应该是可信的。而且,他在叙写徐霞客去昆仑海外,与其他人不同,直接与徐霞客“辨江源非始于岷山”联系在一起,科学地揭示了徐霞客西南游并去昆仑海外的目的,有着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由此可见,尽管徐霞客海外游,具体考察金沙江的日记已遗失,但他到达昆仑海外的历史,我相信是真实存在的。请看,徐霞客“致陈继儒书”,他在这封信中也这样说:“弘祖将决策西游,从牂河夜郎以极碉门铁桥之外。其地皆豺嗥鼯啸,魑魅纵横之区,往返难以时计,死生不能自保。……他日或老先生悯其毕命,招以楚声,绝域游魂,堪傲玉门生入者矣。”这里的“碉门”,就是指的吐蕃碉门安抚司。这是元代宣政院所辖吐蕃等路地方官署名。该安抚司治今四川天全,当时隶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辖今西藏东部及四川、云南藏族聚居地区)。大德二年(1928)正月,改为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军民宣抚司。因此,这很清楚,徐霞客确实准备去古人认为玉门关(有一说,应为石门关)外的海外之游,这才有“堪傲玉门生入者矣”的感叹。因此,无论徐霞客因何种原因未能到达“昆仑海外”,但他确是把“昆仑海外”作为自己西南游的最高愿景和目的的。这一点是无可争辩的。上述种种确凿的历史文献,说明了一个问题:徐霞客西南游的终极目的地,并不是大理州,而是昆仑海外的长江源头——金沙江上游。
那么,徐霞客的西南游与大理州有什么关系呢?徐霞客有没有去大理州呢?徐霞客确实去了大理州。陈函辉在《霞客徐先生墓志铭》中写道:“霞客游轨既毕,还至滇南。一日,忽病足,不良于行。留修鸡足山志,三月而志成。丽江木守为饬舆从送归。”徐遵汤在《高士霞客公传》中,也作了同样的记述:“(徐霞客)归途触瘴病足,留鸡足山修志,木丽江饬舆送还里。”原来,徐霞客因为“病足”,(委会明说其“两足俱废”)故而最后停留在鸡足山,并修鸡足山志。鸡足山属大理州,徐霞客和大理州的关系也就非同一般了。其实,徐霞客不光到了鸡足山,他几乎游遍了大理的主要县区,还写了一批诗文表达了他对大理的深刻印象和深厚的感情,因此,大理州提出把他们州作为徐霞客壮游的目的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从徐霞客壮游的目的及行程的实际来看,徐霞客是因“病足”最后停留在鸡足山,因此,我认为大理州并非是徐霞客壮游的目的地,而只是其壮游的终止地,故而称之为徐霞客壮游的终游地更为合适。
2018年11月26日
                  (本文作者:无锡太湖学院原常务副院长、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