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江阴小桃源
陈锡良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后影响一代代文学家。晚明地理学家、旅行探险家徐霞客在《游记》中,记了许多类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景象。如游浙江天台记:“越两岭,寻所谓琼台、双阙 ,竟无知者。去数里,访知在山顶……下视峭削环转,一如桃源,而翠壁万丈过之。”游福建永安桃花洞记:“见一线天数处,武陵、黄山、浮盖,曾未见若此大而逼、远而整者,既而得天一方,四峰攒列。”游广西玉林大宅村记:“大寨诸村,山回谷转,夹坞成塘,溪木连云,堤篁夹翠,鸡犬声皆碧映室庐,杳出人间,分墟隔陇,宛然避秦处也。”游云南大理凤羽古镇古街古巷记:“曲峡通幽入,灵皋夹水居,古之朱陈村、桃花源,寥落已尽,而犹留此一奥,亦大奇事也”。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与世隔绝的人间乐园,茂林修竹,桃李纷芳,男女老幼,平等和睦。这是见惯世情的陶先生虚构出来的、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与外界完全隔绝、不通烟火不通人迹的实景。遥想明代江阴,贸易发达、人间鱼虾不论钱的港口,且有三十多座相对独立的小山陵,不可能有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但是,江阴有环境幽静奥秘、罕通人迹的小范围的桃花源!这桃花源,有地点,有地名,有景色,还有诗文记载呢。这就是笔者近来细看嘉靖《江阴县志·山川》,惊奇发现的一篇方谟撰写的《黄山二岛小桃源记》。全文如下(括号内为笔者注):
正德辛未(正德六年,1511年)仲秋日,谟(方谟)督樵(监督禁止砍伐)黄山之鸡头,炎苦午日。冀(希望)蓊(wěng 草木茂盛)荫为少憇,遂茫洋游目,见崖悬磴绝之境。亟趋之,手藟(lěi ,藤)而下,循丹习翠,忽得石如城,环数百尺,峥嵘有岩,阿曲有壑,溜润作危,行伛偻入而蟠踡(pán quán弯曲身体),平石扫如也。风樯云鸟,江上万态,烟火隔绝,叫嚣(大声叫喊)隳穾(yào,结构深邃)者,了无影响,使人心蜚(fēi ,同飞)意跃,或为盰(gàn,张目),或为歌,或为濯啖(洗吃)梨藕啜茗。观史十三翼(两侧页),移晷(guǐ,时光)忘倦。匪潮迫不返。明日复来居之。又明日来居之,题曰“二岛”。盖亦为半面风涛也。将明年种桃石隙,扶䟱下上,落花迟迟,点水,春绿,又题曰“小桃源”。
文中的“黄山之鸡头”和“二岛”具体在哪里呢?嘉靖《江阴县志·山川》记:“黄山在县东北六里,以春申君姓为名。峰为席帽。《與地志·山川》云:上有石室,吴时烽火之所。今烽堠遗迹稍存。鸡头湾有山,嘴入江,两崖相望,新凿得其胜,谓之二岛。”笔者不是出生江阴黄山周围人,对鸡头湾、鸡头嘴、二岛一无所知,为让自己和其他读者了解,笔者翻阅1992年出版的《江阴市志·地方名胜》:黄山中峰名席帽,席帽峰西有小石湾,东有大石湾。席帽峰为吴时烽火之所,其东南山陇中凹,为马鞍山,南为龙头岗,其北巉岩峭壁,有山嘴入江,名鸡头湾,明方谟凿石得二岛,建凌波阁,植桃石隙,称“小桃源”。这样介绍具体了。为更形象,笔者把“两崖相望”二岛画成像两爿张开的鸡嘴(上图)。
入江的鸡头嘴二岛巉岩峭壁,饱受江涛冲击,上去危险,故人迹罕至。居住黄山之麓的方谟,像王维诗“兴来美独往”,偶然乘兴上鸡头嘴,没有“胜事空自知”,却有胜事大收获:发现草木茂盛,石崖如城,环数百尺,峥嵘有岩,阿曲有壑,大喊也没有回声,好幽静。饱读史文的方谟心有灵犀一点通,突发奇想,把鸡头嘴营造成陶渊明笔下的奥妙的桃花源!几日来冒险攀援上鸡头嘴,细心考察后,请石匠凿石,可能也用火药小规模爆炸,把鸡嘴改造成《市志》上所说“两崖相望,新凿得其胜,谓之二岛”。方谟再在岛上建小室凌波阁,广种桃花。这就成了小型江上桃花源。建设桃花源的时间,大概在明朝正德后期、嘉靖前期。江阴小桃源,不愧是雅士方谟辛勤的劳动成果,存留于世的江阴名胜。
桃树在成长,影响在扩大。嘉靖十年,大理李元阳任江阴知县三年间,乘船上二岛,撰七律诗《题二岛》:“江上危台草树青,鲸鱼跋浪春宜宜。笛前汀鸟自双去。泽畔渔歌尔独醒。吞海有人夸酒圣,衰桃无赖(lài,依靠)倚江灵。碧云暮合不归去,兴在沧浪五月舲(líng,有窗户的船)。”无独有偶,应李元阳邀请,苏州书画名家文徵明来澄作客(约63岁),亦乘船览二岛,撰七律诗《题二岛》:“云白江清水映霞,夕阳拦槛见天崖。乱帆西面浮空下,苍岛东来抱郭斜。万顷胸中云梦泽,一痕掌上海安沙。扁舟便擬寻真去,春浅桃源未有花。”看来早春含苞的桃树还没开花。
回头赞说方谟斯人。嘉靖《江阴县志》记:方谟,字孔章,贡生,江阴人,才藻绝伦。弘治六年,浙江兰溪人黄傅任江阴知县,聘任方谟编纂县志。黄傅离任后,方谟二十二年一直勤奋续编县志,第一部即是黄傅主修的弘治《江阴县志》。直隶王泮磁州人王泮继任知县,方谟等编纂第二部王泮主修的正德《江阴县志》。嘉靖十年,云南大理太和人李元阳任江阴知县,很钦佩方谟才学,不只是乘船浏览江上小桃源,有一次还坐车专程到黄山探问方谟,商量事务,叫马夫在山麓等候。为方便议事,李知县还在县衙设高士榻,便于方谟休息。方谟真有文才,编纂两部《县志》,是黄傅到李元阳五位知县的得力秘书。方谟还多才多艺,心情潇洒,独具匠心,营造江上桃花源。光绪《县志》补记:方谟在二岛种千棵桃树,还著《二岛志》。
回头再联想方谟与徐霞客的缘份。方谟开辟江上二岛桃花源的时候,徐霞客还没有出世。生活在万历年间的少年徐霞客,钟情山水自然,必然会去黄山二岛桃花源探胜游览。徐霞客作为藏书大户人家,对陶渊明诗集,对嘉靖《江阴县志》、方谟的《二岛志》等典籍必会阅读过,对陶渊明、李元阳、方谟留下美好印象。因而爱屋及乌,西南游历中对深山老林里幽秘的桃花源、古建筑、溪流、洞穴、奇花异木等等,特别用心观察描述,特别下马跪拜老知县李元阳墓。徐霞客中年时曾专程赴江阴东乡香山,探望族兄雷门结庐的梅花堂,作诗五首,赞扬雷门广栽梅花、竹子,名句“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成为绝唱。之后,徐霞客又去浏览梅花堂一里外的香山桃花涧,感慨“转觉一山静,遥分群壑妍”。梅花堂、桃花涧,虽不封闭却也僻静,不失为桃花源里另种赏心悦目的精神境界。
陶渊明塑造桃花源,描绘生态优美、人世平等、劳作自得,是百姓憧憬的天地。方谟依托江岛,营造小桃源,也是文人墨客栖身优雅安静的小环境。徐霞客受陶渊明、方谟神来之笔影响,拓展思路,大手笔地在《游记》里采撷丰富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桃花源,更是追求社会自由平等思想的新的风雅颂。